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庆市万州一中2017届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解析版)

上学科网,下好资料 http://www.zxxk.com/U2105333.html

http://700125.reg.ks5u.com经典高考资料尽在于此

2016-2017学年重庆市万州一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人肝细胞都为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颤藻与发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

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含有细胞壁的生物:大部分原核生物、植物和真菌.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细胞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

【解答】解:A、少数原核细胞与部分真核细胞不含细胞壁,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

C、颤藻与发菜都属于原核生物,两者的细胞中都不含叶绿体,C错误;

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D正确.

故选:D.

2.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代谢细胞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阅读题干信息,而As进入水稻细胞,则应由细胞膜的生理特性,而非结构特点所决定;毒性很强的含砷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推测会影响酶的活性;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推测二者的吸收存在竞争性抑制,要关注“与As原子结构相似”这一信息.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砷(As)在植物体内富集,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决定,故A错误;

B、As进入水稻细胞,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则砷(As)可能是酶的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使得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失去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故B正确;

C、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说明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故C正确;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而这些化合物是水稻正常生长必需的,则P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故D正确.

故选:A.

3.关于新陈代谢与酶、ATP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却无物种差异性

B.酶、ATP都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并无直接关系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等

D.与激素及载体蛋白等一样,酶起到调节作用后并不失活

【考点】酶的特性;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酶是细胞代谢的基本条件之一,不同物种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同,因此酶不同;ATP是大多数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保证了细胞对ATP的大量需求,ATP的合成和水解过程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酶在作用前后性质不发生改变,可以反复利用.

【解答】解:A、不同物种细胞代谢不同,相应的酶不同,ATP是一切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不同物种中ATP无差异,A正确;

B、酶的合成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ATP的合成和水解需要酶的催化,B错误;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

D、载体蛋白和酶起作用后不失活,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就会分解失活,D错误.

故选:A.

4.如图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假设5时日出,19时日落,玻璃罩内的植物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的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了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B.CO2浓度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准确分析图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题干中提出“密闭的玻璃罩”,因此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当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解答】解:A、FG段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A错误;

B、D、H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D点CO2浓度开始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在D点之前就开始,B错误;

C、BC段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凌晨时温度较低,因此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C正确;

D、H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此时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点不是H点,D错误.

故选:C.

5.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个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表.对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实验组

5分钟的现象

再过5分钟

滴加清水5分钟

0.3g·ml1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0.5g·ml1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1mol·l1KNO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1mol·l1醋酸溶液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渗透失水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解答】解:A、由于0.3g·mL1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且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所以x为质壁分离,A正确;

B、由于0.5g·mL1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植物细胞失水过多,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但因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所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正确;

C、由于K+和NO3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所以可导致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滴加清水5分钟后,由于细胞的保护作用,所以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C正确;

D、由于醋酸能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结构,所以无变化,而不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D错误.

故选:D.

6.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了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20和20

B.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和40

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是有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

D.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是:从0到20条都有可能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40条;第二次有丝分裂前的细胞中玉米细胞的20对染色体,有40条染色单体,而其中的一半,即20条具有32P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而某个细胞分到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的数目为0﹣20,而对于整个分裂细胞来说,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仍就是20条.

【解答】解:A、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都是20和20,A正确;

B、根据分析,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和20,B错误;

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后,DNA只复制了一次,所以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是有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C正确;

D、根据分析,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是:从0到20条都有可能,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分.

7.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形态、结构、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生命系统通过各个层次的信息和反馈调节等活动维持其自身稳定,执行其正常功能.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表示细胞间通讯中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一种方式.

(1)图1的⑨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特性是 选择透过性

(2)研究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美国科学家试图从人的红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 外无其他结构的膜,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3)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禽流感病毒与图1中结构 (填序号)的化学组成最相似.

(4)若图1所示的分泌物是抗体,该细胞核内核仁被破坏,上述抗体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原因是该结构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该结构被破坏,不能形成rRNA(核糖体、抗体蛋白)

(5)若图1所示的分泌物是胰岛素,写出胰岛素在产生、运输、加工、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是 ②⑦⑨(填序号).

(6)图2中①为信号分子,结构②的组成成分是 糖蛋白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具有识别、免疫信息交流的作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2、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DNA或RNA)组成.

3、线粒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有自己的DNA、核糖体,线粒体的中的少数酶是由线粒体DNA编码并在线粒体里翻译成蛋白质的.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

4、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一般都是异养型.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少数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解答】解:(1)图1的⑨是细胞膜,其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2)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器和细胞核,除细胞膜无其他结构的膜,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3)流感病毒是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这与③核糖体的化学组成相似.

(4)核仁与某种RNA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rRNA(核糖体、抗体蛋白).

(5)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内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转运,最后经过细胞膜的外排作用分泌出去,因此生长激素合成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有②内质网⑦高尔基体⑨细胞膜.

(6)图2中①为信号分子,与结构②特异性结合,说明结构②是受体,其组成成分是糖蛋白.

故答案为:

(1)选择透过性

(2)细胞膜

(3)③

(4)rRNA(核糖体、抗体蛋白)

(5)②⑦⑨

(6)糖蛋白

8.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麦芽糖标准液(mL)

0

0.2

0.6

1.0

1.4

1.6

2.0

蒸馏水(mL)

2.0

1.8

1.4

1.0

X

Y

0

斐林试剂(mL)

2.0

2.0

2.0

2.0

2.0

2.0

2.0

步骤二:利用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60水浴加热2min ,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 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

(2)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分别是 0.6 mL和 0.4 mL.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 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

(4)请补全步骤五的做法: 60水浴加热2min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实验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这样导致β﹣淀粉酶失活,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解:(1)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2)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各个试管中液体的总量要相等,则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分别是0.6mL、0.4mL.

(3)实验中B试管起对照作用,具体作用是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

(4)斐林试剂可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鉴定还原糖的存在,所以步骤五的做法中要补上60℃水浴加热2 min.

故答案为:

(1)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

(2)0.6 0.4

(3)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

(4)60℃水浴加热2 min

9.如图所示,图甲表示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图丙分别表示光照强度和空气中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S1、S2、S3的面积大小表示有关生理过程产生或消耗物质的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图甲中a为液泡,结构b和结构c依次为 叶绿体、线粒体 ,物质④的名称是O2 ,葡萄糖→③过程中还能产生的物质是[H]、ATP

(2)限制图丙曲线最终趋于平缓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光照强度、温度

(3)在图乙曲线中,可用S1+S3表示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可用表示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S2+S3.(用S1、S2、S3表示)

(4)如图丁所示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水滴位置在X.恒温30分钟后,将针筒容量调至0.6mL,水滴位置恢复到X.若以氧气释放量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则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0.8 mL/h,该数值比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低,原因是 植物同时进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甲图:细胞器b吸收光照,将①②转变成葡萄糖,可推知:细胞器b是叶绿体、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水分子;同时可以推知:细胞器a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是液泡,液泡能够从细胞外吸水②;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③丙酮酸,并进入c线粒体与②水、④氧气生成①二氧化碳和②水.

分析图乙:由A点开始,光合作用出现,并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断增多;在B点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刚好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图中的S1可表示B点之前的光合作用量,也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光合作用合成量;但是超过B点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S2就可以表示B点之后的有机物积累量,图中可以看出,S2+S3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S1+S3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因此光合作用有机物净积累量=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消耗=S2+S3﹣(S1+S3)=S2﹣S1

分析图丙:表示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直到达到二氧化碳的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最大.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结构b能够利用光能,是叶绿体,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能够用于有氧呼吸,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够用于光合作用,所以结构c是线粒体.物质④参与线粒体中的有氧呼吸过程,是氧气.物质③是丙酮酸,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还产生了[H]和ATP.

(2)限制图丙曲线最终趋于平缓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

(3)在图乙曲线中,可用S1+S3表示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可用表示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S2+S3

(4)以氧气释放量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恒温30分钟后,针筒的读数变化是0.6mL﹣0.2mL=0.4mL,则一小时后,针筒的读数变化就是0.4×2=0.8mL,因此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0.8mL/h,该数值比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低,原因是植物同时进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

故答案为:

(1)叶绿体、线粒体 O2[H]、ATP

(2)光照强度、温度

(3)S1+S3 S2+S3

(4)0.8 植物同时进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

10.兔子的毛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等,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

(1)已知b1、b2、b3、b4之间具有不循环但有一定次序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b1对b2显性、b2对b3显性,则b1对b3显性).为探究b1、b2、b3、b4之间的显性关系,有人做了以下杂交试验(子代数量足够多,雌雄都有):甲:纯种青毛兔×纯种白毛兔→F1为青毛兔;乙:纯种黑毛兔×纯种褐毛兔→F1为黑毛兔;丙:F1青毛兔×F1黑毛兔.请推测杂交组合丙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结合甲、乙的子代情况,对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

①若表现型及比例是 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则b1、b2、b3对b4显性,b1、b2对b3显性,b1对b2显性(可表示为b1>b2>b3>b4,以下回答问题时,用此形式表示).

②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

③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3>b1>b2>b4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 .若让子代中的青毛兔与白毛兔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青毛:白毛:褐毛=2:1: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甲:纯种青毛兔(b1b1)×纯种白毛兔(b2b2)→F1为青毛兔(b1b2);乙:纯种黑毛兔(b3b3)×纯种褐毛兔(b4b4)→f1为黑毛兔(b3b4);丙:F1青毛兔(b1b2)×F1黑毛兔(b3b4)→b1b4、b1b3、b2b4、b2b3

【解答】解:(1)①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b1>b2>b3>b4,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和b2b3均表现为白色,所以丙的子代中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②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表现为黑色,b2b3表现为白色,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

③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3和b2b3均表现为黑色,即b3>b2、b3>b1;b1b4表现为青色,即b1>b4;b2b3表现为白色,即b3>b2,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3>b1>b2>b4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B_)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则子代中青毛兔的基因型为b1b4,白毛兔的基因型为b2b4,让子代中的青毛兔与白毛兔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2(青):b1b4(青):b2b4(白):b4b4(褐)=1:1:1:1,所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青毛:白毛:褐毛=2:1:1,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①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②b1>b3>b2>b4③b3>b1>b2>b4

(2)Bb4 青毛:白毛:褐毛=2:1:1

11.如图1表示利用生物技术制备抗X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图2表示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图3表示番茄和马铃薯植物细胞融合和再生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图1中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物质是 抗原X.融合后的细胞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理想的细胞,此类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X的抗体 .该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图2中进行荷斯坦奶牛胚胎工程操作时,首先给成年雌牛注射促性腺激素,目的是 超数排卵.哺乳动物的精子、卵子发生上的区别是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 胎儿期或出生前完成的,在体外受精前,对牛的精子常采用 化学诱导 法诱导精子获能.

(3)为了提高牛胚胎的利用率,常采取的方法是 胚胎分割移植 ;处理的时期是 囊胚期和桑椹胚期

(4)图3中过程①是植物细胞形成 原生质体 的阶段,该阶段所用的酶是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形成再生植株的过程中与组织培养有相似之处的步骤是 ④⑤(填编号).

【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胚胎移植.

【分析】1、图1所示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小鼠的B细胞经过免疫,再与能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同时具备了分泌抗体和无限增殖的能力.

2、图2所示为胚胎工程中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精子只有经过获能处理后才具备使卵细胞受精的能力.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切割后,每个部分都可以再发育成一个个体.

3、图3分析,①表示去除细胞壁,②表示原生质体的融合,③表示再生细胞壁,④表示脱分化,⑤表示再分化,⑥表示移栽.

【解答】解:(1)图1是制备抗X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要想获得分泌抗X抗原的抗体,需要对小鼠注射相应的抗原即X抗原.融合后经筛选的细胞为杂交瘤细胞,具备双亲细胞的遗传特性,此类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X的抗体.两类细胞融合需要细胞融合技术,杂交瘤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培养,需要细胞培养技术,所以该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图2中进行荷斯坦奶牛胚胎工程操作时,首先给成年雌牛注射促性腺激素,目的是超数排卵.哺乳动物的精子、卵子发生上的区别是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胎儿期或出生前完成的,在体外受精前,对牛的精子常采用化学诱导法诱导精子获能.

(3)为了提高牛胚胎的利用率,常采取的方法是胚胎分割移植;处理的时期是囊胚期和桑椹胚期.

(4)图3所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体细胞杂交的第一步就是制备原生质体,可以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植物细胞壁分解掉.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植株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等过程.

故答案为:

(1)抗原X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X的抗体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超数排卵 胎儿期或出生前 化学诱导

(3)胚胎分割移植 囊胚期和桑椹胚期

(4)原生质体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④⑤(⑥)

2016年11月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一生物_必修一_知识点总结_人教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生物必修一200个易混易错判断题
二轮复习 | 必修一高频知识点汇总,高考必看!
细胞代谢一【题组1】
帮助记忆——高中生物有效知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