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注解

 自序

为人子者,虽无大智,但不可以无志。从军中大校胜堂先生之意遂易名拯洲,然行医日久,虽技艺渐精,每觉行道之难,空负胜名,曾遁于野。因此号:“浥尘”。复归后,勤于词书之间,叹先贤之至妙,乃自号:“晚觉”。每觉读书之不易,传承之难,乃撰一孔之识,草草成辑,遗管识于后世。

吾半世之飘零,游历四方,得野老之识,故书中解语不循章法,用词粗糙,能力所至,只谈精神,难说水准。信者读之,不信焚之。

本人对“道”的认识是无极圈→太极阴阳→八卦……太极阴阳→无极圈。以此为纲,阴阳对立立论,觉离此不可解;对“德”的认识控制在中性词的范围内,与品行好坏无关。字有通假,异体,但本人所注中可能出现一些无前人考据的现象,只代表个人观点,前人能考,我为何不能考之,若干年后,我亦为古人,何必刻舟求剑,胶死于前人句下。前人著书不易,惜字如金,后世传抄,脱简,记错,政治需要等,至《道德经》原貌难求,集多家道观所取经文互校。以至有不可解之处,断章难接者,当于无文之处求文,没有轻易挪动删改,只是在末章结尾处有相对的增补,凡事有因必有果,释句前后对照。在注解中本着“老子”品无味之味的思想,无明显字眼处绝对不涉入人物政事,个人认为画蛇添足会缩小“老子”哲学的综合性能。“老子”八十一条字数不多,去圣远矣,解之难得贴熨,数年易稿才成此书。

 

          

 

 

 

 

 

 

 

 

 

 

 

 

 

 

 

  道德经

道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①徼:边界,边界也是看到的现象之一。            ②门:门径→方法 

  道分阴阳来阐述问题,站在问题的对立面,故有“可”与“非”的认识,这就是平常所说的道。冠名由于立场不一样,可以这样取名也可以不这样取名,这就是平常所谓的名字。

  不知道名字的物体在天地开始之前的时候就有了。我们把她叫万物的本源。

  因此常常没有目的的人能观察到道的精妙之处;常常带着目的的人能观察到道的一些现象。这两种方式,观察到的结果同出于道而名称不同,都是精妙的。精妙至极啊,(观察)万事万物变化的方法。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这恶就完了。都知道善良就是善良,这不善良就完了。

 有无互根转换,难易相反相成,长短外形上的差异可以互补,高下相互倚靠,音与声和谐完美,前后首尾相应,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处世,实现不用言语来教化;作万物而不是他倡始,万物生成而不占有它,培养而不让万物有依赖,获得成功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反而功绩不会被泯没。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通现)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①志:志向,想法。冲天之志→极端的想法

 不给贤人过于优厚的待遇,使百姓不因心理失衡产生斗争;不看重难以得到的东西,使它不产生价值,民众就不会去偷盗;不显摆让人十分喜欢的东西,使百姓民心性不惑乱。

 所以圣人的治理方式,使百姓没有贪心,让百姓吃饱,削弱百姓极端的想法,使百姓健康。生活的安定永远使百姓没有想法,没有欲望。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有僭越的行为。用无为的方式处世,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锐:锐气→戾气

尘:尘埃,指寻常人

象:舜的弟弟,封地甚广,享受帝王级别的待遇。

  道是冲和的,然而使用它或许不会圆满。虚怀博大呀!好像是万物的源头。它能消挫戾气,缓解纠纷,柔和慧光不现锋芒,使老百姓团结一致。精妙啊!似乎或者确实存在。

  我不知道谁的老师教的,在象舜之前就有了。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通术)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爱(地震,海啸,雷火,山洪)把万物像刍狗一样对待;时而风调雨顺,时而物毁人亡。君主不仁爱,把老百姓像刍狗一样对待,贵贱时易反复无常。

(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天地之间它不就像个大风箱吗?中空而不见变化,越动变化越大。(动静越大,以至产生不仁)

 多次的训教技穷失败,还不如虚静自守韬光养晦。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②,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①谷神:给养之神,属后天,属坤,指大地。

②门:法门

③不勤:不勤劳→不匆忙→从容

  大地不会消亡,是神奇的母体。神奇的母体是化育的法门,是天地的根基。绵绵无期好象很久就存在了,从容的运行着。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生,所以能长久。

 因此圣人(遇到得益)不争先反而(得到推崇)占先,置身利外反而身体得到了保护。因为他没有私心,所以能成就他个人。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①善:善良。水是善良的代名词。

  真正的善良就象水一样。水滋养世间万物而不求回报,处在人们所厌恶的阴湿之地。所以水是最接近道的阐释。

 居住在有水的地方,心胸像水一样虚怀容达,像水一样付出仁爱,承诺像水一样信而有期,勤政爱民像水一样给予生机,处理事像水一样灵活多变,行动起来像水一样知时节。

只有不争求利益,才不会有过失。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不断的填充自已的壑欲想得到满足,不如让这种欲望早点停止。

揣磨使它锋利必伤其元,所以缩短它的寿命。

满堂的金玉(必为他人所窥视),是不可能长久持有的。

富贵而骄横,(必然会遭至仇富)自己人性的过失会埋下灾祸的种子。

功成身退,这就是自然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通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营魄:营养形,魄归神。形神

天门:印堂穴以上的部位,藏神志。

开阖:喻指变化

雌:在卦为坤

⑤四达:通天彻地,古往今来

合形神归一,能永远不分离吗?抟气达到柔顺,能象婴儿吗?清除认识玄妙中的误识,能没有瑕疵吗?爱国治民,能顺从道达到无为吗?神识的活动,能达到坤宁的效果吗?聪明玲珑通天彻地,晓古往今来,能做到大智若愚吗?

万物生长繁盛,生长万物而不占有,滋长万物而不居功,万物长成而不戕杀,这就叫玄德。

11.三十幅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装在一个车毂上,只有车毂中空,才具有车的功能。水和粘土做陶器,只有陶器中空,才具有陶器的功能。开窗立门做房子,只有房子里是中空的,才具有房子的功能。

因此有器物可以带来方便,器物中空才具有功能。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从,五音交替让人一过性失聪,五味参杂让人口感痛快,(口爽则择食,择食即伤矣)纵马狩猎容易让人嗜血放浪不羁,稀少的东西容易让人做出无耻的事来。

因此圣人让人温饱,不追求视觉上的感受。所以抛弃物欲,只取温饱。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受宠与受辱都会让人感到惊恐不安,对灾难的重视就象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

为什么说宠与辱同样让人感到惊恐不安呢?得宠是好事,受辱是坏事;(平凡之躯突然遇事心理都会受到冲击)得到宠辱与失去宠辱都会受到冲击而不安,这就是宠辱若惊。

为什么说重视灾难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我之所以有灾难,是因为我有身躯,到我没有身躯的时候,我还有什么灾难可言呢?

   所以尊崇以身作则治天下的人,(天下就没有大灾难)可以寄托天下人的期望。爱戴身践力行治理天下的人,可以把天下交给他。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同稀)。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①夷:平常。太平常了看过了也没有映象。

②微:细微→精妙→飘渺

③绳:绳墨→绳脉→走向→准绳

想看的时候却看不见叫做“夷”,想听的时候却又听不到叫做“希”,想摸的时候却又摸不到叫做“微”。形音体(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因此把它归为一类。它对在上的人不会光明,对地位低的人不会阴暗。行为的准绳啊无法叫一个完美的名称,又让它回到原始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固定形状的状态,没有实物取象来描述它,称着“惚恍”。迎面而来看不到头,跟着却又看不尾。

 把握古时就存在的道,用它应对今天的事物。能明白古时道的产生,就是说明白了道的纲领。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qiǎng)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时候长于行道的人,十分微妙玄理通达,高深难测不能辨别。正因为不能辨别,所以只能勉强的形容它。

小心谨慎啊,就象冬天过河(冬天过河落水很惨)。谨小慎微啊,就象敬畏四邻(远亲不如近邻),恭敬有礼啊,就象做客(怕有损形象)。

散漫自在啊,就象冰的融化。敦厚淳良啊,就象树一样默默无闻。开阔旷达啊,就象山谷。混沌包容啊,就象浑浊的水一样。

谁能让浑浊(浮躁)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又能让安逸动起来慢慢出现生机。

保持这个道的人,没有满足的思想,只有不满足,才能推陈置新。

16.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mò)不殆

①没身:没有了身体→死了→终生

②殆:危险→危险是错误的后果→错误

 达到虚怀胜谷的境界,忠实的守着清静无为。万物一起生长,我来观察它们往复循环的规律。物类繁多都肃降到其根部,归根叫“静”守,“静”叫“复命”,恢复生机叫“常”,知道自然之道的叫“明”白人,不知道自然之道的人,恣意妄为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明的了自然之道就能包容,包容一切才会公正,公正才会保全一切,保全一切才会天一样伟大,天一样伟大才合乎道,合乎道才会长久。终身不会有错误。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①悠:悠久→长久

至高无上的道,感觉不到有它;稍背离一点道,都亲近而赞美它;再多背离一点道,都怕它;背离道太多了,会侮灭它。可信度不足啊,就有不相信的呀。

长久啊!它崇高的理论,功业有成事顺心,百姓都说:我们顺其自然。(其实是遵循了道的结果)

1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否极泰来),大道被荒废,(就会感到仁义的重要,)仁义就会被提倡;聪明伎巧的出现,满天过海,偷天换日的奸诈就会出现;六亲不和睦,(才会觉得孝慈的重要,)才会去提倡孝慈。国乱思良将,就会出现忠心卫国的臣子。

19.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zhǔ),见(通现)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①绝:至高无上→至朴②绝:最→最淳朴③绝:绝妙→真正④绝学:至高无上的道

至朴的圣人会抛弃奸诈的小聪明,百姓会得到丰厚的收获;最淳朴的仁爱会抛弃冲动的义气,百姓回到孝慈;真正的伎巧是抛弃不正当得利,盗贼就没有了。这三种情况写在书本上是没有用的。因此让思想有归宿:“看到的是朴素,坚守的也是朴素,减少私心贪欲,至高无上的道会让人没有忧患。

20.之与阿(ē),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⑧。

①唯:唯唯是诺→应诺②阿:不在意的回应声→指责声→呵斥③兆:兆头→现象→表示④昭昭:光明明亮→阳光⑤以:用→作用→作为⑥鄙:边远→不合群⑦食:吃→吸取⑧母:万物之母→道

 应诺与呵斥,差距有多远?善良与丑恶,相差又有多少?大家都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荒茫啊,这种对立没有尽头。

众人熙熙攘攘,象享受宴会,象春天登台(意气风发);我独自看得很淡泊,没有什么表示。

混混沌沌啊,像婴儿没有长大一样;疲惫啊,好象没有归宿感。

大家都有富余,而独我好象失物一样,我有愚人的想法啊!

世俗的人都过得很阳光,独我过得阴郁;俗人都很精明,独我闷头闷脑。

(对立的道啊)有时象安静的大海无边无际,有时象风一样不知道止点。

大家都有作为,然而我顽固不化还不合群。只有我和别人不一样,看重吸取道的精华。

21.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同辅)。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①孔:很小

②德:行为,作为

③容:水之为物,入方则方,入圆则回,随容而变。容

者规矩也

④何以:凭什么

做很小事情的规矩,也要遵循道。

“道”这个事物,恍恍惚惚说不清楚,惚啊恍啊,“道”里面征象;恍啊惚啊,“道”有实物证明。美妙啊,幽远啊,当中确实有精髓,这种精髓是真切的,这种精髓有(让人)信服的地方。

从古至今,道的名称没有消失,用它来衡量那些辅弼之臣。我凭什么知道那些辅弼之臣的好坏呢?就凭道。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xiàn),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①式:模式→标准→原则②见:现→表现→炫耀③矜:妄自尊大

柔韧委曲才有可能保全,柔韧弯曲才会有力伸直,低洼才能装得更多,太破旧了就会去更新,太少了才会有新得,贪得多了就会迷乱。

所以圣人坚守这一原则向天下推行。不自我炫耀,因此这一原则更明朗;不自以为是,因此这一原则会更彰显;不用自我检讨(因为没有过失),因此这一原则推广有功;不妄自尊大,因此会更长久。

只有不争,因此天下不会有对手。古人说“曲则全”,怎么会是空话呢?确实很全面而且是高度的概括,精炼的总结。

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①故:过去

  不用过多的语言描述自然物象,过去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骤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们这样?天地。天地尚且不能让它们持久,何况人呢?

  因此从事于道的,就要与道寻求一致;做事的,就要寻求与做事的准则一致:错误的,其结果就与错误的结局一样。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还不相信吗?有不相信的吗?

24.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同惑)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①企:踮着脚尖②跨:大踏步③或:同惑→物或→惑物→鬼狐(迷信说鬼狐使人迷失本性)

踮着脚的人是不会站得在太久的,跨步的人是不奈远行的。自我炫耀的不是明白道的人;自以为是的不是发扬道的人;自我检讨的人,没有成绩;妄自尊大的人不会长久。

 这在“道”里面,可以说:“像剩菜乘饭和画蛇添足的行为,连鬼狐都讨厌。”因此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同返)。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生:天地形成

②母:生身之根→根源→源头

③强:勉强→姑且

有一物莫名其妙就形成了,在天地形成之前。宁静啊旷达啊,独立存在而不受影响,循环往复而不会衰减,可以说是天地的源头。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姑且把它叫着“道”,道勉强的称呼叫“大”,大叫“逝”(远行),逝叫“远”,远叫“返”(返回)

  所以说“道”最大,其次是天大,再其次是地大,人也是一大。法界有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

 人顺服于大地,大地顺服于上天,上天顺服于道,道顺服于自然。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zī)。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shèng)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①根:植物的地下部分→生化之源→天旱物将枯灌之以根→补救→补救方法

君:权力主导者→权力改变状态→补救方法

辎重:喻指努力使自己冷静稳重。同手法的有:“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万乘:指万辆战车,代指大国。

稳重是轻率的补救方式,冷静是浮躁的补救方式。因此君子成天都在学习使自己稳重冷静。虽然有荣华美景,居燕巢而心安理得。为什么大国的君主用自己的轻浮对待天下。

过分的轻浮是无法补救的,过分的浮躁亦无法补救。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袭明:袭→ 沿袭→ 传承

       明→日月→阴阳→道

②资:资助→老师的资助对象→学生

会驾车的人不会留下辙痕;能侃的人不会有纰漏错误;长于计数的人不会去用算盘;会把门关紧的人不用拴闩子而门打不开;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索也解不开。

因为圣人善于救人,所以没有被唾弃的人;平常善于拯救万物,所以没有被废弃的东西。这就叫“袭明”(传承了道)

所以善良的人就是不善良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是善良人的学生。不尊重老师,不爱惜学生,虽然聪明其实是大糊涂,这就是要点微妙之处。

2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婴儿:婴儿之未孩童智未开→沌沌→混沌

②无极:无极是○→圆满

③朴:远古不发达,万物皆朴,一切取之自然归之于自然,泛指道。

④散:扩散→拓展

⑤割:完整的割一下,就不完美→缺点

本章讲了水,太极图,无极图。

知道山的高,守着山脚,成为天下的溪谷,作为天下的溪谷,利万物的行为不会背离,回到了混沌状态。

明白了阳,守住阴,为天下效仿的模式。为天下效仿的模式,利万物不会有差错,就会达到圆满。知道山高向阳的一面,守着山脚阴暗的一面,成为天下的山谷,利万物就会充盈(有水),又回到了原始的道。

把道拓展则为法器,圣人用它,就会成为百官的首领,所以完美的制度是不会有缺点的。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夫物或行或随、或(xū)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载(通栽)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去奢、去泰

行:前进→领军人物

随:跟随→追随者

歔:同嘘,缓慢的出气

吹:有目的的吹气,相对较急促

载:同栽,栽培,扶持。

隳:毁坏

去:相去甚远→远离

甚:超过,胜过→过分

泰:极大而安稳,如泰山,泰斗→自大,狂妄

想夺取天下并付之行动,我看到他们没有成功,就死了。老百姓是神圣的,不可以随便行事,不可以偏执掌控。去做的人会失败,偏执掌控的人会失去天下。

世间万物,或者是领军者或者是追随者,或者缓或者急,或者强壮或者羸弱,或者栽培或者毁坏。所以圣人远离过分,远离奢侈,远离自大。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後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①果:战果→胜利

②取强:当是“取之为强”。句中有略语,是常用的笔法。

③矜:狂妄自大

④伐:讨伐→征讨

⑤壮:盛壮→巅峰

⑥老:衰老→衰落

用道的法则佐以人事,君王不会靠兵力强制天下。这是好事。(为什么这么说呢)胜利还师所过之处,荆棘丛生一片荒芜。大战之后必定是大灾的年境。

善良的人胜利了就会结束战争,不敢用武力取得强大;胜利了不会狂妄自大;胜利了不会继续征讨;胜利了不会骄傲;胜利没有得到,也会结束战争;胜利了不会逞强。

事物发展到巅峰就会衰落,这就不合乎道。不符合道就会过早消亡。

3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①处:处理→决定

②众:很多人→那些人

③之:虚词,无实指,随句意变化词意。→释放情绪

④处:处理胜利→庆功

军队,是大凶的工具,鬼狐都很讨厌它,因此有道的人不从军。

君子居处尊贵的方位是左侧,指挥战争尊贵方位是右侧。军队是大凶的工具,不是君子的工具,万不得已才会用他,安静淡泊为好。胜利了也不要洋洋得意,洋洋得意的人,是杀人为乐。杀人为乐的人,就不可能在天下实现原望。

    吉祥的事崇尚左边的方位,凶煞的事崇尚右边的方位。偏将军(杀戮少)居左边的方位,上将军(杀戮多)居右边的方位,讲(军中的排位坐次)是按丧事的礼仪来决定的。杀人的那些人,用悲伤哀嚎哭泣来释放情绪。战胜了,用丧礼的仪式去庆功。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①宾:与主相对应,客,客随主便→臣服

②令:命令→约束

道常常没有贴切的名字,(它的)朴实看起来渺小,天下没有能高出它的。候王如果能遵守道,万物将会自动臣服。

天地交泰,就会降下甘露。百姓没有谁约束而自然均衡。

开始制定章程有了名称,名既然有了,也将知道范围,明白范围,就可以不出差错。比如道在天下的关系,就象川谷和江海。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①富:富有→有余→有余情

了解发现别人的人有慧眼,正确的认知自己的人精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战胜己的人坚强。知足的人有余情。顽强坚持的人叫有志气。不迷失自己根基(自明,自强,知足,有志)的人会长久。身死而精神不死的人就会永垂不朽。

34.大道氾(泛的异体字)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通词),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①左右:左边或右边→身边

②辞:同词,言词→意见→怨言

③名:说

④衣:遮体之物,遮盖→保护

⑤主:主要→核心

大道无处不在啊,它可以就在身边,万物都倚靠它才能生长而没有怨言,功业成就而不说有功劳。保护滋养万物而不把自己作为核心。常常没有需求(感觉不到道的存在意义)可以称为“小”。万物归附而不认为自己是核心,可以称它为“大”。因为始终不自以为大,所以能成就它的“大”。

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①大象:道法自然→大道之理取于自然→法于物取于象→大象→道

②往:向往→归附

③安平泰:同义联合词组,加强语意。十分和谐的景象→十分和谐

④见:同现,显现→清楚

⑤既:尽→用尽

掌握了大道,天下众生都会归附,归附而不会有害处,会十分的和谐。

音乐美食,能让过客止步。道的讲叙,它平淡得没有味道,看它也不是十分清楚,听也不是十分清晰,用它不足以用尽它。

36.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①张:扩张→放开

②兴:使兴旺→抬举

③微明:微者小,小则行暗事。暗度陈仓,明修栈道。

④示:指示→指向

 准备想收敛它,一定要放开它;准备想削弱它,一定要加强它;准备想废掉它,一定要抬举它;准备想夺取它,一定要给予它。这叫“微明”。

柔弱克制刚强。鱼不可以离开深渊,国家的利器不可以指向人民。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①常:长久

②欲:欲念→贪念

③镇:镇压→消灭→于道不合,当为消弥

道长久的变化是不明显的看起来没有什么作为,而没有什么做不到。〈引: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磨刀之砥,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候王若能遵循道的变化,万物将会自我生化。生化中有贪欲产生,我将用道的朴实来消弥它。用道的朴实来消弥,就不会有贪欲产生,没有贪欲就会清静,天下就会回到正道上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注释版
《老子》帛书版——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德经》与《道经》
这才是真正的《道德经》帛书版
《老子》55句经典名句
《老子》《道德经》全文和译文
万经之王《道德经》全篇上卷(原文、注音、注解),转发功德无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