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索绿色生态农业新模式

生态志愿者ID:stzyz006

点击上方蓝字“生态志愿者”关注我们吧,一次关注诸多惊喜!目前关注数已经超过20万,快快关注吧!电话:010-5278 6197


【核心提示】在生态文明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生态农业作为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成为协调我国农村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提出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15年3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要求农业发展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1

新时期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我国有5000万亩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全国因草原退化、耕地开垦、建设占用等因素导致草地减少1.6亿亩,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滩涂、沼泽减少10.7%,冰川与积雪减少7.5%;局部地区盐碱地、沙地增加较多,生态承载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每年大概要用相当于1亿吨的化肥,等于每五斤粮食要用一斤化肥,超出了国际公认安全线的一倍左右,我们的化肥使用效率比国际低了大概50%,每年用130万吨农药,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5倍,使用效率也非常低。



  同时,随着城镇化推进和农村生活方式转变,农村生活废弃物由原来主要是可分解生物质垃圾,变成大量的难降解垃圾。农村传统的家禽家畜散养方式逐渐被小型畜禽养殖场取代,未进行科学处置的畜禽粪便也成为农村的重要污染源。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为降低人工、场地成本或逃避环境监管,也开始向农村腹地扩散,加重了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农田和环境的程度。



2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系统性思维



  生态农业既是一种环境生态保护战略,也是一种农村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一个农业生态经济的复合系统而运行,能够通过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综合统一和同步优化,基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多个要素,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方法来解决农业与农村良性循环发展的三大支柱性问题——环境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优化,以及最终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将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发展模式进行打造,更要用外在的系统性思维来考量并设计这一模式能够有效运行的环境、条件、要素、机制等。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已经具备初步基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了生态农业建设。在“八五”和“九五”期间,100多个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总结实践了不少有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并初步形成了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取得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但总体而言,我国的生态农业还徘徊在小规模、低转换、微效益的传统生态农业阶段。探索适合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状况特点的生态农业高效发展新模式势在必行。



3

多级系统联动打造生态农业高效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作为一个复合系统性发展解决方案,只有从农场/农户、农业产业链、综合区域农业经济生态等不同层次进行系统推进,才能充分挖掘优势并实现其功能价值。

  农场/农户既是高一级生态农业系统的微观实施层面,也是小型独立生态农业系统的载体,最能体现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和谐统一,适宜运用如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传统农业精华理念,同时适当结合农畜高效复合经营等现代生态理念与技术,建立绿色生态种养殖园,打造有机农业和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产业链层面的生态农业,是将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结合起来的大农业,将发展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形成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通过生物能转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化,发挥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达成增产增收、资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



  在综合区域农业经济生态层面,则可以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主要根据土地形态和水资源分布状况等来进行相应的生态农业规划和发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合理避开资源弱势,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综合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形成对区域农业和农村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带动并改善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的不断探索,也需要联动各个层面,包括研究者和科技工作者对理论支撑和相关技术支持的研究探讨、农业生产者的自发创新与实践,以及政府部门有计划地、系统地探索与组织实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具体实施,无论在哪个层面,都需要充分调动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



4

借助科技与制度创新探索新思路



  形成有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基础、地方投入为支撑、积极调动农业生产经营者自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力量参与投入的生态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财政应通过生态补偿等方式,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建设等,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运用贴息、补助、以奖代补、投资参股的方式,引导、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加大对开发生态农业的投入。地方通过整合各类农业专项资金和奖扶机制,集中投入生态农业,最大限度地提升项目资金的规模效益。对从事生态农业开发、生产和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的财政、税收、信贷、贸易、土地、风险投资等方面政策,以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引入新的经济运行与生态治理理念,打造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如可实行农业资源有偿使用和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生态农业,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根据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等,建立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谁付费制度,通过这一调节手段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农业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农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


  充分发挥科技引导作用,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效率。生态农业是由一套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良性循环的适用技术体系构成的。建立完善生态农业管理、技术支持和推广示范体系,推动生态农业的优化设计与农业生态工程的规范化实施和运行。将现代高新技术更加广泛地渗透、应用于生态农业中,如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微观工程技术可与大规模生产的农业宏观生态工程技术相结合,成为特色的生态农业技术。一些环保生态工程技术如污水处理、生物活性肥料等也可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将成为促使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综上而言,在生态文明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生态农业作为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成为协调我国农村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当前全球进入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的关键时期,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实践模式,必将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一萌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一览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索
基于沼气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庭院经济,为何中央一号文件要提到它?
我国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战略
2022年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杂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