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莫奈的视角解读印象派世界名画中的光与影
userphoto

2016.11.25

关注

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但其能得到的发展的原因在于其锋芒是反对陈旧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以马奈,德加为代表的印象派大师将灿烂的阳光替换了棕色的酱油色,开启了纯粹语言探索的历程。造型松散,色彩明亮具有空气的颤动,表现户外的阳光是他们共同的主题,到了印象派后期塞尚,凡高,高更将许多矛盾的造型因素集大成探索出全新独特的风格并影响后来的艺术发展样式,他们用强烈色彩灿烂与颤动的用笔,质朴原始的表现风格,集体表达着追求宁静生活环境的纯真态度。还记着几年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印象派展览时那人山人海的场面,究竟是怎样的艺术表现风格得到了万千宠爱?今天我们新先聚品就带你走进印象派的殿堂,继续名画解读之旅。


1. 暴风雪中的汽船——一幅被评论家评为“肥皂沫和石灰水结合”的名作。

《暴风雪中的汽船》

透纳

1842 年

现收藏于:伦敦塔美特美术馆

画面上的一切都处在朦胧和失真的状态中,一切都是人们感觉中的刹那间印象。画面上用旋风的形式来表现海浪,使人感觉到一种真实的动感和排山倒海的气势。而汹涌的海面也仿佛有一种突破某种束缚的冲动和不安。


画面的色彩运用丰富而富有变化,同时,画家也有意在它们之间保持了一些细微的差别,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使画面达到了奇特的表现效果,也难怪有人说这幅画有点像中国的写意画。画面的光线处理也极具特色,从汽船的上面发出了一团强光,在它们的照射下,使更前方的海水则显示出不同的光泽。


他的绘画不仅能表现自然界的有形事物,而且还表达出了人们视角范畴之外的某些东西,特别善于表现各种东西混杂在一块的某种感觉和印象。所以,他的绘画更关注人本身对自然界的主观感觉和印象,是绘画上对井然有序的理性秩序的突破,对后来印象主义画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草地上的午餐——一幅打破三度空间使绘画朝平面发展的创新性绘画杰作


《草地上的午餐》

爱德华·马奈

时间:1863年

现收藏于奥赛美术馆

人们在追溯现代派绘画的起源时,通常以1863年马奈在落选者沙龙中展出《草地上的午餐》为开端,拿破仑三世想用皮鞭抽打的不朽之作开始,世界画坛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是画家效法卢浮宫内一幅乔尔乔奈的《田园合奏》的构图,但它毕竟不是16世纪威尼斯那种田园诗绘画。画家让裸体女子坐在林中溪边的草地上,与两个穿衣绅士作伴;这是一种精心安排的“野餐”,是画家为寻求色彩对比的大胆试验。画中几个人物构成一个互相交错的三角形,两位男子和裸体女人的肢体互相交缠,这样就把此画的性恋的含义凸现了出来。


除此之外,画家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精细的笔触和大量的棕褐色调,代之以鲜艳明亮、对比强烈、近乎平涂的概括的色块,这一切都使得官方学院派不能忍受。在技法上,把绘画作为二度表面的主张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对外光和深色背景下出现作了新的尝试,因此此画在艺术技巧和历史意义上都是一个创新。


3. 吹笛少年——把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

《吹笛少年》

马奈

1866年

巴黎奥赛美术馆

画中的吹笛少年以右脚为重心站立,左腿向外伸展,上身自然向左倾斜,手指在乐器的孔洞上按压,悠扬的音符流泻而出,脸上神情专注,谨慎的演出。


马奈革命性的现代色彩构图风格,在《吹短笛的男孩》中表现得更简洁有力,平涂颜色的笔触突出了色彩纯粹的力量,黑与白之间,他完全屏弃渐弱的灰影带来的暧昧性,独爱由最光面直接引入黑暗的反差色彩构图,但挂在他身上位于黑衣红裤之间的金笛子筒,马奈却以粗笔触强调金属感,这金属色在平涂的红白黑及单纯背景里,给我们某种视觉上的错觉——吹笛男孩就在咫尺之间,我们可以伸手触及他的金笛子筒。


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杜米埃说过马奈的画平得像扑克牌一样。


4. 日出·印象——为印象画派确定名称的传奇之作


《日出·印象》

莫奈

1872 年

现收藏于:巴黎马尔莫丹艺术陈列室

“印象主义”与“巴洛克”一样,最初带有贬义色彩,一些人嘲笑画家是把颜料装在管子里吹上去,随便涂抹一下,签上名了事。不过也可以理解最初人们无法接受这些没有章法,仿佛是胡乱涂抹的东西,因为它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是空前的,没有参照的。


画面上没有明确的形体和结构,只有跳跃的色彩和光线。全部画面是画家对日出时,一切景物在光线的照射下瞬息的把握。这确实是与传统彻底决裂的,因为传统的观念认为物体是有固定颜色的,它们在光线的照射下只有明暗的区别,不会出现色彩的游离和变化,可是在这幅画中,莫奈表现出的正是在光线照射下,各种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中所呈现出的色彩斑斓和变化的特征以及明暗的效果。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印象主义绘画所重视的不再是物体的本身,而是以物体为媒介,反映色彩的强烈变化,奉光线为老师,以色彩的摇曳多姿为绘画宗旨。


5. 舞蹈考试——极富特色的色彩搭配,严整讲究的构图设计

《舞蹈考试》

德加

1874 年

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这幅画描绘了一群学习芭蕾舞的小女孩进行考试的情景。从构图看,画面上的人物纵向排列一字排开,以正在表演的小女孩为中心,分成前、中、后三部分。前、后两部分的人物又都构成了直线的排列方式,而中间三个人的动作构成了连贯性,使画面充满了动感美。后部分人物安排得比较零乱,画家故意打破了前两部分过于雷同的构图,形成了整个构图变化多端的效果。


在光线和色彩的处理上,在灯光的照射下,画面色彩和光线充满平衡的动感。色彩的运用很具匠心,浅红色的地板与绿色的墙壁形成了最大层次的对比,前面女孩头上的红花与老教师的红围巾以及后排人物身上的后色遥相呼应,黑色的头发、镜框、手杖与红色互相交织,把整个画面点缀得色彩斑斓。


可以看出,在这幅画上德加注重的不是舞蹈者本身,而是女孩们的舞姿以及衣饰上的色彩与周围景物的色彩在光线的照射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艺术效果。德加惯于通过印象派对光与色的特殊技巧来表现室内的景色和人物,并以此为特色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6. 红磨坊的舞会——光与影、明与暗和谐组合构成摇曳多姿画面的作品


《红磨坊的舞会》

雷诺阿

1876 年

现收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画中背景是位于巴黎马特尔高地的一处很受欢迎的露天歌舞厅。三对跳舞者组合成了一个正边三角形的构图,看上去均衡、对称。一场普通的舞会,在画家的笔下变得特别雅致有趣,甚至让人有一种到了缥缈仙境的感觉,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自由、闲适的时代精神。


画面上看不到天空,光线从树叶的缝隙中照射下来,撒在正在翩翩起舞的人们身上,形成了交错的亮点。画面上明亮的吊灯、黄色的帽子、亮丽的衣裙与黑色的衣服、围栏形成了色彩的鲜明对比。整个画中弥漫的光与影、明与暗以及调和的多重色彩,组成了富有强弱和节奏变化的旋律。


虽然雷诺阿的个人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并且经常被经济困难和疾病困扰,可是他的作品中丝毫看不到阴暗和不安的调子,这反映了一个艺术家乐观的情怀和为世界创造欢乐的艺术操守,在整个艺术史上留下了让人备感温馨的闪亮一页。


7. 向日葵——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与画家涌动的创作激情的强烈碰撞

《向日葵》

梵高

1888 年

现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凡·高在自己绘画的成熟期创作了《向日葵》这幅作品,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单纯而强烈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那火焰般的向日葵仿佛是一朵朵燃烧的生命,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被画家赋予了一种生命蓬勃燃烧的冲动和张力。


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是色彩、线条,就是透视和比例也都面目全非,彻底变了形,梵高是在描写印象,外在的手法已经不再重要,他更注重画中的内涵和神韵。从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印象派那儿得到不可或缺的艺术启蒙后,他以超越印象派极远。


“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这是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的梵高对待生活的态度。作为一位用生命创作的画家,梵高将自身的主体创作意识、内心的情感意识与东方绘画的因素加以巧妙融会,在最惨烈的生活境遇和对艺术狂热执著的追求中,树立起了划时代的丰碑。


8. 星月夜——跨越时空的旷世之作,标新立异、大胆创新的典范


《星月夜》

梵高

1889 年

现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馆

1889 年5 月8 日,梵高精神第二次崩溃之后,来到离阿尔25 公里的圣雷米自愿接受精神病院治疗。那时,医生允许他白天外出写生,他住院一个月后,画了这幅画,画中的村庄就是圣雷米。


从绘画技巧来看,画面构图极为准确,画中以树木衬托天空,以获得构图上微妙的平衡。特别是那些柏树的线条画得流畅而别具一格,这幅画的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旋转的黄色、蓝色的天空似乎要把人带入奔腾的激流,前景中的柏树用了深绿和棕色,意味着黑夜的笼罩,整个画面着色搭配协调,浓淡相宜,深浅适中,很好地配合了画中的氛围。


画家的这种幻象的画风,超出了中世纪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过的任何尝试,它来自画家某种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作品预示了画家用幻想作为手段而对自己的主观世界加以表达的探索,这种探索充斥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9.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神秘的象征意义,追求原始性的创作风格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保罗·高更

1897 年

现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画面长达四米半,从左到右依次向我们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时间流逝和生命消失的过程。整个大地代表母亲,它孕育了一切生命,又终结了一切生命,使它们最终又回归到她的怀抱。画中的树木、花果、动物——一切的生命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一去不返。此画可以说是高更对塔希提岛多年生活经验的综述,也是献给自己的墓志铭。


象征意义和追求原始性是高更艺术的两大特色。他的绘画充斥着神秘的象征色彩,就如同这幅画一样,他让人们跳脱语言和文字,通过这些画面上的色彩和线条以及人物形象去感悟画中的寓意。


同时他厌恶现代文明,一直追求最原始、淳朴,反映生命本真的东西,这也使他的艺术更加风格化、个性化。他摆脱了明暗对比以及立体透视等绘画手法,而是将色彩直接平涂在画布上,进行平面式的创作。且虽然画面中的形象、色彩和构图看上去很像神话传说,其实画家在此所表现的只是那些土著人一种偶然的臆想。


10.圣维克多山——用色块、几何图案去表现事物的形状、色彩、厚度


《圣维克多山》

保罗·塞尚

1902~1906 年

现收藏于:苏黎世市立博物馆

在欣赏画作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塞尚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伟大意义先作个介绍。塞尚的出现堪称美术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塞尚之后,艺术家不再强调对自然事物的再现,而是通过理性的思索来表现自己对客观事物主观的感受。他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一种理性支配下的深度真实。


圣维克多山是塞尚家乡最高、最宏伟的一座山峰,画面上的景物,完全是色块、几何图案、粗线条以及冷暖色彩搭配下的混合。就如同塞尚一直遵循的创作理念一样,他去掉了一切浮华和衬托的背景,只剩下支撑事物本质的形与色,这好比一下子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骨头和骨头的色泽,中间没有衣服的包裹和肉体的依托,纯粹是画家逻辑思维下的产物,是事物在画家心目中的形式。


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五座知名博物馆首次联袂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带来8位大师的10幅极具代表性的法国绘画杰作,其中就包括今天我们介绍过的印象派大师雷诺阿的作品,时间将持续至 6 月 15 日,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前往参观。


展览地址: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

展览时间:每日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逢周一亦闭馆)


同样在“魔都”上海 “印象派大师·莫奈大展”正在淮海路上的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的艺术空间举办,展出52幅印象派大师真迹,其中包括40幅“印象派之父”克劳德·莫奈作品、12幅莫奈收藏的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等人的作品,另有3件莫奈生前所用物品。莫奈真迹中有其晚年的名作,3米长的《紫藤》和2米高的《睡莲》,此外,莫奈在十几岁时画的讽刺漫画也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展览日期:2014年3月8日-2014年6月15日

参观时间: 每日:11:00-20:00(周四除外),19:00停止入场 周四:11:00-18:00,17:00停止入场

票价:70-100元

地点:Chi K11艺术空间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300号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名画欣赏与解析(15)
世界名画欣赏与解析(中:十九世纪)
印象莫奈的时光映迹
带你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印象派!
塞尚最全作品解析
定义艺术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