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我逛北京14】故宫 武英殿 之《石渠宝笈》展第一期

       在故宫曾经办过的“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特展《石渠宝笈》”非常的火,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当时的新闻。据说,有人为了一睹特展中《清明上河图》全卷真迹,曾排8个小时的队伍,像我这样不爱凑热闹的人,自然是不会因为一张10年来未曾完整露面的《清明上河图》去费这体力的,但,我是有文化的,于是我还是凑了这个热闹,虽然,去之前还不曾弄明白这个宝笈为毛叫“石渠”。找了一个相对人最少的日子去的,但,还是排了4个小时的队,4个小时之后,我知道为毛叫“石渠”了,而你也不一定知道为毛叫“石渠”吧,看这篇博,最多4分钟你就知道了,说实话,我好羡慕你的高效

↑ 故宫这么大,武英殿在哪儿?请注意图中左下角绿树环抱的院落,这个地方其实在平常是作为故宫书画的常年展览场所(现在字画展改到文华殿了),如同奉先殿的钟表馆,当然,大部分游客根本没有时间去这个相对偏僻的院落,而是沿中轴线一路向北。所以,这里是被大部分人遗忘的地方。

↑ 最大的殿就是武英殿,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别看地方偏于故宫一角,但历史上一些大事在这里发生的。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占领北京皇宫之后曾在武英殿办理军务,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回北京以后,于6月3日仓促举行的称帝典礼就是在武英殿举行的。6月4日凌晨,李自成撤离北京时下令火烧皇宫,武英殿幸免于难,所以10月19日顺治皇帝由沈阳迁都到北京时,一度就住在武英殿里。另外,康熙擒拿鳌拜的场所就在武英殿。

↑ 说实话,当我来到队尾,看到那儿的牌子上写着此处排队需5小时时,觉得也许是吓人的,但其实差不多。因为控制参观人数,里面的人舍不得出来,所以队伍行进的很慢,慢到你把手机的八卦都看完也没进到大门。

↑用手机拍的,当队伍在这里等待的时候,原以为马上就能进室内展馆了,但没想到在内院还要排队,也差不多快1个小时。对了,各位博友看到这儿,我该说说为什么叫“石渠”宝笈了。“石渠”这个词来自汉代宫廷珍藏图书的建筑——石渠阁,唐朝颜师古注:“《三辅故事》云石渠阁在未央殿北,以藏秘书也。”《三辅黄图》卷六《阁》:“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道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就是说由汉初丞相萧何主持建造,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收藏刘邦军进咸阳后萧何收集秦朝的图籍档案。之所以叫石渠阁,是因为建筑特点得名,在阁周围以磨制石块筑成渠,渠中导入水围绕阁四周,对于防火防盗十分有利。

清乾隆、嘉庆时期,内府书画收藏臻于鼎盛,在此背景下,著录藏品的《石渠宝笈》《密殿珠林》初、续、三编应运而生。《石渠宝笈》即皇家珍藏目录,著录了内府非宗教类书画藏品,而《密殿珠林》是收录了内府的佛道教题材的书画作品。两书分工明确,为我们现在了解古典文化提供珍贵的资料。

↑一进门,就来了件震撼的展品——《伯远帖》,各位一定知道乾隆三希堂的三个同属一家的宝贝——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但前两位的都有明确考证并非本人原作,只有王珣的《伯远帖》才是真迹。别看这么长长的一卷,其实《伯远帖》就是一页信纸,5行共47字。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不是“江左梅郎”呦~

P.S.从这张图片以后都不是我拍的照片,因为展览为了保护脆弱的字画不许拍照,不过现场还是有人用手机拍,真搞不明白拍也拍不清楚,为何还拍。(这张是从故宫官网上截的全景图,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中间深色部分,47字五行行书就是真真正正的《伯远帖》。王珣字的右侧是乾隆御笔“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伯远帖》如何断句,对我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来说,意思会有所不同。启功先生的识读和句读如下:“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启功先生注此帖尾已不全,就是说伯远帖其实后面还有,只是没有保留下来)。看到一个探讨这47个字的学术贴,现转帖如下——

对此贴的解读有五个关键点,一个是“情期”到底是什么意思,一个是“自”说的到底是谁。另一个就是“优游”说的到底是什么。一个是“此出”到底是上文说的什么。最后一个是“不相瞻临”之中的惋惜追思之情。“情期”一词应是有省略的,实际可能是“情事期”,并且期字不读qi而读 ji,“情事”一词在魏晋专指亲属家人去世。此“情期”与“如昨”和“永为畴古”相搭配,不应作其他解释。而“期”是一周年之意,也就和期待无关。“自”说的是“伯远”,因为第一句开门见山就说了“伯远盛业情期,群从之宝”,已经确定了这封信的基调,相当于中心句,接着如果不说伯远就非常突兀,内容就散了。且“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这四句有内在的联系,说的明显是一个人。而“此”有指示性,明显是和上文对应的,说的就是“此”这件事导致了“意不克申”。“此”也就是“盛业情期”,“此出”就是这件事却发生了的意思。那么“自”当然就是伯远。“优游”即是悠哉游哉,自在之意。关于“群从之”之后的那个字根据用笔方向可以推断就是“宝”而非“实”字,不须争论。“不相瞻临”说的不是写信者,而是死者再也不来看我,这里并不是责备,而是表达一种惋惜和追思,与说早逝的亲人或朋友“你怎么这么狠心,扔下我们不管了”语境相同。

有学者认为此帖是写王珣受到排挤,被派往外地为豫章太守,所以认为此信表达了对临海太守王穆的赞誉、自己受到排挤的抑郁以及兄弟分别之情,这样理解是因为把“自”当成了王珣,把死亡当成了分别。而这样理解逻辑上有很大矛盾,《晋书·王导传》中说到王珣“时希安旨,乃出珣为豫章太守,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王珣没去做官,那么又怎么会说自己“始获此出”呢?没去做官,岂不更自在,怎么又会“意不克申”呢?岂不正好“优游”?没去做官,朋友分别后还能继续见面,又怎么会“永为畴古”了呢?所以这个观点不能成立。

王羲之有《二旬期等小祥帖》(见《王右军集》二),此帖中的“祥”是指人死一周年后的祭祀。王羲之的帖证明在当时人们是很重视这一天的,王珣写信问候一下自然是情理之中。至此,伯远帖的写作时间是应该定在伯远死后的一年的。

综上,《伯远帖》翻译如下:

珣顿首顿首,距伯远兄弟在事业正盛之时辞世已经一周年了,他生前深受众兄弟们的尊重,因为体弱多病,一直想优游自在地生活,当初事业刚刚有起色这样的事就发生了,没能达成愿望。和他的分别好像就在昨天,而他却永久地作了古人,远远地隔着山道,再也不来看我……

↑《伯远帖》王珣字的左侧是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的题字——“晋人真迹唯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时,大令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珣乎。视大令不尤难觐耶!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与董其昌字相邻的是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并写了四行小字——“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说实话,我不懂古代字画,但乾隆的这幅画个人感觉实在不敢恭维,这树和山石画的实在没看出什么意境,董其昌都没敢在作画,不过既然江山都是人乾隆爷爷的,爷爷任性的画上两笔,别人敢说什么呢。卷尾还有一幅大的山水是敕董邦达绘图,感觉比乾隆爷爷画的要好很多。

↑“一纸江山故人远,半生烟火世情阑。虹桥影落繁华尽,梦回汴京认归帆。”这次不管是排4个小时也好8个小时也好,都要拜它所赐——《清明上河图》,10年才一露真容,而且还是赤果果的全卷。到了屋子里看这张画还要单排队,好不容易来到她的面前,又怎么舍得匆匆离去?就我个人感觉来说,整幅画带来就是“穿越”二字,北宋从此不再遥远。点“网络版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里面一些细节相关的解说,《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北宋画家张择端留世仅此一件作品,最牛的就是这般。绘制于1104年左右这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八百多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这个片段是全卷最知名的部分——虹桥。北宋人民在清明节喜欢到河上观水赏鱼,虹桥之上两侧不少百姓,但桥下情景,让人大吃一惊,几个纤夫埋头拉纤却忘了招呼船工放下桅杆,导致桅杆即将撞上拱桥,拱桥上下行人大声呼救,船工赶紧放下桅杆,船顶上的船夫奋力用长杆顶住桥梁。此时,桥上文官与武官因轿马之争,各仗其势,互不相让。似乎也隐喻着当时北宋繁华之下政局的危机。武英殿里展出的大神级牛作除了介绍的这两个,还有不少,比如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宋代赵昌写生蛱蝶图卷、宋代米芾行书三札卷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元代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图、明代董其昌的楷书正阳门关侯庙碑卷、唐伯虎的自书诗词曲卷等等,由于本人也不是精通书画,就不一一介绍了。

↑除了在武英殿有展品,其实在东西配殿也有不少好东东,比如西配殿展出的这幅《五牛图》。《五牛图》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更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俗话说“纸寿千年”,这幅唐朝的作品早已超越千年。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巨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

↑这局部上的字是乾隆御笔,乾隆爷爷太喜欢在这些珍贵的字画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了,相当于皇家版的到此一游。“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像间。舐龁讵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乾隆癸酉御题”。

对弘历的这首诗解释如下——

一牛络首四牛闲”,《五牛图》中画的五头牛状貌各异(从右至左):有一头牛在低头慢慢地食草;一头牛翘搜了一下这首诗的解释如下。

首向前奔驰;一头牛则纵趾而鸣;一头牛在回顾舐舌;还有一头牛以红绳络头为饰,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指韩滉的五个兄弟中只有韩滉一位在朝为官,其他都已赋闲林下。

弘景高情想像间”,效仿梁朝陶弘景画牛寓意归隐山林在后世只能是想像而已。陶弘景是齐梁间著名道士,梁武帝萧衍多次召他出山。他都坚辞不就,并且画了两头牛,“一牛散放水草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南史》卷七十六)。梁武帝看后,明白陶弘景不愿委身于官场,就不再勉强他。

舐龁讵惟夸曲肖”,舐,舔。龁,咬。曲肖,完全相似。意思是指不要只夸赞画家对牛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还需了解画家作画的深意。

要因问喘识民艰”。应该效法先贤丙吉多关心民生疾苦。这句诗包含“丙吉问喘”的典故。汉宣帝时的丞相丙吉出行遇到有人斗殴,他过而不问。然而遇到路边牛在喘气,却停车问赶牛的人牛走多远的路。下人不解问他,他解释说路人斗殴是地方官该管的事,而牛在春天路行不远而喘,说明季节不调,影响农事,这是作为丞相应该关心的大事。

“乾隆癸酉御题”。这句落款表明乾隆帝题词时间,乾隆朝癸酉年,指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在西配殿还有宋代范仲淹道服赞米芾苕溪诗卷、宋代李公麟临唐代韦偃的牧放图卷、元代高克恭秋山暮霭图、元代倪瓒竹枝图卷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爆北京的故宫特展,攻略在这里
「石渠宝笈特展」嘉德贵宾专场9月6日隆重举行
《石渠宝笈》预展观众不舍 鼻子印在展柜玻璃上
故宫国宝“大阅兵”,错过就要再等十年!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书画全集
登录故宫官网体验了一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