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古埃及之旅

带着对埃及文化的向往,今年的11月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埃及,沿着埃及境内的尼罗河下游由开罗到尼罗河上游阿布辛贝之旅。94%的沙漠覆盖率和赖以生存的尼罗河两岸风光,从开罗开始拉开帷幕。短短的8天,途径开罗,亚历山大,赫尔格达,卢克索,阿斯旺以及阿布辛贝几大城市,浓缩了太多的对于古埃及人智慧的崇拜和四大文明古国之首的神秘探究。

D1-开罗


历史感十足的一座城市,到处都是施工现场的感觉。走进这座城市,你会发现不同的味道,更多的还是一座古城的印象。

埃及博物馆位于开罗市中心地区,展品很丰富,从黄金面具,木乃伊,以及小到日常生活的器具,尽显着古埃及人的聪明和睿智。上埃及(埃及南部,尼罗河上游)和下埃及(埃及北部,尼罗河下游),从日常服饰的不同,以及皇冠上的变化,可以发现埃及南北方文化有些显著区别。虽然长达14小时左右飞机的旅途劳累,看到这些展品,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

古埃及人日常生活用品

神兽

古埃及的'兵马俑'

随处可见的生命的钥匙🔑

金字塔示例图

胡夫难得一见的小雕像

国王和王后精美的雕像

偶遇电视台采访

从埃及博物馆到了胡夫大金字塔,以及周围几个小的金字塔群。金字塔-Pyramid和想象中的金碧辉煌不同,更多的是土的颜色,沿着台阶爬上去,感觉到的更多的还是气势磅礴。从另外一侧的角度可以拍到大小不一六个金字塔。


沿路而下,不久到了狮身人面像,看到游人纷纷以它合影,感慨着这个文明古国数千年来的沧桑变迁。

金字塔介绍


Pyramid of Khufu又称吉萨大金字塔,位于埃及吉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主要作为其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埃及式金字塔。约建于前2580年,完工于前2560年。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最古老及唯一尚存的建筑物,也是世界上质量最大的单一古代建筑物体。


位于埃及开罗郊区吉萨,是已发现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胡夫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1度,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灰石及花岗岩天衣无缝地接叠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其总重量达600万公吨。

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据说,胡夫金字塔是10万人用了20年时间才得以建成。


胡夫金字塔的未解之谜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三类:


数字之谜


大金字塔暗藏着种种神奇的数字,甚至暗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和未来。例如:


金字塔自重×1015=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塔高×1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


金字塔底周长×2=赤道的时分度;


金字塔塔底周长÷(塔高×2)=圆周率(π=3.14159);


延长在底面中央的纵平分线,就是地球的子午线,这条线正好把地球的大陆和海洋平分成相等的两半;


金字塔的塔基正位于地球各大陆引力中心;


大金字塔的尺寸与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极其相似;


地球两极的轴心位置每天都有变化,但是,经过25827年的周期,它又会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金字塔的对角线之和,正好是25826.6这个奇怪的数字。


魔力之谜


人们发现金字塔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塔内的动物尸体变成了木乃伊,食物不易腐烂,刀片保持锋利,鲜花能常开不谢,等等。


20世纪40年代,法国人布菲尔发现在金字塔形的构造物内,产生着一种无形的、特殊的能量,称之为'金字塔能'。据推测这种能量可能是金字塔魔力的来源。


建造之谜


大金字塔作为人类史上最伟大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由其建筑技术上的高超、定位技术的精确,一直以来使人惊叹:在平均边长9063英寸的底座上,金字塔四边互相的误差率还不到1%;现代建筑的一大难题'正直角技术'竟被应用于金字塔的转角建构上,达到'2秒之微'的误差;金字塔虽不是建造在正北纬30度在线,却也在非常接近的29度58分51秒,所存在的细微的误差是有意加上去的。


是何人建造了如此宏伟的工程,一直众说纷纭。常见的主要有如下四种解释:


猜测一:百万奴隶血汗的结晶


猜测二:混凝土浇灌的结果


猜测三:失落文明的遗产


猜测四:地外文明的杰作

错落有致的大石头

沧桑的即视感

胡夫金字塔的侧面

一处绝佳的角度可以拍到大小不一六个金字塔

三角锥型的金字塔

依然屹立在那里的狮身人面像,像在诉说数千年的变迁……

夕阳西下

D2-亚历山大


这个城市和开罗不同,我想是不是由于受了地中海气候的影响,雨水比较多,城市中有很多咖啡馆,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车速依然很快和开罗类似。

庞贝柱位于埃及古都亚历山大城赛拉比斯神庙遗址上的的一根孤零零的石柱,虽然只有25米高,也许由于地处一座光秃秃的山丘上,远远望去很有擎天一柱的气势。

天空很蓝,周边是还在开采中的工地一样的地方。

纯净天空下的庞贝柱

历史遗留下来的印记

洞穴

神奇的石头

还在挖掘中的工地……

洞穴示意图

沿地中海开去,经过了一个城堡,城堡的外观颇有童话色彩,加上湛蓝的天空,心情也格外美好,海边和小伙伴们摆出各种pose作为未来留念。

城堡外的人们

童话般的城堡/卡特巴城堡-Citadel of Qaitbay


卡特巴城堡前身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1480年用其石块在灯塔原址修筑城堡,以国王卡特巴的名字命名。


色彩艳丽的小船🚣

蓝色的船

卡特巴城堡全景

钓鱼绝佳位置

再来一张

这个很有艺术感的圆球

继续前行,便是亚历山大新图书馆,线条感十足的外观,以及当地友善的路人,不像金字塔前那些索取钱财的分不清是工作人员还是警察。在这里似乎看到了当地人对于这个图书馆的热爱。


亚历山大图书馆曾是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它与亚历山大灯塔一起,是亚历山大城各项成就的最高代表。该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至今它到底是什么模样却无人知晓。今人只能从历史文献的零星记载中了解,因为它甚至连一个石块实物也没有留下;而大量考古发掘似乎也无确凿线索。


今天的亚历山大新图书馆达到了既现代又有厚重历史感的目的。它向地中海倾斜的外部圆形建筑据称是既怀念古时的圆形港口,又联想到宇宙的模样。钢架玻璃的屋顶,和柱顶的四棱透镜使透入的光线弥散,且随日光的移动而不断变化。图书馆的墙体由2米宽1米高的巨石建成,6300平方米的石头墙上刻满了阿拉伯文字、图案、符号,此外还有音乐和数学符号,以及世界各种文化的文字符号;这些图案均系手工凿刻而成。馆内宽敞明亮,确有传统图书馆的风范。

喜欢阅读的人们

新亚历山大图书馆外观

整体外观

图书馆的对面就是地中海了

图书馆的玻璃窗

蓝天白云下的图书馆

图书馆远眺

车子行进不远处便是夏宫,避暑胜地。依然在地中海旁,空气很好,大家都在那里留下了美丽的倩影。


亚历山大蒙塔扎宫-夏宫,蒙塔扎宫是埃及末代国王法鲁克的行宫,位于亚历山大港东端一个广大的风景区中,四周都是园林(皇宫被大花园所包围),景色绝佳,环境优美。宫内陈设无比奢华,多个房间与卧室亦保持着原貌,是佛罗伦萨式的建筑物。现在王宫已改为酒店,海上花园里随处可以见到相恋的情侣和远道而来的垂钓者。


园内建筑物各具特色。主要建筑Al Haramelk及Al Salamelk已改成酒店,可远眺Al Montazah湾。每到黄昏,不少人在这儿欣赏夜景,是拍照的好地方。


蒙塔扎王宫是亚历山大城最大的公园,茂密的林木和奇花异草簇拥着一座佛罗伦萨式的建筑物,王宫的左侧面向大海,与近处的海上公园遥相呼应,从陆上通往海上公园的唯一通道是一座华灯点缀的红色石桥,园内有修剪讲究的花木和通幽的曲径,无不透着皇家的气息。公园对开的海面上有一座灯塔,连接它们的是一条长长的栈桥,栈桥遍体嶙峋,留着岁月的痕迹。


赫迪夫·阿拔斯二世在世纪之交所建的这座土耳其-佛罗伦萨式的建筑物,是王室避暑地。王宫不对公众开放,看其外观一定要注意频频出现的主题字母F。


据说一个报喜人告诉福阿德王,字母F将给他的家庭带来好运,从此他和他的儿子法鲁克给他们的子孙命名都以F开头。1951年法鲁克与娜瑞曼结婚,却没有更改她的名字,1952年1月他们的儿子诞生,他为他取名阿赫迈德·福阿德,字母F被放在第二位,6个月后法鲁克被废黜。

地中海沿岸

美丽的路灯

海边的迷人风光

海边风光

红红的房子

夏宫

小草屋

地中海真是太美了

D3/4 红海-赫尔格达


红海不红,海水很干净,尽管没有时间出海,看到大家拍回的潜水照片,这片海域真的很迷人,小丑鱼和海豚也是这里的常客。


安排了冲沙的体验,没有看到想象中的细沙,倒是体验了卡丁车的乐趣,以及当地导游Amir的热情和善良。体验了沙漠越野车冲沙,骑骆驼,仰望星空,寻找星座,以及了解了一些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最初的期望不同,却也许有些别样的开心和快乐的体验。


第二天一早醒来,沿海边走走,放松心情,却也是另一种放松的方式。

体验卡丁车

红海沙漠中的落日

红色的卡丁车

可爱的骆驼们,我也牛刀小试

我找到了我的星座-Aries

Red sea-赫尔格达[耶][耶][耶]


红海,阿拉伯语:البحر الأحمر,希伯来语:יַם סוּף,法语:Mer Rouge,英语:Red Sea)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呈现狭长型。其西北面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是盐度最高的海。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


红海,阿拉伯语:البحر الأحمر,希伯来语:יַם סוּף,法语:Mer Rouge,英语:Red Sea)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呈现狭长型。其西北面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是盐度最高的海。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


红海,古希腊人称为THALASSAERYTHRAE,今名是从古希腊名演化而来的,意译即'红色的海洋'。

红海是直接由希腊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翻译过来的。虽然红海在大多数时候并不呈红色,但是偶尔会季节性地出现大片红色藻类。这提供了其名称的一个可能的来源。另一些学者认为,'红'来源于其相对于命名者的方位(许多民族都有以颜色指代方向的传统),指南方或者西方。

另外一些该名称的可能来源是:附近的红色山脉;一个名称为红色的本地种族;红地的海(古埃及称沙漠为红地)等。

此名称的来源,解释甚多。其一是用海水的颜色来解释红海的名字。这种解释又分为三种观点:有的说红海里有许多色泽鲜艳的贝壳,因而使水色深红;有的认为红海近岸的浅海地带有大量黄中黄红的珊瑚沙,使得海水变红;还有的说红海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适宜生物的繁衍,所以表层海水中大量繁殖着一种红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红色,因而得名红海。


其二是认为红海两岸岩石的色泽是红海得名的原因。远古时代,由于交通工具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驾船在近岸航行。当时人们发现红海两岸特别是非洲沿岸,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黄色岩壁,这些红黄色岩壁将太阳光反射到海上,使海上也红光闪烁,红海因此而得名。


其三是将红海的得名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红海海面上常有来自非洲大沙漠的风,送来一股股炎热的气流和红黄色的尘雾,使天色变暗,海而呈暗红色,所以称为红海。


其四是古代西亚的许多民族用黑色表示北方,用红色表示南方,红海就是'南方的海'。

早上的海边

补上Amir发我的小丑鱼

Amir 发我的海豚

闲庭信步

海景房

海边散散步

红海不红

D4/5-卢克索


卡尔纳克神庙-这里是此次行程中我最喜欢的地方,这里有让人震撼的神庙,也依然有尼罗河水。神庙的壮观,那134根柱子,方尖碑,已经古埃及人数学,象形文字,无一不在像你诉说五千多年的文明。象征的生命和健康的符号,比比皆是;象征着轮回的莲花,或许和中国佛教的禅意一样;象征着权利的老鹰,栩栩如生;象征着太阳神阿蒙得守护者的羊的雕像;以及古埃及的数字和表格(或者是excel的始祖),那些数字和表格在准确的记录着当时的日常生活。


其实,在埃及人心目中,卢克索古迹的历史地位举足轻重,不在金字塔之下。埃及人常说:'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金字塔只是公元前26世纪左右古王朝的遗迹,而之后中王朝与新王朝时期的遗迹则集中在卢克索。卢克索,埃及中南部城市,坐落在开罗以南670多公里处的上埃及尼罗河畔,位于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遗址上。卢克索古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尼罗河东岸的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其中卡纳克神庙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古建筑物之一。


满满的历史感

石像群

历史感

雄伟的石柱

法老

远观

太阳神守护者

卡尔纳克神庙外观

卢克索神庙


卢克索神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个法老(公元前1398年-1361年在位)艾米诺菲斯三世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妃子及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


底比斯兴建于中王国第十一王朝时期,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到新王国十八王朝,底比斯进入鼎盛时期,城市跨尼罗河中游两岸。据说当时的底比斯人烟稠密、广厦万千,城门就有一百座,荷马史诗中把这里称为'百门之都',是世界上最大城市。


在近700年的时间里,法老们就从这颗'上埃及的珍珠'发号施令,使古埃及的政治和经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领土南接苏丹、北达叙利亚,成为地跨东地中海地区北非、西亚的第一强国。此间法老们不断扩展他们的版图,并建造了无数的神庙与庞大的墓群。公元前88年被毁。


卢克索号称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有着'宫殿之城'的美誉,随处都是文物遗址。

卢克索神庙遗址

蓝蓝的天空,法老们的表情也定格在了那一瞬间。途经一家当地的小店,店老板是个68岁的老人,也是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做事很认真也很仔细,印象颇为深刻。


补上朋友从热气球角度拍摄的卢克索上空鸟瞰图

D6-阿斯旺


驱车前往阿斯旺,这个尼罗河接近上游的城市,有些类似欧洲的小镇。阿斯旺的夜景看上去还不错,还是有埃及的特色,时间不早了,第二天待续……


D7-阿布辛贝/阿斯旺


车子一路向南开,这边是靠近苏丹的边境地区。的由阿斯旺开往阿布辛贝,沿途经过了撒哈拉沙漠,看到了沙漠中的日出,海市蜃楼。这里的沙子有点细细的感觉了,近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行驶在无人区的荒漠,这种感觉也是很特别的。


阿布辛贝勒神庙是拉美西斯二世盖给王后的神庙,上面还有一句情诗,大意是'遇到她的那一瞬间,他的心便被她偷走了,谁也无法取代她在他心中的地位',但是相传生下了13个孩子陆续夭折了,王后过分伤痛后,就消失了,未曾再次出现,直至再次发现她已经离世了。历史上由于避免尼罗河水泛滥对神庙的破坏,在19世纪60年代末,移址到目前所在地。外面有两个神庙一大一小,里面的壁画非常精美,特别是靠近外面的部分,壁画非常清晰,色彩鲜艳,这也许是由于没有灯光的照明,在里面的部分,也没有办法雕琢的特别精细。在外面壁画上方还有24个狒狒,后面几只已经有点不是特别清晰了,代表着古埃及人对时间精准的定位,这也同样是计算时间最早的方式。


阿斯旺大坝-全长2800米


号称是非洲第一大坝,旁边的一侧则是一个人工湖-纳尔赛湖,听导游介绍,阿斯旺已经有八年未曾下过雨,但是由于处于整个尼罗河的下游,还有会有洪水泛滥的问题,而上游是埃塞俄比亚。


在回到阿斯旺后,看到了当地人生活的房子,非常有个性化,这个是由于房产的私有化,政府也没有办法去更多的干涉。沿尼罗河边走,可以看到很多帆船,这是去往努比亚村的交通工具。沿河景观还是颇为漂亮的,大概也是由于这里也是埃及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这里的公共交通很有特点,从后面上车,而且不喜欢锁门,这样似乎真的不是很安全。随处可见开着门行进的面包车。


昨天很巧,是穆罕穆德的生日,整个阿斯旺特别的热闹,大街小巷都充满着人们的欢呼和喜悦之情。由于治安不是特别好,我们同行的几个小伙伴也只是小心翼翼地沿着住的地方的大路,径直走到了当地的一个小商品集贸市场。里面的东西,需要认真去淘,在几次讨价还价之后,我也买到了几件小玩意儿。这几件倒是充满了浓厚的埃及的味道,也为我们埃及之行即将画上句号。

见证埃及国土最南端上撒哈拉的日出

有点黑

一点点红晕

露出一点点头儿

光圈变大

继续变大

变大更多了

露出一半的笑脸

太阳慢慢升起

阿布辛贝神庙(阿拉伯语:أبو سنبل或أبو سمبل),位于埃及阿斯旺以南290千米处,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据说名字来源于最早带西方人去到现场的向导(一个小男孩)的名字。它坐落于纳赛尔湖(Lake Nasser)西岸,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巨型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摩崖雕像、前后柱厅及神堂等组成。阿布辛贝勒和它下游至菲莱岛的许多遗迹一起作为努比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1966年因兴建阿斯旺水坝,神庙整体迁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是世界文物建筑保护方式的成功尝试。


迁移过程

由于这些神庙与其背景十分协调,所以拯救方案决定将它们移到一个同样的背景中去。这样,为了保证神庙重新落脚在纳塞尔湖的水面上,新地址高出以前所在位置210 英尺,从尼罗河后移590 英尺。瑞典公司VBB(现为瑞典工程咨询公司SWECO)设计的这一方案优于各其他方案而被选中,其他方案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和较高的花费。两座神庙于1964 年到1968 年间成功迁移。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神庙上边悬崖边缘的大量石头被去掉,以便将建筑从它们最初的位置上释放出来。工程师们建造了一个围堰挡住湖水;然后建筑被切割成一块块地拆除,再运到神庙的正面和内墙被重新建成的新地点之前,最大个的石块被先挪离到一个存放处。在新址的后面部分,建造一个加固的混凝土拱顶形的结构,包围并聚合住恢复的部件,支持住岩石正面;实际上,这个建筑取代了原来悬崖边缘上完整的神庙。


迁移完成后,阿布辛拜勒神庙于1968 年重新开放。参观者仍然能够进入神庙,原来大神庙的一个重要特色太阳节奇观(阳光一年两次照亮圣殿神像)被保留了下来。尽管数千名科学家经过周密计算挽救了神庙,可终究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太阳光照在神像身上的时间被推后一日,分别是2月22日和10月22日。不得不佩服古埃及人的智慧...


虽然如此,神殿的迁移仍旧伴随着一些批评。一部分人坚称,神庙从它们原来的地点移走破坏了建筑的整体性和视觉效果。但是,这个抢救行动被认为总体是极为成功的。不仅使神庙得以保存,使未来一代代人赞叹研究,还有许多不同国家的专家参与工程,这就为前所未有的考古国际合作做出了榜样。


对奇观的解密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称之谓公转轨道。而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人类历史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太阳直射点)也不尽相同。


由此而产生的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回归线之间周期性往返的运动被称之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叫做1个回归年。由回归运动的规律,我们可得出以下三点推论:


被太阳照到的黑暗之神

(1)地球上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除外),任一地点都存在着两次太阳直射日。而且任一地点的两次直射时间T1、T2有下列规律:T1=冬至日+T0 T2=冬至日-T0 或T1=夏至日+T0 T2=夏至日-T0 T0为常量,随地点不同而不同。

(2)由(1)可推论在T1、T2这两天对地球上任一地点来说,太阳都会出现在同一位置上。

(3)由(2)可推知地球上任一地点,在T1、T2这两天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4)根据(3)可知,只要在T2这一天奠定好阿布辛贝神庙的位置、方向、门框高度及宽度,那么,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T1这一天,这种光学现象也会出现。

若T0=2个月,则T1=冬至日(每年公历12月22左右,一般是12月2112月23)+T0 =12月22日+2个月=2月22日 T2=冬至日- T0 =12月22日- 2个月=10月22日。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地方,在这两天太阳不但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东升,还在正午时刻出现在同一高度的地方。所以阿布辛贝神庙只要在2月22日出现的太阳现象,在10月22日也会出现。


推论

综上所述,设计者集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成果,处处都是以拉美西斯二世一人为中心,让他受宠在最为显赫的位置上。如此丰厚文化底蕴的神庙,不愧为世界历史上最杰出的建筑艺术的颠峰之作。


阿布辛贝神庙是古埃及鼎盛时期的象征,神庙主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幽暗昏黄,但在2 月21日与10 月 21 日这两天,太阳的金色光束射入神殿,穿过黑暗长廊,照射在神殿内庄严肃穆的神像上。据说,2月21日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诞辰日,而10月21日则是他的登基之日。


人们在人烟罕至的阿布辛贝雕凿一座如此雄伟的神庙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拉美西斯二世最爱的王后奈菲尔塔莉就是此地的人。但最新的说法是:古努比亚人沿尼罗河前往埃及进贡,或埃及军队前往努比亚征税时,船队均会行经此处,而阿布辛贝神庙就是宣示国威与提振士气的最佳象征。


在距离阿布辛贝神庙50米左右的地方还有1座哈索尔神庙,是拉美西斯二世为他的妻子奈菲尔塔利修建的。这座神庙规模较小,也是在峭壁斜坡上雕凿而成的。

阿布辛贝神庙决非是一块块巨石的堆砌物,而是在尼罗河西岸粉红色砂岩悬崖的山体上,用人工劈凿出的宏伟建筑。庙高30米,宽36米,纵深60米,门前4座巨型石质拉美西斯巨型坐像,每尊高20近米(65英尺),重1200余吨,像旁还精心策划且有序散落着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无不栩栩如生。雕像历经三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完好无损,可见其石质之坚硬,以及古埃及人三千多年前所具有的选料水平,都会令世代后人惊叹不已。跨进神庙第一道门后,映入眼底的还有二道石门。尤其引人注目的就要算左右两排的柱廊大厅,它显然成为大跨度的核心构件,正是这些石柱承受着洞顶极为沉重的压力。身着盔甲的勇士群雕整齐对称分立在石柱旁,大厅四周刻满壁画,记述着拉美西斯二世远征古努比亚所建树的卓著战功。 从选址到定向,从庙门设计到内部结构,从庙内壁画到庙外各尊神像的雕刻,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再现。


神庙内部是一个大列柱室,是由8座高达10米的模仿俄塞里斯神的拉美西斯二世立像构成的。大列柱室两侧墙上的雕刻绝对不容错过。上面刻着拉美西斯二世在卡叠什(现叙利亚地区)和赫梯人激战的壮观场面。大列柱室深处的前室中的观光亮点是奈菲尔塔利王后的浮雕。


穿过第三道石门,步入处在大厅尽头一间小石室,这里是最深处的圣地。圣地内并排有四尊石像,从左至右分别是普塔赫神、阿蒙·拉神、神格化了的拉美西斯二世、拉·哈拉赫梯神。

小神庙

近观拉美西斯二世和他的王后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约前1303年2月21日-前1213年7月或8月)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约公元前1279年5月31日-约公元前1213年7月或8月在位),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法老塞提一世之子。


拉美西斯二世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以恢复埃及对巴勒斯坦的统治。他在叙利亚与同时代的另一强大帝国赫梯发生利益冲突。双方在前1299年发生一次著名的战役(卡迭石战役)。并于前1283年与赫梯王国签订和约。


约前1258年,赫梯王国的国王病逝,新任国王哈杜西勒三世继位,两国缔结和约,成为军事同盟。埃及赫梯和约可说是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国际协定,其埃及文本与赫梯文本均被保存下来,并为近代考古学者所发现。


可能是出于对赫梯军事力量的担心,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在东北尼罗河三角洲新建一座城市为首都,并将其命名为培尔拉美西斯(意为拉美西斯的家)。

拉美西斯二世也许是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他对庞大土木工程的热情使埃及各地都留下了他的痕迹:他在阿比多斯和拉美西姆新建许多庙宇;为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增添新结构;兴建了以宏伟著称的阿布辛拜勒神庙。许多前代法老修建的建筑也被刻上了他的名字。拉美西斯二世拥有一个同样庞大的家庭。


拉美西斯二世无疑是埃及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法老之一。然而他统治的时代已是埃及衰落的前夜,国家巨大的开销加快了国力的下降。拉美西斯二世死后,埃及就开始走下坡。


当他以91岁高龄过世时,已成了埃及的代表人物。


雕像颇为壮观

依然屹立在那里

王后-奈菲尔塔利的小神庙

近旁的纳赛尔湖(Lake Nasser)

外面的壁画

神庙的内部壁画-'翻拍版'

沿途中的海市蜃楼

@Luxor-卢克索/尼罗河东岸的卡纳克神庙(karnaktemple)

结后语:在此次埃及之行中,我们既遇到了孩子们淳朴的笑容和打招呼,同时也碰到一些不太友好的索要钱财的事情或者谩骂的声音,街上环境不是很整洁,车速开的很快,几乎不让行走,没有什么红绿灯。卫生条件不是特别好,服务方面也许也远远跟不上游客们的要求。陈旧的火车站依然在使用,似乎像人们展现着慢生活的节奏;开罗市区的老城区似乎还在重复着历史的沧桑与传承,而新城区的规划与建设似乎还在继续,还有很多工地在建设或是停滞着;墙上的壁画的精美和那记录着数千年来法老和埃及人民的生活,还有那么多待解之谜,都在和我们娓娓道来。此次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卢克索,神庙的壮观真的是叹为观止,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Byebye Egypt!

from Ann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穿越五千年历史 · 遇见埃及   【华人头条
这个冷门旅行地开通直航,玩一趟比土耳其还便宜,趁还没火赶紧去
古文明的印记—埃及
我带你走进埃及
埃及卢克索古城中卡纳克神庙法老辉煌时代 | 埃及⑥
土耳其🇹🇷、埃及🇪🇬15天之旅—埃及篇(五)卢克索卡纳克神庙、尼罗河、帝王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