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一)真武汤——虚证误下,关节炎,痹证,坐骨神经汤

196久疟致虚误下——黎庇留医案

里海东头街就记之侄,患疟疾数月未愈。多服凉药,仍有微热,脚肿,耳聋,心悸,郑声不寐,精神恍惚,胃气弱极,手足无力,是早尚服甘遂等攻药。

余拟真武汤加桂枝、龙骨、牡蛎,见其已服大攻之剂,知恐有变,嘱明日乃可服此方。过后2小时,患者忽自起,挟其卧席狂奔至后门,后门即海。其父大惊,急拥之归床。当时诊脉,手足尚不能动,今忽然狂奔,此孤阳浮越也,虚极自有此症状。其叔曰:“先生嘱勿服此方者,或恐以此归咎耳?今若此,宜速煎服之。”服后酣睡数小时,为十日来所未有者。醒即寒战,盖被再睡。明晨清爽,能自起矣,是此药驱出寒气之力也。是午检前方再服,前后连服五六剂,脚肿全消,诸病霍然,且胃气大增。

调养数日,精神复原。《近代名医医案医话》

197坏病医案——易巨荪医案

龙中陈硕泉,友人黄贡南岳父也。年六十,体颇壮。初患足肿,服寒凉攻伐过度。甲午十月忽见头眩,心悸,呕逆,水浆不得入口,气上喘不得卧,手足厥冷,汗出。延余诊视。

余察其色则青暗无神,诊其脉则似无似有,纯阴无阳,病甚难治。姑以大剂四逆汤救之,手足略温。再投真武汤加吴萸汤,气顺呕止。翌日即能行动,食亦微有味。

座中有同族者,奔走趋承,谓其平日壮实,不宜热药,即主家请某世医即医罗孝廉者。某医谓病在肝,不在肾,用一派疏肝活血之药,1服气喘,再服呕,3服手足冷,汗不止而死矣。仲师云:委付庸医,恣其所措。陈修园先生云:医家苦于不知病,病家苦于不知医,危哉。《近代名医医案医话》

198误用真武汤案——闫云科医案

刘某,女,66岁,忻口村人。有痰饮夙疾,每届寒冬,便咳嗽哮喘。今春咳喘水肿,四肢厥冷,余用真武汤加姜、辛、味获愈。至冬,病发如故,卧床已月余矣,咳嗽喘促,倚息不得卧,一身尽肿,目窠如水晶,腹胀甚,小便不利,四肢厥冷,唇舌青紫,边呈齿痕,苔白厚腻,脉沉略数。西医诊断: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经强心利尿、抗感染治疗不效。余见水肿肢厥势甚,额面繁黑,色天不泽,水踞火位,有克无生,知病入膏肓,殊难逆挽。然死里求生,扶危拯困,医之任也。惧招怨尤,坐视待毙,亦非余之秉性。遂拟真武汤加桂枝救之:附子10g 桂枝6g 白术15g 茯苓30g 白芍10g生姜10片一剂

药后症状不减,次日复诊时,见床头放有啃残黄梨,询知口干思冷,痰量少,质稠不畅。至此,方知诊断有误,此非单纯阳虚水气不化,乃阳损及阴,阴阳两虚,水饮内停,复又化热之证也。拟真武汤合生脉饮,药未煎好,痰涌于喉,遂辞世矣。

按:观此案,姑且不论病人膏肓,为和缓不医之证。就其症状分析,究系何证?从水肿、小便不利、四肢厥冷看,为阳虚水气不化。然阳虚水饮不化,应口不干,或口干不思饮,更不思冷,咳唾之痰涎应清冷稀沫,而非痰质黏稠。综合全症辨识,应属阳微阴竭,水饮内盛,兼有化热之证。口干思冷,痰稠不畅,此二症状,只要详细询问,不难得知,所憾者,余只看到阳虚水气不化一面,便复蹈故辙。设初诊时便阴阳双补,利水逐垢,或许尚可挽救。鼓瑟不可胶柱,索骥岂能按图!教训之深,故而志之。

李映淮老师评语:从症状、年龄、病史看,确属危重之证,终将不治。究其死因:一、正衰邪盛,救治无效;二、诊断有误;三、用药欠妥,或药力不足,杯水车薪,缓不济急

逐年冬季发病,病情无疑一年更比一年重,前者用真武汤病情好转,此次又水肿肢厥,仍为阳虚水饮不化。而脉数、痰稠思冷则为饮邪化热。痰稠思冷,询之即知,竟然疏忽,教训也。真武汤为治阳虚水饮不化之方,并非补剂,虚弱之体,应加人参,或合生脉饮为宜。《临证实践录》

论:口干思冷,应是白通汤加猪胆汁之理,只是水气病而已。无论何病,皆败于中气,故火飞而口干思冷。

199医案合集——万生友整理

一人发热,医进小柴胡汤,因升散太过,致多汗亡阳,而恶寒甚,筋惕肉瞤,脉细欲绝。滑伯仁进真武汤七八服,病稍减,更服附子至七八枚,乃愈。(《续名医类案》)

一人,初病恶风,身微汗而脉弱,医误汗以麻黄汤,遂漏不止,发热,心痛惊悸,夜不得卧,语,不识人,筋惕肉,振振动摇。许叔微三投真武汤而大减,调理而愈。(《伤寒九十论》)

一人,伤寒八九日,耳聋无闻,多汗惊悸,脉弱。许叔微投以真武辈,数日耳有闻而愈。(《伤寒九十论》)

赵某,患水气咳嗽而喘,医误认为伤风而投以风药,面目尽肿,喘逆愈甚。吴孚先以真武汤温中镇水,诸恙悉平。(《名医类案》)(万生友《伤寒论方证医案选》)

200医案合集——陆渊雷整理

《医史·撄宁生传》云:宋可与妾,暑月身冷自汗,口干烦躁,欲卧泥水中。伯仁诊其脉,浮而数,沉之,豁然虚散。曰:“此为阴盛隔阳,得之饮食生冷,坐卧风露。”煎真武汤冷饮之一进汗止,再进烦躁去,三进平复如初。

又云:余子元病恶寒战栗,持捉不定,两手皆冷汗浸淫,虽厚衣炽火不能解。伯仁即与真武汤,凡用附子六枚,一日,病者忽出,人怪之,病者曰:“吾不恶寒,即无事矣。”

《成绩录》云:京师寺町一僧,年可三十,胸中烦闷,数日,吐下黑血。诊之,脉沉微,腹满小便难,手足浮肿,不仁沉重,大便日二三行,默默不欲饮食,食则停滞胸间,人腹则气急而腹满殊甚,其状如世所谓黄胖病。先生与真武汤,百患悉治。

又云:一妇人,腹痛硬满挛急,时时发热,小便不利,手足微肿,微咳目眩。患之百余日,一医投大柴胡汤,诸证日甚,热亦益炽。先生诊之,与以真武汤,一二日,热退利止,经五六日,小便快利,肿随去,食亦进,腹不痛,目不眩,但硬满挛急如故,兼以当归芍药散,诸证痊愈。《伤寒论今释》

201关节炎——孙溥泉医案

1972年我在北京轻工业学院时,有一女学生周某,因外感发热,咽喉痛,被医院诊断为风湿热,肌注青霉素治疗两周后,咽喉不再痛,但双下肢却疼痛不止,活动不自如,去医院检查,血沉40mm/h,抗“0'1000年位,又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用解热镇痛药治疗,效果明显,要求吃中药。查体:双下肢发凉,腿痛遇冷加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应用《伤寒论》真武汤加减:制附子、白术、白芍、茯苓各9克,干姜3克,海风藤、鸡血藤、木瓜、桑寄生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1周后,疼痛明显减轻,双腿已能正常活动。又服药3周,腿已不痛,去医院化验,血沉15mm/h,抗'0'400单位,均已正常。毕业后分配到天津郊区一个化工厂工作。一年后我出差到天津,曾去看她,她告诉我,此病未再复发。《经方研习》

论:脉沉细者,少阴病也。

202关节炎——俞凤英医案

患者,女,48岁。关节酸痛,僵硬变形,屈伸不利5年,每逢寒冷季节加重,伴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尿清便溏,舌苔薄白、质淡胖,脉沉弱。中医辨证,病久阳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内侵经络。治宜温阳益气为主,佐以祛风散寒,拟真武汤加减。处方:熟附片(先煎)、炒白术、五加皮、羌活、独活各10g,干姜5g,茯苓、芍药、桑寄生、杜仲各12g,黄芪15g,桂枝9g

服用5剂后,患者关节酸痛大减,能屈伸活动,腰酸怕冷渐除,二便尚调,舌苔薄、质淡胖,脉沉。上方去桂枝、羌活、独活,加炒当归12g、红花6g。先后服用20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按:久病肾阳亏虚,阴寒凝集于经脉,故治以真武汤温补阳气为主。方中生姜易干姜为脾虚便溏而设,配以桑寄生、羌独活、五加皮补肾祛风湿,芪桂归红等益气活血通络。俞凤英,真武汤临证一得[J].浙江中医杂志,20033):124《经方治痹》

论:关节酸疼,僵硬变形,屈伸不利,就是附子汤提纲,身体痛,阴凝气滞,骨节酸疼之证。形寒肢冷,脉沉弱者,少阴病。此用附子汤也能行。整理医案时,就觉得附子汤医案少,应就是很多附子证,而都用了四逆类汤,还有真武汤给代替了。只要是用了附子,就可以了,大凡病,阴阳和则病愈。附子者,扶阳抑阴,调和阴阳的要药。

203痹证——张长恩医案

陈某,男性,41岁,病历号189395,初诊日期19628日。头晕、左肩背痛3个月余,经X线摄片提示第6颈椎增生。近头晕、心悸、左肩背痛,左手拘急痛,肘上下部亦酸痛,夜尿较频,苔白根腻,脉沉滑。此属少阴太阴合病,寒湿痹阻,阴虚水气上犯,为真武汤方证;茯苓12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白术10克,炮附子6克。结果:上药服3剂,头晕减,他症变化不明显,前方加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增炮附子为10克,服1周,肩背痛减。继渐增附子用量至15克,服2个月诸症皆消。《解读张仲景医学》

论:脉沉滑者,肾阴实而肝木陷,木气欲升而不能升,则沉中带滑。

204痹着——罗陆一医案

患者,女,58岁,肢体肿痛重着,酸痛,双足麻木近半年,畏寒肢冷,大便困难,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中医诊断;痹证,便秘。病因病机为脾肾阳虚,寒湿内盛,凝阴固结,阳气不通。治以温阳散寒,除湿宣痹,温阳通便,方予真武汤加味:制附子30g(先下),白术30g,茯苓30g,白芍30g,生姜15g,熟地黄30g,山茱萸30g,肉苁蓉30g,桂枝30g,杜仲30g,桑寄生30g,生大黄15g(后下),草决明20g,荷叶30g

二诊时患者肢体肿痛消退,但双足仍麻,大便转通,予服上方加黄芪、当归、川芎、制首乌以益气行血,运血通痹,续服7剂。

按:运用真武汤加味治疗寒湿痹临床效果满意。该例患者素体阳虚体弱,阳虚气不化水,水湿内停,肾阳不振,寒从内生,寒湿相结,下注肢体,寒湿凝滞黏着,故双足麻,肢体肿痛,重着酸痛;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故畏寒肢冷;阳气虚衰,寒自内生,津液不行,肠道传送无力,故大便困难;肾阳虚气化不利,则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均为阳虚寒盛、水湿内停之征。司徒宝珍,罗陆一.罗陆一教授运用真武汤的临证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1):1-2.《经方治痹》

205关节炎——张荒生医案

患者,女,67岁。因双膝关节肿胀疼痛1月就诊。患者诉双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明显受限,屈伸不利。上下楼梯时较为困难,酸软感明显。周身关节畏寒,得温则舒,腰部酸胀疼痛发凉多年,症状时轻时重。患者面色偏黑,手足不温,舌淡苔白滑,脉沉迟弱无力。诊断:骨痹(肾阳不足,水湿内阻)。处方:制附子10g,白术15g,茯苓15g,白芍10g,生姜158,补骨脂10g,骨碎补10g,伸筋草15g,鹿衔草15g,杜仲15g,续断15g,怀牛膝15g。服药半月,症状减轻大半,膝关节无明显肿胀,腰冷仍存,增制附子为15g,继服1月而疾瘳。《经方治痹》

206坐骨神经痛——曾世庆医案

邓某某,男,75岁。患者右侧腰臀腿部疼痛,反复发作数年,经多方诊为右侧坐骨神经痛,遍治不愈。自二月前发作更剧,活动不便,不能行走转侧弯腰,疼痛难眠。8月份在某院住院,经中西医治疗月余,病情无明显好转而出院。198896日上午来我院外科诊治,排除外科疾患,诊为右坐骨神经痛,建议中医治疗。刻诊症如前述,饮食二便自如,舌暗红,舌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弦。此为肾阳亏虚,肾不化气,筋脉失于温养,气血温运失常所致。治以温肾化气以通经脉。方用真武汤加桂枝。处方:制附片、桂枝各6克,白术、生姜、茯苓各9克,白芍12克。5剂,水煎服。

二诊时诉服药后痛减,活动较便,可一次性行走数十米。效不更方,原方继进。服药15剂后右侧腰腿疼痛不明显,一次能行走500米左右。进原方20余剂后诸症若失,活动自如。[新中医1985,(12);35]

按语:本案用真武汤,旨在通过温阳化气以畅通经脉,经脉畅通,气血调和,则其痛自止,活动自如,此即治病求本之意。况方中之白芍有柔肝舒筋,缓急止痛之功。更加桂核以通阳化气,温通经脉,调和营卫,则其效更捷。《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  (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一)麻黄附子细辛汤——痹证,关节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
大剂量附子应用经验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苓桂术甘汤“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痉,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曰:“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者,苓桂术甘汤主之。”又曰:“夫
医案--桂枝加桂汤
附子汤
(十三)小柴胡汤——半身麻木,低血糖,坐骨神经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