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四逆散






四逆散




前言

来看看原文

      今天来跟大家聊聊四逆散。身为广大柴胡剂之一,这是一个很常用的方,也是很多疏肝解郁、条畅气机方剂的祖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的组方跟功用跟四逆散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伤寒论》提及的条文只有一条,但可以用于治疗的病却千变万化。


老规矩,我们先来看看条文:

《伤寒论》30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病机

      原文第一句说,这是少阴病。问题就来了,我们联想到少阴病的提纲证“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个可以说是阴阳气血俱虚的表现。四逆散也用于治疗四逆的症状,虽然名字跟四逆汤都含有“四逆”二字,但是药物上的组成却大有不同。《伤寒论》337条有:“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四逆汤用生附子、干姜、甘草,有很强大的温阳作用,治疗少阴里虚寒的症状。再看四逆散,用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没有一味是温阳的药物,所以它并不用来治疗里虚寒,应该用于治疗少阳枢机不利,阳气郁结,也就是内外邪气引起阳气不能外达发挥温煦的作用。

      所以后世对308条的提到的“少阴病”有些不同的看法

      比如成无己提出:“四逆者,四肢不温也。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及至厥阴,则手足厥冷,是又甚于逆,故用四逆散,以散其传阴之热证。”

      《景岳全书》提到“方以四逆散治阳厥,方用柴胡、黄芩、甘草、枳实者,人皆不得其解,岂少阴亦用柴胡散之欤?诚以热邪传里,游行于少阴经络之间。”

 

      而芦根君偏向于认为,四逆散主要用于治疗少阳病的症状。兼治阳明,即少阳阳明合病。

      四逆散的适用指征有哪些呢?从原文我们得知,有四肢厥冷的主症,或兼有咳、悸、小便不利、腹痛、泄痢下重的症状。

- 药物分析 -

herbal medicine analysis

柴胡与枳实

柴胡:

《本经》味苦平,生川谷。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睛。

      柴胡是少阳病的主药(前面的推文提到过,戳这里)。所以我们推测四逆散可以走少阳,故应有少阳病的症状,即八大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脉弦”,这些都是柴胡剂共有的特征。

 

枳实:

《本经》味苦寒。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别录》主除胸胁淡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枳实苦寒,偏于走气分,所以四逆散应该适用于阳证、实证。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行气兼能利水行血(后世言其能够止泻)。“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故推测四逆散的适用指征中可伴有水饮和瘀血证,如女子经前见乳房胀痛、烦躁,经期痛经,血色暗或有血块。

枳实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能够更好地疏导气机。《丹溪手镜》云四逆散可治“三焦气滞”,所以可以治疗气郁的症状如下

1.胸腹痞满而痛;《腹证奇览》载四逆散腹证:“胸下左右,心下或胸下之傍皆实满,犹大柴胡之腹证,胸满而实,逆满,苦痛亦甚,心下痞硬者,多属本证。”

2.情志不舒,神经质性格,易急躁焦虑,或郁郁寡欢

3.阳郁所致的手足不温(《景岳全书》:“治阳气亢极,血脉不通,四肢厥逆,在臂胫之下者。若是阴证,则上过于肘,下过于膝,以此为辩,乃不当用此也。”)

4.气郁不能行水所致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

5.气(或兼夹水饮)上逆的症状如咳嗽,(也可以治疗泄泻)。

大柴胡汤里面也用了柴胡跟枳实疏导气机,但四逆散的热还不至于到腑实,所以不配伍大黄攻下。

芍药和甘草

芍药:

戳这里查看芍药推文)《本经》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

《药征》主治结实而拘挛,旁治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腹满、咳逆下利肿胀。

芍药养血和营,治疗挛急疼痛,尤其在治疗腹痛有很好的效果,

又素有“小大黄”的称号,跟枳实合用能治疗大便干结。

《金匮要略》中用枳实芍药散治疗妇人产后因气滞血郁引起的胀满腹痛,此处四逆散亦有相同的效果。而仲景方后注的“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对应的应该是腹肌松柔、绵绵作痛的阳虚性疼痛。

 

甘草:

与芍药配伍,酸甘化阴,敛阴柔肝以和血,治疗各种里急、挛急、急痛,动悸

● ● ●  








总结


指征




所以综上,四逆散的适用指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少阳诸证

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脉弦

2.       气郁阳证

①四肢不温(少见)②胸胁,腹部多胀满疼痛③情志不舒及其引起的偏头痛、肋痛等

3.       大便异常(泄泻或大便干结)

4.       女子可兼见月经失调


医案几则

王法德医案:孙某某,男,31岁,1980年2月初诊。两胁肋窜痛近半年,常在心情不畅时发作或加重,以右侧为甚。近来饮食日减,纳谷不香,胃脘胀闷,嗳气后稍舒,偶有失眠,二便正常。经X线胸部透视,心、肺未见异常,诊为肋间神经痛,屡服维生素B。安乃近等药效果不显。舌苔薄白,脉弦。证属肝脾不和,治宜疏肝理气,调和肝脾。
       处方:柴胡9克,枳实6克,白芍9克,川楝子9克,白朮9克,炙甘草5克。
       二诊:上方连服5剂,胁痛消失,脘胀减轻。惟饮食仍少,原方去川楝子加茯苓12克,再进3剂,以图巩固。


芦根按:

该病案患者有明显的少阳证,胸胁苦满,情志不舒时加重。胃脘胀满嗳气后减轻,可知内有气滞,符合四逆散的适用指征,治以梳理气机。

 汪其浩医案:陈某某,男,35岁。开始发冷发热,头疼身痛,自以为感冒风寒,自服青草药后,症状稍减,继则腹痛肢厥,嗜卧懒言,症状逐渐增剧,邀余诊治。诊脉微细欲绝,重按有点细数。但欲寐,四肢厥冷至肘膝,大便溏而色青,小便短赤,面赤,当脐腹痛,阵发性发作,痛剧时满床打滚,痛停时则闭目僵卧,呼之不应,如欲寐之状。每小时发作五六次,不欲衣被,也不饮汤水。前医认为少阴寒证,投真武汤加川椒,服后无变化。余沉思良久,不敢下药,又重按病人脐部,见其面色有痛苦状,问之不答。综合以上脉证,诊为热邪内陷,热厥腹痛。拟四逆散倍芍加葱:

       柴胡9克,白芍18克,枳壳9克,甘草4.5克,鲜葱头3枚。水煎服。
       复诊:上方服后痛减,脉起肢温,面赤消,便溏止,小便通。病人自诉脐部仍胀痛,似有一物堵塞,诊脉细、重按有力。为热结在里。处以大柴胡汤。服后大便通,胀痛如失。


芦根按:《伤寒论》有:“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则骨髓也。”这个案如果单看病人四肢厥冷,大便溏,脉微细,但欲寐的症状,可能会误认为是少阴寒化证,但脉偏数,面赤,小便短黄,又不欲衣被,腹痛时拒按,应该有实证,可知此病属阳郁不达于外,属于热厥。符合四逆散的体征有寒热往来的少阳证、四肢不温、便溏、腹部阵发性疼痛。

医案来源网络:

赵某,女,34岁,习惯性便秘伴月经不调6年。患者平素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四肢常感酸麻胀重,冬日肢冷明显,夏日手足心汗大。大便经常3~4日1行,粪若羊矢,很难解尽,有时大便甚至6~7日1行,脘腹撑胀明显,痛苦异常;月经常无定期,量少色黑,经期常迁延7~8天方停,行经期间,心烦口苦,腰酸背痛。诊见患者唇红,面干黄,舌红无苔,脉细弦。……此为便秘之气郁肠燥证,用四逆散加味治之。

  方药:柴胡40克,炒白芍30克,炒枳实30克,炙甘草20克,鸡内金30克,山楂15克。

上述诸药,混匀研为细粉,温水吞服,每次3~5克,早晚各1次。

此方服1周后患者反馈,服药第3日能听见腹中肠鸣,晨起即有便意,所解大便比平时量多,但仍有解不尽之感,心烦口苦明显缓解,自觉全身无比轻松舒畅。

服药第5日逢月经来潮,自觉经量增多,色转鲜红,所下血块较多,腰腹疼痛比往常减轻许多。

 

芦根按:该案例有点像阳明腑实轻证,有大便干,脘腹胀痛。但又肢冷,脉弦,可以辨别为气滞不通导致的便秘,符合四逆散的适用指征。在主症的基础上还兼有月经不调,即气滞血瘀的症状。

四逆散加味的运用:

咳嗽:

张云鹏医案:患者,男,83岁,2002年6月25日初诊。咳嗽3月余,起于外感寒邪,曾服用中西药效果不佳。症见咳嗽不已,痰粘白量少难吐,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腰酸腿软,口唇稍干,不欲多饮;既往夏日恶热,冬季畏寒,舌胖苔白燥,脉沉细。证属阴阳两虚,寒邪迫肺,气机抑郁。治当阴阳双补,调畅气机,温肺止咳,拟四逆散加味:柴胡、枳实各5g,白芍、炙甘草、干姜、五味子、百部各10g。日1剂,水煎服。药进3剂咳大减,咯少许白痰,较前易出,药已切中病机,守方继服3剂,咳嗽遂愈。

(四逆散方后注:“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

 

心悸:

张云鹏医案:患者,男,59岁,2001年8月16日初诊。心悸半年,劳累加重月余,伴心下悸动,常于晨起或午休后持续发作半小时左右。刻诊:心悸,胸闷,面色少华疲乏无力,四肢不温,纳少,口微干,舌淡有齿痕,苔薄白稍燥,脉细结代。心电图报告为室性早搏。证属阴阳两虚,心失所养。治宜扶阳益阴,调畅气机,和血通脉,予四逆散加味:炙甘草、白芍、桂枝各10g,柴胡、枳实各6g,炒枣仁15g,生龙牡各20g。日1剂,水煎服。服7剂后心悸、胸闷减轻,心下悸动消失,其它症状也随之好转,二诊依上方加丹参10g,又服7剂,诸症悉除,复查心电图明显改善。继服前方7剂以巩固疗效。

(四逆散方后注:“悸者,加桂枝五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逆散的拓展应用
山东张军涛:经方治急症---急性腹痛8小时
浅析| 四逆散方证争议
大柴胡汤
当归四逆汤四逆散四逆汤
【许叔微医案】 内科:大柴胡汤证 --- 小柴胡汤减人参甘草加枳实芍药大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