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刚:苏轼的易象与意象

苏轼的易象与意象[1]

——以《东坡易传·井》卦释义与“井”象为中心

程刚[2]

(暨南大学 中文系 广东广州 510632)

 

摘要:在《周易·井》卦的阐释史上,一般都将此卦作政治化、伦理化的解读,《井》卦在阐释者笔下一般具有以下四种象征意义:“养而不穷”、“井有常德”“中正高洁”、举贤任能。苏轼在《东坡易传》中对《井》卦的阐释极为独特,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在士人成为“弃井”之后,如何保持心性修养及独立人格。并且在苏轼以“井”为象的几首诗歌中,“井象”都具有了《周易·井》卦的一些寓意。

关键词:易象;意象;苏轼;《东坡易传》;《井》卦

 

易象与意象的关系,是文论史上一个不断被探讨的问题,八卦的来源本就有“观物取象”说,《易·系辞》说:“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3]也就是说,易象来源于对于天地万物的拟取,《周易》便利用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易象来传达其易理。易象是对于外界的模拟,以及象中包孕更深刻的情感或意义,在这两点上,易象与诗歌意象是相通的。陈骙《文则》中说:“《易》之有象,以尽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文之作也,可无喻乎?”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下》中说:“《易》象虽包《六艺》,与《诗》之比兴,尤为表里。”[4]在《周易》中《井》卦是经常被作政治化解读的一卦,我们将把目光聚焦在苏轼对于《井》卦卦意的独特阐释,以及如何运用“托物寓旨”的手法把《井》卦卦意运用到诗歌的“井”象当中。

一、《井》卦卦意

《易·井》卦为:上坎下巽,坎为水,巽为木,井卦就是取象于木上有水。其卦、爻、象辞如下: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九二:井谷射鲋,甕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九五:井洌,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周易》卦象来于“观物取象”,关于《井》来源何物,徐中舒在《古井杂谈》[5]一文中列举了三种,《井》卦之井有:井田、陷阱、水井三义。王振复《释“井”》[6]一文也重点阐释《井》卦描述的是井田制。两人都是从源头探讨《井》卦最初所拟之象,而在易学史上,《井》卦大部分都被解释成与水井有关,如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说:“井者,物象之名也。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7]这说明《井》卦是取象于水“井”,这样的解释与《易大传》有很大的关系。《易大传》联系水井,对于《井》卦作了伦理化、政治化的阐释,这奠定了后世易学家对于《井》卦的阐释方向。在《彖传》、《象传》、《系辞传》都涉及到所谓的“井德”,《系辞传》说:“井,德之地也。”井不再是一个水井、陷阱或者井田,而成为了一种人格化、伦理化的象征。从《易传》到王弼到孔颖达,再到宋代王安石、苏轼、程颐、杨万里等易学家一直都在挖掘《井》卦蕴含的“井德”。孔颖达有段话说:“此卦(指《井》卦)明君子修德养民,有常不变,终始无改,养物不穷,莫过乎井,故以修德之卦,取譬名之井焉。”[8]孔颖达说的很明确,圣人设立《井》卦,就是一种立象尽意,通过“井象”让人模拟“井德”,在他看来井德有几点:修德、养物、有常,这几者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修德的目的在于养物、养民,修德需要一个恒定的过程,君子要如水井般恒定不变,执着有常。孔颖达的阐释延续《易传》与王弼的《周易注》对于《井》卦的伦理化、政治化阐释而来,对于井卦的基本阐释方向在这时候已经确立。这种伦理化、政治化的阐释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养而不穷”。“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农业社会一个缩影,从这里可以看出“井”对于当时人们的意义有多大,所以《彖》传作者“井养而不穷”就指出“井”有养育万物而不穷尽的美德,并借此喻人。郑玄说:“井以汲人水无空竭,犹人君以政教养天下。惠泽无穷也。”[9]这是从政治的角度,用井德的滋养不竭来比喻君主以仁政教养天下。王弼在解释《象传》时就说:“木上有水,井之象也。上水以养,养而不穷者也。”[10]井水是由下而上,并且涌流不息,滋养不穷。孔颖达在《周易正义》说的“修德养民”、“养物不穷”也都是此意。而干宝则不同,他利用对于初六爻“井泥不食”的阐释,从反面说明井德养人的道理,他说:“此托纣之秽政,不可以养民也。”[11]也就是把“井泥不食”理解为政治的荒秽,井水有泥不可食用,国家秽政则不能养民。宋代程颐说的“井本济人之物”[12],杨万里在解释九五爻说:“一井主乎泉,天下主君,泉有德,一邑汲之,君有德,天下汲之。”[13]这些基本都没有脱出“井德”从养育生命到君王的养育天下的阐释方向。

(2)“井有常德”。《井》卦卦辞曰“改邑不改井”,意谓城邑可以移迁,而水井不可迁徙,所以井有常德,具有恒定之心。这是王弼在《周易注》中着力阐释的“井德”之一。他在解释卦辞“改邑不改井”时说:“井以不变为德者也。”[14]孔颖达疏曰:“此明‘井’体有常”。王弼把“无丧无得”解释为“德有常也”,孔颖达疏曰:“此明井用有常德”。“往来井井”句王弼注曰:“不渝变也”,孔颖达疏曰:“此明性常”。“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句,王弼注曰:“已来至而未出井也。井道以已出为功也。几至而覆,与未汲同也”,孔颖达疏曰:“……喻今人行常德,须善始令终。若有初无终,则必致凶咎……以喻人之修德不成,又云但取喻人之德行不恒,不能慎终如始,故就人言凶也。”孔颖达的注疏基本沿袭王弼之说,而王弼在“井德”中对“恒”“常”是最着重的。程颐在《周易程氏传》中解释《彖传》时也说:“无丧无得,其德也常。”[15]在解释《井》卦《象传》时说:“君子观井之象,法井之德,以劳徕其民,而劝勉以相助之道也。”

(3)“中正高洁”。井有“常德”,有始有终,同时《井》卦还借井象告诫人保持“中正高洁”之德,以期于能够养育万物。在《井》卦中,这一阐释比较集中体现在九五爻中,九五爻是六爻之中最得中正之位的,其爻辞“井洌,寒泉食”也被赋予了君子修德的含义。王弼说:“洌,洁也。居中得正,体刚不桡,不食不义,中正高洁,故井洌寒泉,然后乃食也。”[16]高亨在《周易大传今注》中说:“九五居上卦之中位,象人有正中之德。”[17]君子有如井水中正高洁,如果要保持这种高洁,就需要时时修身,在这一点上,六四爻又是一个象征。六四爻云:“井甃,无咎。”其《象》传云:“井甃,无咎,修井也。”“甃”指以砖石砌井壁,这一爻也就是指经常修理水井,以保持井水的高洁。对于这一爻的伦理化阐释就变成了,君子修德以保持品性高洁。如杨万里《诚斋易传》在阐释《井》六四爻时说:

治国欲新,为学欲新,进德欲新。曰作新民,治国欲新也。温故知新,为学欲新也。曰德日新又日新,进德欲新也。六四之井甃其进德之新乎,甃者甃而修之也,井一修则茜,井为新井;德一修则茜,学有新功。大哉,井之有功于斯人乎。大哉,修之有功于斯井乎……井之不修,井之咎也。修矣,或汲焉,或舍焉,或食焉,或否焉,井何咎哉?故德之不修足以忧……[18]

在杨万里针对六四爻的论述中,以修井保持井水高洁来比附修德保持品性高洁,井成为君子模仿的对象。

(4)举贤任能。这是后来易学家发挥很多的“井德”之一,主要针对九三爻“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而来。爻辞大意为整治清洁了水井,可以被饮用了,而不见有人汲水食用,使我倍感凄恻。司马迁在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借此爻辞讽刺楚怀王不能养贤,感慨屈原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司马迁说:“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是福哉!”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也就此爻谈到养贤的问题,他说:

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己全洁而不见用,使我心中恻怆,故曰“为我心恻也”也。“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者,不同九二下注而不可汲也,有应于上,是可汲也。井之可汲,犹人可用,若不遇明主,则滞其才用,若遭遇贤主,则申其行能。贤主既嘉其行,又钦其用,故曰“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也。[19]

孔颖达的话说得很明白,井水洁净,就好比高洁有才的贤人,而九三爻正是一个不被汲引的洁净的水井,也正象征一个怀才不遇的贤人。荀爽在解释九三爻时也说:“渫去秽浊,清洁之意。三者得正,故曰‘井渫’。不得据阴,喻不得用,故曰‘不食’。道既不行,故‘我心恻’”李道平的疏语云:“喻不见用于人,故曰‘不食’。”[20]程颐说:“三以阳刚居得其正,是有济用之才者也;在井下之上,水之清洁可食者也。井以上为用,居下,未得其用也……未得其用,则如井之渫治清洁,而不见食,为心之恻怛也。……三之才足以济用,如井之济用,如井之清洁,可用汲而食也。若上有明王,则当用之而得其效。贤才见用,则己得行其道,君得享其功,下得被其泽,上下并受其福也。”[21]杨万里在解释此爻时说:“此作易者所以为井叹也,非为井叹也,为有才德之君子不见于上者叹也。”[22]这些阐释都含有对贤人不遇的哀叹。

二、《东坡易传》井卦释意

在这种《井》卦阐释传统下的《东坡易传》,苏轼有多少继承,有多少发挥?简单说,对于《井》卦,苏轼的阐释没有离开政治化、伦理化的阐释方向,但苏轼有其非常独特的个性化发挥。对于《井》卦《彖》传,苏轼说:

食者往也,不食者来也。食不食存乎人。所以为井者,存乎己。存乎人者二,存乎己者一。故曰“往来井井”。汔,燥也。至井而未及水曰“汔至”。得水而来出井曰“未繘井”。井未尝有得丧,“繘井”之为功,“羸瓶”之为凶,在汲者尔。

假如我们把苏轼的阐释放在《井》卦阐释的历史背景下,就容易理解了,这里的井仍然是人格化的井,对于井而言,是被食与不被食,对于人而言,则是被用与不被用,“存乎人者二”正是指的是这个。对于井而言,则是保持清冽高洁,对于人而言,始终修德不已保持高洁品性,“存乎己者一”当指的就是这点。井有恒德,泉涌不息,取之不竭,和被食与不被食无关,这是井的“无丧无得”,也就是苏轼说的“井未尝有得丧”。能否被汲引是在于汲者而不在于井,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用人,被用与不被用在于用人者,被用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未尝有得丧”。余敦康在阐释卦辞与《彖》传时说:“君子的品德与井相似……具有刚中之德的君子也就成为国家所不可缺少的人才资源。但是,这种人才资源有待于居于上位的国家领导人去自觉地发现,正确地利用,如果不能发现利用,人才的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白白浪费,叫做弃才,这就如同不能汲水的井,叫做弃井。”[23]苏轼在《彖》辞的阐释中就是以“弃井”为喻,而他突出强调的是洁净的“弃井”不被汲引,其过不在于“弃井”,而在于汲引者。“弃井”是“未尝有得丧”的,所以士人不要太在乎用与不用。

再看看苏轼对于六爻的解释,初六:

《易》以所居为邪正,然不可必也,惟井为可必。井未有在洁而不清,处秽而不浊者也。故即其所居而邪正决矣。孔子曰:“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者归焉。”初六,恶之所钟也;君子所受于天者无几,养之则日新,不养则日亡,择居所以养也。《彖》曰“井养而不穷”,所以养井者,岂有他哉?得其所居则洁,洁则食,食则日新,日新故不穷。“井泥”者,无禽之渐也,泥而不食则废矣。“旧井”,废井也。其始无字人,其终无禽。无人犹可治也,无禽不可治也。所以为井者亡矣,故时皆舍之。 

初六爻是一个被弃用的,满是泥污的水井的易象,在易学家的解读中经常成为了被弃用的人的象征。苏轼认为水井应该注意它的环境,对于井而言,环境决定其或洁或污。当然苏轼用意显然不在井,而在告诫人们“养之则日新,不养则日亡”,是君子就一刻不能忘记修身。井“泥而不食”则成“弃井”,人不养则日亡,则成为“弃人”。王弼说初六:“最在井底,上又无应,沉滞滓秽”,苏轼说初六爻是“恶之所钟”,此爻是《井》卦处在最为险恶的环境当中,苏轼在解此爻特别强调的是在最为恶劣的环境中,也不能放弃修养,养之才能日新。这正是身处逆境中的苏轼的夫子自道。

九二爻说的是井中有清水而不被引汲,象征物不得尽其用,人不得尽其才,苏轼这样说的:

九二居非其正,故无应于上,则趋下而已也。下趋者谷之道也。失井之道而为谷,故曰“井谷”。九二之所趋者初六也,初六之谓“鲋”。井而有鲋,则人恶之矣。然犹得志于瓮,何也?彼有利器,而肯以我污之欤?此必敝漏之瓮,非是瓮不汲是井也。

苏轼的解释有其特别的地方,井水不同河谷的由上而下流动,它是由下而往上涌,而现在井水也沦落为“谷”,由上而下流动,对于六二爻而言,它的趋下就是趋向初六爻。苏轼认为初六就是小鱼,井中有小鱼,证明井水被污染,被众人讨厌抛弃。但就是这样的“恶井”仍然“得志于瓮”,这令苏轼很费解,苏轼的判断,这个汲引之器也肯定是“敝漏之瓮”。一个污井被汲引正如一个小人被任用,被任用与任用者也是小人相趋。苏轼对这一爻的解读是很独特的,透露出了明显的现实关怀。

对于九三爻的阐释大都延续司马迁的解读,围绕在贤人不被任用而展开,看看苏轼的解读。

渫,洁也。九三居得其正,“井洁”者也。井洁而不食,何哉?不中也。不中者,非邑居之所会也,故不食。井未有以不食为戚者也,凡为我恻者,皆行道之人尔,故曰“行恻”。“行恻”者,明人之恻我,而非我之自恻也,是井则非敝漏之瓮所能容矣,故择其所用汲者。曰:孰可用者哉?其惟器之洁者乎?器之洁,则王之明者也;器洁王明,则受福者非独在我而已。 

苏轼在这一爻中主旨还是围绕贤人不用,但苏轼的解读很独特的地方在与他对《象》传中“行恻”的解释,对于“行”,有几解,(1)作为名词的德行、行为,王弼对此的解释是“行感于诚,故曰‘恻’也。”黄寿祺等的《周易译注》把九三《象》辞翻译成“九三的行为未被理解真令人凄恻。”[24](2)作为动词的实行、行动,程颐在《周易程氏传》中是如此解释的“以不得行为忧恻也”,指贤人违背任用,贤人的治道未能实行。(3)行人。苏轼的解释与这些不同,他把“行恻”解释为“行道之人”。苏轼说:“‘行恻’者,明人之恻我,而非我之自恻也”,即谓贤人未被任用,贤人自己不该“以不食为戚”,不该自怨自艾。贤人这是应该做的是保持自己高洁的心性,你的高洁不是“敝漏之瓮”可以包容的,道不同不相用,君子应该择木而栖,而不是和九二爻那样和小人沆瀣一气。苏轼解读的独特不在“不食”、“不用”,而在于“不食”、“不用”后,还能够保持人格独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

井卦的六四爻意谓整治水井,保持井水的清洁,所以无害,苏轼的解读大致也是如此:

修,洁也。阳为动为实,阴为静为虚。泉者所以为井也,动也实也。井者泉之所寄也,静也虚也。故三阳为泉,三阴为井。初六最下,故曰“泥”。上六最上,故曰“收”。六四居其间而不失正,故曰“甃”。甃之于井,所以御恶而洁井也,井待是而洁,故“无咎”。

六四爻说的“井甃”指的是以砖石修井,《周易正义》载:“《子夏传》曰‘甃,亦治也’,以砖垒井,修井之坏,谓之为甃”[25]王弼认为六四爻:“得位而无应,自守而不能给上,可以修井之坏,补过而已。”[26]程颐也是如是说:“甃者,修治于井也。虽不能大其济物之功,亦能修治不废也,故无咎。”[27]苏轼的阐释基本集中于此,用他的话说就是“御恶而洁井”,对于人而言就是要注重修身。

《井》卦九五爻是最为中正的一爻,历来的阐释是强调其象征贤人有中正之德。苏轼对于九五的阐释基本也是延续前人的结论,他说:“此其‘正’,与九三一也,所以食者中也。”苏轼把九五与九三等同起来,认为他们的被用与被食的一致之处就是“中正”,是与九二爻的饥不择食,与小人为伍不同。

上九是《井》卦最上爻,程颐说:“居井之上,井道之成也。收,汲取也。幕,蔽覆也。取而不蔽,其利无穷,井之施广也,大矣。有孚,有常而不变也。博施而有常,大善之吉也。夫体井之用,博施而有常,非大人孰能?他卦之终,为极为变,唯《井》与《鼎》终乃为成功,是以吉也。”[28]在《周易》六十四卦当中,大部分卦从初爻到六爻,是一个物极必反、泰极否来的变化过程,而《井》卦不是这样的,《井》卦的第六爻标志井功已经大成。这时的井没有井盖的遮蔽,井是博施而有常,人们可以取用不竭。这是程颐对此爻的看法,着重点在“井德”的实现。苏轼的阐释也涉及到了这一点,但其着重点不在于此,他说:

“收”者,甃之上穷也。“收”非所以为井,而井之权在收。夫苟幕之,则下虽有寒泉而不达,上虽有汲者而不获,故“勿幕”,则“有孚,元吉”。[29]

苏轼认为,井是不应该用井盖来遮蔽覆盖,这样才会上下通达,在下面寒泉能为在上者汲取,在上者则可以获得在下的寒泉的滋润。苏轼这里暗寓的含义是很明显的,井需要拿走隔离水与汲水者的井盖,同样在国家当中,要打通寒士与当政者的通道,对于寒士,使他们能够被赏识、被任用,对于当政者,可以获得更多有德有才者的帮助。

总而言之,苏轼在《东坡易传》除了对于《井》卦阐释中的“养育”、“高洁”、“不遇”等“井德”有所继承外,更为重要的是他在阐释中对于“井德”中独立人格的阐发,在遭遇弃用时,应该做的不是患得患失,更不是随波逐流、饥不择食,不能够让“敝漏之瓮”可以随意汲引。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继续保持修德不息。这是苏轼在《井》卦阐释中着力阐释的新的发明,也带有了浓厚的苏轼自己的思想特点和人格精神,这也正是苏轼对其坎坷人生经历当中人生智慧的总结。

三、《井》象在诗文中的体现

《井》卦的寓意不仅在解经中被关注与阐发,更被很多人用于诗文中。刘铭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主旨新解——以〈周易·井卦〉为坐标》[30]从《周易·井卦》的角度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作了重新的阐释,他认为“《井》诗以《井卦》起兴,以其为准绳,将其‘喻王不明,贤人修己全洁而不见用,怀才不遇,而心中恻怆’这一深层意旨,通过‘爱情悲剧’,导向和辐射到政治现实。”最后作者说:“《井》诗之深层意旨就可解读为:君王不明,而贤才不能见用于君王,而抒发自己的哀怨悱恻之情,并通过此来表现作者对失意臣子的无限同情。具体讲,白居易极有可能是通过《井》诗来讽喻皇帝,反映其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并对因革新而遭打击的官员表示深深同情。”文章将《井》卦的政治化解读运用到了对《井底引银瓶》诗的解读。

白居易的诗歌以《井》卦起兴,除此外,《井》卦作为政治化、伦理化的典故进入很多人的诗文当中。范仲淹被贬绍兴在府署发现一弃井,范仲淹加以整治,而后以《清白堂记》记之,全篇与《井》卦密切相关,是借《井》卦表白其心志。

会稽府署,据卧龙山之南足。北上有蓬莱阁,阁之西有凉堂,堂之西有岩焉。岩之下有地方数丈,密蔓深丛,莽然就荒。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择高年吏问废之由,曰:“不知也。”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於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说人襟灵。观夫《大易》之象,初则井道未通,泥而不食,弗治也;终则井道大成,收而勿幕,有功也。其斯之谓乎!又曰:“井,德之地”,盖言所守不迁矣。“井以辨义”,盖言所施不私矣。圣人画井之象,以明君子之道焉。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31]

范仲淹的《清白堂记》以《井》卦的“井德”立意,以“井象”为喻。他在这里着重宣扬井德的几个方面。首先,是井的“所守不迁”,也就是王弼、孔颖达等人说的“井有常德”,即坚守信念、坚持原则。其次,井德的“所施不私”,也就是王弼他们说的“养而不穷”,井养育万物,取之不竭,并且不求回报。第三,也就是王弼针对九五爻所说:“洌,洁也。居中得正,体刚不桡,不食不义,中正高洁,故井洌寒泉,然后乃食也。”君子应该如井水一样,“不食不义”始终保持“中正高洁”。范仲淹此时正在被贬期间,他以“井”象为寄托,表白自己的心志,虽处江湖之远而不忘君,不忘民,不忘修身,始终保持高洁的心性,所以范仲淹此文是以《周易·井》来立意的。范仲淹阐释《周易》的经学著作《易义》共阐释了《周易》全部六十四其中的二十七卦,《井》卦也在阐释范围之内,范仲淹《易义·井》更可与《清白堂记》相对照,在《易义·井》中范仲淹如是说:

《井》,水为泉之底,井道治而其施外彰,君子居德迁惠之时也。夫井居其地而不可改,其泉之出也,无所不利。君子居于德而不可移,其惠之迁也,无所不仁。唯井也,施之而不穷,存之而不溢。惟德也,常施于人而不见其亏,独善其身而不见其余。故曰:“井,德之地。”不其然乎?[32]

在这里范仲淹同样着重阐发了《井》卦当中的“居德不移”的常德,“施之不穷”的仁德,“独善其身”的高贵人格。这段话与《清白堂记》所论完全可以互相阐释。

程颢《颜乐亭铭》也引《井》卦卦辞,“周爰阙里,惟颜旧止;巷汙以榛,井堙而圮。乡闾蚩蚩,弗视弗履;有卓其谁,师门之嗣。追古念今,有恻其心;良价善谕,发帑出金。巷治以辟,井渫而深,清泉泽物,佳木成荫。载基载落,亭曰颜乐。昔人有心,予忖予度。千载之上,颜为孔学。”[33]这里语带双关,既是现实中的水井,也是借《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等语,寓意颜渊思想的滋养作用。杨万里的文章中三次用到《井》卦,在《答庐陵赵宰启》一文中杨万里说:“渫井不食而莫恻,圣者所艰。”[34]《与杨侍郎》:“井渫不食,为我心恻。”[35]用的都是《井》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与左相陈应求书》:“井不食则泥,才不试则腐。”[36]用的则是《井》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杨万里这几处对《井》卦卦意的借用基本都围绕在举贤任能的方面。

苏轼诗文中是较多用到“井”象的,共有八处。均与《井》卦有一定关系。《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萨泉见饷,二首》云:

君言西山顶,自古流白泉。上为千牛乳,下有万石铅。不愧惠山味,但无陆子贤。愿君扬其名,庶托文字传。寒泉比吉士,清浊在其源。不食我心恻,於泉非所患。嗟我本何有,虚名空自缠。不见子柳子,余愚污溪山。[37]

这首诗虽是言泉,却是借《易·井》卦立意。“寒泉比吉士,清浊在其源。不食我心恻,於泉非所患。”用到了《井》卦的九五:井洌,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这两爻的寓意一是象征士人高洁,一是象征士人不遇。而其中的“不食我心恻,於泉非所患”更是与苏轼《东坡易传》中所云有关。苏轼在《易传》中说:“是井则非敝漏之瓮所能容矣,故择其所用汲者。曰:孰可用者哉?其惟器之洁者乎?器之洁,则王之明者也;器洁王明,则受福者非独在我而已。”井是拥有清洁水源的,但不被人汲引,这不是井的错,这个井不是“敝漏之瓮所能容”,它本性高洁,不愿与“敝漏之瓮”为伍,所以为其不容。所以食与不食,与井无关,是与“敝漏之瓮”的汲引之器有关。那么士人遇与不遇自然也与自身无关,关键在于王的“明于不明”。从苏轼《东坡易传》中来看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被贬后依旧旷达的心态,并且可以看到他始终保持心性高洁。

苏轼《浚井》诗也是一首以《井》卦为其寓意“井”象诗,诗云:

古井没荒莱,不食谁为恻。瓶罂下两绠,蛙蚓飞百尺。腥风被泥滓,空响闻点滴。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沾濡愧童仆,杯酒暖寒栗。白水渐泓渟,青天落寒碧。云何失旧秽,底处来新洁。井在有无中,无来亦无失。[38]

这首诗立意基于《易·井》六四:“井甃,无咎。”《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这一爻意谓整治旧井,苏轼《东坡易传》说:“甃之于井,所以御恶而洁井也,井待是而洁。”重新清洗、整理井壁的砖石,以抵御污物清洁井水,其象征义则是君子修身洁身。诗中分别用了《易·井》中的两处卦爻辞,“古井没荒莱,不食谁为恻”来于九三爻:井渫不食,为我心恻。“井在有无中,无来亦无失”来于《井》卦辞:无丧无得,往来井井。《周易正义》解为:“此明井用有常德,终日引汲未尝言损,终日泉注未尝言益。”[39]孔颖达将卦辞理解为人来人往,人们不断在水井中汲水生活,但井水永不枯竭,也不漫溢。苏轼在《东坡易传》中对此的解释有很大的不同,在苏轼看来,井的被食与不被食与自身无关,被食不会枯竭,不被食也不会漫溢,所以苏轼《易传》说“井未尝有得丧”,人应该效法的“井德”那就是不要汲汲于被用与不被用,被用者不以物喜,不被用者不以己悲,这就是他想说的人“未尝有得丧”。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此诗借《井》卦寓意表明诗人在被贬后修身养性,忘怀得失的情怀。

苏轼《与王郎夜饮井水》诗云:“吴兴六月水泉温,千顷菰蒲聚斗蚊。此井独能深一丈,凛然如我亦如君。”[40]此诗有异文,王文诰注本为“凛然如我”,冯应榴注本为“源龙如我亦如君”[41]王文诰案:“合三注考之,从凛然为确。诗以‘我’、‘君’二字当冷字用,谓世皆趋热,而尔我独冷,不图此水凛然,正如我之与尔饮此为宜也。”王文诰的判断我赞同,但解释似乎不确。从诗题来看,此诗与“井”有关,此诗用的正是《周易·井》卦的九五爻意,其爻辞为:“井洌,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苏轼的解释是说:“此其‘正’,与九三一也,所以食者中也。”结合苏轼对于九三爻的阐释,苏轼在这里是以井水的清冽高洁象征君子品性的中正高洁,这也是此爻阐释中的常见义,正如高亨所说:“九五居上卦之中位,象人有正中之德。”所以苏轼在此诗中是用井水明志,“凛然”正是对于爻辞“寒泉食”的化用,苏轼意谓主客二人均是清冽寒泉般的高洁之士。和《与王郎夜饮井水》诗一样,苏轼的《画车二首》诗云:“九衢歌舞颂王明,谁恻寒泉独自清。赖有千车能散福,化为膏雨满重城。”[42]其中的“谁恻寒泉独自清”的正是化用了《易·井》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与九五:“井洌,寒泉食。”“寒”与“凛”都是品性高洁、人格独立的象征,从《井》卦出发,《与王郎夜饮井水》的异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苏轼在《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再用前韵为谢》诗中有云:“我如废井久不食,古甃缺落生阴苔。数诗往复相感发,汲新除旧寒光开。”[43]也是借《易·井》初六的“井泥不食,旧井无禽”,表达一些沉沦下僚的不满。在《送邓宗古还乡》则为人打抱不平:“广汉有姜子,孝弟行里闾。……岁晚终不食,心恻当何如。[44]用的就是《易·井》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认为其贤者不遇。

另外在苏轼的文章中还有两处用到《井》卦词句和卦意。《杜处士传》:“今子宛如《易》之所谓“井渫不食”也。“[45]《景灵宫天兴殿开淘井眼祭告里域真官祝文》:“神游之庭,井泥不食。”[46]分别是《易·井》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这些用处基本沿用了《井》卦的通常意义。

苏轼在《东坡易传》中一方面延续了前人对《井》卦的政治化、伦理化的解读,另一方面更突出了对于“井”在成为“弃井”之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患得患失,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苏轼提醒大家越是处在这种状态下,越是需要保持心性修养,保持高洁情怀与独立人格,这些都是苏轼自己人格精神的体现。这样的“易象”同样被苏轼带入了诗歌的“意象”,在理解这些诗歌时,也必须联系苏轼的《易传》加以理解与阐释。

         

              

作者:暨南大学中文系,电邮:15913110490@163.com

地址:510632,广州暨南大学羊城苑18-403

[1] 本文系第四十九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宋代易学与宋代文学”成果之一,资助编号:20110490917。

[2] 程刚(1976— ),安徽繁昌人,暨南大学中文系。

[3]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第57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4]钱锺书在《管锥编》中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二者“貌同而心异,不可不辨”,但也承认了二者“托物寓旨,理有相通”,本文着眼的正是二者相通的“托物寓旨”,《管锥编》,第11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5] 《四川大学学报》,1977年第3期。

[6] 《书城》,1994年第7期。

[7] 孔颖达《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本,第59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8] 孔颖达《周易正义》,第59页。

[9]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第428页,中华书局,1994年版。

[10] 《王弼集校释》,第461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11]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第431页,中华书局,1994年版。

[12] 《二程集》,第948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13] 杨万里《诚斋易传》,第14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1年版。

[14]《王弼集校释》,第460页。

[15] 《二程集》,第946页。

[16] 《王弼集校释》,第462页。

[17]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第305页,齐鲁书社,1998年版。

[18] 杨万里《诚斋易传》,第147页。

[19] 孔颖达《周易正义》,第60页。

[20]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第433页。

[21] 《二程集》,第949页。

[22] 杨万里《诚斋易传》,第147页。

[23] 余敦康《周易现代解读》,第244页,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24]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第40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5] 孔颖达《周易正义》,第60页。

[26] 《王弼集校释》,第462页。

[27] 《二程集》,第950页。

[28] 《二程集》,第950页。

[29] 《苏氏易传》,第295页,《三苏全书》第一册,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

[30] 《周易研究》,2009年第3期。

[31] 《范仲淹全集》,第166页,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

[32] 《范仲淹全集》,第125页。

[33] 《二程集》,第472页。

[34] 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第2614页,中华书局,2007年版。

[35] 《杨万里集笺校》,第3970页。

[36] 《杨万里集笺校》,第2727页。

[37] 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第1045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38] 《苏轼诗集》,第1106页。

[39] 孔颖达《周易正义》,59页。

[40] 《苏轼诗集》,第978页。

[41] 冯应榴注《苏轼诗集合注》卷十九,第94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42] 《苏轼诗集》,第2443页。

[43] 《苏轼诗集》,第1459页。

[44] 《苏轼诗集》,第1655页。

[45] 《苏轼文集》,第421页。

[46] 《苏轼文集》,第1289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六十四卦(井卦)
易传全文白话解
周易象传
【郑万耕】“三陈九卦”章考释
《易传•十翼》之《系辞传•下》解读(七)
《易经》译注集注-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