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文尔雅的画家,他的“山水画”令人神往!
userphoto

2023.04.17 辽宁

关注

方骏(1943-2020),生于江苏灌云,长期生活于南京。196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1981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

    方骏老师深知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性,因此,他努力创建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手法,他充分利用仿古宣的纹理特性,巧妙的把山水画的皴法与肌理融在一起,而这种风格与他的诗心、气质与理想密切吻合,让我们看到了众多的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令人神往!他的风格的形成,是他的心性的自然流露,没有半点的违和之感。看到了他的作品,就如同看到了他的人一样,让我们不禁想起他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

    方骏先生山水画艺术的精髓就在于在超越古今、超越东西的基础上,以灵性多变的语言风格“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用赋予时代性的视觉语言来表现中国文人特有的心境和审美人生态度。李可染先生说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面对传统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能够做到这样,其实不容易,但是方骏先生做到了。

    江南文化先天地域文化滋养与后天的广取博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得方骏先生的山水画既涵养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和审美逸趣,又极具鲜明的艺术个性,反映了中国山水画现代转型的新进展、新开拓。他突破了传统青绿山水画的既有程式,将绚丽的色彩和清新的韵致融为一体,在传统的坚守与新的审美元素的吸收中,以自己特有的笔墨创造了青绿山水的新境界。在用笔方面,他也吸取了中国民间的青花瓷和木版年画中的用笔方法,用笔更加率真精炼。在用色用墨方面,方骏先生突破了传统山水画,尤其是文人画的重墨轻色,主张二者各尽其职、相敬如宾、相映成趣。他借鉴了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手法,在色墨融合方面,使墨不碍色,水墨色浑然,这使得他的画面更加和谐统一,浑然天成。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博士后导师郎绍君

    山水画的最终追求是境界。境界应当是诗意的,诗意应发自心灵深处,传达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方骏的作品,山色苍翠,但鲜有人影;水天一色,却不见舟行。其境界,在清妍中透着幽寂,俊朗里渗着冷逸,令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又感到一丝孤寂。其境其界,正是游人寻看的好去处。这美丽而空寂的景象,传达了画家的一种心境,这心境交织着诗意的赞美、憧憬、怀念和因失落而萌生的感伤。方骏近年作品,大抵有类似的特色。没有画家精神上的诗意沉潜,是很难营造这类境界的。

    画家有诗意的萌动,还需要相应形式语言的表达,对山水画家来说,就是转化为相应结构、笔墨、色彩,及它们之间的节奏韵律,以及由之生成的气息、格趣和风格。转化得如何,是否内外和谐、自然而然,决定着作品的生命。在这方面,方骏的经验也很值得注意。景物、境界是在写生的基础上创造的,结构、笔法转换成了个性方式,而远山的画法——融矿物色、植物色为一的大面积泼绘,堪为独造——连绵不断、蒙笼深宏的翠嶂,把原本丰富的画面一下子变单纯了,空山无人,也没有鸟鸣,孤寂的诗意悄然而出。  方骏留下的,是创造性的艺术经验,值得我们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展览预告|天地栖境·方向水墨作品展
一组静雅的山水小品!
居高声自远 诗意有岷心—读景有岷的小品画
画家石英优秀山水作品赏析!
《国画经典》诗情禅境·李长庚作品欣赏
张尔宾山水画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