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孜县
江孜县 免费编辑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行政区划
江孜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市东部、年楚河上游。
2006年,江孜县总人口为6.7万,境内居民以藏族为主,占98%,其他民族有汉族回族等。江孜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
2008年,江孜县辖1个镇,18个乡,151个村,3个居民委员会。县府驻江孜镇。总面积3771平方公里。
2013年,江孜县生产总值13.16亿元,比2004年增长20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江孜县
面积
3771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
Gyangzê County
人口
6.7万(2006年)
方言
藏语
行政区类别
气候条件
半干旱季风
所属地区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
著名景点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下辖地区
1镇、18乡
机场
日喀则和平机场
政府驻地
江孜镇
火车站
日喀则火车站
电话区号
0892
车牌代码
藏D
邮政区码
857400
地理位置
日喀则市东部
行政代码
540222
县委书记
孙嘉丰
县长
曲达
目录1?历史沿革
2行政区划
3地理环境
4自然资源
5人口民族
6经济
7社会事业
8名胜古迹
9名优特产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人文风貌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
因年楚河流经这里,历史上人们称江孜地区为"年"。
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政府管辖。
1904年,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江孜人民不畏强暴,浴血卫国,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爱国主义赞歌。江孜从此以"英雄城"闻名中外。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52师154团进驻江孜。
1952年,江孜正式成立中共西藏工委江孜分工委。
1964年,江孜地区撤消,领导机构与日喀则合并,江孜县归属日喀则地区。
2014年6月26日,日喀则撤地设市,江孜县归日喀则市管辖。
折叠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截至2008年,江孜县辖1个镇,18个乡,151个村,3个居民委员会。县府驻江孜镇。
江孜镇宗堆居委会、拉则居委会、加日郊居委会;格吾村、江嘎村、强杂东村。
纳如乡桑顶村、萨玛村、恰却村、日括村、出龙村、仲左村、恰巴村、日贡布村、吐如村、吐如岗村。
卡麦乡塘麦村、杰麦村、曲村、加比村、康比村、玉村、朗卡村、麻雅村、普下村、嘎盖村、那吾村、上进村。
卡堆乡增麻村、凯扬村、白定村、莎拉村、吴年村、加措村、玉卓村、年普村、扣村、嘎雪村、扎堆村。
藏改乡亚益村、藏改村、达尔村、杂吾达村、杂吾普村、楚古村、夏尔岗村、其吾村。
日朗乡卡尔村、秋播米村、措庆村、朗如村、普龙村。
达孜乡加那村、古乐村、吉彩村、达孜麦村、仁青岗村、幸福村、达比村、达孜堆村、恰久村。
热索乡帮日村、乃萨村、德林村、春琼村、贡新村、努康村、孜吾村。
重孜乡塔杰村、玉堆村、吉仲堆村、康庆村、仁德村、央白村、番琼村、恰古村、白沙村、吉仲麦村、罗定村。
龙马乡恰旺村、加热村、达龙村、楚热村、宗卓村、莎拉岗村、西堆村、最康村、卓庆村、龙马村。
紫金乡紫金下村、紫金奴村、卡热村、夏普村、格西村、诺堆村、帮玉村、仲沙村。
江热乡扎西岗村、江热村、班久伦布村、亚吴村、热旦岗村、让岗村、扎雄村、培贵村、加冲堆村、仁庆林村、拉陆村、帕贵新村。
年堆乡杂益村、达热村、曲乃村、榜果村、憧布村、卓萨村、索盖村、诺玛村。
康卓乡查龙村、卓帕儿村、卓普村、纳如村、岗古村、古定村、麦比村。
金嘎乡岗坡村、久村、冲玉村、嘎西村、角白村、拉康村、拉热村、秋参村、拉瓦村。
日星乡旁孜村、塔巴村、察普村、白林村、吹村、卡瓦村、杂达村、央卡村。
热龙乡比沙村、琼堆村、果琼村、诺布岗村、夏雄村、比龙村、马玉村。
车仁乡热顶村、吉瓦村、扎西林村、隆巴村、加麦村、加堆村、车仁村、玉西村。
加克西乡强村、夏吾村、多凯村。
展开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折叠位置境域
江孜县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市东部、年楚河上游,处于东经89.6北纬28.92之间。总面积3771平方公里。[1]
折叠地貌
江孜县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
折叠气候
江孜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江孜县干湿季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3189.8小时,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降水量291.1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山洪、风、霜、冰雹等。
折叠水文
江孜县境内有年楚河经过,年楚河由日喀则地区康马涅如藏布江和江孜龙马河汇聚而成,流经康马等4县(市)后汇入雅鲁藏布江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截至2008年,江孜县已探明矿产资源主要矿种有:金、硫磺、水晶瓷土、碳岩、粘土、高龄土、矿泉水、沙金岩、锑矿等矿产分布。
生物资源有野生动植物有牦牛、青羊、黄羊雪鸡、獐子、红景天、贝母等生物分布。
风能资源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仅为12.6W平方米。
土地资源耕地面积13.4万亩,草场面积386万亩。另外水能、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1]
折叠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截至2006年,江孜县总人口为6.7万,境内居民以藏族为主,占98%,其他民族有汉族回族等。
折叠编辑本段经济
综合
江孜县
2005年江孜县生产总值达到4.99亿元,比2004年增长14.19%;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42万元,比比2004年增长12.9%;财政收入达到1010万元,比2004年增长12.2%;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3395.97元,比2004年增长12.04%;招商引资实际投资2153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69.1%。
2001年上半年,江孜县实现生产总值4.93亿元,同比增长6.3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827.23元,同比增长4.59%。
2013年,江孜县生产总值13.16亿元,比2004年增长20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比2004年增长10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亿元;
财政收入2256万元,比2004年增长125.6%;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93元,比2004年增长160.4%;粮油总产量1.36亿斤,比2004年增长9.6%。
投资、消费
2011年上半年,江孜县开工项目共39个,完成投资1.35亿元。其中第六批援藏项目全面启动,6个项目已完成投资2554万元。消费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全县社会消费额达8401万元,同比增长2.98%。
2011年上半年,江孜县旅游总人数达到38858人次,同比增长6.2%;旅游总收入达621.8万元,同比增长19%,农牧民群众参与旅游收入20万元。
财政、金融
2011年上半年,江孜县本级财政各级各类收入完成866万元,占年初预算收入的59.72%,比2010年增长53%。金融方面,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128万元,比2010年增长21.19%;各项贷款余额12259万元,比2010年上升8.5%;农牧户"三农"贷款证已发放农牧户数达5608户,涉农贷款金额10499万元。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折叠教育
截至2013年,江孜县共有各类学校45所,其中完全高中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21所,幼儿园20所,党校1所。2013年,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高中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88%、99.5%、78%和82%,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2%,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3年。
折叠医疗卫生
截至2013年,江孜县共有医疗机构22个,其中二级甲等医院1个,藏医医疗所1处,乡镇卫生院19个,共有医务人员124人,就诊床位219个,每个乡镇有1名藏医师或医护人员;县乡医疗机构全部配备救护车、流动服务车,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折叠交通
拉(萨)亚(东)公路、日(喀则)亚(东)公路和日(喀则)江(孜)公路贯穿县境,并在江孜镇交汇。县城东距拉萨260公里,距西藏最大的航空港贡嘎机场223公里,南距边境小城亚东也仅215公里。显然,江孜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又紧密连接了拉萨、日喀则、亚东三个不同的经济区域,流动人员较多,经贸交易活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而且亚东口岸一旦开放,江孜就是西藏向印度及南亚次大陆进出口商品的重要通道和中转站,具有不言而喻的地缘优越性。江孜至日喀则的车辆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七点循环发车。
折叠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综述
自然风光
江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位于县城中心的宗山,既是江孜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又是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宗政府建筑遗址。位于县城西郊的白居寺,始建于1418年,是唯一的藏传佛教三大教派聚于一寺的寺庙,"十万佛塔"更是藏传佛教中唯一的塔寺。距县城2公里的帕拉农奴主庄园,是旧西藏八大贵族庄园中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庄园。著名的乃钦康桑雪山,集中了各种冰川遗迹,是青藏高原上最易于接近的大陆性冰雪活动中心。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英军入侵西藏,西藏军民在江孜以宗山为中心与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近代史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从此人们称江孜为英雄城。电影《红河谷》就再现这段历史。1961年宗山抗英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宗山抗英遗址是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原西藏地方政府"宗"府所在地。遗址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位于江孜县城宗山广场,山顶海拔4187米,现有大小房间193间,现存古建筑7064平方米。
历史文化陈列馆
江孜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这里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江孜人民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艺术瑰宝。
江孜历史文化陈列馆是由上海援藏干部投资兴建的,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建筑设计具有古朴典雅的民俗风格,与宗山古城遥相呼应,溶为一体。民俗馆中主要包括旧式民宅展厅、新式民宅展厅、抗英纪念馆、历史民俗画廊、民族服饰展厅、江孜民族节日展厅和民族手工艺展厅等。
白居寺
白居寺全称"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香水海寺",位于江孜平原年楚河畔江孜县城西端。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藏传佛教寺院,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永乐十六年(1418)由江孜法王热丹贵桑帕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共同修建,历时十年。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修建的,因此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寺中的扎仓分属格鲁、萨迦、夏鲁三个教派。各教派共存一寺同在一个大经堂内诵经,这在西藏寺院中是绝无仅有的。
帕拉庄园
帕拉庄园是西藏大贵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全称帕觉拉康,位于江孜县城西2公里。1994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帕拉庄园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毕业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贵族庄园,其建筑和财物基本保持原貌。
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冰川是近南北向展布的乃钦康桑峰的组成部分,位于西藏浪卡子县与江孜县的交界处。公路通过水岭鞍部的海拔是5045米,乃钦康桑大雪山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山体雄伟,顶部尖锥突兀,坡岭沟壑间终年积雪发育了多条冰川。主峰海拔7191米,卡若拉冰川的冰舌前缘海拔为5560米,最低冰层高度每年随气温变化而略有升降,卡若拉冰川的融水是年楚河的东部源地。传说古时江孜土地贫瘠干旱,莲花生大师便派侍从"乃钦康娃·桑布"化为一座大雪山(乃钦康桑大雪山),雪水融化后潺潺流向江孜,变成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沿河人们初尝了乳汁般的甘露圣水,人们就把这条河叫"年"(尝试),把这条河流经的地方叫"年堆"(年河上游),"年麦"(年河下游)。
江孜地毯厂
江孜地毯织造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清年间,江孜地毯是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向朝庭进贡的主要贡品。清朝大贪官和坤为了取悦王宫显贵,曾命其弟驻藏办事大臣和宁往京城运去大量江孜地毯。可见江孜地毯在当时风糜京城。江孜地毯厂创建于1973年,占地1.5万平方米。生产工人160人。江孜地毯厂坐落在江孜县城西北。江孜地毯厂生产的"宗山"牌系列产品共一百多个品种,全部采用传统手工制做。1980年获国务院轻工部颁发的全国轻工业产品优质奖,1984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多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用品优质奖。"宗山牌"地毯是西藏自治区著名商标,获西藏民族手工业旅游纪念品优质奖。产品远销欧、美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嘎溶洞
金嘎溶洞位于江孜县金嘎乡,距江孜县城45公里。传说金嘎一带曾是一片湖水,四周山上森林茂盛,猛兽出没,人类无法生存。为弘扬佛法,解救众生,莲花生大师用法剑劈山倒海,斩妖驱邪,便形成了这样的地势地貌。金嘎溶洞外观尤如堆放着的锋利兵器,形同度母静坐,洞内如同鸡尾。溶洞洞口宽约8米,高近2米,洞深约40米,其空间能容纳108名僧人诵经。自上而下有自然形成的莲花生大师、南木朗·多吉堆窘大泽师等6位高僧的修行洞以及形态逼真的米拉日巴、十六罗汉、大象、蝎子、天龙、地蛇、日、月等80余种画面。由山羊指路,经21级台阶,借助大鹏鸟嘴中绳子,通过量刑洞,越过长短通道就可以品尝传说是莲花生大师、金刚手菩萨等加持的圣水以及无量寿佛恩赐的寿酒。在莲花生殿堂可以看到天然形成的莲花生大师石靴和空行母康珠益希加措8岁时的脚印。溶洞西北侧有一处温泉,富含多种矿物质。
折叠编辑本段名优特产
江孜扎西洁白糌粑
糌粑
江孜县是全国农业百强县之一,气候怡人、土壤肥沃、水质好、无污染,盛产优质青稞,因营养丰富、口感好而名扬全区。江孜扎西洁白糌粑由江孜青稞精心加工而成。历史上的江孜高级脱皮糌粑曾是江孜法王饶丹贡桑帕和一世班禅克珠等贵族使用的主要食品。
江孜优质大蒜
江孜县大蒜已有220年的种植历史,江孜大蒜头大、辫齐,高5-6cm,横径6-7cm,含蒜素高出普通大蒜40%,1992年全国农业展览中获得铜牌,2001年经江苏省农科院食品质量检测研究中心检验符合GB18406-1-2001标准。蒜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2004年,江孜县种植大蒜750亩,建立了种子生产基地,亩产达2200斤,2005年种植春蒜2000亩,冬蒜1000亩。群众增加了收入、种植面积每年扩大。
江孜酥油、奶渣
江孜县有天然草场300万亩,人工草场8万亩。盛产的优质酥油、奶渣,闻名区内外,其采用新鲜牛奶提炼而成,原料纯净、营养丰富、味道香醇、新鲜爽口、使用方便。
江孜地毯、卡垫
江孜县是著名的卡垫之乡,卡垫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县地毯厂初建于1973年,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努力,已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为全国重点出口地毯生产定点企业。江孜地毯厂"宗山"牌系列产品全部采用藏北纯羊毛纱手工织成,主要产品有:地毯、卡垫、挂毯、靠背等一百多种。产品在继承和发扬悠久的西藏民族传统卡垫图案的基础上,还根据国内外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设计出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感的新颖图案。它的织法十分别致,结构紧密精致,经久耐用,色泽鲜艳,图案新颖,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深受区内群众及海外人士喜爱。经过近千年的生产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梳、纺、染色、倒线、手工编织、平剪、洗毯等一条龙生产工艺。独特的藏式穿杆和扣法,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花色品种,深受中外顾客青睐,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参考资料:
1.日喀则江孜县概况  .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 [2015-11-25]
词条标签: 旅游 西藏 江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国红色之旅——江孜抗英遗址
波密县江孜县浪卡子县名胜古迹简介
老照片,50年代的西藏江孜县
血泪英雄城,肥腴江孜县
在江孜古城触摸西藏的历史年轮
圣地西藏日喀则地区之江孜宗山古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