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彩”和“精采”,到底谁精彩?
“精彩”和“精采”,到底谁精彩? 作者:昨滚当经  作于:2011-5-29 13:13:52  访问:2673  评论:16(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无论何种文字,其最基本的元素即是字儿和词儿。毋容置疑,把握字儿、词儿的基本释义,便成为了文字应用中首当其冲的事。前些日子,为故宫的那一个“撼”字而闹得沸沸扬扬,好歹故宫里还有识得几个字儿的明白人,最终向社会承认,所书之“撼”字,确系“捍”字之误。认了错,天,其实也没有塌下来,那事儿也随之尘埃落地了。
   分辨一种语言现象有时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对语言的理解,不光需要来自学究们对词儿的解释,而且还要受到语言习惯和文化习惯的影响。“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其实是说中国队胜利了。如果你和一位法国女郎寒暄,“你吃饭了吗?”不定还会让别人一肚子狐疑,“莫非那家伙对我有点意思?”因为在西方,询问他人吃饭没有,隐含请他人吃饭的意喻,而莫名其妙地请一位女孩子吃饭,自然就有了暧昧之嫌。
   认真地说来,由于语境的差异,对于词汇的运用是多有讲究的。比如“追求者”和“追随者”在某些场合可以不加区别,“追随者”和“粉丝”也有些许相似的语义,但是,“追求者”和“粉丝”在任何场合都是有显著差别的。严格地说,追求者、追随者和粉丝三者,它们的语义都两两不等价。
   早上起来,习惯看看来自网络或其它媒体的新闻。今天不例外,打开手机,每日早间标题新闻马上跳了出来,其中“欧洲盲目追随美国有损自身利益”和“孙红雷自称是汪峰的追随者”两条新闻标题留住了我的注意力。但我那一刻并没有太关心新闻本身,而是对标题中的“追随”和“追随者”两个词汇打量了起来。“追随”当然是一个普通的汉语词汇,但是“追随者”的适用范围又远没有了那么的宽泛。人们在运用文字的过程中,实际上赋予了“追随者”较为特殊的若干意义。
   一般来看,适用于“追随”一词的对象并非有何十分特别,凡是存在一种单向吸引力的语境,皆可使用。但是“追随者”最初的涵义则是来自管理学领域,是指紧随领袖的那些人,故而,追随者通常应该构成一个群体。“追随”的延伸意义中具有崇拜、景仰的味儿。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曾说过:“领导者的定义是其后面有追随者。”对追随者而言,所追随的对象往往有默认的限制,通常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也或是某些可能影响到人类进程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追随”的语境中隐喻了一种所追随的重要元素,那便是区别于他人他事的巨大魅力。比如,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儒学区别于道学、佛学;新文化运动区别于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红色思想区别于异于红色思想的其它思想。由于有了这些显著的、公认的区别,于是便有了市场经济的追随者、儒学的追随者、新文化运动的追随者和红色思想的追随者等等说法。
   这儿的市场经济、儒学、新文化运动和红色思想等概念,都是具有某种特色和亮点并能引起人们特别注意的东西。常义来说,“文学的追随者”,可以有此说,但是“文字的追随者”,此说不太适宜,因为广义的“文字”概念是平凡的,犹如“人”那概念一样,“人的追随者”之说显然不通。不过,达尔文的追随者,拉登的追随者,鲁迅的追随者,这些说法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达尔文、拉登和鲁迅都不是平凡意义上的人。同样的道理适于“文学的追随者”,其中“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不是一种平凡意义上的东西,于是“文学艺术的追随者”一说是成立的。当然,“鲁迅文字的追随者”也应该是成立的,因为“鲁迅文字”有其鲜明的特色,“鲁迅文字”让众多的文化人崇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阁下可以谓“追随女友不离左右”,但不宜谓“自己是女友的追随者”。“欧洲追随美国”和“阁下追随女友”,在语言的运用上是平行的,但是在语境上有很大不同。前者的“追随”体现了盟友国对美国的仰视和拥护,而后者的“追随”只是表达了对女友的热衷和喜欢罢。那么,“孙红雷是汪峰的追随者”和“王二是女友的追随者”,又如何去读呢?
   按说,把“追随者”所追随的对象延伸到“汪峰”和“女友”身上,这是一种语境较自然的演变现象。因为在孙红雷的眼中,汪峰不光是铁哥们,也是魅力无限的音乐人;而在王二的眼中,其女友不光是自己心仪的女子,也是魅力无限的尤物。问题是,汪峰属于公众人物,其存在的魅力,吸引的不仅仅是孙红雷,而应该理解成吸引了众多的崇拜者。而王二的女友虽然魅力无限,惟其散发的吸引力,也只是王二的个人感觉罢。不过这也挺好,其实,王二面对自己的女友一刻,以一个“追求者”的身份最为合适,且对王二的女友而言,又何须需要那么多的“追随者”呢?至于现在的艺人和明星们,其追随者铺天盖地,充斥了满世界,那也无妨,这和王二也没有多少干系,王二的当务之急不是充当摇旗呐喊的追随者,而应该是当好一个追求者,追求自己热爱的女友,追求自己热衷的事业,追求自己人生的美好目标。
   人生确实有许多值得追求的目标,对一个爱好写字的人,是否也还可以追求一点对文字精雕细琢的精神呢?这是毫无疑问的。汉语中变化百端的词儿和句型,确实需要细细打量和推敲,下面援引的若干例句,均来自网页中的新闻稿和帖子,稍作观察,其语言中的瑕疵便不难发现。
   1、法国财政部长拉加德准备最早周日到中国进行访问,以期获得各国对其竞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广泛支持。
   2、从这两种文明的联接点处,会得到什么启发呢?哎,这问题太难了!
   3、我不是操盘手,更不是职业股民。不少美好的期望和梦想,尚未来得及付诸实现,就在一念之间幻灭了。
   4、一份关于是否派团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报告,上呈至中南海。毛力排众议,并批示道:“我队应去。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准备死几个,不死更好。”字字玑珠,字字千钧,显示了毛的宏阔气魄和坚强意志。
   5、由于该同学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同时论文质量堪佳,被评为学校2010届优秀硕士论文,特发此状,以兹鼓励!
   呈现给他人眼前的文字,如果错字连连,语病四起,那着实是一件不太美妙的事情。在我看来,首先尽可能写点规范的字儿和词儿尤其要紧。事实上,也算大陆文字品牌的红袖网站,其形形色色的论坛上,真正有模有样的纯文学帖子真实地不多。究其主要原因,运用文字的随意性太大,而字儿、词儿一旦远离了应有的约束,那写字的人也只能随波逐流,而看字的人也只好顺着文字去猜想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幸好,多数时候还是可以从似是而非的文字感觉中完成阅读,但无疑,阅读的美感丧失殆尽。
   在汉语词汇中,容易混淆的场合比比皆是,特别是网络那块可以我行我素、天马行空的地儿,成了滋生错别字的温床。比如:侦查和侦察、制订和制定、装潢和装璜,好像和好象、迭加和叠加,品位和品味、分和份,坐和座,等等,它们之间的误用,实在司空见惯,枚不胜举。君不见,大街上的“装璜”铺天盖地,尽管那个“璜”字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错字,确也被熟视无睹了。而帖子中的“制订”和“制定”、“品位”和“品味”,更是一并拿来主义,岂问其前世今生?至于文字运用中的“迭”、“叠”不辨,“坐”、“座”不分等鱼目混珠的事儿,就实在多于牛毛了!
   那么,在这些列举出来的成对的词儿中,它们之间是否有所区别?如果没有区别,又为何让人们青睐不一?
   以“叠加”和“迭加”为例,它们之间当然是有所区别的。说来有意思,这两个词儿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都不见影儿,该称黑户口。但是黑户口也是文字中的家口,甚至有的黑户口,它们的出身并不平凡,“叠加”和“迭加”便是科学文献中的座上客,也常常在不少的专业技术词典中露脸。如在数学和物理科学中,它们便都有各自的“叠加原理”。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采用同音代替的办法,把“叠”简化为“迭”。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加了一个脚注:“在迭和叠意义可能混淆时,叠仍用叠。”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删去了以“迭”代“叠”的规定,也就是重新认可“叠”和“迭”两者意义上存在的区别。看来,“叠”虽然有三十多年不见天日,但眼下“迭”和“叠”都是合法的独立门户的字儿了。只是和“迭”或“叠”有涉的词汇,需要谨慎使用。
   一般理解,“叠”的基本意义是重复,一层加上一层,“叠加”是重复式地一层层地堆积,而“迭”的基本意思是轮流、屡次。“迭加”则是递进式地多次累加。一个是数量多,一个是次数多,这正是这两个词儿的区别所在。比方“叠声”和“迭声”,前者刻画一声接一声的累加效果,在意的是行为的数量,强调的是先后次序和多层次。而后者刻画的则是一种声音的连续状态,在意行为的重复性,强调的是次数和行为的效果。
   
   一般说来,像侦查和侦察、制订和制定、坐和座,这类确实存在语义差别的词儿,总还是说得清楚的。而像唏嘘和欷歔、腊梅和蜡梅、精彩和精采、黏和粘,这类词儿的运用,倒是有时候无所适从。无所适从的原因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在其振振有词中,都谓找到了白纸黑字的理据。
   记得尚雯婕曾在其帖子中用到过“精采”那词儿,但随后即传来网友的指责声,谓尚雯婕写了错别字。“精彩”和“精采”,到底谁是谁非呢?尚雯婕真的写错了字?目前的情形是《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均录入了“精彩”而不接受“精采”。但《汉语大词典》和《辞海》却又都以“精采”为主词条。至于百度百科,则兼收并蓄,“精彩”和“精采”两者都被录入,这些说明“精彩”和“精采”都是有出身而非杜撰的词儿。来自百度的统计,网页中约有15,000,000处应用“精采”,而应用“精彩”者有约100,000,000处地方,显然,“精彩”在文字运用中出现的频率高于“精采”者。只是,15,000,000这数值,从绝对意义上看,也是断不可小觑的!
   事实是,“精采”在旧文字里的运用更多(见百度“精采”词条的释义和例句),但是,随着国家语委接二连三的语言规范条例出台,“精彩”便一直作为被推荐词汇而洋洋自居,那么“精采”呢?其身上因为贴上了异形词的标签而被渐渐冷落起来。标签是国家语委“赋予”的,于是“精采”所受的委屈和冷落就可想而知?冷落归冷落,后宫里的三千宫女该被皇帝冷落了多少?但是,宫内的哪一位又可以不称为宫女?可以肯定的是,尚雯婕并没有写错字!世上的不少人,不止于理解了尚雯婕的那个“精采”,更是体察到了“精采”的苦衷。通常所谓的那些“异形词”也并非天外来客,“精采”之有名有姓的身世,世人也都有目共睹,只是由于国家语委的行政话语权,方导致了在文字的运用中,“精彩”者后来居上。尽管“精彩”抢了“精采”的风头,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精采”的出镜,精彩纷呈,精采依旧!类似这种文字现象在汉语言中屡屡可见,但其前因后果也是一言难尽。
   比如“装璜”一词,其最初见于6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和“装潢”并列存在,意义平行。随后的修订本则对若干词儿进行了筛选和调整,由于“装璜”一词中之“璜”与“潢”的涵义相去甚远,明显不具动词意义,“装璜”便作为“装潢”的异形词而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被一笔勾销了。《辞海》也一直对“装璜”词条漠视不理。如此看,如今满世界所见的“装璜”一词,其中之“璜”,当然就可以验明正身:错别字。道理很简单,“装璜”的合法身份不存在!
   错别字除了属于活脱脱的白字之外,一般都来自异形词、异体字和通假字,而在当今的语言环境中,按国家语委所制定的语言规范来识别汉语文字,则异形词、异体字和通假字均是不被认可的,或许在港澳台属合法的文字,在大陆不定就要被打入冷宫。
   同样都是异形词,“精采”却还在焕发生机,而“装璜”自打开始,就处在冷遇之中,仅仅只是在《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中躺了不些日子便寿终正寝。虽然“装璜”那词儿的魂还没有散尽,还在大街小巷游荡,但是,回天无力已经是事实。当今的《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辞海》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都拒绝接纳“装璜”一词,不管人世间有多少“装璜”还在招摇过市,“装璜”至少还是一个不被权威所接受的“弃儿”。
   商务印书馆发行的《现代汉语词典》应该称得上是一本关于汉语言文字的《圣经》,凡染指汉语的人,大抵都会敬畏《现代汉语词典》,因为该词典之权威工具书的地位坚不可摧。《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词典,其权威性、科学性至今无出其右。其两任主编吕叔湘和丁声树,皆为享誉中外的语言学界的权威,其他编纂者也均为国内中文领域一流的专家和学者。“1956年由国家立项,1958年6月正式开编,1960年印出‘试印本’征求意见,1965年印出‘试用本’送审稿,1973年内部发行,1978年第1版,1983年第2版,1994年第3版,2002年第4版,2005年第5版。五十年来根据语言发展变化和国家颁布的新的语文规范不断精雕细琢,与时俱进,至今已印行4000多万册,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曾经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国家辞书奖,国家社会科学类著作最高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为便于人们学习汉字,1955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根据从简从俗的原则,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异体字为“不规范汉字”,除姓氏和某些特殊场合外,不应被使用。比如,“黏”字是相应于“粘”字的一个异体字,当然“黏”作为异体字被淘汰。随后,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都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提出的异体字作了修订。接着,在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规定异体字为非规范汉字。但始料不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又通令恢复使用“黏(nián)”字。与黏字有关的词儿,如黏膜、黏液、黏性、黏度系数等,一夜间又重新复活。至于“粘zhān”字,则同时保留通用文字的资格。
   所谓的异体字,其“异体”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有的字,本质上是两个形态完全不一样字。但它们含有同样的字义。比如踪和蹤、绣和繡,这是由不同的造字方法而造成的异体字。有的字,本质上是同一种基本形态,只是一个字在书写时发生了局部的变体。比如群和羣,只是结构或方位有所移动。再如擧和舉,不过是字的下部中“手”的写法稍有变化。这是由不同的写字方法而造成的异体字。
   在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2005年修订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记载中,将“林荫道”作为推荐词条,而“林阴道”却成为了非推荐词条。所谓的非推荐词条,本质上就是一种不被支持的词条。而这种态度又来自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这似乎和现行的江苏版教科书有极大的冲突。那么,这其中的缘由又是何呢?这些日子因“林荫道”和“林阴道”的是非之争,已经泛起了不绝于耳的争论声。只是“林荫道”和“林阴道”之间的恩恩怨怨,比之那个错得一塌糊涂的“撼”字,说来话就要复杂多了,还是打住,留待它日再聊罢?


责任编辑:唐正立
编者按:有语言学修养,有文化底蕴,建议多写此类文章。——编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明
就是一工具书就是要方便 商务印书馆力挺“字母词”
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街头错别字
(1)形似字“劵”和“券”
现代汉语讲座20----汉字的规范化
为什么要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