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猿揖别,凤鸣岐山

仰韶时代文明初露

陕西的历史可以说是从蓝田人时开始的,不过更有名的还是距今约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半坡遗存。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考古学文化,被普遍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源头,以最早发现地河南仰韶村而命名,但实际上仰韶文化的主体是在陕西,特别是西安边上的半坡最具典型。

制陶是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四个重要标志之一,仰韶文化也被称作彩陶文化。说是彩陶,其实就是黑纹和红底,但图案和纹饰都已经很复杂了,可以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已经在本能的美感的基础上演化出了艺术的开端。

尖底瓶,这个也很有名,好象在初二政治课的《人类社会发展简史》里做过插图。上头沉下头轻的打水瓶,一进水里就自个儿翻个,让水自动注入瓶子,水一满就又自动翻正,多方便。这件陶器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好多年没听过的话了。


这个人面鱼网纹盆很眼熟吧,打小的历史课本封面上就有这个,半坡村里最有名的物件,不过我记得北京的国博里也有一件,看来当时已经有了批量生产。

人面鱼网纹盆之所以非常重要,在于现代人通过它可以了解到古人的两方面信息。一是当时古人已经有了艺术意识,他们将日常的渔猎生涯用抽象的笔画记录下来,这种几千年前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真怀疑是不是毕加索穿越过去画的。临水而居所常见的鱼是他们最常见的,也是最早进入艺术范畴的。另一点,这些盆其实都是盖在夭折的小孩子的棺瓮上的,当时人为逝者提供最好的地下生活用品,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初步的宗教观念。


这个盆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上面多了一个象高举双手的人(三条腿?)的图案。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但在商之前肯定有更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个盆的最大意义正在于此,这个人形图案也许可以被视作就是“人”字的起源。

这个盆上又是什么字呢。考古学家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怜的职业,穷其一生也许都说不出自己干的是什么。

那时候的人就是这个样子吧。人头像以手工捏塑而成,制作虽然很粗率,但这可是中国雕塑史的开端啊。


王朝时代青铜文明

过了石器时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就该进入青铜时代的王朝了。打小历史和政治课就被灌输了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一个是人类社会有五大形态,夏商周是奴隶社会,之前是原始社会,之后是封建社会。不过新时期以来的学术发展已经挑战和推翻了传统的说法。位于三代之首的夏朝严格来说无法证明是否真的存在过,因为从来没有确凿的夏代考古证明,不象商周有自己的文字。而五大社会形态更是已被摒弃,中国历史上不存在西方式的奴隶社会已成为公论,中国的历史博物馆里也已经采用朝代顺序而不是社会形态顺序。

不去管那些争论或论争,从生产技术角度上,青铜技术使人类社会从石器朝代进入了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技术发展较晚,有说法是从西亚传过来的,但中国的青铜技术发展很快,而且很快就具有了明显的本土特色。中国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三个,最先的作用是炊具和食具,毕竟金属比陶导热要快,还不流失水分,煮个鱼炖个肉的比用彩陶那些进步多了,别小看这个进步,一下子就区分了两个时代。


有吃的还得有喝的,酒具也很重要,这个喝酒用的爵确实比后世的大海碗强多了。

商周的酒壶都很大,现在一瓶茅台装一斤,可看这个能装多少啊。不过也没什么,不是现在的人不如古人海量,元代以前中国没有蒸馏酒,说白了就是米酒,度数不高,那会儿真能喝倒的绝对是个大酒鬼。

这个很有意思吧,其实就是酒勺,珍贵之处在于不过尺把长的勺柄上竟铸有三种不同的动物,勺柄端是羊首,勺柄上有一只小羊,摆着小尾巴,后面紧追着一只虎,张着大嘴,不过个头比羊大不了太多,小老虎吧。勺在青铜器中比较少见,特别是造型别致、制作精美的羊首勺,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馆藏的精品,但还不算国宝。


青铜时代也是阶级社会的时代,从小就学阶级的定义,现在记不全了,差不多就是一些人群去统治另一些人群,为了统治就要依靠暴力,青铜器的第二个用途就是暴力工具。人多了就要打架,更多的人打架就成了打仗,打架需要凶器,打仗就需要武器。就象现在的科学成果都最先被用于军事,当年最先进的青铜也要大量铸成兵器。上面的三个就是矛盾的矛,下面两个就是干戈的戈,矛插在戈上就是方天化戟的戟。


商的大本营在河南,不过这个在陕西出土的四足鬲是目前唯一发现的有四只足的青铜鬲,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成为仅次于国宝的一级珍品。

绝大多数中国人关于商朝的知识都来自于《封神榜》,其实商是一个很重要的朝代,如果不算上虚无飘渺的夏,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文明国家,它的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了现在人的想象,也许南边到了四川,也许东边到了朝鲜,也许西边到了新疆,也许北边到了蒙古。其实想一想,能制造出如此精致和精美的青铜器的王朝,怎么会不是一个空前强大的王朝呢。

青铜器的第三个用途,也是最重要的是用作礼器。早期中原文明和后来的中华文明不同于世界上的众多其他文明,强调祖先崇拜,并由此产生强调秩序的礼制。礼制使中原文明在史前中国域内众多的古代文明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发展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国青铜器用于祭祀和纪念的礼制是世界青铜史上所独有的,礼乐是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而不曾中断的重要思想核心和精神动力。

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乐用器,甚至后世用鼎来代指天下。鼎最早是一种食器,既可烹饪亦可盛食,形状有圆鼎和方鼎两种,圆鼎为鼓腹,两耳三足,方鼎为长方形腹,四足。鼎后来演变成古代重要的礼器,是统治阶级最高权利的象征,也是“别上下,明贵贱”、区别等级的标志。

这个大鼎很有气势吧,1979年出土于陕西淳化县,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因此称为淳化大鼎。此鼎最大的特点是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这种形制的铜鼎至今仅见此一器。它是迄今所见西周青铜器中最大、也是圆鼎中最大的。2002年,淳化大鼎成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周本是商下属的一个方国,兴起于岐山,经过神话般的战争,灭掉了商,建立起了周王朝。周吸取了商好战和残虐的统治教训,强调用等级而不是暴力和恐怖来建立统治秩序,通过周礼将礼乐文化推向了极至。

礼,强调一切都要有上下尊卑,强调严格的秩序,并用各种形式来表现礼的要求。音乐也是礼的重要内容,由此产生出礼乐文明。这套八枚编钟从扶风齐家村出土,是现存西周个数最多的一组编钟,缺少4和7两个半音。到战国时编钟的音阶才七音俱全。难道说五音不全就是从这来的?


编钟上也铸着铭文。其实几千年前生活的艰难程度现在人真是难以想象,当时吃饱都很困难,铸个铜器更是大事,所以凡是要铸铜器都得在上面写上几笔,跟现在造个大建筑后还得再立个纪念碑是一样的心理。


周朝的礼制是全方位的,钟鸣鼎食就是那时的真实生活。周时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主要是因为那会儿还没发明筷子,都是用手抓饭吃,所以饭前饭后洗手就是一件大事。一个贵族家庭专门造了一批洗手用的铜器。这个它盉用来倒水。盉顶上铸有一双目炯炯、双翅微张的卧鸟,盉前有一长颈兽头为流,后有回首顾盼的龙为扳手。


盉与盘经常配套使用,这个大盘子就是洗手时用来承接洗过的废水。上面刻的是一个家庭的姓:它,所以就叫它盉和它盘。注意看这个它家的大盘子的四个立架,都是被砍了脚的奴隶,惨吧,所以说周礼也只是少数人的礼,难怪后来孔圣人用一生来致力恢复周礼也是徒劳无功。


陕西是商的一个重要统治区域,但却是周朝的统治中心,周兴起于陕西上,灭商后也建都于陕西,周最兴盛的前期时主要政治活动都在这里,所以陕博里的周器更丰富,而且更珍贵,十八组国宝级文物里就有三组是周器。中国文物分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又分为甲组和乙组,一级甲组文物就是国宝级的文物,只有记载了中华文明重大历史事件或代表了中华文化重要特点的文物才能称为国宝。

不过陕博三件周代国宝级文物只展出两件,这是著名的西周恭王时期铸造的五祀卫鼎,是一件重要的西周青铜器,看着不起眼吧,可这就是国宝啊,宝贝就宝贝在鼎腹内壁上的铭文。周器上的铭文,学名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记载了当时的战争、政治和社会活动,甚至有土地买卖的契约。要从不大可靠的史书之外了解三代更多的情况,就靠这些价值千金的铭文了。所以说历史和文化才永远是最有价值的。

五祀卫鼎,国宝级文物,1975年2月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京当公社董家村1号西周铜器窖藏,通高36.5厘米,重11.5公斤。双立耳三柱足,平沿外折,下腹向外倾垂,鼎外底积结着厚厚的一层烟炱,口沿下饰以细雷纹填地的变形兽体纹。


腹内壁铸铭文19行207字,铭文中有确切纪年,写明了是西周恭王五年,因此五祀卫鼎是判断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标准器,非常珍贵。

铭文记录了卫和邦君厉之间一场因为土地补偿而引起的违约案件,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上已属私有,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对史学界和法学家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这是西周厉王时期铸造的多友鼎,也是一件国宝级的西周青铜器。多友鼎的铭文二十二行,共二百七十八字,记载了西周厉王时期反击猃狁侵犯的一场战争,对于研究匈奴史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这些铭文说,猃狁入侵危及京畿腹地,厉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击,激战半个月,共打了四次大胜仗,杀掉敌军三百余人,俘获二十多人,缴获战车一百二十七辆,将猃狁逐出了周境。厉王给予多友重赏,赐给多友青铜一百多钧,多友特铸此鼎以纪念该件事情。


西周是靠军事建国,武王牧野一仗灭亡了殷商,周公东征打垮了商人残部平定东夷,昭穆王时又用中央军和封建的各国南征荆楚西征戎狄,但到了厉王时却让西方的游牧民族动不动就打进了首都,西部封建诸国和宗周六师都不堪一击,即使没有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西周的灭亡也已是指日可待了。


下面这三件馆藏的精品,也都是经常会在杂志和电视上看到的。这件就是著名的梁其壶,说它著名是因为出土时本来是一对壶,但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另一个壶被盗卖到了美国,现在中国国内只有这一个了。


西周中期的牛尊,1967年陕西歧山县贺家村出土,用于盛酒的,牛身子装酒,牛嘴是出水口,小老虎是盖把手,造型设计的真是非常巧妙。而且腹背及足部满饰云纹和夔龙纹,逼供牛尊造型雄健生动,纹饰华美流畅,是西周青铜艺术的精品。

西周的日已觥,也是一种酒器,成语“觥筹交错”指的就是这个。1976年12月宝鸡扶风县庄白一号窖藏出土。觥器和盖上各有铭文18字,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因此称为日已觥。与日己觥同时出土的还有日己方彝、日己方尊及它盘、它盉等器。觥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觥出土较少,陕西仅三件,日己觥是同类器物中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是不可多得的西周青铜艺术珍品,因为造型独特而且精美,所以被仿造的极多,差不多象样点的古玩店里都有它的COPY。


陕西扶风、岐山一带是周人发祥昌盛的故地,西周贵族和王臣曾在此聚居。历年来周原出土的窖藏青铜器很多,而且这些青铜器大多出自同一个家族,这都是因为西周末年的那场亡国动乱。犬戎攻入镐京后杀周幽王于骊山,上邦大国的国都变成一片火海,周朝大小贵族们被迫出逃,临跑前把家族最贵重的青铜器集中挖坑深埋,以图天下平定后再取出来。可惜随着周王室东迁成周,镐京故地脱离了周朝的控制,逃亡贵族们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再也取不回这些重器了。从汉代起,周原和岐山一带就陆续有西周青铜器出土,直到现在仍不知还有多少仍静静地躺在这片黄土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记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铜器精品展
走进陕博,品赏璀璨的古代文明
一直想去的西安(2)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一展厅
周风 秦韵青铜吉金
大盂鼎
中国文物总价值及100件国宝级文物价格排行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