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饭局回顾 | 佛山历代名人,究竟多有才?

SHOU  CANG  SI  XIANG  HUI

收 藏 私 享 会

佛山历代名家书画精品展

说起佛山

很多人就会想到黄飞鸿

想到咏春

会以为这是一个尚武的城市

其实佛山除了武学外

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更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

佛山文化名人的精神

甚至对时代都造成了影响

这一次收藏饭局分享

就邀请了来自广州,佛山、湛江

全省各地的艺术爱好者

齐聚《佛山历代名家书画精品展》

一起欣赏佛山历代名人的风采


短短两个月时间

征集到80幅佛山名人精品

将佛山历代名人的真迹

从明中期到民国时期

做了一个传统文化传承的展览

让我们现场感受佛山的文化氛围

展览中的所有作品

都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李遇春老师

亲自鉴定与筛选

真正做到了全真品、全精品!

幕后的总策划严君云老师

更是亲力亲为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

还亲自到现场

为我们讲解书画与装裱的精髓

分享书画收藏中的鉴定法门

明代
MING DAI

明代中期:

随着江浙一带的经济逐渐发展

文化也开始迅速成长

佛山开始逐步迈进

书法界的核心地区

· 展品欣赏 ·

草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

166×88cm 

赵丹山(明中),名善鸣,字元默。顺德人。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举人。任南京户部员外郎, 官至曲靖知府。游于白沙之门。工书法, 其行草入神品, 为世珍宝。人称丹山先生。著有《朱鸟洞集》。 

福建、岭南地区的部分画家保留了宋代花鸟画中工笔重彩的画法,称为“院体”。

而另一部分人则沿袭元代文人画家的衣钵,并追寻唐人风韵,发展为“吴门画派”,风格偏向清新淡雅。




楷书书堂

立轴 水墨绢本

34×89cm

伦以训(1497-1540),字彦式, 别号白山。广东南海人。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举人,十二年(1517)会试第一名( 会元) , 殿试第二名( 榜眼),惯用楷书。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伦以训的父亲伦文叙是弘治十二年(1499)状元。著有文集四十八卷、诗集三十二卷、明朝彝宪200卷。 

明代晚期:

受到国家政治与心学文化影响

书法领域出现重大改革

从淡雅风格逐步转变为狂放风格

也就是“豪放派”

· 展品欣赏 ·

草书五言诗 梁元柱

立轴 水墨绢本

177×48.5cm

梁元柱(1581-1628),字仲玉, 顺德人。明万历戊午举人,天启二年进士,选庶吉士, 授陕西监察御史。工书法, 善画山水、人物、松竹,所作书画因其人品之重而更为受人青睐, 当时“ 藏者往往宝如璆璧”。著有《疏要》《偶然堂集》等。

清溪夜泊图 梁元柱

镜片 水墨纸本

126.5×60.5cm 

曾是梁启超旧藏

明末作品比较讲究气势,重豪迈,一般作品尺寸都比较大。




草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

122×42cm

陈子壮(1596-1644) ,字集生, 号字涛。广东广州府南海县沙贝乡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探花, 授翰林院编修。崇祯年间累迁礼部右侍郎、南明弘光政权礼部尚书、永历政权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 兵败, 惨被锯死。追赠番禺侯,谥文忠。与陈邦彦、张家玉合称“岭南三忠” 。在旧《广东通志》中与东晋程旼、唐代韩愈、张九龄, 北宋刘元城、狄青,南宋文天祥、蔡蒙吉合称广东古八贤。著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明代书画所用的材料品种较多

这是由于各种流派、

各种风格的书画家创作需要

所决定的

譬如“浙派”院体画家多用绢本

而吴门画家则以纸本为主

另外还出现了

金绫、花绫、素绫等创造材料 

隶书文昌帝君阴骘文

手卷 水墨纸本

24.5×73.5cm

薛始亨(1617-1686) ,字刚生, 号剑公,别署甘蔗生、剑道人、二樵山人。龙江人。工诗书画,兼精琴棋剑艺。明亡后,隐居西樵山, 后入罗浮山为道士。著有《南枝堂集》。

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即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笔墨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锦纸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才能更便于作品流传,还能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要鉴定一副书画是否是真品

除了看书画的作者与风格

年代是否匹配外

还要看它的裱功

近距离观察书画装裱

从他的纸张

从他的个人风格

从他的印章、铃印

来判断是否真品

要是有一项存疑

那可能就不是真品

存疑太多的

基本就是假的

清代
QING DAI

清代初期的书法

是在明代书法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

虽有所变化,但不显著

行书自赋诗

立轴 水墨纸本

178×45.5cm

梁佩兰(1629-1705),字芝五、号药亭。广东南海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授翰院庶吉士,官知县旋归。工书画诗文,与陈恭尹、屈大均并尊为“岭南三大家”。著有《六萤堂前后集》十六卷。

清初彭睿欋的作品

就是典型的明代风格

可惜没有遇到伯乐

让他的作品埋没了几乎300年

到了近代才开始受到大众欢迎

画作上的装裱已经换了几次

可能是之前不受重视

导致受潮、受损

迫不得已更换的装裱

草书五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

175×36cm

梁家棣(清初) ,号云陲。顺德伦教人。梁梿从兄。好吟咏。善书,楷、草兼工,宗法钟繇、王羲之诸家。喜自书所作诗,有书名,求书者众。战乱后,存世的墨迹甚少。画家黎简对他的书法十分欣赏。 

严君云老师还告诉我们

古旧书画的装裱若无严重破损

尽量不要去换装裱

因为重新装裱的话

需要将画心由旧裱上揭下

才能重新装裱

每一次揭裱都对书画本身

都有多多少少的伤害

且揭裱技术复杂

书画纸张本身也十分脆弱

若是过程中有任何闪失

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如果古旧书画受损严重,迫不得已需要重新揭裱时,一定要慎重选择装裱师傅,应请专业级、有经验、技术高超的老师傅动手。




由于清代政治较为压迫

笔风奔放的名家越来越少

清代晚期

碑学开始兴起

在书坛上占了主要地位

民国时期
MIN GUO SHI QI

到了民国时期

书法艺术在继承清末碑学的基础上

又有新的发展

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时期的风格更为自由

在书法风格史上独具风范

行书七言联

立轴 描金红笺

1839年作

126×29cm×2

吴荣光(1773-1843) ,字伯荣,一字殿垣,号荷屋、可庵,晚号石云山人,别署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编修官擢御史。道光中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后坐事降为福建布政使。善于金石、书画鉴藏,且工书善画,精于诗词。

描金红笺是十分珍贵的纸材,纸上花纹全靠手绘,一般是两品以上官员才能使用。且道光时期的描金红笺上,金粉会稍微泛黑,早期的金粉则不会。




为了能更好的欣赏名人书画

与其装裱工艺

我们特意取了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让大家近距离接触

上手细看不同时期装裱的工艺

与老师探讨书画与装裱的韵味

感受书画中的巧思

与文化氛围的浪漫

在这次展览中

我们不仅感受到艺术的熏陶

更是探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

让我们在炎炎夏日中

感受独属于文化的清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鉴定中国古书画的关键是纸绢和装裱
书画装裱技术,立轴回边技术,黏贴夹口纸,快速提高装裱技术
史上最全面装裱知识全过程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书画装裱知识与技巧的全集(综合全集) 续
字画装裱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