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针临床常见病症基本思路(六)

《黄帝内针临床常见病症基本思路》是本人根据黄帝内针法则,结合本人自学习内针以来的临床经验和体会而整理的,试图在临床常见病症运用黄帝内针时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这是本人的一种尝试,至于能否达到初衷?还需大家多提宝贵意见,需要说明的是:大家运用时,应该根据黄帝内针的法则灵活运用,而不要刻意模仿、照搬照用。

接上文

以上所写的第一章的内容为全身症状的内针基本思路,自第二章开始,为各部分症状的内针基本思路。

第二章、头面症状

1、头痛

1.1、巅顶疼痛

临床表现:头顶,又称颠顶,头顶一般是以百会穴为中心的区域,常见的不适症状有头痛、头晕、头懵、头痒、头癣、头疮,当然也包括头顶外伤等。

首先我们先熟悉一下颠顶所过的经络: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可以看出,颠顶有两条经络,足厥阴经肝经和督脉。

思路:

1、 经络:厥阴经、督脉。

2、 三焦(三才):上焦。

3、 上下左右:男左女右

4、 施针部位同气:先在上肢的手或下肢的的脚厥阴经上找阿是,如找到阿是,就在阿是施针;如找不到阿是,就在手的劳宫穴或脚的太冲穴处施针。如疗效不明显,可以按照法则倒换,也可以加后溪或申脉。

思路扩展:中冲也在手厥阴经上,把手立起来,又是最高点,是不是与头顶同气?那脚上的大墩穴呢?是不是也可以?

1.2、偏头痛

临床表现:多指头痛在左侧或在右侧、或头左右两侧疼痛同时存在。头两侧为少阳经头痛。太阳穴疼痛属少阳经,不要望文生义,当作太阳经。

内针治疗:

  1、经络:少阳。

   2、三焦:上焦

 3、上下左右:痛在左侧,扎右侧;痛在右侧,扎左侧;两侧都痛,男左女右。

    4、施针部位同气:上肢中渚穴,下肢足临泣穴。

思路扩展:如果效果不满意,需要进行阴阳倒换,中渚穴可不可以倒换到阳池?足临泣可不可以倒换到丘墟还可以进行别的到换吗

1.3脑后疼痛

临床表现:疼痛部位在后脑,涉及太阳经和督脉。

内针治疗:

1、经络:太阳经、督脉。

          2、三焦:上焦。

          3、上下左右:男左女右。

       4、施针部位同气:上肢取阳谷、后溪;下肢取申脉、                    昆仑。

1.4、前额疼痛

临床表现:疼痛部位在前额。

内针治疗:

1、经络:阳明经、太阳经、少阳经、督脉。

 2、三焦:上焦;

 3、上下左右:男左女右;

4、施针部位同气:上肢合谷穴、后溪、中渚下肢取陷谷穴、足临泣、申脉。

思路扩展:有时前额疼痛取阳明经即可解决,当只取阳明经疗效不满意时,可以再考虑少阳经或太阳经。我们是不是可以去手阳明经上的二间、三间?少阳经上的关冲穴?是不是可以去足阳明上的解溪穴?少阳经上的窍阴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针常见急救基本思路
人人知医《黄帝内针》传讲之握“真”在“首”(1)
学生内针医案
黄帝内针一针治疗两症病案三例
黄帝内针 | 400张针灸穴位卡片
《黄帝内针读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