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良资产处置越来越难?

行业老司机2020年感悟 | 不良资产处置越来越难?因为明白人多了!

不良资产头条 | 发布于2020-12-07

导读

2020魔幻之年总算快要过去,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灵魂拷问的时候。几天前朋友聊天,被问到现在不良资产处置难度更大是什么原因,开玩笑的回答一句“难道不是因为明白的人多了吗?”

虽然是玩笑话,答案可能也不完全对,不过也可以说上几分道理。

越来越专业的从业者

第一个是明白不良资产业务是什么的人多了。

不良资产处置,换个词叫要债,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话。这一波不良资产的参与者,一定还会记得“新贵乱炒”的2017年,大量新进入市场的投资者,把不良资产当 “房子”或“股票”炒作了一波,将不良资产的市场价格炒到了历史高位。那时候的不良资产处置,特别是有感觉的银行与AMC轻轻松松将存货大规模的出到了市场,AMC抢银行包,市场抢AMC包。 

不良资产处置中,低买高卖,一转了之,无疑是容易的处置方式。从2018年开始,从AMC到社会投资者,持有的资产价格越来越高,逐渐到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倒挂,低买高卖的机会越来越少。现在市场上各级参与者逐渐明白资产处置需要终端处置能力,不仅要有“三打”,还要有领导们已经说了很多年的“三重”。习惯了“转让”,现在的“三打”不好干,不怎么常玩的“三重”更不好干。 

第二个是掌握信息、知识经验与人脉的人多了。

换句话,挣信息不对称的钱更难了。不良资产野蛮生长的时代,信息差、知识优势、人脉网络都可能是先入行的不良资产从业者挣钱的方式。随着这些年市场越透明、知识更普及,收智商税、割韭菜的难度更高、机会更少。

这一点,自媒体、网络平台、行业教育功不可没。我印象中曾有老的从业者致电我,说我们不要做行业教育与信息发布,教会了市场影响了他们挣钱。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挡不住时代前进的滚滚车轮,不改变,早晚将被时代拍死在沙滩上。再说,一个专业投资领域,割韭菜必然不是常态。

第三个是更多机构开始明确定位,专注细分市场。

市场最火的那几年,大部分人都盯着银行打包出来的资产包市场,盯着低买高卖倒腾转让的处置机会。随着从业者专业能力与经营者的认知水平的提升,无论资产方、资金方还是服务商,持牌机构还是社会投资者,都开始重新定位与分割市场。

比如地方AMC,有的专注于传统资产包,也有专注于地方资产盘活,有的专注于房地产单体不良,有的专注于上市公司违约债券、破产重整投资、有的转型为“大服务商”,有的转型为资金服务。社会投资者与服务商开始走专业化路线,有的专注于某一类资产(如损失类资产、消费金融不良、房抵贷不良等),有的借助地缘优势专注于某一特定地区,有的踏踏实实做服务,有的专攻某一领域等等。 

当然,市场细分的结果必然导致专业的人、懂行的人越来越集中,透明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加剧,好的业务机会分摊下来越少,难度高的项目也不得不做。

第四个是更多行业外的机构看到了不良资产市场与产业结合的机会,更多产业的专业玩家进入市场。

以房地产为例,我们曾看到恒大的某个资料中,提到200多个项目来源于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融创、碧桂园等早就成立了不良资产项目团队,在不良资产市场淘宝;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房企与AMC合作,甚至入股参股地方AMC。

在具体行业与产业,不管是银行、AMC还是社会投资机构,财务投资者真心干不过产业投资者。未来产业投资者持续进入不良资产市场也是大势所趋,竞争与合作也将常态化。曾看到有人总结得挺好,投资不良资产要挣钱要么是低买高卖,要么是赋能增值。赋能增值这件事,好听不好干。

不良资产处置难的四大客观因素

说了四点明白人多了,实际总结起来是两点,一个是割韭菜的机会少了,一个是市场竞争加剧了。除此之外,个人觉得这几年市场客观的几个变化趋势,且在未来几年的一种常态,加剧了处置难。

1、房地产普涨、大涨的长期趋势大概率不会再出现了

从不良资产处置紧密相关的司法拍卖来看,近一年来的成交率、拍卖折扣率都很平稳,价格也越来越透明,资产流动性普遍不高。因此,从事不良资产投资,指望通过抵押资产,特别是房产的价格上涨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应该不存在普遍性的机会。至于目前市场很热火的“房抵贷”不良的投资,实际是资金在追求投资安全性,看重的是一线城市与强二线城市房产的价格稳定;只是银行给的折扣有限,收益也就有限。                           

2、不良资产中大项目越来越多。

我印象中在2014-2016年的资产包中,多数是贷款本金千万级的项目,到后来包中出现亿元级的项目逐渐增加,以及这几年资产包主要是大项目(小项目往往是添头,AMC往往组包搭风险项目)。

处置项目从中小企业到大型企业,从债券违约中也可看到端倪,2018年以前是个别债券违约,2018-2019年主要是民营企业违约,但到今年华晨、永煤等国企。2020年央行金融稳定报告专门就此做了《大型企业风险监测》专题研究,指出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575家大型企业出险,460家企业出现严重流动性困难、120家企业未兑付已发行债券、27家企业股权被冻结、67家企业申请破产重整。今年上市公司债券违约共计1344亿元,其中央企国企占了804亿元,稳稳的C位。 

出不良的企业越来越大,涉及到的金融机构几十家甚至数百家。大型企业遭遇困境,牵扯到地方政府、人员安置、金融机构、涉及社会稳定等诸多因素,这一类的项目的处置方式往往更复杂。债务重组、纾困基金、破产重整等都不是小投资机构扛得动的,处置周期可能长达数年。

3、上游供应的项目情况在变差。

2020年商业银行不良余额近3万亿,银保监表示要处置3万亿,但转让市场又说只有4000亿,结论只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增加处置渠道增加,很多银行从“处置资产到经营资产”,市场将面临项目来源少且项目难度更大(好处置的项目吃肉的机会银行自己吃了,给市场的都是难啃的骨头);AMC手上的资产多数是处置难的剩余资产或者前两年收购的高价资产,拿到这些资产好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4、信息丰富悖论。

一方面是信息的高度发达,各互联网平台上亿的流量覆盖了数千万的人。借助微信群、互联网平台,大家好像有了丰富的项目、资金供应、说谁都好像认识,可做起业务来这些又不太用得上。各大银行与AMC的“行云流水”、“乘风破浪”资产推介会一轮接一轮,从现场到直播,从单干到组团推介,有限的时间内想要直达终端的处置方或投资人是个小概率事件。多参加几次推介会或多加几个推介群直播群,会发现一大半都是老面孔。一个项目,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就那么几个人可能是终端处置方或投资人,目前行业的互联网平台还是没有解决资产、资金与处置服务的精准匹配。 

信息透明的悖论,还体现在投资者买资产时希望知道的越少越好,减少竞争,但现实是买资产包的投资者因信息透明导致收资产不可控;处置项目不管是转让还是招募产业投资者,又期待项目能够尽可能多的曝光,现实又是现在的互联网并没办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我的个人观点,互联网的优势是成本足够低,既然是概率事件就可以用加大量、增加覆盖的方式、在较长时期内持续曝光,如此大概率能输出想要的结果。

有幸在AMC分公司与总部从事了几年传统业务,近几年又从自媒体做了些市场观察,可以说真切体会了这个行当的这几年的大起大落。我很庆幸处在这个变化的年代,在增量市场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存量市场中的不良资产给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更多的想象。不良资产处置难是常态,更多的明白人处置难这件事情是行业走向成熟的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户转让:不良资产再无“批量”概念,
不良资产处置门道
时事 | 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模式及投资机会
不良资产专业术语你了解吗?
不良资产处置业务中,律师能做什么?
不良资产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