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被我们追逐过的面孔丨谭盾 可视可感的自然之声

朱家角课植园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北首西井村,是朱家角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从上空俯瞰,白墙青瓦、绿荫黛痕,是一处非常幽静的私人花园。它原属主人是马文卿,所以又叫“马家花园”。2011 年,谭盾和张军在课植园实验上演了实景水乐和实景园林昆曲。一些“小众人士”坐在园林里观看了实景《牡丹亭》。演出时间选在傍晚七时,据现场观众反映,“园子里光影昏黄,有点鬼气森森。”

很多人不知道,为了园子里这“颇不明朗”的光线效果,谭盾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负责打光的灯光师明确强硬地用技术数值表示他的暗光已经达到极限,但是谭盾还是觉得他们可以再尝试努力,看看是否能出现“返古的奇迹”。做实景昆曲时,身在园林的谭盾似乎既分身为一位俯仰逡巡的古人,又兼而为一位无止境的穷极回首和想象的艺术家,声、光、节奏、表演,每一处的细节都与声音的传播微妙相关,单是灯光一项,谭盾提出的一个问题就让所有的工作人员恨不能垂首顿足拦路哭,因为现代的光线和古代的光线迥然有异,古代的傍晚显然不会太亮,那么,如何使被霓虹映得太亮的黄昏变得幽暗,同时,为了让观众能够在人工布光中又能清晰地感受到演员的表演?剧组的工作人员只能一次次地抓紧时间调节光效,这个艰难的宛如一出现实悲剧的经历让人们意识到,复古和复兴古艺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时髦和做作的事情。

让我们看看借《牡丹亭》而勾起人们些许回忆的课植园。课植园是清末民初江南最大的庄园式私家花园。它坐西朝东,正墙门面对西井亭港,沿河有船舫和一跺照墙,照墙两旁曾建有两座“司鼓亭”,每遇宾客来临,吹鼓手就吹吹打打,鼓乐齐鸣,以示欢迎。据说园主马文卿晚年时,将戏台开放,让街坊四邻到园中看戏,而他自己则坐在灯火深处,观看戏外的尘戏。

昆曲是园林的魂。谭盾说:“我的音乐理想就是既传承、保护国学国乐的传统,又让国学国乐有一种感性的现代面貌。”谭盾的实验性付出,似乎是用一种让我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提醒“古老”,在大观园的粉墙黛瓦间,曾经幽幽地从远处传来一缕令林木更为深寂的唱腔。这种园林庭院的深幽处韵藏着中国戏曲、词句、唱演的精华,这是隐居的精英们留下来的中国式优雅。

无法深切了解中国诗词韵致的外国观众从昆曲中听到了“自然之声”。 他们听了谭盾的《纸乐》后认为“西方音乐里很少有这种自然之声”,做了《纸乐》和《水乐》后,谭盾又开始做《女书》,他仿佛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古人,用捕捉声音的方式神奇地穿越和回归。虽然谭盾用“纸”、“水”、“书”等用意的意念去做可看的音乐,却能落在人们感觉的实处,一个听众在听过《纸乐》后说:“在我听到的音乐中,他把我们小时候用嘴巴吹作业本的创作、拿一张大纸模仿海浪的喜悦以及类似晴雯撕扇子的发泄,完整地带回给我们,当然,用的是严谨的曲式。事实上,这种巫气十足的声音的确来自谭盾童年的游戏。谭盾说,‘那时我常用薄纸蒙住算盘珠并模仿巫师和唱戏人来唱纸歌子。有许多次在外婆的睡房里我用撕、揉、搓等方式造出许多奇妙的纸声,为从大人那里听来的鬼故事配纸乐。每逢乡间操办红白喜事,我更是跟随人群玩敲纸筒、纸箱子。’他制造出的那种清冷凄厉野蛮强悍的声音,似乎是流淌在湖南人原始血脉之中的声音,仿佛是我们共同的基因密码,在我们听来异常耳熟。”

谭盾越来越成为国际舞台的明星。1995 年,受德国著名作曲家汉斯推荐,谭盾成为慕尼黑国际音乐戏剧比赛评委;1996年受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满澈提名获加拿大格兰·格德音乐奖;1997 年他被《纽约时报》评为“本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1999 年谭盾荣获当今世界最权威的格威文美尔作曲大奖;2001 年他因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赢得使他声名远播的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像奖。目前,谭盾的音乐在世界各地由著名指挥和乐团频繁演出。

我赞同《波士顿箴言报》那位评论员T. J. 麦德莱克对《地图》的评价:“它找到了一种最原始的音乐语言,能使聆听者感到心灵的震撼!”我也相信所有在场的观众都会感觉到这种“心灵的震撼”,但是,那是“最原始的音乐语言”给予的,是千百年来传承的湘西土著音乐传递出的丰富音响信息恩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园林实景版昆曲
物道|谭盾造了一座亭,鬼气无比,梦想无边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山水中国(36)|水淼桥牵朱家角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
且听风吟——谭盾《纸乐》创作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