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老道学智慧名家——邺侯李泌

老子告诉我们,“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所谓智者,一定要从世俗名利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持而勿盈,揣而勿锐,富而勿奢,贵而勿淫,功而勿满,名而勿骄,以“大成若缺”为境界,走运夷保泰的“中极图”正道。


在历史上,“功成身退”也是名臣们保全自身的一个重要方法,如范蠡、张良等激流勇退,得以全身;文种、韩信等贪恋权势,最终被害。而唐中期的邺侯李泌,他实现了“帝王之师”与“归隐山林”二者的完美结合,是继范蠡、张良后又一大智者。


李泌幼年便有“神童”的称誉,7岁的时候已经对儒、道、佛思想有很深的体悟,唐明皇听说了关于他的传闻,有一次在与宰相张说下围棋的时候宣他入宫。李泌到了跟前,唐明皇让张说和李泌各以“方圆动静”为题说一副对联,张说随口说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不料李泌马上接着说;“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此联一出,唐明皇与张说惊叹不已,于是李泌一下子就出了名。

当时的另一个宰相兼大诗人张九龄,对李泌非常器重,把他看作是自己的朋友。李泌幼年曾有长歌云:“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此诗狂放桀骜,大有太白之风。但张九龄见后,告诫他说:“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斯尽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耶!但当为诗以赏风景,咏古贤,勿自扬己为妙。”李泌听了,流泪相谢,就此不再出此狂言。


  李泌长大以后,对《易经》、《老子》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经常出没于华山、嵩山、终南山的绿林明月之间,寻仙求道,淡泊明志,孜孜不倦地追求道家高深的境界。与此同时,他又与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皇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深受这些皇帝的敬仰和器重,都把他视为能够正确指导自己处理天下大事和皇宫私事的“帝王之师”。


事实上李泌也一直在扮演着“帝王之师”的角色,于幕后运筹帷幄。唐肃宗按其制定的战略行事,“安史之乱”才得以顺利地镇压下去。在他的大力推荐下,郭子仪得以成为功勋赫赫的中兴名将,在他的周旋下,李晟、马隧这些忠诚的名将得以存活,在他的策划劝说下,唐玄宗得以从四川回到长安养老。他排解了无数次皇宫里的冲突,处理了无数件安邦定国的大事。


但凡国家大事,肃宗都先咨询李泌,对他的恩宠也是无以复加,和他“寝则对榻,出则联镳”——睡觉时也在一个屋里,外出时并马而行。当肃宗皇帝乘车外出时,也让李泌坐在身边。因李泌谢绝了肃宗的宰相官职,只穿一身白衣,故而又有“白衣山人”之称。宴会上,因李泌不吃荤腥,唐肃宗亲自烧梨给李泌吃,皇帝的弟弟颖王等也联句献诗曰:“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颖王);“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信王);“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益王);最后肃宗亲自结句说:“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臣子做到这个份上,实在是荣宠至极。

后来,李泌看到肃宁日益亲近小人,而自己正处在败治斗争的漩涡中心,怕有祸害,忽然变得庸庸碌碌,请求隐退,遁避到衡山去修道,实在是深得道家精髓的绝世高人。清代著名湘军将领李元度有《访邺侯书堂遗址诗》赞其:“古今名士擅风流,前有留侯后邺侯。总为与人家国事,逃名同托赤松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 唐玄宗 《华山碑》简书贴 (中堂 )
(唐)李泌《长歌行》
李隆基
元载:莫欺少年穷,贵后欺负人
功成身退伟丈夫 ——李泌《长歌行》品读
唐朝最知名宰相,一生只会写拍马诗,却开创长安三万里的盛唐气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