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药物的策略

第一部分:房颤患者管理的指南更新

CHA2DS2-VASc评分系统

  从2012年开始,国内外关于房颤的指南不断更新。对于房颤的卒中风险的评估存在着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最初使用的CHADS2评分系统将心衰,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既往卒中或者TIA病史都纳入了这个评分系统。分数越高,发生卒中的风险越大。

  当时,很多指南都推荐使用CHADS2评分系统来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包括2016年ACC房颤管理指南、2010年ESC房颤管理指南、2012年房颤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加拿大房颤管理指南、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房颤管理指南等。此后,有更多的研究发现,血管疾病、女性、高龄(65-74岁)也都是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高危因素。

  于是,就诞生了CHA2DS2-VASc评分系统。在CHA2DS2-VASc评分系统中,心衰,高血压,糖尿病各计1分。高龄(≧75岁)、有既往卒中、血栓栓塞史或者TIA史计2分。此外,新增的指标包括血管疾病、女性、高龄(65-74岁)各计1分。因此,CHA2DS2-VASc评分系统的最高得分为9分。

  CHA2DS2-VASc评分系统的优点在于将原来CHADS2评分系统中低风险的患者进行了更精确的识别。CHA2DS2-VASc评分系统提高了对于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能力,显著改善了中低危卒中的分类,重新划分了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的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系统已经为临床广泛采用。

  因此,近年的房颤管理指南,例如2012年ESC的房颤管理指南,欧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剂指南,2014年NICE房颤管理指南,2014年ACC/AHA房颤管理指南等,一致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

  当然,临床评分系统是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而开发出来的,本身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的。房颤尤其是无症状的房颤,有时候很难发现。这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监测,例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2-4周长程Holter,植入式芯片等手段。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监测时间的延长,房颤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明显延长。因此,对于房颤患者预防卒中采用的是CHA2DS2-VASc风险评分制度,而不能仅仅根据患者的主诉,或者门诊的发现。

HAS-BLED评分系统

  同时,临床上还需要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即HAS-BLED评分系统。高血压,肾或肝功能障碍,卒中史,出血史,INR值不稳定,高龄(﹥65岁),药物或酒精依赖各计1分。与其他的出血风险评估相比较,HAS-BLED评分系统敏感性高,可以显著增加高危出血患者的检出率。因此,临床上接收一个房颤患者,必须同时进行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

  最新的指南推荐:根据CHA2DS2-VASc评分进行卒中风险的评估,同时根据HAS-BLED评分进行出血风险的评估。如果患者是男性,CHA2DS2-VASc=0;或者女性,CHA2DS2-VASc=1,则不需要进行抗凝。

  如果分数足够高,则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本人及家属的意愿,来制定抗凝策略。使用何种抗凝策略,则需要反复权衡利弊和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抗凝,或者有禁忌症,根据2014年NICE指南,则可以进行左心耳封堵术。同时,患者的病情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所以,临床上也要定期地重新进行评估,至少每年一次。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

  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陆续上市,其在指南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2006年美国和欧洲的指南都推荐华法林;从2012年优先推荐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推荐级别在华法林之后;2012年之后,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推荐级别与华法林相同,有些指南甚至优先推荐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简便,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不需要监测INR,很少与食物和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2014年美国ACC/AHA/HRS的房颤管理指南中,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已经成为一级推荐(ⅠB级),其中提到了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指南中提到,如果服用华法林不能将INR稳定地控制在治疗窗内,都建议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

  2014年美国ACC/AHA/HRS的房颤管理指南中,对于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是终末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者正在进行间断透析的肾衰患者,应该使用华法林,INR维持在2.0-3.0。在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前,要详细评估患者的肾功能,以后每年要至少评估一次。

  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调整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剂量;例如,达比加群,对于肌酐清除率﹤15 mL/min的患者,不推荐使用;对于15-30 mL/min的患者,推荐75 mg bid。

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的抗凝管理

  对于围手术期患者的抗凝管理,拔牙,洗牙,白内障,皮肤活检,属于极低危出血风险的手术,抗凝治疗不需要中断。心脏植入装置,例如心脏起搏器,ICD,CRTD等的植入,属于低危出血风险的手术,不需要提前很多天终止抗凝治疗。腹腔,胸腔,骨科等属于中危出血风险手术。心脏,大血管,神经外科,肺切除术,属于高危出血风险手术。

  对于中高危出血风险的手术,抗血小板药物停用5-7天;华法林停用5天,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停用2-3天或者1-2天(低危)。

第二部分:房颤患者的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常见问题的解答

NOACs在房颤卒中预防中的四大研究:

1.RE-LY研究:达比加群

2. Rocket-AF研究:利伐沙班

3.ARISTOTLE研究:阿哌沙班

4. ENGAGE-AF研究:依度沙班

NOACs四种药物:

1.达比加群,作用靶点为Ⅱa因子,80%从肾脏清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谨慎使用。房颤卒中预防的常用剂量为150 mg,Q12 h;对于肾功能不全和高龄患者,推荐剂量为110 mg,Q12 h;

2. 利伐沙班,作用靶点为Ⅹa因子,临床常用剂量为20 mg,Qd。肌酐清除率<50 ml/min的患者,推荐剂量为15="">

3. 阿哌沙班,作用靶点为Ⅹa因子,常规剂量5 mg,Q12 h;

4. 依度沙班,作用靶点为Ⅹa因子,常规剂量60 mg,Qd。

NOACs不需要监测凝血指标吗?

  一般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也不需根据患者的凝血指标进行剂量和服药间隔的调整。但在一些情况下需要急查凝血指标,如临床出现出血事件、血栓栓塞事件、新的病情变化需进行急诊手术前等。

  此外,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加查凝血指标,如新增其他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药物,存在肝脏或肾脏功能不全或怀疑患者近期药物过量时。

  如果患者从新开始口服抗凝药,口服NOACs后24小时以上采血才能评估患者真实的凝血功能。

  NOACs的达峰时间较短,临床测凝血指标时,要注意是处于药物的峰值还是谷值。一般药物峰值是在3 h左右。

  一般华法林必须监测PT-INR,根据INR调整剂量。但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NOACs并非如此,需要根据说明书的规定剂量使用,如果临床上发现INR升高1-2倍,但不作为调整剂量和减量的指标。如果使用达比加群时测定的APTT是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并且是在达比加群谷浓度时测定,提示有出血风险,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关作用

  NOACs不能与酮康唑类抗真菌药合用;达比加群、阿哌沙班不能与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药物合用;达比加群与维拉帕米合用时,血药浓度增加180%,需要减量。

不同类型抗凝药物之间如何转换?

  如果医生建议患者由华法林转换为NOACs时,应在华法林稳定期测定PT-INR,如INR≤2.0,当天可以口服NOACs,同时停掉华法林;如INR在2.0-2.5,当天停掉华法林,第2天口服NOACs;如INR≥2.5,暂停华法林,第二天再进行检测INR,同时预估患者何时INR<>

  口服抗凝药转换的原则发表于2013年《Europace》杂志,那么注射药物如何转换呢?例如普通肝素,代谢很快,停药后在半衰期±2 h时可转换为NOACs;如果为低分子肝素,例如克赛Q12 h,早上9点注射,晚上9点停止下一次注射,转换为NOACs即可;如果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转换为抗凝药物治疗时,直接在下次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时转换为NOACs即可。总的原则是,在药物转换时既要保持抗凝作用,又要最大限度减少出血的风险。

  另外一种情况是,从NOACs转换为华法林时,由于刚开始启动华法林治疗时处于高凝状态,传统方法是先与低分子肝素合用3-5天,当华法林药效发挥后,INR达标后停用克赛。同样机理可以推出,如果患者正在使用NOACs,可以使NOACs与华法林重叠使用几天,重叠时监测INR,INR稳定上升并即将达到抗凝治疗目标INR值,停用NOACs,继续使用华法林,完成转换。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肾功能不全,转换时要重点考虑药物浓度和加强INR值的监测。肾功能不全并不是指肌酐的值是否是正常上限,而是肌酐清除率的计算。

患者提出的难题:吃错药,如何处理?

  如果是NOACs,说明书规定Qd服用,例如利伐沙班,患者漏服的时间<12 h,处理措施是补服;漏服的时间="">12 h,处理措施是跳过今天,不再服用药物,从明天开始。总之,Qd的NOACs漏服的处理方式,是以12 h为界。如果是一天两次的NOACs,如达比加群,漏服的时间≤6 h,补服;>6 h,不再补服。

  如果患者口服了双倍剂量,例如利伐沙班(Qd)医生的处方为早晨1天1片,而患者口服了2片,推荐的处理措施是,第二天早晨正常按1天1次,1次1片继续口服。如果是达比加群,医生处方为1天2次,患者在某一顿口服了双倍剂量,处理措施为下一顿空一次。第2天按正常方式口服。如果患者口服过量,需立即住院监测。

老年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如何处理?

  慢性肾功能不全虽未列入CHA2DS2-VASc评分,但是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容易引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现在不推荐NOACs用于肾脏透析的患者,因为目前没有相关的研究和数据。

  达比加群的说明书中明确写道,如果肌酐清除率在30-49 ml/min,剂量减为110 mg,bid。只有美国指南推荐,肌酐清除率15-30 ml/min,进一步减量为75 mg,bid,我国未推荐。美国指南建议,与维拉帕米合用或者≥80岁的老年患者,肌酐清除率为30-45 ml/min,达比加群剂量为75 mg,bid。

  利伐沙班对肾功能的限制稍微松点,肌酐清除率≥15 ml/min,都可以使用利伐沙班抗凝。肌酐清除率<15 ml/min,不能使用。肌酐清除率在15-49="" ml/min时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利伐沙班的剂量推荐为15="" mg="">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NOACs是房颤合并轻到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较好的选择。

如何处理临床出血的并发症?

  达比加群拮抗剂在国外已批准,但国内还没有,临床医生目前只能及时发现出血。如果患者轻度出血,如牙龈出血或咳痰有血丝,例如一例患者使用达比加群药物,在接受肝素化的介入操作时出现了比较粘稠的血痰,这时采取的措施是,停用24 h的达比加群药物,24 h后恢复。

  对于NOACs治疗期间患者进行起搏器的更换,如果肾功能良好,严格根据药物说明书的指导,一般停药24 h进行手术,术后根据肌酐清除率,一般24-78 h恢复抗凝药,注意在手术前后不能用低分子肝素过度。

房颤合并冠心病时如何选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两联、三联治疗?

  对于稳定冠心病患者,必须进行抗血小板和抗凝合并用药时,根据2013年的文献,华法林+氯吡格雷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等于或优于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三联治疗,推荐华法林合并氯吡格雷的两联治疗。

  在2014年心律失常协会的指南中,关于ACS患者或择期PCI的患者,需要同时考虑房颤和抗凝治疗的问题,分四步。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第一步使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卒中的风险。如果为1分的患者,第二步需要评估出血风险。第三步,个体临床情况评估(冠脉情况),评估患者是否为稳定的劳力性心绞痛或ACS。第四步,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启用不同的抗栓方案。

  总的原则是,如果患者需要口服抗凝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要求患者是择期PCI治疗,而且支架为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或裸支架,可以进行三联治疗1个月,1个月到1年需要两联治疗,1年后病情稳定可以停掉抗血小板药物,一直使用抗凝药物。

  如果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总的原则是,尽量在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三联治疗6个月,6个月以内根据情况缩短,6个月到1年期间两联治疗,病情稳定1年以上口服单个抗凝药物。

  另外,还有PIONEER房颤PCI、RE-DUAL PCI研究等都是还未揭晓的房颤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的研究,预计在2016年8月或明年夏天完成,大家可以继续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读 | 房颤患者常用抗凝药物选择,一文掌握!
2012ESC房颤指南更新
CNStroke2018丨中国心源性卒中的现状与发展——房颤与卒中的新进展
CCGI 2016 | 时向民教授谈射频消融围术期患者的抗凝新选择
马长生:九旬老人的房颤消融怎么做?
全科医生必读系列(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