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普通部2017届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组成及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大分子物质M1、M2、M3、M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2在动物细胞内是糖原,在植物细胞内是淀粉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M3的种类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不同的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4的连接方式不同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和功能,分析题图,M1是糖类,其基本单位m1是葡萄糖,元素组成是C、H、O;M2是脂肪,其基本单位m2是甘油和脂肪酸,元素组成是C、H、O;M3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m3是氨基酸,元素组成是C、H、O、N(s);M4是核酸,其基本单位m4是核苷酸,元素组成是C、H、O、N、P.

【解答】解:A、M2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为脂肪,A错误;

B、M3是蛋白质,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M3的种类不同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B正确;

C、m3是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m4是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不是m3和m4之间的区别,是DNA与RNA之间的区别,C错误;

D、M4是核酸,不同的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核膜上的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如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运输的通道

B.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或核苷酸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花药离体组织培养过程涉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酶的高效性是相对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研究酶的高效性时,应用酶和无机催化剂对比.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植株(新植体).

【解答】解:A、核膜上的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如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运输的通道,A正确;

B、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不发生变化,B错误;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C正确;

D、花药离体组织培养形成单倍体植物的过程涉及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D错误.

故选:AC.

3.如图表示小鼠体内某蛋白质中氨基酸及相关基团的数目,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的R基中共含有16个氨基

B.该蛋白质对应mRNA(不考虑终止密码)逆转录所得cDNA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消耗2268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C.小鼠体内蛋白质种类繁多,其直接原因在于组成各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D.若该蛋白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关键酶,当它的合成出现障碍时,小鼠细胞内呼吸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比值将会增大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分析柱形图:该蛋白质中游离的羧基总数是17,R上的羧基数是15,所以该蛋白质的肽链数=羧基总数﹣R基中羧基数=17﹣15=2条;该蛋白质中共含有氨基17个,则R基中的氨基数=氨基总数﹣肽链数=17﹣2=15个.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蛋白质的R基中共含有15个氨基,A错误;

B、该蛋白质含有126个氨基酸,则控制其合成的mRNA(不考虑终止密码)有126×3=378个核糖核苷酸,其逆转录所得的cDNA含有378×2=756个脱氧核苷酸,该cDNA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消耗游离的脱氧核苷酸(22﹣1)×756=2268个,B正确;

C、小鼠体内蛋白质种类繁多,其直接原因在于组成各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C错误;

D、若该蛋白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关键酶,当它的合成出现障碍时,小鼠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细胞内呼吸既不产生CO2,也不消耗O2,D错误.

故选:B.

4.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过程中多倍体细胞的出现可以是秋水仙素的处理的结果,其作用的时期为阶段E

B.一个二倍体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的是阶段G

C.A阶段时细胞中最活跃的两种细胞器为线粒体和核糖体

D.D过程称为细胞分化,在胚胎发育时期达到最大限度,此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A过程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大,属于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b过程占细胞周期的比例较小,属于分裂期,其中E是前期、F是中期、G是后期、H是末期.C表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D表示细胞分化过程.

【解答】解:A、C过程中多倍体体细胞的出现,要经过秋水仙素的处理或采用低温诱导,秋水仙素的处理或低温诱导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其作用的时期为阶段E前期,A正确;

B、阶段G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内有具有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B正确;

C、A阶段为分裂间期,进行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需消耗能量,故细胞中最活跃的两种细胞器为线粒体和核糖体,C正确;

D、D过程为细胞分化,在胚胎发育时期达到最大限度,此过程细胞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只是基因发生了选择性的表达,D错误.

故选:D.

5.下列与细胞癌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后,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B.细胞癌变与细胞的衰老、凋亡都是基因编程性表达的结果

C.临床上常根据组织切片中细胞形态的变化来判断细胞是否发生了癌变

D.“癌症村”的产生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解答】解:A、原癌基因属于正常基因,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错误;

C、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因此临床上常根据组织切片中细胞形态的变化来判断细胞是否发生了癌变,C正确;

D、导致癌症的外因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所以“癌症村”的产生主要是由这些致癌因子导致的,D错误.

故选:C.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中作用相同

B.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关键是选新鲜浓绿的叶片、快速充分的研磨、单层滤纸过滤等

C.剪取一小块菠菜叶片,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即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叶绿体

D.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用淀粉溶液和斐林试剂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课本多个常见实验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A、植物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离便于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盐酸的作用也是使细胞分离并且杀死细胞,改变细胞通透性,加速细胞染色,A正确;

B、定性滤纸容易吸收色素,所以应该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而不是使用定性滤纸,B错误;

C、显微镜实验时,必须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C错误;

D、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用淀粉水解,因为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D错误.

故选:A.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用8株各有20片叶片、大小长势相似的天竺葵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注:“+”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加;“﹣”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减少)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温度(℃)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光照强度(lx)

1000

0

1000

0

1000

0

1000

0

12小时后CO2变化量(g)

﹣0.5

+0.1

﹣1.5

+0.4

﹣3.0

+1.0

﹣3.1

+0.8

(1)用编号为2、4、6、8的装置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该实验组合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由表可知,植物呼吸作用最强的是编号第 6 组实验.

(2)在编号为1的装置中,叶肉细胞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基粒(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3)由表可知,植物光合作用最强的是编号第组实验.再过一段时间后,编号为5的装置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变化,表明植物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4)在光照强度为1000Lx,温度为30℃时,12小时每株天竺葵可积累葡萄糖 2.1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5)现有一株天竺葵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光吸收差异 (“不”或“非常”)显著,色素带缺第 条.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

1、生物实验的原则是控制单一变量,所以在1、3、5、7实验组合中,影响实验的因素即自变量是温度,无关变量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研究的目的是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序号2、4、6、8可构成另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由于没有光照,所以研究的目的是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

3、在实验中测得的二氧化碳减少量是净光合作用量,等于植物实际光合作用消耗量﹣细胞呼吸产生量.

【解答】解:(1)序号2、4、6、8可构成另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由于没有光照,所以研究的目的是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12小时后CO2变化量(g)是第6组最大,说明第6组呼吸作用最强.

(2)第1组实验中,光照强度(lx)为1000,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基粒(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3)比较同一温度下的二氧化碳减少量发现,表格中第5组实验结果减少量最大(为3.1+1.0=4.1),说明光合作用最强.一段时间后,编号为5的装置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变化,表明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4)光照强度为1000Lx,温度为30℃时,12小时每株天竺葵净消耗的CO2量是3.1g,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植物消耗264g的CO2能产生180g的葡萄糖,因此消耗的3.1gCO2量可为天竺葵积累葡萄糖2.1g.

(5)叶黄素位于滤纸条的第二条,所以叶黄素缺失突变体色素带缺第二条.由于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而而其他三种色素也可以吸收蓝紫光,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光吸收差异不显著.

故答案为:

(1)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6

(2)基粒(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3)5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或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或植物净光合作用为0)

(4)2.1

(5)不 二

8.如图一表示二倍体动物苏格兰羊体内的一个体细胞A经过两次细胞分裂的简单过程图,BCDEF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象;图二为不同分裂时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据图请回答.

(1)细胞A一细胞C的细胞分裂方式属于 有丝 分裂,细胞B中有 4 对同源染色体.

(2)细胞D中染色体的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这种变异称为 基因重组

(3)与细胞D核DNA含量相同的是细胞 B .(填标号),处于图二cd时期的是细胞 DF(填标号).

(4)如对该动物卵巢的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细胞F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图象,原因是:次级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M后期

(5)若将A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双链DNA用32P作标记,放在31P的培养液中进行如图所示的两次分裂,则E细胞中有勉P标记的染色体有2 条.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图一:细胞A→细胞C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属于有丝分裂;细胞C→细胞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D→细胞E、F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分析图二:图二表示细胞不同分裂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其中bc段形成原因是DNA复制,de段形成原因是着丝点分裂,该曲线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解答】解:(1)细胞A→细胞C的细胞分裂方式属于有丝分裂;细胞B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共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2)细胞D中染色体的行为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这种变异称为基因重组.

(3)与细胞D核DNA含量相同的是细胞B,都是8个;处于图二cd时期的细胞中着丝点都没有分裂,所以是细胞D、E.

(4)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MⅡ后期,因此对该动物卵巢的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将无法看到细胞F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图象.

(5)若将A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双链DNA用32P作标记,放在31P的培养液中进行如图所示的两次分裂,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则E细胞中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条.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 4

(2)基因重组

(3)B DF

(4)次级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MⅡ后期

(5)2

9.如图①~⑥表示细胞结构,甲、乙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①~⑥中,能够生成ATP的结构是 (填序号),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 (填序号).

(2)在⑥和植物细胞叶绿体中,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分别是 嵴(或内膜)类囊体(囊状结构或基粒)

(3)甲物质一般通过 核孔 (结构)运出⑤,①中进行的过程是 遗传信息的翻译.⑥中的某类物质大部分在结构①中合成,少部分在⑥中合成,此事实表明,⑥的结构和功能由存在于 细胞核和线粒体的基因控制.

(4)若图表示胰腺细胞,为研究其合成、分泌消化酶的过程,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细胞中,则3H在此过程中依次出现在①→②→③细胞结构中(用箭头和序号表示),实验过程中培养胰腺细胞的培养液里 不含(含/不含)3H标记的亮氨酸.乙物质分泌出结构④的现象可以称为 胞吐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结构①为核糖体;结构②为内质网;结构③为高尔基体;结构④为细胞膜;结构⑤为细胞核;结构⑥为线粒体.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解:(1)⑥为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产生ATP;由图示可知,⑤⑥为细胞核、线粒体,有双层膜结构;②③④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具有单层膜;①为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

(2)叶绿体中类囊体(囊状结构或基粒)由多层囊状结构薄膜构成,⑥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都增加了细胞内膜面积,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3)甲表示的物质是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一般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结构①(核糖体)中进行的过程是翻译(或蛋白质合成).⑥(线粒体)中的某类物质大部分在结构①(核糖体)中合成,少部分在⑥(线粒体)中合成,此事实表明,⑥的结构和功能由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的基因控制.

(4)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分泌蛋白,则3H在此过程中依次出现在(①→)②→③细胞结构中,实验过程中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细胞中,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则培养胰腺细胞的培养液里不含3H标记的亮氨酸.乙(蛋白质)分泌出结构④(细胞膜)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故答案为:

(1)⑥①

(2)嵴(或内膜) 类囊体(囊状结构或基粒)

(3)核孔 遗传信息的翻译 细胞核和线粒体

(4)(①→)②→③不含 胞吐

10.许多动物的毛色是基因间上位显性的结果.拉布拉多猎狗的毛色受两对基因的控制.黑狗是因为毛皮中有黑色素沉积,若毛皮中无黑色素将呈现黄色,褐色狗是因为色素的深度较浅.毛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毛色

黑色

褐色

黄色

黄色

基因型

E﹣B﹣

E﹣bb

eeB﹣

eebb

(1)E与e、B与b称为等位基因,这两对基因有可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在图中补全可能的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由题意可知;四种基因中决定毛皮中有黒色素沉积的基因是 E

(2)经研究证实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一对黑狗和黄狗多次杂交(产生了较多的子代),F1的表现型和比例为:黑色:褐色:黄色=l:l:2.则这种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 ,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 验证阶段.让F1中雌雄黑狗进行交配,在子代的黄狗中纯合子占

(3)科学家在研究动物毛色时发现,北极狐的毛色在冬季几乎为白色,到夏关,毛色逐渐变深呈红褐色.为验证北极狐毛色变化是受温度影响还是受日照长短影响,研究人员将20只白色北极狐均分为四组做了如下实验:

日照长短

温度

1

短日照

0

2

短日照

30

3

长日照

0

4

长日照

30

①除上述条件外,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这是为了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设置了两个自变量,分别是温度、日照长短 ,实验的因变量是 毛色变化

②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是1、3组毛色不变,2、4 组毛色变深,说明影响毛色变化的外界因素是 温度该实验还说明了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 环境(环境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热敏感基因控制着这一变化.请从基因控制性状及代谢的角度分析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热敏感基因控制合成黑色素酶,黑色素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

【分析】“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演绎推理一检验推理一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基因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另一种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解答】解:(1)E与e、B与b称为等位基因,这两对基因有可能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第一种类型,也可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两种情况,E与B、e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或E与b、e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如图所示

.由表格中的基因型可知,当有E基因存在的时候,毛皮才有色彩,所以决定毛皮中有黒色素沉积的基因是E.

(2)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对黑狗和黄狗多次杂交(产生了较多的子代),F1的表现型和比例为:黑色:褐色:黄色=l:l:2.只有测交才能出现这样的结果.即黑狗(EeBb)×黄狗(eebb)→黑色(EeBb):褐色(Eebb):黄色(eeBb、eebb)=1:1:2.“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演绎推理一检验推理一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测交属于验证阶段.让F1中雌雄黑狗(EeBb)进行交配,子代的黄狗中基因型为(

eeBB、
eeBb、
eebb),共
,其中纯合子为
eeBB+
eebb=
,所以黄狗中纯合子占

(3)①由表格可知,实验中设置了两个自变量,分别是温度、日照长短.北极狐毛色变化是受温度影响还是受日照长短影响,所以因变量是毛色变化.

②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是1、3组毛色不变,2、4 组毛色变深,1、3组温度为0℃,2、4组温度为30℃,说明影响毛色变化的外界因素是温度;该实验还说明了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基因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另一种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从基因控制性状及代谢的角度分析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热敏感基因控制合成黑色素酶,黑色素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故答案为:

(1)

E

(2)测交 验证

(3)①温度、日照长短 毛色变化

②温度 环境(环境因素)

③热敏感基因控制合成黑色素酶,黑色素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1.为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研究人员尝试将酶D基因与位于叶绿体膜上的转运肽基因相连,导入油菜细胞并获得了转基因油菜品种.

(1)研究人员依据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采用 PCR法从陆地棉基因文库中获取酶D基因,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转运肽基因.在上述引物设计时,分别在引物中加入如图甲所示酶的识别序列,这样可以用Cla限制酶和DNA连接 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得到A、D 端(填图中字母)相连的融合基因.

(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图乙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 表达载体 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四环素 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 液体 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

(3)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侵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 利用农杆菌将融合基因导入油菜细胞,进一步筛选后获得转基因油菜.

(4)提取上述转基因油菜的mRNA,在 逆转录 酶的作用下获得cDNA,再依据 融合基因的DNA片段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检测,可判断融合基因是否完成 转录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文库包括cDNA文库、基因组文库等.某个群体包含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的文库叫基因组文库,而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mRNA反转录产生的多种互补DNA片段属于cDNA文库.

【解答】解:(1)研究人员依据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从陆地棉基因文库中获取酶D基因,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转运肽基因.在上述引物设计时,分别在引物中加入如图甲所示酶的识别序列,这样可以用Cla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得到A、D端相连的融合基因.

(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图乙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表达载体即重组质粒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四环素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液体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

(3)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侵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利用农杆菌将融合基因导入油菜细胞,进一步筛选后获得转基因油菜.

(4)提取上述转基因油菜的m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获得cDNA,再依据融合基因的DNA片段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检测,可判断融合基因是否完成转录.

故答案为:

(1)PCR ClaⅠ限制酶和DNA连接 A、D

(2)表达载体(或“重组质粒”) 四环素 液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生物小问题大全
【生物】超级宝贝:高中三年基础知识(没有最全只有更全!!)
高中高三生物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生物)
精品干货 | 高考生物复习必备:知识盲点、错点大整合!
历年生物高考高频知识点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