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法】审计机关有效整合审计资源的五个方面


来源:《中国审计》杂志




  审计资源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需要的基础性条件的总称。充足的审计资源可以保证审计机构合理选择和安排审计程序。整合审计资源就是通过掌握与审计工作相关的内部和外部资源状况,应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梳理、归纳和整理现有资源信息,形成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方式和操作程序,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整合审计资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整合人力资源


  审计人员是审计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当前,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成为制约审计任务如期完成并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资源瓶颈。一些被审计单位资产规模非常庞大,机构分布十分广泛,其工作量之大,远非几个审计人员所能胜任。加之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相适应,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视野宽广、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审计人才缺乏,与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当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后,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不能随意调整或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机关就必须要有效、合理整合人力资源,从而保证高质高效完成审计任务,减少审计风险。


  如市、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财税、企业、投资、环境、国土、农业等多方面,依靠单一职能处室的力量无法满足大型审计项目的要求,因此,要打破审计机关内部根据审计业务部门职能进行审计项目分配的机制,统一调配审计力量,整合不同专业审计资源,通过协作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建立有序、高效的审计项目运行机制。在某些专项资金审计项目中,为更好地发挥审计整体效能,应实行上下级审计机关联动审计,增强统筹性和协调性,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成果。


  同时,为提高审计效率,保障审计质量,还可以整合综合部门资源。如计算机部门可以协助搭建计算机审计平台,协助开发计算机审计模型,为开展数据审计提供技术支持;科研部门可以搜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国内外资料,做好决策参谋,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总结提炼审计经验,提供理论指导;法规部门可以提前介入项目实施全过程,将审理力量前置,全程审理,全程把关,及时提出审理意见,完善审计档案,规避审计风险;督查部门可以提前参与对被审计单位有关问题的整改督查,促进被审计单位边审边改,完善整改措施,提升整改成效。


整合信息资源


  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既要考虑审计机关现有的资源条件,又要对审计对象进行调查摸底。若要对同一单位进行多项审计,审计机关在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和确定审计项目时,除了要考虑法律要求、经济形势、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政府的要求外,还应充分考虑到审计机关现有的资源条件,以便保证审计项目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也避免给被审计单位造成负担。在设计审计程序时,应考虑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成果的利用。


  近几年,随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广泛开展,审计资源更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优化对审计成果的利用,尽量避免审计资源的浪费。在审计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要以审计工作方案为核心,严格遵循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统一计划、统一方案、统一实施、统一处理、统一报告的原则,对不同审计流程各个环节均提出明确要求。


  通过对审计的全过程管理,及时跟踪督查项目开展情况,实时分析解决审计中发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审计项目严格按照审计方案规范实施。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不仅要找问题查弊端,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


整合技术方法资源


  整合审计技术方法资源,就是在审计实践过程中筛选出好的技术方法,通过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应用于审计工作。面对信息化的发展,要积极探索创新,大力推进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监督,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审计,加大审计数据资源建设,构建审计数据中心,为全面推行数字化审计做好充分准备。审计机关要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审计的方法,努力推广“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模式,通过关联、比对、分析财政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业务数据,发现疑点和问题,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核查,提高审计效率和工作精准度。


整合财力资源


  整合审计财力资源,保障审计经费是确保正常履行审计程序的前提。虽然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预算做出了应由本级政府予以保证的规定,但是在实际中,基层审计机关的经费普遍比较紧张,除了进行日常的审计工作外,对一些涉及面广,需要进行内查外调的审计项目往往受经费等因素的制约而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能得到充分揭示。


  从长远来看,审计经费不足严重制约审计基础工作建设进程。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机关在确定审计项目计划时应“抓大放小”,即以法律规定的和上级审计机关指令性的以及当地政府确定的审计项目为重点,对其他项目可暂缓审计;在审计方式上应考虑尽量采取送达审计的形式,这样既可以节约审计费用,又可以促进廉政建设和提高工作效率。


整合时间资源


  基层审计机关时间紧和人员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程序设计的理想环境是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项目)实施定期审计。定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但是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审计人员无法做到对每个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因此只能有重点地选择审计对象进行定期审计。针对这个问题,审计机关可以考虑在进行定期审计的时间跨度上,对一个单位可以由“一年审一次,一次审一年”变为“两年审一次,一次审两年”等。


  不同阶段下的审计资源有不同的特点,审计机关应当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能力。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 冯艳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审计整改应做到“六个突出”
审计教育资金使用问题 可从项目流、资金流、政策流三方面下手
浅析涉农资金审计的几种方式方法
“三公经费”该如何审计?后附案例经验分享
审计整改怎么做?看这里!
审计观察 | 加强系统设计 深化审计整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