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人的一句玩笑 让落榜三年的“牛”人当上状元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采用分科取士,所以又称科举。

科考文试部分通常设主考官一人,一般由翰林院的大学士担任。殿试则是由皇帝担任考官,如同现在的面试。

科举文试

古代有很多终其一生也没能在科考中上榜,而有的人一次就能中个三甲甚至状元。今天为大家说的这位既不是一生不中的也不是一次就中的。他的状元之路既非贿赂也不是“真凭实学”。

科举殿试

牛锡庶一个中国史上仕途之路堪称“戏剧”的人。华亭县小官镇人也就是如今的上海金山,虽然才华出众但是连续三年科考均未上榜,在第四次考试的时候因为一个老人的一句玩笑话而中了状元。

图片来源网络 并非牛锡庶

唐德宗贞元年的一天,牛锡庶走在大街上,突然碰到一群给领导开路的人。见到官兵来了,他迅速窜进了一家院子,等到巡查的领导走后,他刚准备出来却被一个白胡子老人叫住了。看到老人气质不凡,出于读书人的礼貌对他恭敬的行了一个礼,老人见他也是读书人就拉着他聊了起来。

街坊领居对老人比较了解,老人是退休的官员,曾经也是朝中的重臣头顶一大顿头衔。但是退休后就没有几个人会记得了,于是老人独自生活比较孤单,一旦跟人聊上了经常就是大半天也不会停下来。

牛锡庶虽然不愿听老人在在这里跟他拉家常,但是他读书人素质还是有的,所以一直没有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加之自己也要苦闷之处,就将自己的的科考经历跟老人聊了起来,还顺带将自己的文章说给了老人听,想看一下老人对于自己文章有什么建议,为什么会落榜。

老人见他很有耐心,不厌他烦还跟他聊的来,就随口对他说了一句:“我要还是主考官的话,你一定会当上状元的”。当然牛锡庶并未当真,权当玩笑话了。可是有的事情偏偏就是无法预料的。

老人原本是翰林院的大学士,曾担任过文试主考官,本来已是退休之人,他觉得自己今生已经不会再当主考官了,所以便说出了那样一句话。可是偏偏命运弄人,上面下令让他回去再当主考官,当场两人就傻眼了,但是作为读书人信誉是极为重要的。于是就这样牛锡庶在第二年中了状元。

他虽然有才华,但是三年未中榜加上这一事件后,恐怕大家对于他这个状元是不是“真凭实学”而来就会有质疑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大饼改变宋初科考风气
丁酉科场案:三百多年前,江南士子为何惨遭血洗? | 循迹晓讲
663年,大臣董思恭身为科举主考官,为了牟利私下出售考题 被发现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古代公认的大才子们,为何都科举落榜?
11名大臣被凌迟处死 85岁主考官被流放千里 朱元璋为何大开杀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