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鲍艳举六经辨证丨伤寒小悟

伤寒小悟

伤寒是中医之灵魂,学习中医,必须学好伤寒论、并用好伤寒方才是好中医。正如刘渡舟教授所说:“《伤寒论》是中医之魂。中国医学典籍之最有价值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备至者,厥唯《伤寒论》。倘若没有《伤寒论》,中医将黯然失色,也很有可能不会达到既已达到的水平。”近日,跟随鲍老师学习伤寒,略有感悟,愿与诸君共勉,望指正。

一、六经理明,万病理通


《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基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实可以统万病。《伤寒论》从内难二经基础上的进一步之经典著作,补内难二经之不及,其首创六经证治。中医治病,皆从整体出发,依据病者盛衰强弱、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看病三板斧之“抓疗效”)。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里证之虚、寒者称里阴证(即太阴病);表证之虚、寒者称表阴证(即少阴病);半表半里之虚、寒者称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表证之实、热者称表阳证(即太阳病);里证之实、热者称里阳证(即阳明病);半表半里之实、热者称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病)。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而治宜和解。 


六经传变是有规律的,不同的传变条件,会有不同的传变情况:在感邪轻、正气强的条件下,如治疗得当,可不传而愈。在感邪重、正气强的条件下,病发于阳而反应强烈,且不论病在一经或合病,或并病都在三阳,但若治疗不当,消耗了正气,则可传入三阴。由阳经传入阴经的,病多属热,易于亡阴。在感邪重,正气弱的条件下,病发时直中三阴,但若治疗适当,邪衰正胜也可阴证转阳。在感邪轻,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可发于阳也发于阴。临床上,单纯一经之病很少,多是多经合病,故治疗时需四诊合参,综合判断,分清主次,或综合治之,或单刀直入。


伤寒六经辨证的过程,即是确立治则,治法及选方遣药的过程,所以辨证与论治是两个步骤,合而观之辨证与论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千经万论皆过目,一方一药最关心   


什么是方证相应呢?方就是指方剂和药物,证就是某个方剂或者药物的应用指征或者证据。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这个“证”是从病人的症状,体质,生活状态等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里面挖掘出来的。每一个证都是实在的东西,没有多少推理的过程。方证关系的形成来源于经验,是经验的积累,可以重复验证。“有是证,辨是机,治是方,用是药”是方证对应的要求。如:太阳病,若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则宜用桂枝汤;若无汗、身体疼痛、脉紧而喘者,则宜用麻黄汤;若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则宜用大青龙汤。这些方剂,虽都属于太阳病的发汗剂,但各有其固定的适应证,若用得不恰当,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另外,临床运用伤寒辨证治疗疾患,非墨守成规,“死”用经方。圆机活法,“活”用经方,在综合辨证的前提下,在经方的基础上酌加专方专药,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疗效。如:头痛可酌加川芎,失眠酌加生龙骨等。总之,临床治病,要方证对应,随证治之。

三、熟读经典,背诵原文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伤寒论》主要是继承仲景的学术思想,探索其精微大义,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背诵《伤寒论》没有便捷的方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一遍一遍按着性子读,反复清晰地朗读,时间长了就会背诵了。每天只需要读,不需要用力去背诵,要求吐字清楚,声声入耳,不可贪快。有时候看起来最慢最笨的方法却是最快最好的方法。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说背诵会成为死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灵机活动”之类的话。我认为早期读书,强调背诵,对初学来说,确是一个最值得重视的好方法。“学问之始,非能记诵。博涉既深,将超记诵。故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清·章学诚 《文史通义》)涉山济海,少不了舟车,做学问也是如此。只要不是停留在背诵阶段,而是作为以后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那么,这样的背诵便不得以“读死书”讥诮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方来源于经典,我们需要不断地学经典、读原文,更要坚持用心的做临床,在临床实践中区体会伤寒、经方的魅力。 学习伤寒,贵在坚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伤寒就好比一次旅行,是你我有生之年“日行二十里路的旅程”。我们每天都需要有走完这二十里的激情。《伤寒论》至简大道,道虽简,路却长。远途无轻担,行装多了反而会影响行程,行装千简万减,唯有一样不能减——觉知。带着觉知读书,以免自己被字词羁绊;带着觉知尝药,自己不知药滋味,怎么能知道病人吃药后的身体感受;面对病人,带着觉知望闻问切,才能方证对应,药到病除。


伤寒论》是中医之魂,经方是中医之根,《伤寒论》亦是“至平至易”之书,把握六经之实质,经方方证的内涵,并加以归纳总结,临床反复验证,建立自己的六经辨证体系。

 文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伤寒一班                 陈 鑫

整理丨伤寒一班班长      储小彬

编辑丨新媒体部                刘 伦



本系列为鲍艳举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学习班的感悟分享。

医路漫漫,愿与众医友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六经辨证如何入门.六经辨证口诀和总结. 中医六经辨证常用吗 ?六经辨证的技巧
六经辨证
其实你一直误解了六经#中医 #伤寒论 #六经辨证#合病并病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50)|六经辨证的方书之祖
鲍艳举老师分享:如何学好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