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如何练好太极拳 ——锤炼太极功夫的三条必由之路(三)

接上篇如何练好太极拳 ——锤炼太极功夫的三条必由之路(二)


学练途径之三:理上揣摩

很多人练太极拳,只满足每天练了多少遍套路,但是,套路中的动作招法和内功心法,是否符合太极拳之理、之相、之用,却知之甚少。实际上,练太极拳,必须在太极拳之理(理事合一文化内涵),之相(动作招法、拳架套路)、之用(八门五步十三总势)含三为一的境界上进行迭加联运地默识揣摩。

什么是迭加,就是不要奢望很短时间就把某一个招式招法所有的内涵都弄明白,而是要在一个招式中(如起收式、手挥琵琶、云手等)把理、相、用的内涵一点点迭加着揣摩,一个有了体会,再加一个内涵进行探研。所谓的联运,就是所有的内涵都能体验到、证实到了,则演练的时候,推手、散手的时候联合、联动地体现出这些内涵。

这样学练起来,去默识揣摩,看起来学练得比较慢,却能真正收获太极拳的真谛,反而更能快捷的获得太极拳的收益。

具体的训练途径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太极拳的所谓“重复!重复!!再重复!!!”有两个不可分须臾离也的具体练法:

●单式揣摩。分阶段选择13个式子,每天重复地做,甚至一个式子,每天要十几遍、数十遍(如果初学这个式子,最好能当天练30遍,这样才能牢固的掌握)的反复练——注意,这里边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一曝十寒。当年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禄禅,反复练的动作是“搬拦锤”;笔者的一位太极拳老师最喜欢练的是太极拳的“手挥琵琶”。笔者的一位师姐教授功夫,总爱用1个季度的时间,反复领着学生揣摩其中一个动作的内功心法的真正内涵。这样默识揣摩下了,很快就能体会的太极拳境界

一个拳架的所有境界能练出来——通过这个途径,一通百通,把这个拳架中的内在感觉放在整套拳架中,则整套拳架的境界就会别有洞天了。我本人在内功太极拳阶段,主要选“起式”和“收式”、“揽雀尾”转“单鞭”、“肘底捶”、“云手”、“手挥琵琶”等式子进行反复锤炼;在水性太极拳阶段,则主要锤炼“起式”、“搬拦捶”等式子进行不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重复训练。

●整套拳架的“默识揣摩”不可轻视。当年陈式太极拳泰斗陈发科,每年练拳1万遍,每天30遍(注意:慢性病人不宜过多,一天练13遍整套拳架即可,主要精力应放在根据病情选练的相应式子及相应的基本功,以便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笔者的水性太极拳老师,每天坚持练拳9遍——必须在修拳(古语称之为“调架”)的基础再进行这样的整套锤炼——此时,应每练一遍拳都有新的体验,练一万遍有一万遍的内在感觉,如是练拳,则收益大焉,常练常新,总有豁然开朗的喜悦在激励自己。

太极拳的特殊性还在于,不断地重复,可使身体的气血形成有序化(功夫界称之为通透度好),积攒出生命的力量和能量(功夫界称之为功夫上身),从而“拳打万遍,其意自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的流体、圆体、自然、无为的太极境界会自然实现。

本系列连载结束!!


以上为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晟简介


          国学“文武之道”推广者,心性太极拳编创人;河南电视台武术频道“说武论道”主讲嘉宾,深圳智勇心性太极拳研究院院长,智勇书院山长。

         发表作品百余篇,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散文选刊》等数十家媒体广泛转载。

         主编《中华经典导读》、《国学大要》等国学教材;出版《国学与太极拳》、《健康成功学》、《八卦走转——行走中的修炼》等10余部个人著作;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华电力集团、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讲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学什么?怎么去练?
练好太极,应该懂得的九条戒律。可能是你一辈子都听不到的大实话
习练太极拳谨记“九不要”
有关太极的大实话,平时可能难以听!
拳“理”不好懂,但是好练!第3点你知道、能做到、但没做到……
太极拳与太极操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