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标题

在源远流长的中医历史以及灿若繁星的岐黄医家中,南宋的窦材还算不得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名医,其个性的学术思想与独特的医疗方法至今未被中医界所广泛理解或运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无名小卒”,却没把张仲景、孙思邈、王叔和等名家放在眼里,认为其“各以己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矣”(《扁鹊心书·序》),并以“三世扁鹊”自命,且成为了中国史上第一个医学学派(扁鹊学派)的最后一位传人[1]。窦材自恃“得黄帝心法”,但托扁鹊之名,结合“四十余稔之所治验”,于晚年成就《扁鹊心书》(成书于1164年),书中断然提出并应用“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的保命心法。自古“狂傲之人必有过人之处”,窦氏保命三法值得静下心来深入探讨与研究,笔者不揣浅陋,略述一二,管窥其理。

1.“灼艾”祥识

关于窦材首推灼艾为保命第一要法,有医者对其作了一些讨论与总结。笔者以为,若下面几个关键问题不解决,所有的探讨都显得空泛,且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在《扁鹊心书》论述的120多种病证的治疗中,“灼艾”就有80多种,也无法想象其能治大病、救性命的真正含义,更不要说运用了。第一个问题是:窦材为什么非得用直接灸(艾炷灸)?其二:为什么需要如此大量的施灸壮数?再者:治疗如此多的病症,窦材缘何仅选寥寥数穴?

考“灸”字来源,《说文解字》言“灸,灼也”,即是用艾火烧灼之意。烧灼并不是熏烤,“灼”要着肉,“烤”不需着肉,为何要着肉?《千金要方》云“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清代吴亦鼎《神灸经纶》则曰:“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著名灸疗大家周楣声认为[2]“着肉的直接灸'作用持久(通过灸疮),刺激均衡,对慢性及久病具有潜移默化的为他种疗法所不及的优越之处,使疾病的好转和恢复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而对于急性病,在急剧强烈刺激下,也'每可当即生效’。”这种办法是温和灸、TDP神灯以及其他现有的灸疗方法所无可比拟的。

关于窦材治病艾灸壮数可多达五六百壮,这在当今灸疗临床上是极少见的。窦氏自己解释为“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愈,驻命根则难……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补接真气,即此法也。若去风邪四肢小疾,不过三、五、七壮而已。”指出病情轻重与艾灸壮数的直接关系。而病情的轻重与人一身阳气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阳生阴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生化之权,皆由阳气”(《类经附翼》),真阳不足,则病生矣。而灸法“取于火,以火性而至速,体柔而至刚,能消阴翳”(《神灸经纶》),可助人之阳气。大病乃真阳大虚,非大火无以能疗。《医心方》引《小品方》也说“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指出灸壮要数足。

在选穴上窦氏主张少而精[3],一般每次1穴、多则23穴。《扁鹊心书》的全部用穴也只有23个,而在这23个穴位中又以关元、中脘、命关为多。为何80多种病症,寥寥数穴便可解决?首先,取穴少而精甚至只取一穴,能“比较出穴位的特殊疗效[4],也可以激发威力惊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5],作用力集中、突出而有效。况关元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人体原气所居之处;命关能“能按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扁鹊心书》);中脘为胃募,可健运脾胃、生化气血。仅上穴运用:一则培先天,一则顾后天;不仅调元气,而且理营气,元、营气足,则正气充,五脏六腑之气皆备矣,不祛邪,而邪自祛,实乃治病之根也。故而窦氏在防病保健中亦需灸上穴或百壮,大鼓元阳之气,可寿至百岁,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

2.“丹药”略论

    《扁鹊心书》提出的“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保命心法,并非独倡艾灸,而是在众多的中医疗法中,窦氏给人为地排出了冠、亚、季军。书中正文时时倡用保元丹、保命延寿丹等丹药,所附“神方”更是重点谈到丹药问题。书中丹药主要成分包括:硫磺、雄黄、朱砂、川乌、附子等,皆是有毒之品,偏性很强。而我们知道,疾病的发生就是人体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清代医家徐灵胎言“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那么,若有大病,则人体阴阳偏失颇甚,非“有毒”之品不可以以偏纠偏,使病速愈;偏性很弱的草木则“何能起大病哉”,而“养死不知悔”(《扁鹊心书》)。当今肿瘤名医郑文友先生就善用硫磺治疗癌症尤其是肝癌;江苏启东费天道老中医擅长用煅马钱子治疗风湿顽痹及疑难杂症(2007年全国外治学术会,笔者与费老同住一室,其告知从19855月以来使用煅马钱子共 319359克治疗风湿顽症,疗效甚佳,且几无一例副反应者)。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偏性强的有毒之品若用之恰当,可“起大病于顷刻”;然如果用之不当,则可杀人于无形。二、《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丹药治病,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3.“附子”浅说

附子同某些丹药一样,亦是偏性很强之品,《开宝本草》谓其“味辛、甘,大热,有大毒……为百药长”。在《扁鹊心书》里,窦氏常将附子和灼艾、丹药并用以治疗疾病,并与其他药物相组合,如姜附(汤)、参附、术附、桂附等。在书后所附90多首神方中,含有附子的方子也有20首,其他还有比附子毒性更强的川乌等。窦氏在书中“卷上·五等虚实”说“微虚者,正气不能敌之,须服辛温散邪之药……甚虚者,元气大衰则成大病,须用辛热之药,浓味之剂,大助元阳,不暇攻病也。”后紧接提到补之以附子之类。以上所论也符合以药物大偏性纠正人体阴阳大偏失的道理。关于附子的应用,当代中医临床大家李可老中医比较有发言权,他擅长应用重剂附子救治急危重症,已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6]。另外,目前在中医界普遍流传的“火神派”诸医家,对附子的应用都有真知灼见,比如吴佩衡、范中林、祝味菊、唐步祺、卢崇汉等,运用附子类方皆得心应手。关于附子辛热偏性与阴阳孰盛孰衰的问题,辽宁的张存悌在《中医火神探讨》一书里有较全面的论述,读者可览。

清代王琦在《扁鹊心书》刻本言“是书重在扶阳……若夫阳常有余,而芸生不厌其有余;阴常不足,而芸生不苦其不足……则窦氏之书以灼艾为第一,饵丹药为第二,用附子为第三,传此三法以为保命真诀,洵千古不磨之法。”真可谓对该书保命之法作了最高的评价。研究窦氏保命之法,对中医治疗大病重病的临床实践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也对中医学术发展包括能正确理解“扁鹊学派”的内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发表于(首届国际扁鹊研讨会学术文集;2008针灸学会论文集;山东中医杂志2008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李伯聪.扁鹊与扁鹊学派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6,270.

[2]周楣声.灸绳[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101

[3]更生.《扁鹊心书》的灸法特色[J].江西中医药,1996,27(3):49.

[4]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1.

[5]高树中.一针疗法·灵枢诠用[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46~48.

[6]张存悌.中医火神派探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扁鹊心书
《扁鹊心书图解》前言
《扁鹊心书》扶阳思想钩玄(下)
窦材的扶阳学术思想探讨
狂人窦材 (评论: 扁鹊心书)
针所不及,灸之所宜。针刺和艾灸缺一不可,谈谈艾灸的发展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