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体阴阳如何吸收天地阴阳?

阴阳充斥于天地之间,万物之内。天地有阴阳,人身也有阴阳。那么天地阴阳和人体之中的阴阳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

经文之中有:【阳化气,阴成形】,同时也有【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那么这二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实际上,【阳化气,阴成形】是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而【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则是自身借助外力来平衡自身的阴阳。

所以,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实际上就是以阳之力,助阴之化。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实际上就是以阴之力,助阳之功。天地之间的阴阳,通过气(阳为气)(阴为味),作用于人体的形(地有形)(天有精)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来进行理解,人体之中【形】的变化,决定于天气。而人体之中,【精】的变化则决定于地气。

天有寒暑燥湿风火六气,地有酸甜苦辛咸五味。六气当时,当位则正;非时,非位则邪。无论是正气,还是邪气,都是来自于天之六气,而正邪则是针对人体而言。人既然生于自然之中,就会与气相通,如果感染邪气,则会影响到【形】的变化,邪气充斥与形,所以内经提出【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渍形以为汗这几个字,重新理解以下也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也就是说,当邪气充斥形体,则以汗的形式发之,无论是寒暑燥湿风火,只要邪气充斥于形之中,即可用之。那么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就是用水泡,泡过之后,再以汗的形式排出去。

那么如何操作呢?这就要看【形】所处的位置了,这个位置在哪里呢?

阴阳离合论提到【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所以阴阳周流人体之中,气在里而形在表。所以,采用药浴汗蒸的形式,将充斥于【形】之中的邪气散去。如果这个邪气在皮,采用汗法就可以取得效果了。

在孙思邈的《千金要略》中记载,使用大剂的黄芪防风汤,熏蒸治疗中风不语,效果非常好。

黄芪防风汤配内服伍:

生黄芪12克,防风、柴胡、炒当归、广陈皮、淡干姜、干荷边各3克,北细辛1克,台乌药、焦白芍、云茯苓、鹿衔草各克。

当然,在历史上,也记载着这样的一个医案:

许胤宗

南朝时期,陈国的柳太后中风,面部神经麻痹,嘴角失去正常功能,不能说话,也不能吃东西。许胤宗命人熬了大量的黄芪防风汤,把滚烫的汤药放在柳太后床下。数小时后,柳太后就可以开口说话了。

当然,熏蒸治疗也是要看个人体质的,如果素体亏虚,正气虚衰,则不宜用此法。虽然体虚,但是正气尚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但需相比于正气充足的人而言,应该缩短时间。

我们在认识中医药治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学习天之阴阳与人身之阴阳如何进行交换的过程。而内经,作为中医这座宏伟建筑的理论基石,每一句话都有着深刻的含义,病在实践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典,是永不褪色的,即使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是最有价值的。一部《黄帝内经》,就是中医的精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原文八十一篇
程凯养生说:预防感冒第一方:玉屏风散
黄帝内经 第十一讲《阴阳应像大论》
《阳密悟内经》
黄帝内经总结中医诊断和治病的要点 | 养阳医斋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94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