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古神兵之 矛

在青铜乃至更早的时代,矛做为一种便于接敌刺杀的长兵,曾在历史长河中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几乎每一场战争都有它的身影。

现在关于矛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尚书》中的牧誓篇。周武王在他的誓师开场白中,曾高声号令他的将士:“称尔戈、立尔矛,予其誓。”也就是说:端好你们的戈,挺直你们的矛,我要宣读誓辞了。

另据《周礼.考工记》著录,其时属于制式兵器的“五兵”,分别是---“戈、殳、戟、酋矛、夷矛”,仅矛就有两种,亦可见它在古代兵器中的份量。

下面这件商晚青铜矛,出土于河南安阳孝民屯729号晚商墓葬。长26.6公分,现藏于中科院考古研究所。

由此矛不难看出,其铸造工艺虽略高于戈,可杀伤力绝不是后者所能比拟的。

下面这件属于大名品,全称---晚商嵌松石蛇纹铜玉矛。此矛通长21厘米,长12厘米,198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大司空南25号墓,现藏中科院考古研究所。

此矛叶夹弧呈三角形,边刃并不锋利。柄作蛇形,而两蛇头戏合于柄首咬住矛体,其设计十分巧妙。尤为难得的是,骹柄通体用松石嵌出蛇纹与兽面纹,不仅工艺精细,保存也极其完好,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显而易见,此矛并非实用兵刃,而是一件类似于钺的礼器。

下面这件就不一样了,其全长25公分,铸造极其精良,不但美观也很实用。现藏中科院考古研究所。

下面这件全称为---双系六棱短青铜矛,全长14.3公分。此矛整体呈柳叶形,截面为六边形,前锋锐利两面带血槽。中脊有一组镂空燕尾槽,所嵌松石虽然多已脱落,但仍不失其华美犀利。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下面这件属于西周早期器,称之为壁虎纹阔叶矛,全长32公分,一九五九年出土于四川彭县竹瓦街,现藏四川博物馆。

今人一提起古时候用矛当兵器者,往往会想到马超、赵子龙这些英雄人物,其实不然,因为他们的武功与神勇大多是小说家渲染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证可考的以矛胜敌者并非职业武士,而是一位书生式的人物,他就是孔子门下的四大弟子之一:冉求。

提起这事,就不得不多费些笔墨了。此事记在《左传.哀公十一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公元前484年春天,齐国当局为了报复上一年吴、鲁、邾、郯联军的入侵,首先把近邻鲁国当做了报复目标,随后便开始在位于齐、鲁边境的清邑集结军队。

当时骑兵尚未出现,两军对阵均以战车为主、步卒为辅,每车配士卒七十五人,战斗人员主要以长戈为武器。戈也被称为钩兵,这种武器的特点是便于钩杀,而不利于对敌突刺。    

其时冉求是本国首辅大夫季氏军队的首领,审时度势之后,他于战前命令自己的步卒一律改用长矛为武器,从而为他统领的左军增加了极大战斗力。

战斗打响之后,其左军凭借长矛之利所向披靡,在其余两军皆溃的情况下,不但迅速扭转了战场态势,也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事后,孔子对冉求的褒奖只有两个字:“义也。”

“义”犹宜,用白话来讲,也就是孔老师夸奖自己的弟子说:不错,此役战法运用得当。

言归正传,下面这件为春秋晚期器,学界称其为“倗矛”。 此矛通长31厘米,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现藏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此矛除了叶有透雕云纹、一侧有单系外,中段还有铭文四字:“之用矛”。据考证,为人名,很可能就是当时的楚国令尹(职名,犹后世的宰相)子冯。

另外此矛系楚墓所出,其形制相当罕见,所以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公元1983年,在湖北江陵马山发现的一座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件引起轰动的青铜矛。此矛铸工极其精良,通长29.5公分,矛身似剑但较短,中线起脊两面铸有血槽,而槽后端则各铸一兽首。尤为罕见的是,此矛通体饰菱形几何暗纹。基部用黄金错出两行八字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

不用说,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吴王夫差矛了,但有一点得注意,指其为矛只是专家的意见,这一点已在上期论“铍”时阐述过了。

而有意思的是,吴国于春秋未灭于越王之手,可夫差用的矛却出于楚人之墓,可见兴衰替代本来就没有什么定式。

下面这件也是春秋晚期器,称之为---六棱脊青铜矛。此矛通长26.5公分,出土于河南省淅川徐家岭。其型制虽然相对朴素了些,却也透着凛凛杀气。

现藏河南省考古研究所

下面这件战国青铜矛为私人所藏,堪称同类中的上品。

众所周知,秦始皇之所以能灭六国,与此前的一系列变法有直接关系,而体现在兵器制造上的一大特点,就是严格落实了周制中的“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换言之,物勒工名责任到人,并非秦国当局所独创,关于这一点,在秦始皇干爹吕不编辑的《吕氏春秋》中也有表述。

下面这件矛出土于秦兵马俑坑,全长15.4公分。其矛身短宽中间起脊,两侧下凹形成血槽,筒钉孔之上刻有铭文两字:“寺工”。

这件寺工矛锋刃锐利且无锈斑,一看便知是件铸造精良、极具杀伤力的实用器,而“寺工”二字,则属于督造者官称或衙署之名。

进入西汉以后,随着钢铁制造技术的提高,生产成本亦随之下降,而青铜兵器也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不过出土实物表明,锻钢兵器虽利,但却不利于修饰,于是也就有出现了由铜、铁等材料复合制造出来的矛。不用说,这类造价高昂的兵器,绝对不可能是普通士卒用的。

下面这件全称---铜错金银铁叶矛(附铜蹲),全长27.3公分,西汉早期器,出土于广州市南越王墓。现藏南越王墓博物馆。看明白了吧,此矛当年的主人,就是那位敢跟西汉皇帝叫板的---南越王赵佗。

此外,因为汉时琉璃价比黄金,所以也被权贵用来制作武器,例如下面这件湖南长沙出土的琉璃矛,虽说它易损不便常用,可要是主人急时扎谁一下,那对方也就倒大霉了。

此矛全长18.8公分,通体呈青蓝色,足可谓罕见之品。现藏湖南省搏物馆。

不能不说的是,本人虽然阅兵无数,可真正让余叹为观止的,却是下面这件错金银仪仗用矛。当然了,用它杀人也挺实用。

此矛为私人所藏,故不便多加评说。但有识者只须品味一下,也就不难窥知它当年的主人应该是什么身份了。

人生是美好的,战争是可怕的。下面这件西汉时期的青铜悬俘矛,就很好地诠释了人生与战争的关系

此矛出土于云南晋宁,通长三十余公分,现藏国家博物馆。

这两个披头散发被反绑吊着的裸体小人,显然源自当年的战俘形象。两千多年过去了,他们依然在那里悠来荡去,无声地在向后人诉说着悲惨二字的涵义……




  轻轻扫一扫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方楚国霸主兵器展文物图录索引之二
图解中华冷兵器之五中国冷兵的真面目
千年船棺墓挖出一件兵器,上面刻着两个字,专家:改写了成都历史
矛之番外篇——吴王夫差矛
汉匈部分物品近照收集
江西青铜兵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