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颐盦的美拍: 涂黑 铅笔打稿直接刻



清代 赵之谦 “二金蝶堂”白文方印。 青田石 体高六点五厘米,印面纵宽均二点八厘米。

君艺编号 522 一级文物

边款:二金蝶堂,述祖德也。旧有此印,今失之矣。既补刻,乃为铭曰:旌孝子,七世祖,十九年,走寻父。父已殇,负骨归,启殡宫,金蝶飞。二金蝶,投怀中,表至行,大吾宗。遭乱离,丧家室,剩一身,险以出。思祖德,惟下泪。刻此石,告万世。同治纪元壬戌夏,赵之谦避地闽中作记。此石制纽浑朴,百余年物也,以二百钱得之惇仁里徐氏肆中。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等。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赵之谦诗、书、画、印“四绝”,是晚清艺坛上最杰出的艺术家。尤其是他的篆刻,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的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印风多变,屡出奇局,影响着后来的一大拨篆刻家。

“二金蝶堂”为赵之谦斋号,印面文字,来自赵之谦七世祖赵万全的孝子故事。赵之谦出身于浙江绍兴一个商人家庭,先主为宋朝宗室后裔,赵之谦有位七世祖赵万全,生于明末清初兵荒马乱年代,其父常年远游在外授学,久无音讯,不知生死。19岁的赵万全出门寻亲,历时7年,经过十数行省,最终得到其父死讯。万全开棺取骸骨时,忽然有两只金蝶自穴中翩然飞出,入万全怀中而不见,时人传说,皆为孝行感召天地所致。万全负骸回乡,此后不再外出,托教授以供母。母亲去世后,万全将父母合葬,自己在旁结庐守墓三年。

赵万全千里寻亲的事迹不但见于绍兴当地志乘,《浙江通志》、《清史稿》都有记录。到赵之谦懂事时,金蝶投怀的故事在赵氏家族代代相传已逾百年,族中长老谈起这位先祖时总是恭敬而神往。在赵之谦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用二金蝶堂作斋号名亦有述祖德,广大门楣的志向。除此印外,还有“金蝶投怀”、 “二金蝶堂双钩两汉刻石之记”等,并多在印款中流露出对先祖懿行的追念和对自身境界的感慨。

“二金蝶堂”印石古朴,为青田猫钮,印章刻于1862年夏,时赵之谦34岁。前一年,赵之谦为生计而只身离家赴殴(温州),是年,又离殴赴闽。赵之谦在福建时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相继夭折,心情悲痛,更号“悲庵”,遭逢丧妻破家之变的赵之谦,潦倒天涯,不禁想起了赵万全的故事,此刻深深触动他的不是孝子义行,而是万全父亲应麟的身世。此时的之谦与当年的应麟是何其的相似——同是清贫读书人,同样的为求功名而常年离家远游,同样遭遇兵燹而返家不得。只是应麟死后尚有孝子七载寻亲,而自己一旦客死他乡,又有谁来为自己拾取骸骨呢?念及此,“思祖德,惟下泪。刻此石,告万世。”读其边款长跋,一股悲凉沉郁之慨油然而生。

1862年前后,赵之谦朱、白文印风均已脱浙派之局限,由浙入皖,并力矫浙派末流步趋前人,过于方整之失。逐渐体现出自我风格的多样性。赵之谦早期刻过一方“金蝶投怀”的白文印,若两印同赏的话,可以看到其早期印风明显的浙派韵味,而此印在取法汉印基础上大胆布局,是赵氏强调疏密对比的典范。

印面中“二”字大块留红与其它三字的大密形成对比,同时又与其它三字的的自然留红相呼应,如此一来大块留红并不突兀。全印下刀稳重,线条霸悍,力度感很强,加上历史造成的残破,使得其印在苍劲中显浑厚,在斑驳中见端庄。是赵之谦这一时期白文的代表作品。

赵之谦边款中有段记录:“此石制纽浑朴,百余年物也,以二百钱得之惇仁里徐氏肆中。”百余年物经其凿刻后,又经历了百余年时光,印石已有明显裂痕,印面右上与左下均有破损,一如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面对此等老物,我辈定当宝而传之,让其在“颐养天年”间继续传递文脉的气息。


君匋艺术院 藏品科 高逸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印:晚清篆刻天才赵之谦的“二金蝶堂”
为600年来篆刻人开门径无数!赵之谦《二金蜨堂》原色印存高清赏
清 赵之谦
赵之谦篆刻(高清原印110图)天才印人,开辟新局,大开门户
印人传:“为五斗米折腰”的艺术大师赵之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记一位篆刻家刻骨铭心的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