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之心性(七情六欲)

本篇文章限时免费阅读

清静经:人之心性,为什么会受到七情六欲的干扰?

问过蓝天

广西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已关注

所属专栏: 清静经:人若能清静·天地悉皆归

古语有云:道生万物。

无论是《道德经》还是《清静经》,都有类似的说法。

进一步的说,正是由于万物为“道”所生,故而万物才需要遵循“道”之规律运转。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古人才讲顺道而行,才有可能少有障碍,甚至无往不利;而逆道而为,就好比逆水行舟一样,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吧!

言外之意,既然万物皆需要遵循“道”之规律,那么,人或人之心性更应该如此——处于“清静”之状态。

老子雕像

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背道而行,继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纷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人之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纷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之心性受到七情六欲的干扰,从而导致的结果。

何以见得?

我们先看《清静经》中的说法,即: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在这段话中,所谓“人神”,就是指人之心性、本性,用道家的话讲,就是元神、心神,即元炁结成的东西。

言外之意,人之元神原本就是遵循“道”之规律——好“清静”,一尘不染,自然而然,但是这种状态却被“心”所干扰,故而纷扰不断。

进一步的说,所谓“心”,并不是元神,而是指人为之心或者心念。

而人之心之所以会受到干扰,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欲望驱使的结果——七情六欲干扰的结果。

道家人物画像

由此可见,人之心性,正是由于七情六欲的干扰与影响,才由原本“清静”之状态变成不清静,故而纷扰不断。

那么,人之心性,为什么会受到七情六欲的干扰呢?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继续探讨,即:

一、心扰“神”

《清静经》有云:人神好清,而心扰之。

大意是说,人之心性,虽然具有“清静”的底色,但人之心念却很容易受到外在一切的干扰与影响,继而会扰乱心性的“清静”,正如古之圣人所言一样,即:

“声色不止神不清,思虑不止心不宁,心不宁兮神不灵,神不宁兮道不成”

言外之意,外在的“声色”会扰乱人之心性,以至于扰乱心性原本“清静”的状态。

这就是心扰“神”的道理。

二、欲扰心

《清静经》有云: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大意是说,人之心念原本也和人之心性一样,趋向于“清静”,但它却很容易会受到自身欲望的牵引与影响,从而变得不再“清静”。

而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往往都会迷失自己。

这其实正是世事纷扰的由来,亦是“欲扰心”的道理。

三、七情六欲即心与欲

从某种意义上讲,七情六欲是识神著了外境而生之贪念,即心与欲共同作用的产物。

古之圣人图

尽管人之心性,本来好静,但贪欲之念一起,人之原本清静的心神,就会因世欲之事干扰,而由清静变成不清静。

这就是七情六欲干扰人之心性的道理。

所以,综上所述的这些内容,其实正是我们讲人之心性,为什么会受到七情六欲干扰的真正原因,亦是《清静经》中讲“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所诠释的另一层深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静经》 白话注解
清静经
清静经原文及释义 清静经原文及释义
张翼远:《清静经》疗愈多少受伤的心灵
清静与求静
人心若静,天必护佑 清静到极致,那你就很不简单了 道德经说:静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