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你有孩子,这条教育法则,一定要学会
userphoto

2022.07.03 天津

关注

本文转自:叮麻育儿

如果你有孩子,这条教育法则,一定要学会,并运用在他们身上!

今年的冬运会,因为谷爱凌、苏翊鸣等00后小将的出色表现,变得格外精彩。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他们实在是太优秀了!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为什么这么优秀呢?

对于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苏翊鸣和谷爱凌都提到了“热爱”。

苏翊鸣:“热爱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我只有热爱这个事情,才会尽自己最大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谷爱凌则说:“每当动摇时就问自己:真的热爱一件事,我会为它做什么?每一次自己的答案都是:我要付出我全部之所能!”

可见,“热爱”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01、热爱的尽头是自驱力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真正热爱一件事,才会发自内心地想去做好,再苦再累也能够克服。就像有些孩子喜欢轮滑,摔得鼻青脸肿,仍然会站起来继续滑。

这种主动来源于孩子的内部,是一种自发做事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自驱力。

拥有自驱力的孩子,不用别人催促,就能自发学习,自己上进。相反,如果孩子没有自驱力,父母再催促也没用!

02、热爱是需要保护的

值得庆幸的是,热爱是天生的!这也就意味着,每个孩子都天生具有自驱力!

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婴幼儿时期,他们喜欢吃手、抓东西、扔东西,这是在通过手和口探索世界;儿童时期,他们喜欢挖宝藏、拆钟表、问问题、做一些天马行空的事情……这也是在探索世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只是很多父母过度干涉孩子,一心希望孩子乖巧听话,认真读书,不干扰自己。生生毁掉了孩子的热爱。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小时候活泼好动、聪明可爱,长大以后却不爱学习,没有兴趣爱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了!

可见,热爱是需要保护的!比如允许孩子尝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一些天马行空的事情,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03、热爱是可以培养的

哈佛大学曾经耗时75年、剖析数千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孩子的学习成绩、才艺水平和未来成就,不一定成正比;但如果他心怀热爱,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未来很可能会脱颖而出。

就像比尔.盖茨曾经说过的: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去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么,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找到他们的热爱所在,并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去追求呢?

迷茫的父母,一定要读读这本《做自己热爱的事》

这是一本帮孩子发现天赋、寻找热爱的绘本,作者从孩子自身性格特点、品行优点、擅长爱好出发,以童趣的语言和插图,循循善诱,逐步推进,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发光。

1、思考未来,成为想成为的人

睡前经常跟孩子聊聊天,他以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儿子喜欢“英雄”,小时候总说长大后要成为奥特曼,我告诉他想要成为奥特曼,必须掌握很多技能,比如坚持运动,有一个好身体,能够打败怪兽;学习知识,明白怪兽的弱点,知道怎么救助大家;学习语言,出门在外可以交流……

于是儿子每天都会在院子里跑步,锻炼身体;晚上会让我陪他读书,问一堆奇奇怪怪的问题。

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父母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即使是天马行空的幻想,也能变成他们前进的动力。

2、发现天赋和潜能,为热爱而努力

发现孩子的天赋和潜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做自己热爱和擅长的事情,才能开心快乐,并且有成就感。

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寻找自己的优势和特质。

有的孩子喜欢修理,想要成为一个擅长修理的人;有的孩子喜欢写信,想要成为一个会写信的人;有的孩子喜欢锻炼,想要成为一个坚持锻炼的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热爱,父母应该支持他们,给他们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鼓励,让他们去体验去尝试。

即使以后失败了,但是在尝试的过程中,他们为自己的热爱而努力,会变得更专注、更积极、更自律,内心也会无限丰富、缤纷多彩。

3、找对梦想,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人生若没有热爱的事情,跟咸鱼有什么两样?

唯有热爱,方可抵御漫长岁月!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孩子才能具备良好的自驱力,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遗余力地去克服。

孩子不仅要学习,还要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学习累了,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既可以放松精神,也可以给自己充充电,为下一次的学习加油打气。

有的孩子喜欢游泳,有的孩子喜欢打球,有的孩子喜欢唱歌,有的孩子喜欢跳舞,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尝试不同的事情,寻找自己的热爱,享受它、拥抱它、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即使孩子此刻平平无奇,也请给他们做自己的自由,让他们内心充盈,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们内心的热爱就会打开一扇窗,帮助他飞黄腾达。

叮麻寄语: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

6岁之前,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做事摸不着门道。这时,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是“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父母尽可能多地允许孩子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6岁之后,孩子的大脑基本发育成熟,已经发展出热爱的能力。这份能力将会给他们带来专注、积极、自律等美德,父母需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优势和特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主动权交与孩子,让孩子为自己而学
长大后聪明的孩子,小时候说话往往会有这2个表现
震惊世界的二十五个教育法则,绝对值得收藏!
优秀的父母, 都知道培养孩子的这五大教育法则!
学会这5个风靡世界的教育法则,知行合一,教育孩子得心应手
世界上最顶级的9大教育法则(父母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