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宗街诉说了怎样的老城传奇?

心下以为朝宗街,一条通往城外朝觐祖宗的老街,多少是有些景仰和肃穆的,怎么可以谑称为潮宗街呢?

或许是为了打消我心中的疑虑,当趋车到达潮宗街,推开车门的刹那,倾盆大雨噼里啪啦地砸将下来,潮宗街的麻石路,一下子便湿漉漉,哗啦啦地淌水了,似乎是为了让我明白朝宗街的潮湿,足以抵换朝宗街的肃穆。

朝宗,朝拜祖宗,因临城门朝宗门而名,又名草场门正街,东起黄兴北路,西至湘江大道,古城门早已寿终正寝,淹没于历史的长河,潮宗街是长沙市仅存的三条麻石大街之一。过去没有自来水,市民用水,取自湘江,朝宗街临湘江,取水最为便捷,天天日日,挑水工川流不息往城里运水。泼洒的江水,不管天晴下雨,朝宗街日日湿润,天天淌流,久之,朝宗街演变为潮宗街。

因为潮宗街是出朝宗门达湘江河运码头的必由之道,也是最为便捷之道,成为商贾重地,尤以米市闻名,有德安、益华、恒丰、太丰、顺丰、义丰、恒丰、友和、邓春生等10余家粮栈、米厂。粗大圆木和宽厚木板搭成的大型双层粮食仓库,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仍在使用,90年代才拆除修建职工宿舍,那些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至今仍温馨着老长沙的记忆。

因为长沙县署和临湘驿站所在,因为潮宗街水、米的方便,潮宗街为旧时长沙政治经济的中心,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房难求,地价高居,成为富人要员的聚居地,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清末军机大臣瞿鸿禨宅第位于此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这里创办,毛泽东创办的文化书社在这里,复陶女子中学在这里,陈介石创办的《民国日报》社址也在这里,之后耶稣教会落户,至今仍有三贵街、楠木厅、九如里存世……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抗战时期,文夕大火,长沙城一片焦土,所存留的古迹寥寥,所幸还有烧不烂的麻石路,所幸2005年街巷修葺,改造地下管网,工人师傅手搬、肩扛,把6500多块长条麻石小心翼翼地搬到路边,按序编号,原样复原,保持了麻石路面的古韵。

楠木厅

厅者堂屋也,虽已破败,奢华依然。

于现在建筑的环绕中,它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贵妇,依然熠熠生辉。

这里是楠木厅街巷的中心,因为它,这一片名楠木厅。

堂屋在长沙传统大宅府邸中,是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地方,也是家庭成员聚集宴客的地方。堂屋正中悬挂画幅谓之“中堂”,或福禄寿三星、或岁寒三友、或钟馗捉鬼、或山水国画。

楠木厅是精典长沙记忆。

金九故居---楠木厅六号

二战,日军节节逼进,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要员携家带口,从上海、杭州、嘉兴、镇江、南京一路辗转撤离到尚属大后方的长沙。

楠木厅6号公馆,成为朝鲜革命党临时大本营,接纳了这些为大韩民国独立而颠沛流离的人们。当时就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内务部长、后被誉为“韩国国父”62岁的金九先生携老母和幼子,居于潮宗街楠木厅6号公馆。

长沙人的热情包容,使朝鲜革命党人暂时告别流离之苦,孩子们也被安排到名校雅礼中学就读。金九化名白凡,在其自传《白凡逸志》中写到:“我们百余名大家族迁居长沙,受到中国中央政府的照顾和援助,可谓无微不至,是难民中的高等难民。尤其是长沙物产丰富,物价便宜,新到任的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将军与我很熟稔,所以更给了我们许多便利。我在上海、杭州、南京时,除了特别的情况之外,都使用假名(白凡),但在长沙就光明正大地使用金九的名字了。”

金九在楠木厅6号聚合旅湘三党,沟通海外革命团体,共同在长沙广播电台、湖南《国民日报》、长沙《大公报》等十多个媒体发表《日本必败》宣言,使韩国复国独立运动呈现波澜壮阔之势。

革命就意味着战斗和牺牲,热血也曾滴落楠木厅六号古旧的木板楼。金九等四人被送往湘雅医院抢救,他幸运地活了下来。

现在楠木厅六号公馆成了韩国人来长沙必要拜访的地方。

进入公馆正厅,地板上有一个防空洞,可以直达湘江边上。旧时没有冰箱,闲时贮物,冬暖夏凉,以保其鲜,战时用来避难,不可或缺。

楠木厅6号公馆因此承载中韩两国人民的历史友谊。这里被辟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长沙活动旧址”、“金九活动旧址”,对外开放。

每年都有韩国游客,前来参观。

三贵街

三贵街也是潮宗街的一条巷弄,宽不过五米、长不过数百米,两厢为低矮陈旧的平房,历尽沧桑。现在看来是不起眼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在维新走向共和的篇章里,留下一段不可抹去的印迹。晚清变法志士谭嗣同、唐才常、梁启超在这里兴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时务学堂,为国家造就了蔡锷、杨树达等栋梁之材。

三贵街古时叫小东街,因居于此街的三兄弟名噪一时,被称为三贵街。

目前,最低一级行政政府街道居委会立于此地。

墙上窗格样敞开的柜件,摆放的各种老物件异常亲切,老式缝纫机,勾起我少年时丰满的回忆。

缝纫机在七十年代也还是奢侈品,尤其在农村,没有多少家有这样豪气的家什,能使用它的可以养身立命。我作为家里的长女,幸福的拥有了它,也因此必须缀学学裁缝,心有不甘。

为了不缀学,我利用一切假日和休息时间完成缝纫任务,周末常常工作到第二天天亮。在我十四岁的那年春节,天天坐在缝纫机上劳作,直到赶制好村里人的新年新衣,年夜饭已上桌……

搪瓷水杯,这种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的必备用品,带着那个时代永久烙印,也是当时生活品质的象征。

还有这个酒瓶,多象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细腰丰臀的旗袍仕女形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倍感温馨。

潮宗街,就象一本翻开就无法合拢,能读出长沙古韵的厚书,久久难以释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座老公馆,成了所有来长沙的韩国人必去之处
迷人的潮宗古街(老长沙 新味道)
踩着潮宗街麻石路感受老长沙
长沙老街,踏着麻石寻文化
(9)长沙老城区的街巷格局和结构
名胜|湖南·长沙太平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