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稿推荐】“腰隙”不明枉费神,“后胯”不开窍不真


假太极只打套路满口虚言!
真内功去伪存真狠抓落实。
落实到人体的每一个关节;
落实到功法的每一个要领;
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腰隙”不明枉费神

“后胯”不开窍不真

练内家功夫,关键在于“开窍”,老师的作用,关键在于“点窍”。不点窍的老师,要么自己也搞不清楚,要么就是保守骗徒弟。点了窍,有练法,一日千里,进步神速。没懂窍要,十辈子也练不出来内功,纵然力举千斤,能敌万人,也是枉然。当然,那也是功夫,也可以很厉害,但是跟内家功夫无关。“窍”有很多,不同阶段的重点窍要还不同。有些老师骗徒弟是不知窍,有些是不讲,有的老师是知道不全,有的老师是颠倒次序不讲入门之窍只讲高级窍要……总之,古语说“武艺虽真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最怕练成“太极思维指导下的外家功夫”,自以为在玩内家,其实是裹着内家衣服的外家。今天本人就来点这个窍,基础的窍,入门的窍。
前言已毕,进入正题。“开肩开胯”或者说“松肩松胯”很重要,这在传统武术习练圈子里面,早就是耳熟能详的事情。也有谚语说,“开胯是修理自己,开肩是修理别人”。还有认为,是否已经开胯,是决定你打的是真正的功夫架还是太极操的重要区分标志。可见,“开胯”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但是,有可能你打套路二三十年,却连开胯最核心的地方在哪里都不知道呢,或者你以为开胯是拉筋劈叉吗?大错特错!今天我们就来专题讨论一下开胯的问题。

为什么说“开胯是修理自己,开肩是修理别人”呢?其实就是因为只有胯开了,胯里面的关节灵活又强韧,胯根到脚底的劲路打通了,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气沉脚底,才可能有立地生根,才可能有“起于足,行于腿,主宰于腰”。如果胯里面死疙瘩一块,关节还粘连在一起不能动弹,上下贯通的劲路就折断在这里了,根本不可能做到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只能是意淫。永远要记住一句话:形不对,什么都没有。当然只在形体上转,也是枉然。形体是容器,修好容器,是为了装水,修墙补屋,是为了住人。道德经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借我们有形之体,修无形之功,方是内家真谛。

扯远了,回到基础的“形”。“开肩是修理别人”很好理解,就是“松肩以出劲”,肩不松就把劲道的出口堵住了,你从脚底传上来的劲再大,没有出口或者出口不通畅,是不可能很好地作用到与对手的接触点上的。等于是你把自己的手绑住了一样,自己内部还没理顺,当然无非修理别人了。今天我们主要谈开胯,开肩的问题先搁置以后再说。
为什么胯如此重要?就是因为它处在人体的中节,起着上下贯通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力道的上传下达都靠这里。而且这里面的骨骼关节是全身最粗壮最强大的,这里面的韧带筋膜也是全身最有弹性和力道的。再粗的胳膊腿儿,也不可能抗得过纤纤女子的腰胯。
动物运动的一切动力都来自于腰胯,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脱离原有的、自然的、本能的运动模式,但是我们人类不一样,自从我们从婴幼儿爬行到直立起来行走以后,我们的下肢就严重的依赖大小腿和膝盖,上肢严重的依赖肩肘和手,我们的腰胯、脊柱、肩胛已经很少参与到日常的运动和用力当中了,直立行走给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也改换了我们的运动模式。

我们没有练功或者练功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腰胯里面的关节都是死死地绑在一起。有时候你打拳的时候感觉好像它们也在动,但是实际上你只是在“扭动”,这些关节是作为一个整体在“晃动”,它们互相之间并没有“分家”,没有任何相对的运动。这样的运动是“假动”,这样动多长时间都跟功夫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没有开肩开胯作为基础,无论你的老师多么的有名,无论你的门派多么的正宗,无论你的拳架打得多么优美,你打的百分之一万的是太极操。如果你没有通过最简单的基本功单操,练出开肩开胯的身体条件,直接从套路入手,你打多少年都难把胯里面的关节盘开,因为你走的羊肠小道还充满歧路。

既然我们说要通过基本功专门单操,把胯里面的关节真正分开,练得又活有韧。那么第一步,我们要清楚练的地方在哪里,或者说哪些地方,什么是最重要的地方。否则,地方找不对,也等于盲修瞎练。我要告诉你的事,“骶髂关节”才是真正开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地方。

我们看人体结构,脊柱是连接上下肢的桥梁,而脊柱的下方直接插在骨盆也就是胯的区域里面。脊柱是通过骶髂关节与髂骨连接在一起的,然后髂骨跟髋关节连接。显然,上下贯通的最关键的地方,就在脊柱与骨盆的连接的地方。这个地方,历来被太极门内视为“绝密”,其实也是道家修炼的绝密,养生和功夫最终都要在这个地方下手,别的地方练得再好,不在这里下功夫,都只是半吊子。所谓的“命意源头在腰隙”的“腰隙”,就是这个地方的两条缝了。不告诉你,你一万年也想不到。口传心授就是这样,一句话就完事儿了,但你可能要先付出十年二十年考验才能得到。

骶髂关节,所有的现代锻炼方式,不管是健身房、搏击还是什么跆拳道空手道,更不必说跑步田径了,通通都不考虑锻炼这个地方,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没想到,也不敢想象这个地方还能锻炼,因为全世界所有的医生和教练,都判定这个关节是“假关节”,因为自从我们过了少年时期,这个关节就慢慢长死了,原来是关节韧带和筋膜的“软连接”,逐渐就变成了硬链接,也就是钙化成为一片了,就像螺母螺帽一样,原来是两个可以分开的东西,长期不动就锈迹斑斑再也分不开了。什么情况这个关节会开呢?只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女性在分娩之前,由于胎儿越来越大,临近生产,体内相关激素(弛缓素)分泌增加,会软化骶髂关节周边的韧带,生孩子的时候就必须把这个关节膨胀开,以利于胎儿顺利产出。生完孩子为什么要“坐月子”,就是因为这个关节开了,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让它再次闭合。而由于这种开并不是修炼的结果,所以韧带其实不够强劲无法固定关节位置和形态,所以如果坐月子期间,无论是抱孩子老抱一边还是在农村下重体力劳动,一旦两侧受力不均,就会导致骶髂关节闭合时产生错位。这就一定会带来“月子病”,月子病最普遍的就是后腰、屁股疼痛,由于这个地方连接脊柱,会导致脊柱沿线的连带问题,比如背痛,往上会有偏头疼等等。民间都知道,月子病不好治,有可能一辈子都带上了。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再生一个孩子,重新好好坐月子,有可能让骶髂关节再次良好闭合。

第二种情况,就是修炼内功的人,他们如果走了对的路,就会慢慢有意识地去锻炼这个地方,日积月累终有一天把骶髂关节软化活络起来。但是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古人把练开这里称为“敲破石鼓”,可见其难度。这个关节练开的标志,就是“长出一条尾巴”,尾巴我们虽然没有,但是尾巴根也就是尾闾却还在,这个地方本来不能动。骶髂关节开了之后,尾闾不但能够前卷后翘,还能够左摇右摆。尾巴尖还可以画圆圈,这就叫“尾闾如钟锤”。只要到了这个功夫层次,什么气沉脚底、力上脊背,都是自然而然必然的事情了。

我们知道了应该练哪里,以及练这里的极端重要性之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么练了。其实上面讲这些已经是泄密太多了,在这里练法我就只能有限的透露一下了。这个关节,尽管很死,但是理论上它仍然可以有六个运动方向,也即是“上下、前后、左右”。所以功法都要围绕这几个方向展开,上下要靠“交错运动”,前后要靠“提胯摆动”,左右要靠“提胯画圈”。如果你真有心,也许可以自己悟出来一部分东西,当然除了要有精准的动作外,更关键的还有意念的安置。
实际上,这个关节松到一定程度,你走楼梯或者爬山的时候,就是最好的练功时机,走多远爬多高都只会越走越轻松,膝盖完全不受力。如果你再功深一点,平路你也能走着练到这里。到这个程度,就是传武梦寐一切的境界,“走路就是溜达溜达”。那个姿势呢,有点像竞走,膝盖完全不用弯曲,就是用后胯开合完成前进后退。但是和竞走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竞走主要还是用的前胯和丹田。

这就是我们平时拳论里面讲的“开后胯”,“开前胯”就是指的我们的髋关节这一块,很多人以为自己能双盘或者能劈叉就算开胯了,其实还只是在门外晃荡呢。其实这就是拳论里面说的,“跌岔三尺,不如裆开一线”。哪怕你横叉竖叉,哪怕你脚底能蹬上天,但对于真正的内家功夫而言,你如果尾巴这里没开就等于零分,这个地方哪怕开了一线,也表示你有功夫了。古人秘传“先有裆,后有腰,其次有丹田”,信哉斯言!如果你能练到这个关节缝隙两边的骨盆,能够像鸟的翅膀一样开合,那你真的是丑小鸭变白天鹅,功夫就有点深不可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明白太极推手的目的,你玩三十年推手也白搭
注意体悟站桩和松腰的松功
[转载]安般太极拳法精华(上)——牛栏闲客
胯上的功夫是秘密(第758集)
山西常有心意六合拳周身十一处练功法
太极拳的真言实话(转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