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配图详解之二

上一期,我们为《山水画刍议》详解系列开了一个头,陆俨少在谈“学画起手”时强调要找好的范本临摹,同时还要有所取舍地学习。那么,怎样选择范本?又如何取舍呢?这便是这期的主题:“识辨与吸收”。“识辨与吸收”,两者看似并列,实则为递进关系:先要有“识优劣”的能力,然后才谈得上吸收养分。

这一节内容,可分三段观之。第一段基本重复“学画起手”中的意思:

学画的提高,当然需要不断地画,在自己的实践中取得经验,这是得到提高的一个方面。另外还须多看前人或他人的好作品。一件好作品,在技法上总有他的好处,也一定有不足之处,所以第一必须要有辨别好坏的能力,看出哪些是它的好处,哪些是它的不足之处。即使是它的好处,有些对我有营养,可以吸收;但也有些虽属有营养,对我却是不能吸收。要择取其可以吸收的东西尽量吸收过来,加以消化,成为我自己的血肉,这其间一定要有选择。

文字看完,陆俨少依然没有说辨别优劣的标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抽象,为了谈这个抽象问题,他在《刍议》中专列一节“好画的标准”,列举了三条笼统的标准:气象、笔墨、韵味。而且其中具体的阐释,要求太高,比方说对“笔墨”的标准,陆氏认为要“既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多有变异……”天哪!这不但是好画的标准,更是对待大师的标准。个人的看法,笔墨即便模仿前人,没有新意,但只要有好的线条质量,还是值得一看。此外,我认为这本书往后的大部分条目都可视作识辨优劣的标准。举个例子,第三十二节标题叫“用笔要圆”,那么用笔圆就是标准之一;再如第十八节的标题叫“画忌平”,那么不平就是标准之一。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了,自然离好画越来越近。

第二段讲如何吸收的方法:

吸收的方法,临画是重要的。临画不是一树一石,照抄一遍,这样的临,好处不多。必须寻找其规律,以及用笔用墨的方法,问个所以,为什么要这样?悉心摹仿,把他的好处,成为我的好处,方见成效。但是好画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也不一定有对临的条件和机会,那就必须借助于细看以及默记。看之烂熟,默记在心,把对我有营养而可以吸收的东西拿过来,不一定经过对临,同样可以把它的好处和技法,在我的创作上加进去反映出来。虽然临画可以一笔一笔临,放过的地方少,看画也同样可以一笔一笔看,使心中有个印象,甚至可以甩指头比划它的起笔落笔,顿挫转折之势,这样可收同等的效果,如果马虎的临,照抄一遍,反不如认真的看,得到好处。

初学者临摹,注意到的一般是山石树木的造型,因为造型最直观。观察力强些的人会注意到线条的质感、章法的安排、设色的调子,这已属比较高级抽象的规律了。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抽象的规律隐藏画中,比方说气氛如何营造、画面情节如何安排、画面节奏如何掌控、画中矛盾如何处理、画到窘境时如何补救等等。一般而言,越是高级的东西,越抽象,规律也就越不容易找到。所以陆俨少说看画要细、要想、要记,谓之“读画”。

这次举两个例子,一个具体、一个抽象,来看陆氏怎么识辨与吸收。

先举一个具体的、造型上的例子,下图这个野花以双勾描绘,略作点染,安放在湖石边,显得很有生活气息。看似陆俨少随手画去,其实是借鉴赵孟頫,《红衣罗汉图》中的这株野花多少人注意过?被陆俨少注意到了,转手拿来就用到自己画里!那赵孟頫这个野花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也是借鉴唐人,周昉《簪花仕女图》卷末那株辛夷花画法不正与之类似?唐人壁画中还有大量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面对一张名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学法,有些人随便看看,有些人死摹硬临,有些人写论文,有些人则能“识辨与吸收”,陆俨少称为“吸收”,谢稚柳称“借鉴”,张大千称“善学善变”,赵孟頫没说如何师古,但手里的活就是这么干的。

 陆俨少《杜甫诗意图》局部

《中国绘画名品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 浴马图》内页

抽象的例子,还是陆俨少学石涛,下面这件《山水册》题云:“洞庭西山胜境,记之如此。”此图粗看是一件对洞庭湖的写生之作。如果对古画不熟悉的话,很容易将其认为是宛翁的自创,但其实此图是“偷”了石涛《二人山际论古今》的小章法。两图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山水册》中石壁的摆布、舟楫的安排,中部石块横向的皴笔皆于石涛此图相似,只是陆俨少对之加以改造:舍去了上部不合理的点景人物,增加了舟楫的数量,山石也重新合理分块。最重要的是,他在远处增添了一些远山,使得视线在右上角通过湖面望向远方,意境上便有开阔感。所以改造后的画面结构相较石涛之作更自然合理。再在石壁上写上三个字“归云洞”,可谓如临真景,称为写生,毫不过分。这就是陆俨少的识辨与吸收,做到了对前人长短有所取舍。

陆俨少《山水册》

石涛《二人山际论古今》

第三段则谈其自身的一些经历:

有的人说我有些传统技法,认为临的宋元画一定很多,实则我哪有收藏,有收藏的朋友也不多,哪有条件临宋元画。如果真的有些传统的话,也不过是看得来的。解放以前,我看到一些故宫藏的宋元画,在上海跑裱画店,正因为看到一张宋元画不容易,遇到之后,如饥似渴地看。解放以后,在博物馆可以系统地看到宋元画,即如明清画,很多也是从宋元的路子上来,有很多借鉴的地方。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所以有人把看画也叫“读画”,画读得多了,胸中有数十幅好画,默记下来,眼睛一闭,如在目前,时时存想,加以训练,不愁没有传统。再来推陈出新,取法大自然,一定可必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创出时代的新面貌来。

这段可与《俨少自叙》参看,《自叙》中具体谈及1935年,俨翁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展中见到范宽、董源、李唐、郭熙、赵孟頫、黄公望等人的名作,他朝夕观摩,历时一周,把近百幅名作看到烂熟的经历。说句题外话,我觉得陆俨少看画的渠道应该不止这些,早年王同愈、冯超然会借四王吴恽的真迹给他临。抗战结束回到上海后,吴湖帆、钱镜塘和他关系密切,借阅藏品应属正常。而且从一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他手头应该还是有些珂罗版印刷品参考的。比方说下面两件作品,一件临唐棣《雪浦归渔图》,从画面左边的裁切情况和后来的补题来看,原本临的是全本,可惜因种种缘故只剩半幅;还有一件人物画,造型取自唐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仕女,说单靠记忆就能画出来,打死我都不信。

 陆俨少《仿唐棣雪浦归渔图》         

 

     

   唐棣《雪浦归渔图

陆俨少《仕女》画稿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  侍女

第二节提出学画入手“识辨与吸收”后,自然要知道山水画史上的经典,以便于向这些经典取法。所以《刍议》接下去的第三节叫“山水画中的三大流派”、第四节叫“山水画派的兴衰”,两节属于一个主题,讲的都是山水画中的传统流派演变,也可以看作是陆俨少对山水画史的看法,留待下次分析。

你可能错过了以下内容: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配图详解之一

看完文章有什么想法,

可以加汤姆·克鲁醒聊一聊哦~

参考书目

陆俨少《山水画刍议》

陆俨少《俨少自叙》

          宫力《中国绘画名品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 浴马图》

撰       文

苏    醒

 本期设计

 散花糖  玩玩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江不尽---陆俨少册页八种
陆俨少:论“画法”(三)
陆俨少画语录
陆俨少一一论“画法”(一)
[转载]陆俨少画语录修养
陆俨少一一论“章法”(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