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法律顾问:用亲身经历聊聊法律职业规划三大经典问题


 

新年伊始,朋友圈里有不少法律人的新年愿望和感悟。邮箱微信也收到不少朋友有关职业发展规划的留言。2016年的第一期,就和大家聊聊三个不同的事业发展阶段,会面临的职业规划常见问题,聊聊职业生涯规划那些事。

 

(一)当律师或法务,匹配很重要

 

临近毕业的法学院学生,可能因为Lily姐从事法务工作,所以提问重复率最高的问题是:“Lily姐,我毕业想去当律师或外资公司法务,你觉得哪个更合适?”

 

坦白讲,我读法学院的时候,做梦都想不到我会一毕业就从事法务工作。导师建议我,45之前做出庭律师积累经验成就理想,中途找个机会读个博士,45岁以后如有机会回法学院教书育人。当时我认同这个职业规划,准备去身体力行。

 

正常的职业规划,如果想成为公司法律顾问,需要从律师起步。律师做了至少三、五年之后再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做一个合适的选择。如果比较看重工作生活的平衡,或者看家庭需要有一方作出妥协,那么你可能会选择转到法务行业里去。同样,公司的法务部也比较欢迎有律所工作背景的律师,这样有很多事情可以内部消化了,和律所对接合作的时候也比较便于沟通协调,甚至在管理外聘律所的时候更得心应手。一毕业就找到法务的就业机会,这比较少见。

 

只是命运给了我更匹配的选择。回头审视我的第一份工作,帮助我得到法务职位的除了机遇,重要的是综合背景和就业态度。多数民营企业法务部在企业主的头脑里属于既专业又行政的定位:解决问题的时需要你有专业能力和商业头脑,沟通配合的时候又比较偏行政。尤其是民企法务部刚刚起步的时候,需要多面手又不计较薪酬的,我应聘的企业又是有全球梦的,英语好也就成了一个加分项。我的商业背景 法律教育经历 英语 中文写作能力 不计较起薪的工作态度,和企业当时的需求匹配,于是工作机会就很快的确定了下来。

 

但如果一毕业想去外资公司做法务,这个计划可能会很难实现。外资公司对法律顾问专业化要求更看重,成员背景的多元化决定了得有出色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不是经验匮乏的学生能做到的。同时外资公司的薪酬也足以使它们有充分的选择,更倾向于找有经验的律师做法务。我常开玩笑说,只需要让我看一下应聘者的一小段邮件撰写稿,我可以区分出作者是土鳖还是海归,有工作经验还是没工作经验。这虽然是句玩笑话,受过良好的专业培训、有沟通的技巧、英语应用能力,是很容易体现在不同的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中,从而将有经验者和缺乏经验者区别开。

 

所以,想当律师也好,法律顾问也罢,当你了解了社会认同的人才培养途径后,可以为此做适当的准备,选择自己最匹配的发展途径。不异想天开,也不自暴自弃,这可能是我希望刚出校门的法学院学子们有的就业心态。

 

(二)留学向左,就业向右,重要的是时机

 

工作三五年左右的朋友们,线下活动时重复率最高的提问是:“Lily姐,我有一份还过得去的工作,但不是我的dreaming job;我又想去留学读LLM/JD,可年龄也30出头了,会不会有点晚?怎么选择呢?”

 

2009年,我30出头,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汽车案做得正火热的时候。除了忙并购,还在偷偷的考托福,项目组里几乎没有人知道我考托福的事。

 

2009我已事业小成——部门的头,并没预计到正在做的并购案最终会成功。我觉得离我想要的外资公司法律顾问、甚至总法律顾问的职业定位还有一段路要走;虽然小有成就,但不应止步于此。出去读一年的LLM,并考取纽约洲Bar,是许多人的转型途径,也是我觉得靠谱的方式。趁着年轻去尝试,即便转型不成功,人生中有这样一段经历也很好,这就是当时我真切的想法。我理解了法律人精英化培养模式,希望托福能110分以上,申请排名前十的美国法学院,这样的留学经历才有价值。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托福考,也是我第三次背刘毅的《核心词汇20000》,刻苦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第一次背单词,为了考研;第二次背单词,因为读研究生期间想出国读JD,最终法学院昂贵的学费让我望而兴叹;这一次,事业小成略有积蓄,是时候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为事业攒点奋斗的资本的时候了,LLM成为了我的第一选择。走进考场的时候非常尴尬,同考场年龄最小的是93年的小朋友,而我是最大的考生。由于和并购案时间上的冲突,我甚至做好了在伦敦忙并购案期间、见缝插针考个托福的准备。

 

没想到的是,事业上的好运奇迹般的降临在我身上!2010年3月底,并购案的SPA签约了;5月的时候,因为在交易中所做的贡献得到了项目组领导和吉利董事长的认可,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去并购后的外资部分沃尔沃汽车负责法务的机会;8月的时候交易交割成功。面对突如其来的好运,没有任何犹豫,我再一次把去美国读书的打算搁置在一边,放弃了杭州刚亲手装修好的新家,直奔偏僻的上海嘉定新岗位而去。

 

留学或者继续工作,两个貌似分道扬镳的选择,终极目标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获得理想的事业高度。你所做的一切,除了增长经历,均是在为梦想铺路。如果没有更好的机会,留学或国内深造,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当梦寐以求的职位放在面前的时候,如果冥顽不化坚持按部就班先读书再转型,那就未免过于迂腐了。

 

Be open! 目标尚未出现的时候,着手做铺垫;目标不管以何种方式降临,直奔而去,忠实于目标。这是我的处世之道,说出来给朋友们参考。

 

(三)与哈佛教授午餐后思考:加强独特之处

 

工作七八年以上的朋友,我们交流时讨论最多的问题是:“我现在对自己的状态比较满意,在舒适区里也挺舒服的,有心想向前一步,却又感觉到事业天花板了,有心无力,苦恼!”

 

2011年,受英国福而德律师事务所邀请,有幸与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共进午餐。这位教授对东亚企业法务部正在做研究,此行目的想听听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总法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现况和面临的挑战。席间落座的果然是各类型的企业总法律顾问,民营、外资、国企,可见午餐会的组织者为此费了不少心。大家落座后依次相互介绍各自的背景,听完了在座的五位外资公司总法律顾问的背景介绍后,我略有所思。

 

先不提那些总法律顾问本身职业经历非常丰富,有好几位外企总法律顾问都是外籍律师出任,他们在世界许多地方工作过,有国际化视野。即便是中国人担任外企总法律顾问的,名校 海外留学经历 外所工作经历是标配。虽然我有成功的知名并购案,有商业和法律的复合背景,但却是法务一条路走到黑。以前忙于事业发展,每一步无论是因为运气还是自身的努力,都是自然而然的走到了那里,却从来没有想过,像我这般法务一条路走到底的,其实在外资企业里是少数派。

 

这个发现不由得让我深思,也立即引起了我的自我质疑和求证。我是属于哪种无论什么时候危机感都很强的人,走到了这一步,一定会去打算自己的下一步。那天,我环顾大圆桌上的那么多同行,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区别,孤独感油然而生。我开始担心,这种区别是否会预示着我将来的升职,要挑战的是人们的思维定势,这远远比提升自己的能力难度大的多。这是否同时也意味着我很快会到达自己的事业天花板。

 

哈佛教授注意到了我和其他GC在背景上的不同之处,并为这个“difference”和我做了比较深入的沟通,包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我是如何克服的。最后他给了我两句话:“(一)从哪里开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现在在哪里,你已经证明了你的能力,不必因为属于人群中的少数派而忐忑(二)充分利用好商业思维优势,这是你的独特之处,作为总法律顾问你需要这种独特!”这几句令人茅塞顿开的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回顾我的职业经历,我意识到让我脱颖而出的正是那些独特之处,而不是大家都具备的背景;我的商业思维已经渗透到了我的行为模式中,让我在纯法律背景居多的GC群体中显得独特;正是这种独特,为我的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思议的贡献。

 

四十的边缘,与其为补短板去美国留学、去外所工作,挣得多数人具有的背景,倒不如强化自己的独特之处单点突破,天花板也是有破的可能的。出于以上的启发,2013年,我来到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加强商业背景,成为2013级的EMBA学生,获益良多。

 

同质化使人得以获得认同,而差异化却让人脱颖而出。对于已成为职业经理人的我们,差异化是一种更为珍贵的元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考以后,怎样开启法律职业生涯? | iCourt
资深法务浓缩30年经验,他会说什么
走进iCourt,共谈智能法务与法律大数据发展
哈佛和耶鲁法学院如何培养未来的总法律顾问
公司法务,其实你离总法律顾问只有五步之遥
无讼阅读|法律顾问怎样进行知识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