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海经》中的三青鸟在庆阳的历史遗存》

2019.10.9./作者:窦彦礼/编辑:杨永辉

(山海经中的神鸟·图片来自网络)

研究庆阳上古历史,必须了解庆阳远古时代的地理生态环境。根据庆阳的旧新石器文化遗存、古生态文化遗存与《山海经》的记述,基本上可以勾画出庆阳上古原始生态与气候的巨大变迁。

南开大学教授王红旗历经20余年的信息解读,发现《山海经》系由帝禹时代的《五藏山经》、夏代的《海外四经》、商代的《大荒四经》、周代的《海内五经》合辑而成。其中,《五藏山经》是帝禹时代的国土资源考察白皮书,其地形地貌基本符合中国四五千年前(前2200年—前3000年)的自然景观,具有丰富的科学与文化价值。

《山海经》并非古人奇发异想的创作,其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智慧,只是在我们越来越难理解它的意涵时,才将它当成是古人的想象了。学原子物理的王红旗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偶然看到《山海经》,就被深深的迷住了,但同时也对里边的内容提出许多疑问。所以说,《山海经》在中国古代的图书典籍中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图书典籍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称其为千古奇书,也有理由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之一。在研究历史的史家看来,它就像是一座巍峨的文化大山,一座历尽沧桑的文明金字塔。其成书年代约在商、周之间,部分内容很可能来源于黄帝时期。所以说,《山海经》至少是一部自然、社会历史,而不是神话,书中记录了大量远古时代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

曾经有人对《山海经》提出不少非议,但是研究古代地理离不开它,研究古代民族离不开它,研究古代图腾离不开它,研究先民的文化意识更离不开它,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书中看似荒诞的语句,都是用富有深刻内涵的上古符号文字作为表达。上古文字记录多以图腾符号书写,与商周以后的文字有着极大的差别。不了解上古图腾符号的寓意,就无法读懂《山海经》的内容。如今图书市场所售的《山海经》译本,都只是文言译成了白话,并没有译出《山海经》深奥的文化信息。我们期待着有伟大的文史天才能够解读《山海经》,译出纪录真实历史的读本!

《五藏山经》描述了许多东或西多少里,其阳有什么,其阴有什么,什么水要流注到哪里,以及标明的实测里数。王红旗说书中文字的本身就透露出地理考察报告的性质。于是,当王红旗有一天突然领悟到写经人的位置,很可能在今天的华山、潼关一带时,他便逐步地推测出26条山脉从内向外、由近而远的排列次序。

帝禹山河图认为:当时北方有许多大湖泊和湿地,如今它们基本上都已经干涸了。今日的长江中游平原,当初是广阔的湖泊湿地(云梦泽)。《山海经·五藏山经》很少记述今日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的人类活动情况,表明当时这些地区属于沼泽湿地,因此不太适宜人类的定居生活。庆阳介于黄河与渭水之间,根据《帝禹山河图》,可知上古时代的庆阳遍地湖泊,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特殊的自然环境,在那水患洪荒时代,确实是人类生存的绿洲,故而能够留下如此多的旧新石器文化遗址。

学者们普遍认为,传说历史中的燧人弇兹氏繁衍于河西走廊的合黎山,而《山海经》的“西山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海内西经”所标示的三青鸟与轩辕台、西王母、女娲、盘古、共工、后稷之葬及大禹文化的遗存,多在今甘肃庆阳、平凉境内,所以说,《山海经》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从而肯定了环江楼房子旧石器即是传说历史中的燧人氏遗留之物。

在《上古庆阳》《丝路先声》所采集的远古文化资料中,排列出古人类在华池洞洞沟旧石器晚期与太古塬、合鵹塬的繁衍生息文化印痕。太古塬与合鵹塬(今南梁荔园堡)是弇兹氏大鵹、少鵹与青鸟三柯氏共同繁衍生息之地,合鵹塬又称合鵹山或弇兹山(崦嵫山)。伏羲氏繁衍至西葫芦河,把崦嵫山的地名带到了渭水流域,今之天水齐寿山古称崦嵫山,即弇兹山的转音;西貘族后裔西迁河西走廊,把合鵹山、弇兹山地名带到了河西走廊的张掖一带,传为合黎山,把弇兹山转音为崦嵫山、焉支山、胭脂山。

大约在1.2万年前后,华胥氏部落的大鵹风兖部繁衍于华池柔远河与东葫芦河一带,在柔远镇有玄天圣母殿的华胥氏文化,反映了华夏民族的起始;太婼少鵹部繁衍于蒲水流域的镇原屯字镇太阳池一带,繁衍生息于此地的婼羌西王母族的扶桑文化延伸至北美洲,其流向西域的后裔创造了5000年前的丝路月氏古道;简允青鸟部由华池元城(玄城)到达环江西部的元城(玄天城,即今环县卢湾乡),后繁衍于环江上游一带。《山海经》记载的庆阳山名、水名、人名,在考古遗址与图腾演变及民俗传承文化研究中,全部得到印证。从而揭示出在岁月推移,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有多少英雄人物、有多少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被湮没,给后人留下了很多难以破解的谜团。

“昆仑”一词的来源,西王母文化的著名研究者张怀群先生认为,出自“葫芦”的演变。经过作者10余年的考察,发现最原始的昆仑山即子午岭,其山脉上的太古塬、合鵹塬,即传说历史中弇兹氏原始部落所居之合鵹山或称崦嵫山。

合黎山是合鵹山的演变,乃今华池境内南梁镇的合鵹塬,宋代在此筑城,今人称“鵹塬堡”。合鵹塬与太古塬东西相望,见证着中华人类远古历史的往昔岁月。根据弇兹氏部落的发展,排列出华池太古塬是大鵹、少鵹、三青鸟部落在华池的第二居住地,玄城是第一居住地,合鵹塬是第三居住地。这些地处子午岭山脉的传说历史,随着古人类的发展而被逐步神话。《山海经》所指之昆仑山,是少鵹部后裔西王母神话的发展延伸,是西王母由蒲水发展到泾水流域的地理标志。昆仑山地名随着西貘族,也即西羌先民的发展而变化。

《山海经》昆仑山所指的丹霞地貌特征,与平凉崆峒山相吻合,同时与轩辕丘、轩辕国、轩辕台文化遗址所处的位置相符合。轩辕丘的第一遗址指镇原开边鸡头山黄帝冢。轩辕国指环县兴隆山轩辕氏部落遗址,那里同时有黄帝升天桥与黄帝泉地名。轩辕台指白马族祭祀黄帝的宫殿式建筑——南佐遗址,那里同时有南佐白马天神庙。这些上古遗址的存在,为我们今天研究人类发展历史,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黄帝是后人对轩辕氏的尊称,黄帝族在庆阳时正处于轩辕氏的原始部落时代,故《山海经》称轩辕氏而不称黄帝。

《荀子》中有“大禹学于西王母”。吴晗称,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跃在陕甘高原一带的戎族或西戎的别名。”他还有《西王母的传说——西王母故事演变》《昆仑奴考》《西王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等著述。古今学者的论述,都将西王母族和大禹家族指向陕甘一带的庆阳。

先夏时代,西貘婼水后裔月氏人由庆阳到河西走廊,把昆仑山易嫁祁连山,其婼羌分支流向西域,建立了于阗古国,又将昆仑山带到葱岭。所以,《汉书·地理志》有:“金城临羌县(青海湟源)西有弱水、昆仑山祠。”《括地志》注云:“在酒泉县西南八十里。”又据《晋书》,酒泉太守马岌上书进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

这是昆仑山之名由东向西发展的明确路线,由此分解出平凉崆峒山之昆仑在早,其次为祁连山昆仑,最后落定于西域葱岭之昆仑山。从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昆仑山、西王母、女儿国是《山海经》中的同一文化原型,合黎山、弱水随西王母族后裔的西迁,流向河西走廊。实则,弱水、若水、诺水、洛水都是镇原太阳池婼水文化根系;合黎山则是人祖传说历史在华池东葫芦河南梁镇的合鵹塬,今人称“荔园堡”。中国很多文化,都源于一个“鵹”字,鵹河、鵹山、历山、黎山(骊山)姥姆、蚩尤九黎、黎民百姓,及至今日南方黎族,都出自弇兹氏在庆阳鵹鸟图腾的万年文化根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回【延伸1】
汉.青鸟画像石刻.绵阳三台出
大瓦山就是三危山,西王母之宫,青鸟所在地#山海经 #大瓦山
[转载]昆仑丘,西王母,轩辕丘
不可思议的《山海经》
《山海经》与运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