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马家驹老师学经方(72)---芍药甘草附子汤、附子汤、真武汤
userphoto

2023.04.11 河南

关注

芍药甘草附子汤

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第59条、第60条,在干姜附子汤条文当中都提到过。这两条条文理解起来都比较简单,都是大下之后,再加上复发汗的错误治疗,导致津液不足,津液是阳气之载体,津液虚,就会阳气虚,亡津液就是亡阳。主要表现为小便不利(小便难)、振寒(恶寒)、脉微细。小便不利、必振寒,与第20条的桂枝加附子汤的恶风、小便难,病机类似,都是损伤津液阳气的表现。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怎么办?辨阴阳,最终落实在辨虚实,阳证的时候正气不虚,所以三阳证的治疗侧重于汗吐下三法祛邪,三阴证治疗侧重于扶正或扶正祛邪。勿治之就是不要再错误治疗了,得小便利,必自愈。小便利说明津液恢复了,自然就疾病向愈了。

如果津液阳气损伤不重,可等待机体功能自我恢复,如果津液阳气虚弱明显,就需要用上一些温阳的药物来帮助机体,比如四逆汤类方证治疗,温阳生津液。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和第70条是一个意思。往往是过汗、大汗、不正确的发汗,损伤了阳气津液,陷入于阴证,表现为阴证的恶寒的状态,称之为虚故也。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的病机,也是一样的。发汗,病不解。用发汗来治疗,说明存在表证,为何病不解?原因比较多,如外邪里饮,不是单纯表证,单纯发汗是不解的,如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外邪里饮,就是发汗服桂枝汤而病不解。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汤方后注说: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第68条存在表证,但发汗力度过大,导致汗出过多,如水流离,津液阳气损伤了。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来反推,芍药甘草养津液,附子甘草辛甘化阳,属于阴阳两虚。最大的可能,就是发汗力度过大,损伤津液和阳气,一方面可能是表证解决了,但津液阳气损伤的明显,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温阳养阴生津液。条文只是说恶寒,没有提到四逆、脉微细等情况,说明尚未达到四逆汤证的情况,这也是不用干姜,用芍药替代干姜的意思。可以这么理解,津液虚、阳气虚的时候,急迫则温阳救逆,不急迫的阴阳双补,如本方。

发汗病不解,恶寒者,虚故也。陷入于阴证。存在以下可能。1、如果表证依然存在,就是少阴病,用桂枝加附子汤方证;2、表证已解,那就是太阴病,津液阳气虚损尚可,可静养,待阳气津液恢复,如59条的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3、无论表证已解或未解,只要处于亡津液亡阳气,舍表救里,四逆汤治疗。4、表证已解,津液虚损较四逆汤轻,可用芍药甘草酸甘化阴、附子甘草辛甘化阳,用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汤是养津液的代表方,合入附子,就是阴阳双补的代表方。把芍药甘草附子汤的芍药换成干姜,就是四逆汤。

附子汤(2条)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我们常常把它和真武汤一起来作为对比来学习。附子汤的两个条文是304条和305条。少阴病,病位在表的阴证,治法是温阳发汗解表,比如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或桂枝加附子汤,但是为什么本条,也是刚得少阴病,为何不解表呢?

以方测证来看,附子汤是温阳益气养津液的,没有解表发汗作用,所以是属于太阴病的方证。其实更多的在于条文说的口中和、其背恶寒者,

口中和,就是没有口干没有口苦,口中无所苦的意思。口渴是阳证,不渴就是阴证。临床中,也常把口中和当做阴证的症状表现。

其背恶寒者,我们比较重视恶寒。四逆汤的四逆是手足寒,手足是离胸腹最远的位置,所以说厥深者寒亦深,厥冷过肘膝更重。但胸腹我们也常关注,如温经汤的妇人少腹寒,临床上发现,宫寒的女性患者,多有小腹凉的症状。胸腹为阴,后背为阳,如果后背出现了恶寒,也说明人阳虚的症状相对比较重。脉沉也更多突出的是一个脉沉细弱无力的状态。

我们把两个条文合在一起,看做仲景的一个医案。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口中和,其背恶寒者,脉沉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四诊信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口中和,其背恶寒者,脉沉。

辨病位:身体痛,骨节痛,属于表证。

辨病性:手足寒,口中和,其背恶寒者,脉沉,阴证。阴寒重证。

诊断:少阴病

治法:虽然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应当温阳解表发汗,但阳虚更重,不能发汗更伤阳气津液,虽然没有出现下利等里证表现,但仿照舍表救里的意思,护阳气护津液,单纯温阳益气生津液。

方证:附子汤

附子汤条文,属于少阴病,表证未解,虽然没有出现下利清谷等里证表现,但阳虚、津液损伤明显,突出表现为其背恶寒、脉沉,即使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我们也不解表,从温阳的角度,用附子汤温阳益气生津液来治疗。因此,实际上我们把附子汤归属为太阴病范畴。

附子汤的方药组成: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附子汤方有附子、人参、茯苓,可以认为是茯苓四逆汤去了干姜、甘草。

附子汤方有芍药、附子,也可以认为是芍药甘草附子汤去了甘草。

不用甘草,说明病情相对急迫一些,避免甘草的甘缓。

附子温阳,人参益气,芍药养阴。加了白术和茯苓,说明还存在水饮的问题。为什么加芍药呢?芍药甘草附子汤也提到了,存在着津液不足的这么一个情况,所以是三者的情况,既有阳虚津虚又有水饮,阳虚怎么造成的,那可能是发汗,下之后,损伤津液阳气,陷入阴证,所以是三方面的矛盾,阳虚,津虚,同时又有水饮内停的复杂病机。

在第174条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方后注曰: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

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恰恰说明了白术是用来逐水气的,所以附子汤的白术、茯苓用来逐水气、祛饮的。附子汤方中有人参、白术、茯苓,再加甘草就是后世的四君子汤,但本方中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而是侧重于逐水气。附子汤类似于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往往存在下利的情况,下利就是寒性水饮的一个表现。

艾灸也是中医的治疗办法,针灸,其实就是针刺和艾灸,是两个治疗方法。艾灸一方面利用艾叶的本身的温热性质,再加上点燃之后的温热来治疗,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因此常常用来治疗阴证,不能用于阳证。在表证的时候,我们更多还是希望能够由内而外的发汗。用艾灸的办法,虽然也能够出汗,但还是类似于以火攻之,我们在表证篇的时候曾经讲过这个问题。所以表证一般也不用艾灸。从六经来看,太阴病更适合艾灸。附子理中汤、附子汤都是太阴病方证,二方都是以附子、人参、白术为基础,前者侧重于温阳益气,加了干姜甘草,后者侧重于利水、养阴,加了茯苓、芍药。

附子汤方证,阳虚、阴寒更加明显,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配合上艾灸来温阳,简便易行可操作。

总之,少阴病表证存在,但由于阳气比较虚,阴寒更重,虽然没有里证的下利清谷,但存在津液损伤急迫的病机,仿照舍表救里的治疗思路,先不解表,单纯温阳益气生津液。待阳气恢复之后,再从少阴病论治。

真武汤(2条)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上述三方芍药甘草附子汤、附子汤、真武汤,都有附子+芍药的配伍。通过上述三方都有附子和芍药的配伍来看,都有阴阳双补的意思。

真武汤是一个阳虚水饮,也被后世称之为阳虚水泛,为什么还要用到芍药呢?其实呢,就是从芍药甘草附子汤的角度来看,应该还是存在有津液不足的情况,所以真武汤、附子汤,都存在阳虚、津虚和水饮内停的情况。附子汤阳虚的程度更重,所以要舍表,救津液阳气,而真武汤的阳虚的程度相对还行,所以表里双解,用生姜、附子温阳发汗,来治疗少阴表证。附子汤阳气津液损伤的程度更重,所以连生姜也不用了。加入了人参,增强益气健胃生津液,这是二方的鉴别。

从条文来看,第82条,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都是水饮所致,水饮凌心则悸,射肺则咳,水饮波及于胃则心下悸,水饮上逆则头眩、振振欲擗地。因此实际上是一个表里合病,外邪里饮的情况。所以发汗、汗出不解。在讲小青龙汤的时候,提出外邪里饮一定要表里双解,否则单纯解表,不但表不解,仍发热,同时激动里饮,变证百出,如本条。

而且发汗也伤了阳气,陷入于阴证,就形成了阴证的外邪里饮,即少阴太阴合病,用真武汤来温阳解表,兼以温阳化饮。

第316条,少阴病,病位在表的阴证,出现了腹痛、小便不利、自下利,合并了一个里证太阴病水饮,这也是一个少阴太阴合病、外邪里饮的情况。水饮的症状复杂,水饮射肺则咳,影响到二便则大小便异常,波及到胃则呕。用真武汤来表里双解,治疗阴证的外邪里饮,即少阴太阴合病的外邪里饮。

其人或咳……真武汤主之。原来真武汤也能够治疗咳嗽。为什么呢?

因为本条咳嗽的病机是水饮所致,真武汤只是温阳化饮,水饮祛了,自然就不咳嗽了,所以用真武汤是不治咳而咳自止,临床上我们要关注于症状背后的病机,也就是辨证,辨证论治即可,而不是根据症状去加所谓的专科用药。不能说因为有咳嗽,我们就加上一些止咳的药物,而是要找到咳嗽背后的病机,要辨证去论治。

在表证篇的时候,提到过伤寒论中具有发汗作用的药物,分别是麻黄、桂枝、葛根、生姜、葱白。生姜除了温胃化饮降逆止呕,别忘了生姜的解表发汗作用。因此真武汤生姜、附子温阳解表治疗少阴,白术、茯苓、附子温阳化饮治疗太阴水饮,芍药、附子温阳养阴,所以真武汤是少阴太阴合病。

理解了生姜的发汗解表,就不难理解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证,为何去桂?因为已经服桂枝汤、或下之,伤了津液阳气,不应该再发汗。所以去了桂枝。但表证依然存在,所以用生姜来微微发汗解表而不伤津液。因此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证不是去芍,而是去桂。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附子汤阳虚程度更重,侧重于补,不解表。真武汤阳虚相对轻,水饮更重,存在表证(水泛在表、四肢水肿)。真武汤有解表作用,温阳解表兼以温阳化饮。 

实际上,上述三方,都是太阴病阳虚,兼有阴虚,但并未出现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细欲绝的急迫情况,所以阳虚相对于四逆汤为轻,并不是十分急迫,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阴阳双补、可用附子汤温阳益气养津液利水、可用真武汤表里双解。但一旦出现了四肢厥逆、脉微细欲绝的急迫情况,还是要以存阳气为核心,单刀直入,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湿  2006广西广西广西

广西

2021线西尿尿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学伤寒】芍药甘草附子汤,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讲座 揭示条文背后的病机
详解附子汤的使用指征
甘草学园 | 第29条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胡希恕讲伤寒论(25--41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