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识别双相障碍的前驱症状,防患于未然? || 渡过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有时候躁狂和抑郁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有可能以混合方式存在。还有些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由此可见,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精神疾病,极易与其他多种精神疾病相混淆。比如,很多患者以抑郁起病,其症状和抑郁症几乎没有区别,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也有一部分患者,因其躁狂的表征,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据欧美国家资料显示,双相患者平均发病8年才能得到确诊。

 

不过,尽管诊断双相情感障碍非常复杂,也并非无迹可寻。医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前驱期症状”,是指能预示疾病全面发作的一些早期症状和体征。这个概念,就是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而提出的。

 

也就是说,如果患者在一次抑郁或躁狂完全发作之前,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某些特点突出的症状,就预示着该疾病即将全面发作。这些特点突出的症状,就可视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前驱症状。如果能够尽早识别这些前驱症状,对于双相障碍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

 

研究显示,一半以上的双相障碍患者都有前驱期,其跨度从二十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不等。双相的复发同样有前驱期,其中躁狂复发的各种前驱症状的出现率为16%~21%,前驱期为20天左右;抑郁复发的各种前驱症状的出现率为10%~15%,前驱期为42天左右。

 

那么,双相障碍到底有哪些前驱期症状呢?

 

(一)  情感症状


由于双相障碍的核心是情绪问题,其前驱期最突出的症状自然是情感症状。有研究认为,双相障碍主要的前驱期症状依次为:情绪不稳定、抑郁情绪、思维联想快、烦躁、易激惹、焦虑,可见情绪不稳定是预测发病的最强危险信号。

 

病例一:一位18岁的男高中生,半年前出现厌学、心烦、懒惰、话少、爱发脾气、不与同学以及父母交流等现象。在当地就诊,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服用1周后开始话多、精力旺盛,信心十足。追溯其幼年情况,得知他在小学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爱招惹其他同学;在家常因父母不满足他的要求而发脾气,自幼睡觉时入睡所需时间长。

 

从上述症状看,如果该患者在小时候就找专业人员评估,可能会形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即“多动症”。“多动症”的患儿长大后患双相障碍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即使这些症状未达到“多动症”的程度,也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前驱期表现。

 

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类似表现,不要仅仅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不懂事,而要及早向专业人士求助,因为这很有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前驱症状。

 

(二)行为异常

 

任何精神障碍都可能表现为行为异常。行为异常是在病理症状支配下的外在表现,较容易被家属观察到,但有时容易被认为是性格使然。如上述病例中的孩子多动、爱招惹同学,就被家长认为是孩子“没规矩”。

 

病例二:一位电台女主持人,本来性格偏内向,温顺、低调,参加工作之后变得开朗起来,伶牙俐齿,对同事大方,爱送同事东西,请同事吃饭,深得领导同事喜爱。一年前对同事称自己做烟草生意挣了几百万,让大家一起投资。因她平素人缘好,多个同事拿出积蓄投资,一年后几个同发现不对,问她要钱未果,将其告上法庭。收到传票后患者突然不语、不动、不吃饭,家人将其送入精神病院,被诊断为双相。患者集资了几千万的钱分文不剩,不知去向。

 

从发病过程看,这位女主持人变得开朗、爱请客、大量集资,种种行为都属于异常病态,可惜没有被识别,未能及时就医,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除了活动变多或变少、爱冲动、花钱随意等异常行为,双相障碍前驱期还可能表现为饮食、性功能、睡眠方面的行为异常。研究显示躁狂患者前驱期出现食欲改变的几率有20%,通常是食欲增强;抑郁的前驱期则相反,常表现为食欲下降。当然,不典型抑郁的患者也可表现为食欲增加。

 

除了食欲,躁狂发作的前驱期可能会出现性欲亢奋,如一位安分的女患者突然变得频繁出入夜店;相反,抑郁发作的前驱期可能出现性欲减退。

 

此外,有研究表明,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驱期均有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7%和10%。另外一些研究中躁狂发作前驱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更高,达77%,多表现为睡眠节律紊乱。

 

和成人相比,儿童睡眠具有入睡快、睡眠深、睡眠时间长的特点。如儿童出现睡眠问题更应警惕。如病例1中的患者自幼便有睡眠问题,最终发展成了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前驱期还会出现物质滥用现象,无论是躁狂发作还是抑郁发作。本来不抽烟、不喝酒的人突然变得抽烟或者喝酒,或者原本有这些习惯的人抽烟量、饮酒量明显增加,甚至有些人接触毒品,这些都可能预示着疾病的发作。

 

(三)    认知损害


研究显示双相障碍患者及其未患病亲属均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提示双相障碍的高危群体在未患病阶段已存在认知功能的异常。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认知转移能力、执行功能等方面的损害。

 

例三:一位女审计员,因“话多、兴奋、冲动、发脾气1周”入院,被诊断为“躁狂发作”。患者最早的表现是不能深入思考,注意力不能集中,特别容易随周围环境转移,导致她在审计时不能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给工作带来损失。

 

有学者对精神疾病的高危群体随访观察4~13年,发现在最终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患者中,认知功能缺陷在疾病发作前已经存在。其中注意障碍非常明显,主要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在各种前驱期症状中发生率位列第三。

 

也有研究显示,双相障碍患者在早期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心理运动速度、注意力、学习、记忆、执行功能方面受损。在固定处理速度这一因素后,患者的视空间推理和运动灵巧性也明显受损。

 

如病例1中的男孩自幼便有注意力集中困难;病例2中的女审计员发病前工作能力下降,自觉不能深入思考,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些都属于认知损害。

 

不少抑郁的患者,发作前会有记忆力的下降,反应迟钝,感觉脑子变笨;躁狂患者发作前突然觉得自己变聪明,反应变快。认知的损害会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导致学习、工作能力下降,因此,学习成绩下降或者工作能力下降时,应警惕是否与疾病的前驱期有关。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双相障碍是一类异质性的疾病,表现复杂多样,其前驱期更是如此,在某个个体身上体现出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两点,且不一定典型。若发现患者有明显异于平时的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就可能阻止其发展为疾病,或者改善疾病的预后,避免令人心痛的损失。


作者姜涛为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董芳为副主任医师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苹果手机用户专属赞赏二维码

 

◀扫描关注


注: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本公号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本公号读者群的群主微信号: harbindj,有意加入者可联系群主入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经综述:前驱期帕金森病临床表现概述
【述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再认识
精神病早期如何尽早发现?
双相情感障碍和青春早期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如何鉴别诊断?
科学认识抑郁症,有助早发现早预防!
【模板】前驱症状发展成确诊疾病的研究,发在11分杂志。设计思路值得借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