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的精髓,全在《黄帝内经》的这段话之中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
《黄帝内经》

水为阴,火为阳。

水火,为后天八卦之两极。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故此处详细论述水火阴阳。

水火为阴阳之征兆,阴阳为水火之性情。

天以日月为水火,易以坎离为水火,医以心肾为水火。

上图为先天八卦,左为离中、右为坎。坎中一阳,即是水中之气;离中一阴,即是火中之液。水火互藏,要辨清真火真水,则医道近矣。

阳为气,阴为味。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味之载体,天地万物也。故通晓阴阳者,万物皆可入药,因为药的本质就是气味阴阳。

气,属阳,主升。

味,属阴,主降。

味归形,形归气。

这句话说出了万物的本质。

阳化气,阴成形,而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按照逻辑推理来分析,就是在告诉我们,属性为阴的东西,其本皆在五味。

因此,五味是形之根本。味归于形,则味存。味不归于形,则味不存。

有形而气聚,则形存。

有形而气散,则形亡。

形之存亡,在于气聚散。

形气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天元纪大论有云:在天化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若形气不相感,则万物不生化。形气相感,则万物化生。所谓形归气,就是形气相感也,反之则形亡气散。

如上图之烟,有形有气也,但是形不足以聚气,气不足以成形,故四处纷飞而亡散。

气归精,精归化。

若形足以聚气,则气聚而后化精。气之所以化精,皆因气之积聚由量变达到质变。

若气不化精,则不能存,不能存则必将耗散,耗散则不能归于精。

精归于化,就是使万物得以生,故内经有云:物生之谓化。

因此,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就是在揭示万物生成的道理,以及万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生成。

阴阳无形,水火有形,以水火之形,聚阴阳之气,则可以生,反之则死。

水为阴,火为阳,以水之形,聚火之气,则可以生,反之则死。

这就是人身阴阳运行的道理,同时也告诉我们,人身阴阳与天地阴阳之间,是通过水火进行交通的。

从先后天八卦开看,因为后天水火居先天阴阳之位,故可与之交通。

万物生成后,便开始自行运转。而天地之间,气味充斥于万物之中。

因此,万物需要气味饲养,以化精,成形。

精由气化,形由味成。

故五气皆可化精,五味皆可成形。

精必得五气而后化,形必得五味而后成。

精食气,形食味。此万物化成之后,从天地获取养分,后天生成之道也。

化生精,气生形。

化,万物由生到死的过程。

万物初生之前的酝酿,就是气归精精归化的过程。

一旦【化】成,万物就有了生命,就开始进入从生到死的阶段,就是化生精、气生形的过程。

味伤形,气伤精。

后天即成,则有了形,有了思想,故不得中和。

味不和则伤形,气不和则伤精。

此六字为后天调养之大法:饮食情绪关乎健康。

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这一句如何和化生精,气生形联系起来,就很容易理解了。

化生精,精化为气,气生形,此为后天之生化也。

这与先天的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恰好相反。

故炼气归精为先天,由精化气为后天。

气伤于味,味伤形。

后天五味不和,则可以直接伤形伤气,因此,对于味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运用得当,则可以治病救人。

如果运用不当,也可杀人于无形。

因此,用药之前,一定要明确阴阳生化之机,如此,则可由医入道,渐入阴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图
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张景岳对《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理论的发挥)
朱燕中:为什么说味也是由水火组成呢?
精选‖ 诵读、学习《黄帝内经》的意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内经笔记之阴阳基本内容条文集解2-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