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

导航:网站首页 >

殁身不殆什么意思

时间:2017-9-6

相关问题:

匿名网友:

问题一:“复守其母,没身不殆”的意思?

《老子》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解释】

天下事物 都有个开头儿,要把这个开头儿当作天下事物的根本。已经得知了万物的根本,就能认识万物。既然认识了万物,还必须坚守着万物的根本,就一辈子没危险。塞着窟窿,关闭门户,终身不生疾病,敞开窟窿,济了他们的事,终身不可救治。观察细微叫做明,保持柔弱叫做强。用它的光亮返照内在的明,不给自身带来灾殃,这就是熟习常道。

问题二: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什么意思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阐释:言天地之常规和万物之常态,是法界中之大法,人们如果不知道天地之常规、以及万物往复之常态的大法,就不会知法、得法、尊法、用法而守法,简单的说,就不会根据天地自然之法,正确合理的运用来改造自然,而是违背自然之法则,再加上人们往往喜欢异想天开之特性,为了所谓之名利地位、所谓之幸福快憨,不顾其它之一切,就难免要胡作非为而造恶业,毁灭自己;能够知晓天地之常规和万物之常态的人们,由于对任何事物有了正确的理解,就懂得如何正确的应用和包容一切,因为能够包容的是天地之大道和大德,是公而无私之作为,这样才能与大道合其一,与天地共长久,与日月同辉煌,就算出生入死,也生得健康,死得其所,就不会遇到什么灾难而危害自身。

问题三:老子第十六章 没深不殆的没怎么读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理解:

当我们把所观察的事物不断的放大,就会到达虚的极点;当我们把时间停滞在极短的一瞬间,就能观察事物静态的极点。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观察事物的初始、本质、形状、变化规律等等一系列性质特点。

我们通过观察,能够认识到万物都是一齐变化而来,经过循环往复的变化,最终又会回归到其本源。回到本源状态,就是回到事物最原始的初始静态。回到这个最初始静态,就是走完了接受使命、履行使命、回复使命这一事物循环。

能够通晓事物的循环往复就是通晓规律,通晓规律就是有智慧。如果不懂这些规律而妄作妄为就会遭致灾难。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积累相应的足够经验。

循环往复是永恒的客观规律。如果人们能知道规律他们就会变得宽容,变得宽容就能做到客观公正,秉公执法就会被人们拥戴为王,行王权就会符合天甚至顺应道,顺应道的方法和规律是永恒的。能把永恒的道传播于世,那么即便你突然身亡,你的事迹方法也将永存于世。

注意:

同第一章,都是讲认识规律的方法。呼应第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注释:

致,送诣也《说文》。虚,使衰减、空、净。极,最终的、极限。守,职守。笃字本义:在自然固厚基础上加固加厚,比自然固厚更加固更加厚、夯实基础。并,一齐。

作,兴起,劳作。观,仔细看、景象。复,往来、还原。芸芸,纷杂、繁多。

命,命令、使命。复命,执行命令后回报。常,规律、恒久、经常。知,知识、知晓。

明,智慧。妄,乱也《说文》。容,仪容、容纳。公,平分也《说文》。

天,至高无上《说文》。殁字本义:死于非命(未及寿终而死)。殆,陷入困境、危险。

译文:

达到虚的极限,持守静的笃实。

万物一齐兴起,我仔细观察其往复变化。

物种纷繁众多,各自都要还原到其本源。

回归本源叫做静,静叫做执行命令后回报。

执行命令后回报叫做规律。知晓规律叫做智慧。

不了解规律,妄作妄为就会遭致凶险。

知晓规律就能容纳,能容纳就会公平公正,公平公正就能被尊为王,行王权就能像天一样;

符合天就是符合道,符合道就会长久,即便突然身死也不会灭亡。

问题四:道家的化境境界准确说法是什么?

道家的最高境界就是《道德经》第16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到这份上,你那两个选项都不是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释微》——第十六章
复命常也 知常明也 不知常 妄作凶
不知常,妄作凶
老子所说的“道”是什么样的?
16《道德经》通解·章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