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沙老街,踏着麻石寻文化

长沙老街,踏着麻石寻文化

早晨起来,看到女儿转发湖南大学柳肃教授呼吁保护长沙天符宫的帖子,文中有一句话很是警醒: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沙还剩下几座古建筑?

女儿虽然身在美国南部,却是长沙土生土长的,对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有着特殊的感情。每次回国,她都要我开着车带着去寻找儿时的旧物,每次都要发出几声无奈的叹息。

我对她说,不是有步行街、坡子街和太平街吗?她反问道:那是当年的旧街吗?不过一组粗劣的赝品而已。我不得不同意她的说法。步行街也罢,坡子街也罢,太平街也罢,虽说有些许古色,毕竟商业味儿太浓了,看不到几分老长沙的文化。

吃过早饭,我和太太一道,从昔日的小吴门进入当年的老城,沿着中山路往北正街西行,试图寻找文化名城的几丝旧迹。

中山西路新竖立了一块石头牌坊,上书“北正街”几个大字。北正街的主道,早已经被黄兴北路取代了。这里留下一段,正在维护施工,水门汀路面,渐渐地被新铺的石板替代,试图恢复旧时的风貌。

转过几道弯,进入了潮宗街。潮宗街有长沙老城有幸保留下来的一段麻石路面。

麻石街是古城街市的标配。长沙麻石铺路始于清雍正年间,至光绪初年,无论大街小巷均满铺麻石。麻石学名叫花岗石,长沙铺路的花岗石产自湘江下游的丁字湾,旧时有“丁字湾的麻石五百年长一寸”之说,说的是麻石经得起岁月的磨炼。街道铺石凿成长条形,朝天一面光滑平整并凿线槽防滑,朝下的一面则任其粗糙。旧时长沙街巷两边的下水道是土质明沟,不设管道,长条形麻石根据街巷的宽窄,一般按中间横排、两侧直铺的形式,顺路势铺压在土路及侧沿的明沟上。每逢雨后,素雅的街面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给人以舒适恬逸之感。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市政当局开始实行路面改造计划,将麻石拆去,改为水门汀路面。到60年代末期,仅剩下潮宗街、金线街、化龙池等少数麻石街,孤零零地留在僻街小巷之中。金线街和化龙池因湘菜火爆而声名鹊起,潮宗街依然静悄悄地龟缩在湘江东侧。

潮宗街东起湘江路,西止黄兴北路(原北正街),曾是出潮宗门达湘江河运码头的必经之道,是为米业、堆栈业的集中之地,尤以米市闻名于世。

潮宗街又名草场门正街,明清时是长沙县署和临湘驿站所在地。此街不长,却是人文荟萃之区。清末军机大臣瞿鸿禨宅第位于此街,人称“瞿相府”。1914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前身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这里创办。1920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迁走后,其校舍曾为毛泽东创办的文化书社社址。1923年,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民国创始人之一衡山人唐群英,在潮宗街北侧高升巷创办复陶女子中学。陈介石创办的《民国日报》,社址亦设在高升巷。l924年又有真耶稣教会堂在这里落户,青砖清水外墙,正面两侧嵌有界碑,左侧潮宗里入巷口教堂外墙上嵌“耶稣巷”石碑。主体为两坡屋顶,方形花岗石柱支撑高大的厅堂,木构楼梯与地板,半拱式门窗做工精美,室内细部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体现了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潮宗街中部一小巷,名叫梓园,原为清代乾嘉间礼部尚书刘权之公馆的后花园,如今还保留有一处民国旅馆及戏台。大门内深藏一个约200平方米的院子,院内耸立一座由4个木柱支撑起的歇山式台顶、飞檐翘角的戏台。梓园再往西拐个弯是九如里,因旧有9户体面人家居此巷而得名。也有《诗经》中“天保九如”之意。两厢公馆多建于民国初期,用一色的机制红砖砌成,石库门,屋顶盖琉璃筒瓦,内部保持天井回廊结构,阳台、甬道、歇亭、花园等一应俱全。

最近一些年,潮宗街受到政府的保护,重点是恢复古老的麻石路面。人们用最原始的方法,手搬、肩扛,把全街6500多块长条麻石小心翼翼地码到路边。再细心将一块块麻石按铺放顺序编号,按原样复原,保持了麻石路面的古韵。人行道则以青砖铺砌,保持与麻石路面协调。两厢建筑以保护与更新相结合的方式改造,梓园民国旅社、九如里老式公馆、真耶稣会教堂、旧仓库老墙、抗日战争时期防空洞遗址等古旧建筑,逐个按原真性修缮。

潮宗街整治改造过程中,在一处民房下发现一处完好的防空洞。据考证,此地下防空掩体系抗日战争时期,当地军民为躲避日机轰炸而建。面积约一百平方米,四壁和洞顶都十分坚固。经过修整,洞顶民房被拆除,在上面建有“朝宗亭”。

从潮宗街往北,穿过新开辟的营盘路,还有一处老街,叫西园北里。营盘街这一大片地方,以前有很多僻街小巷,有很多公馆老店,大都被拆除变成了大马路,改了营盘街的名字叫营盘路。再后来,又在营盘路西头挖了一条过江隧道。在隧道上方北一点的地方,周南中学和明德中学之间有一条夹道。

这是一条狭窄而悠长的老街,南北走向。北面门楼坐落于长沙老九门之一的湘春门附近,湘春路与湘江中路交汇处附近。它有个很文艺的名字叫做西园北里。

西园北里因唐宰相裴休在此修建西楼而得名,是长沙六大公馆群聚集区之一的文化街区。这条悠悠古巷,连缀起左宗棠祠、李觉公馆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15处历史人文景点。巷内有清末重臣左宗棠的专祠,有黄兴起义前事迹败漏、惊心动魄的逃亡故事,有抗日名将张灵甫追求西园妙龄少女王玉龄的爱情传说。已列入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有:老明德中学乐诚堂、老周南中学李觉公馆,泰安里古井(清末)、群力里清代古墙、左宗棠祠石山和西园巷29号几处民国时代民居。

小街北口有西园古井,原来是龙氏府第里的生活用水来源。清末民初有龙氏家族在此建造府第,龙璋先生兴办明德学堂,延请黄兴担任教员。黄兴在此成立了 “华兴会”,明德华兴中学得名由此而来。

纪念左宗棠的左文襄公祠,原来的规模应该不小,抗战时期的“文夕大火”将殿宇巍峨、非常风光的祠堂毁于一旦,仅留下门脸和一个极小的院落,墙上有“左宗棠收复新疆示意图”。进得门来,左公亭内有左宗棠坐像,两边是左公自撰的对联“立品当如山有岳,持身要比玉无暇”、“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出角门有一座假石山,据说这才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原物。

踏着麻石小路再往南去,左右两侧是明德和周南两所名校的校舍,小街僻静,小巷深深,清风带着朗朗书声飘然而来。在书声中沿途瞻仰几处文化名人的住所旧址,拜谒湖南籍女革命家帅孟奇的旧居,别有一番心境。

麻石路上,南辕北辙,抚今怀古,追念前贤,一路品味的是历史,是文化。南北一公里,上下越千年。西园北里还有多少故事、多少人物不为人知,静候人们慢慢去追索。

踏着麻石老街寻觅和追思,这里是最有味道的老街,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过去那些年代的故事,都有着打磨不灭的文化内涵。

这些麻石,这些故事,虽然好些是重新拾捡回来的,虽然有些失落和遗憾,但好多还是可以耐人寻味的,毕竟还有一些是原汁原味的。

作者张效雄,湖南湘阴人,记者出身的作家,代表作有:畅销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沙人记忆中的老街古巷,你去过几条?
迷人的潮宗古街(老长沙 新味道)
这座老公馆,成了所有来长沙的韩国人必去之处
潮宗街诉说了怎样的老城传奇?
长沙的古建筑-6 白果园 化龙池
娄湘棣 散文 记忆织机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