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裕生:纯粹哲学就是自由哲学

纯粹哲学就是自由哲学

——就“纯粹哲学丛书”答张红安博士

黄裕生(著名学者,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中央党校兼职博导、教授)

【黄裕生先生《站在未来的立场上》一书连载】

张红安:“纯粹哲学丛书”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相当关注,其中有的作品一再重印,叶先生说你是这套丛书的首倡者与策划者,你想用“纯粹哲学”表达什么?

黄裕生:叶先生在丛书的两个序言里对“纯粹哲学”所要表达的精神已作了很深入的说明。其实,“纯粹哲学”就是哲学本身,如果哲学保持为哲学本身,那么哲学原本就是纯粹的。而我们今天之所以强调哲学的纯粹性,乃是要反抗哲学长久的严重失守,以便让哲学回到自身。哲学本就是要从感性事物、从功用关系中解放、超越出来,而这也就意味回到自由。让哲学回到自身,就是回到自由。所以,当时用“纯粹哲学”想要强调的就是希望哲学守住自己,让哲学从它做不了、也不该做的事情中摆脱出来,承担起它的真正使命,这就是守护自由与追问自由。在这个意义上,纯粹的哲学就是自由的哲学。

张红安:在这套丛书里有你两本书,《自由与真理》是关于康德的,另一本《宗教与哲学的相遇》是关于中世纪哲学的,这似乎是两个跨度很大的专业领域,你是怎么跨越的?

黄裕生:从专业角度看,近代哲学与中世纪哲学的确跨度很大,但是,我很少把自己确定在某个哲学史专业,因为我是根据问题本身的引导来确定读什么书,找谁进行对话。我在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了近二十年,这里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只面对问题,而不太管“专业方向”。其实,这两本书,甚至包括早一些关于海德格尔的那本书,都贯穿着对诸如自由、时间、历史等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从海德格尔到康德,再到奥古斯丁,对我而言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距离或鸿沟需要跨越。当然,我并不是说,古代哲学与近现代哲学没什么区别,我的意思是,如果从思考哲学问题本身切入,那么,可以很自然地在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之间切换。我还一直喜欢在中西哲学之间进行切换。因为在我看来,哲学本就是一种“大学”,它所明所立的“道理”应当是能贯通古今中外的天下普遍之理。

所以,就哲学本身来说,它不仅能跨越“专业”,而且能跨越古今,跨越民族。

张红安:你在《宗教与哲学的相遇》里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即“真正的爱是守于自由而让他人自由”。而这样一种与自由本身相关联的爱,会不会成为人沉重的负担,从而使人“逃避自由”?

黄裕生:很乐意回答你这个问题。的确,这种爱,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因为这种爱是一种普遍之爱。就这种爱是每个人能够且应当给予他人的爱来说,它是一种负担,一种责任,因为它要求尊重、帮助他人的独立自主。但是,就这种爱是一切人类健康情感的尺度而言,它又恰恰是对人类的一种解放,因为它要求人们从不利于相互独立自主的各种沉重情感中摆脱出来,解除各种过份的、越俎代庖式的情感负担。逃避普遍之爱,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逃避自由。这种逃避有三个方向:或者沉迷于温暖的溺爱,或者沦落于冷漠的无谓,抑或迷失于轻视的侵犯。但不管往哪个方向逃避,逃避普遍之爱,就是逃避自己。我们平时常说作你自己,守住自己,其实就是守住自由,守住普遍之爱。这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呀。因为人们常常化身为各种身份-角色而处在“失位”或“离位”状态,所以,才需要哲学、艺术与宗教这些超越途径来帮助人们返回自由-自身。人不能总在逃避当中,不能总过逃亡的生活,他终究要有勇气担当起自由,担当起爱。

张红安:在你的很多作品里,似乎都围绕着自由问题展开,一再出现“自由-自在”这一概念,在你看来,自由在哲学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黄裕生:的确如此,自由是一个一直让我苦恼的问题,也是一个一直让我激动的问题。在我看来,自由在哲学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致可以说,哲学的使命就在于守护自由与追问自由。古希腊人说哲学就是爱智慧。而智慧就是要人从感性事物中摆脱出来,从受因果性关系决定的现象世界解放出来,而这就是走向自由。所以,爱智慧,也就是爱自由。哲学就是爱自由。叶先生最近一篇论文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对自由的思考与追问有两个层面的区别,一个是纯哲学层面,有时也叫形而上学层面,一个是政治哲学-政治学层面。后一个层面的讨论主要是要从自由导出权利,或者说,是为确立与维护个人的权利而涉及自由。形而上学层面的讨论则是要追问、确立自由本身。我现在更多的是在形而上学层面上思考自由,也作点把两个层面贯通起来的工作。

其实,不同的思想传统都隐含着对自由的追问与觉悟,只是开辟的维度不尽相同。如果说古希腊人开辟了自由之摆脱-解放的维度,我权且称之为认识论维度,那么,犹太-基督教传统则开辟了自由之突破(禁令)与抗拒(诱惑)的维度,我称之为伦理学维度,而中国古典思想则开辟了自由之无待无碍的自在维度。自在,就是在自己位置的存在,能完全从自己出发而无所待的存在,这当然也就是自由的存在。所以,我说,自由是每个人被抛入的位置,是每个人的天位。在这个天位上存在,也就是最真实、最本原的存在。所以,我把自由的自在维度视为一种存在论维度。我用“自由-自在”这概念,就是要突出自由的这个维度。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中国思想的维度。

(原载《文景》2009年第3期)

选自:黄裕生著. 站在未来的立场上.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作者简介: 黄裕生,著名学者,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中央党校兼职博导、教授。

主要经历: 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并入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工作。 1992年起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师从叶秀山教授攻读古典哲学专业博士,1995年获哲学博士。1998年被聘为副研究员。 2002年赴德国马堡Marburg大学哲学系学习。 2004年被聘为研究员,为当时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最年轻的研究员。2006年起兼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副主任。 2009年6月调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任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宗教哲学、政治哲学与法哲学。

在清华大学已开和拟开的主要课程有: 1.德国哲学研究(以康德与黑格尔为主,研究生课程) 2.基督教哲学:《圣经》与西方哲学(研究生课程) 3.西方哲学史(本科生课程) 4.德国现象学(以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克斯舍勒为主,研究生课程) 5.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从霍布斯到黑格尔(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6.西方思想经典与现代社会(本科生通识课程) 7.第一哲学原理体系

主要的科研活学术动情况: 1. 在上个世纪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创办了第一个学术论坛“纯粹哲学论坛”,倡导以无前提、无偏见的独立学术精神研究第一哲学的基本问题,邀请所内外、国内外的相关学者进行专题报告与深入交流。对于推动中青年学者深入研究基础问题,维护与发扬良好的学术环境与学术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个论坛的影响下,相续产生了一系列论坛和读书班。 2. 从2003年开始在哲学研究所主持了“康德哲学研究班”,以德、英、中等版本相互参照进行深入研读与阐释。参与者除哲学所的研究人员、博士后、研究生外,还有文学所、历史所、法学所、世界宗教研究所等单位的学者与研究生。 3. 策划并组织出版了“纯粹哲学丛书”。该丛书的出版得到了读者的积极回应,《文景》杂志在2008年第12期开辟了专栏进行评论与介绍。 4.与宋继杰教授主持编辑巜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主要著述:

已出版的学术专著: 1. 《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社科文献出版社,1997第一版,2002第2版,2012增订版) 2.《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008年修订版) 3.《宗教与哲学的相遇--奥古斯丁与托马斯可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研究》(江苏凤凰出版集团,2008年) 4. 《中世纪哲学》(中国社科院学术版八卷本《西方哲学史》之第三卷,主编及主要撰稿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5.《站在未来的立场上》(2014,三联)

已出版的学术译著: 《维特根斯坦全集》之第二卷《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小组》(与郭大为合作,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等。

此外在《中国社会科学》、巜哲学研究》巜中国哲学史研究》巜世界哲学》《浙江学刊》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八十余篇论文。其中《论科学的限度与人文-信仰的空间》、《本相与角色的存在论区分》、巜论自由与爱》、巜论自由与罪责》、巜论自由与权利》、巜爱与“第三位格”》、“The Starting Point of Universal Ethics:Free Individual or Relational Character”(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2007)等专论曾产生重大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由在哲学中是什么地位——就“纯粹哲学丛书”答张红安问
“论道讲坛”第1期-黄裕生:自由与差异——存在论视野下的自由问题
为什么不建议哲学爱好者读哲学专业?
通识大讲堂 | 黄裕生:重估中国文化,重申古今之变
清华哲学系主任黄裕生:清华国学院的“三无精神”
黄裕生:任何一种文化传统、一个思想世界都需要迎接与他者的相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