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是根基,是滋养你的源头力量



我们从小长大的第一个家庭,是塑造影响着我们的人格、处事方式、亲密关系的原生家庭,也是带来很多情绪和问题的根源。在没与原生家庭和解之前,我们总是向外寻找爱和温暖:缺少父爱,你会渴望找个年长的大叔做男友;缺少母爱,你潜意识寻找像妈妈一样的女人。


台湾原住民阿美族有一段古老的诗歌:

不要再到处奔跑了,你的视野收回来吧

当你找到了你的根,再往前走

你的视野将会看得更远

就像海洋的平行线一样是无限的……


不再去外求,回到带来问题源头的原生家庭,才是关键。


撰文:蔡娜/饶小妖


家不齐,跑不快


2013年的春节,我在云南,大年三十儿在纳西族的朋友家烤着篝火,和他们一家人聊天,心中满是温暖。这样的温馨却被一条突然而来的短信打断了,“别人过年往回跑,我家过年往外跑。”那是我妈妈发来的信息。这只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在节日对孩子的呼唤,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只感觉到窒息。我已经从北京逃到了云南,怎么还是甩不掉她?春节是大多在外漂泊的人一年最盼望的日子,但有好几年的春节,我只想从家里逃离。


我和母亲的隔阂一直在。我一直忽视、逃避,只关注自己要做的事情和梦想。没想到仅时隔半年,这种矛盾终于逐渐积压到彻底爆发。母亲每天在工作时间疯狂地给我打电话争吵,每每我挂了她的电话后进来的就是客户的电话,我压抑着愤怒、委屈工作,每天下班后痛哭,我就强忍着这样的状态做完了一场年度重大的活动。最后工作还是受到了影响,我摔倒了。


我的领导评价我——自我,不服管,凡事先斩后奏,自己太有主意。这些话听起来异常熟悉,我想起从小爸爸对妈妈的评价:“你怎么那么有主意,出门永远不跟家人说去做什么,从来都是先斩后奏。”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些评价如此相似?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塑造和影响。我一直抱怨妈妈的强势、掌控孩子的人生、穿衣服根本看不出是个女人。没想到,我竟然在无意间也活成了我不喜欢的这种样子。


这次摔倒,不是因为前路挑战巨大,而是家中“后院儿起火”。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背后的逻辑。我跌倒在了“家不齐”上。


古语云,家和万事兴。“和”,要从与原生家庭和解开始。


别把过错全推给原生家庭


嘉宾:赵晨滨,北京阿尼玛精神分析中心主任,精神分析师,微信公众号:心理苑。


心探索:每个人的生命都会遭受一些创伤,有些人认为创伤的根本原因是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当,你认为原生家庭应该为此负多大的责任?


赵晨滨:很多人了解到这个部分是因为看一些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方面的书,这些书里的思想有一点因果论和线性思维的意味,会让人误解长大以后的不幸,都是由于童年遭受了原生家庭的某种创伤引起的。


的确,人生早期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会影响我们最基本的信任感、安全感、性别意识等多方面的心理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古典精神分析的因果论思想早已经被现代精神分析修正和调整了,现在我们会倾向于使用相关论的观点,也就是说,早年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成人以后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职业发展等问题虽然有相关性,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因果关系。


在童年及成人以后的任何重要他人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也许是造成伤害,也许是修复伤痛。比如说在儿童期,小保姆、奶妈、幼儿园阿姨、小朋友都是重要他人,而原生家庭成员只不过是分量更重一些的人。


心探索:很多时候,人们倾向于把过错都推到父母身上,这是为什么?


赵晨滨:这其实是一种很经典的防御机制——投射。简单来说,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充满攻击性的时刻,这些攻击性来自于三方面,第一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某些挫折与创伤,比如被老板骂了一顿,或者跟老公吵架了,又或者某些天灾人祸,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还有一部分攻击性,是吸收了原生家庭中的攻击性;第三方面的攻击性,则来自于生物遗传,这是人的本能,你可以看到小婴儿很自然地就会寻找乳房、寻找关爱,你也可以看到他们抓狂地大哭、小胳膊小腿儿乱踢乱打。


如果把人比作一个杯子,当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来自各方的负能量了,他的内部被灌注了过多的攻击性,超出了杯子的容量,此时,这个人为了防止自己被攻击性的洪水淹没,他就只有采取“泄洪”的办法。而“泄洪”的办法也就是去认为“不是我不好,而是别人导致了我的不好”。


心探索:我们会朝哪里“泄洪”呢?


赵晨滨:通常我们会往自认为安全的地方“泄洪”,而这些地方常常就可能是原生家庭。比如一个人在单位受委屈了,就可能回家冲父母发火,甚至干脆辞职在家,让父母养活自己,他会说“我今天之所以这样,都是因为你们小时候不管我,所以你们就应该花钱来养我”。


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常常表明,这个人目前已无法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了。


心探索:作为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创伤和原生家庭?


赵晨滨:心理学流派众多,但无论是哪一种流派,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虽然成人以后的苦难有一部分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但他成人以后需要为自己负责任,承担起让自己好好生活、拥有幸福的责任,当然有时也需要承担起苦难的后果,而不是把过错推给别人,自己完全躺倒在苦难里。人生,有时候需要点“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


我们要学会通过爱自己和建立好的关系来给自己补充能量,这就像是中医所说的“扶正祛邪”:虚则补之,用爱和优质的关系补;实则泻之,恰当地使用言语或者非言语来宣泄愤怒、悲伤等情感。



撬动代代相传的问题杠杆


嘉宾:周楠,家庭系统排列导师,《朴素心理学》广播联合创办人 。@朴素心理学


心探索:为什么我们需要和原生家庭和解?


周楠:因为我们都需要成为自己。很多渴望与家庭和解的人都是遇到了问题,处于不太幸福的状态。当我们没有接纳父母、成为独立的自己时,会有很多负面作用,我们会感觉到很无力。妈妈是无私给予我们生命的人,代表资源。你不接纳妈妈,那么你就会不接纳资源。我们和妈妈的联结,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与金钱的关系。而爸爸则影响我们事业上的力量感。如果不接纳爸爸,事业上可能会遇到问题。


也有很多人有过这样的感觉,你不喜欢父母身上的一些特质,但是随着时间流转,你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他们。很多在父母身上的问题,也传给了我们。如何打破代代相传的生活模式?当你看到这一点,你就会找到撬动自我改变的动力点。


心探索:那该如何理解“和解”的定义?


周楠:和解首先要对父母的本质全然接纳。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性别和身份这三样东西。这种生物本质已经决定了他们的父母身份,我们必须要接纳。很多人不能与父母和解是给父母赋予了其他定义,比如要求父母给予自己幸福,希望父母以自己要求的方式相亲相爱。因此对父母不够接纳。有的孩子甚至会站在比父母更高的位置去“指导”父母应该怎么做。这就更加错位。因此,谓和解最关键的就是回到自己的位置,在看见问题之后,接纳它,把它交还给原生家庭,并且转身离开,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心探索: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不接纳和错位?


周楠:人的成长有几个时期,胎儿期(0-3岁)、儿童期(3-7岁)、少年期(7-12岁)、青春期(13-18岁)以及成人期(18岁后)。从青春期到成人期,就是和原生家庭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的时期。这是迈向成人的第一步,这个阶段也可以称作第二次分娩。如果这种分离没有完成,那么整个人的生命状态、关注点、内心所停留的位置,都还是原来的位置,还在和原生家庭纠葛。当我们不接纳原生家庭时,其实我们的很多状态还停留在其他时期,没有真正成人。我们的事业、亲密关系和身体都会受到影响。因为我们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和原生家庭纠缠,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去工作和经营自己的幸福了。 


心探索:即使看到这一点,很多人仍然会放不下过去,否定自我、陷入对父母的抱怨。这该如何应对?


周楠:无论过去你发生了什么,对原生家庭有多少怨念,你都要看到一点——你活下来了。那些让你讨厌的、不认可的部分,也保护你活了下来。所以首先要接纳它们。我们允许自己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有目前这样的问题模式。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去创造,这样才有可能带来新的改变。


因此,面对旧有的模式,我们首先不要害怕,它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并且它们本身已经带给我们很多帮助。我们可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这些模式,把他们转化成我们的资源,就看我们如何去用。让它在新的环境下重新为我们所用。比如我看到有人开始很讨厌自己无法与他人很好地沟通、连接这一点。他很想去跟人交往,就努力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后来他就变成了一名很优秀的客户经理。承认过去、活在当下、面向未来。当有动力牵引你,你看到美好的未来,你自然会把这部分放下。


心探索:先接纳过去,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改变?


周楠:是的。创造和改变的前提是先承认和接纳。如果不承认就会变成对抗,往往是行为上相反,但是价值观上还是一样的。比如教育孩子,你的父母很严厉,你受到了伤害。等到你当了父母后,你非常关爱孩子,永远不对孩子发火。但你会发现孩子给你的反馈是一样的,同样会觉得你严厉、不近人情,因为你在用“我把你照顾的很好”去控制他。如果你和蔼、亲切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只是出于对原生家庭的反抗,你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及背后的信念没有改变,那么你的行为就会变成“为了做而做”。当你接纳过去,过去发生的一切才可能为你所用。而接下来,你便可以选择去改变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我们是父母的孩子,更是自己


心探索:当我们意识到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问题后往往会对父母有很多情绪,感觉自己是“受害者”,你怎么看待?


周楠:如果是情绪障碍,那就先表达情绪。情绪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用述说、写信等方式去说出当时他们做了些什么,我们有什么感受。情绪有不同的层次,当你把上边一层层情绪表达完后,你就会感受到更深层的东西。第一个层次是愤怒、逃避、麻木,然后是感到委屈,再往下才能看到自己的真实需求,我们需要妈妈爸爸的理解和爱。然后我们会走到最深的层次——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这样通过一层层的情绪表达,直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感动和爱。  


心探索:拨开情绪后,我们要如何从“受害者”角色中走出来,真正去理解和接纳父母?


周楠:我们需要先接纳自己的源头,从意识上先接受,去理解父母等祖辈人。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一读中国近现代史,和家里人聊一聊,看看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的生存状态。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饥荒等,都会给人带来创伤。我们可以去了解父母是如何成长的,看看他们的童年是怎是么度过的。我的很多个案都是遇到这种情况。


心探索:也有一些孩子自己做了父母后便理解了父母。以什么样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也很重要?


周楠:“养儿方知父母恩”。当我们换到父母的身份后,会有不同的视角。我们还可以上升到整个系统的层面去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平衡在于自上而下的流动,父母从他们的祖辈那里自上传承、然后又给予我们。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看看父母得到的是什么,他们又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往往会发现,父母给出去的远远比自己童年时得到的多很多。


心探索:当看到这些时,改变会如何发生呢?


周楠:后边的改变都会是自然流动而发生的。在做到接纳后,我们需要去和父母联结,去全然体会和接受他们给我们的生命、带给我们的男性和女性能量。这种联结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拥抱就可以做到了。第三步是转身离开,活在当下,去成长自己没有成长好的部分。当我们能承认事实时,我们会明白自己即是他们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在活自己的时候也会影响他们。


心探索:我们理解了父母,但仍会面临他们的反对和不理解,该怎么去相处?


周楠:父母有属于自己的生命状态和伴侣关系。父母会反对孩子往往是觉得你还没有成长,看不到你作为成年人的能力;或者是你站错了位置;又可能是你已经成长了,但是父母对你的认知有延迟。但你与父母间的冲突和对抗说明你还在青春期,要从旧有系统中冲出去,建立新的生活。所以你更需要做的是,开始自己的生活,组建自己的家庭,去为社会创造价值。


心探索:又一年的春节即将到来,很多年轻人又要回家面临原生家庭的冲突了,你有什么建议吗?


周楠:你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要回家?很多人是为了回家而回家,那么回家的目的就失去了。中国人所讲究的合家团圆,就是在与祖辈的联结中获得祖荫和力量。节日的根本目就在于此。我们在外漂泊了一整年,和故乡的联结已经有些弱了。从情感上,我们需要和家人团圆相聚,一起接受新年的到来。同时,我们回去也是获得力量的过程,让我们的生命能量得到补充。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事业不得志、身体也不好,回去故乡休养一段时间就会恢复生机的原因。


家是根基,是滋养你的源头力量。想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回家,以接纳的视角去重新看待父母,在节日里充分和父母联结,感受他们的爱,这个春节就会变得不太一样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别策划|你还要怪罪父母多久?
糟糕的童年≠糟糕的人生 | 与原生家庭和解,是一场自我救赎
​原生家庭我要跟妳和解
“我决定不婚不育,为了让我的父母断子绝孙!”
妈妈别内疚!
与原生家庭和解|疗愈童年创伤,让爱和温暖传递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