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肥胖症的中医干预

导读:小儿肥胖症是由于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营养障碍性疾病。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标准体重20%即称为肥胖症。

 

小儿肥胖症是由于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营养障碍性疾病。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标准体重20%即称为肥胖症。病因主要是由于摄入能量大于消耗量,剩余的热能转化为脂肪而积聚于体内。目前认为肥胖与多食、活动太少及遗传因素有关,某些内分泌疾患也可发生肥胖。研究发现肥胖症患儿的脂肪细胞肥大,脂肪细胞数量增多,这也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之一。发病人群为男孩多于女孩,最易发病的年龄为1岁以内、58岁及青春期。


中医典籍对由肥胖衍生的恶果有很多精辟论述。如《内经》云:“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吕氏春秋》则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可见古人对肥胖的病因及危害早有认识。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不喜活动,痰湿内蕴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主要病机转归为脾胃受损,脾不散精,或脾肾不足,水道不利,变生膏脂痰湿,郁积体内而成肥胖。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情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病的治疗应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因引起肥胖的原因多样,个体差异较大,证候表现错杂,临床当审因辨证,分而治之。


中医诊断:


本病为虚实相兼,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以脾气亏虚为主,可见倦怠乏力,懒言少动,神疲眠多等症。在标以痰湿、瘀血蓄积或腑实为主,表现为形体肥胖、食欲亢盛、大便秘结等症。临证之时当首先辨明病位,分清虚实。


1.胃肠实热


主证:形体肥胖,口干欲饮,食欲亢盛,大便秘结或不畅,怕热汗出,苔黄腻或薄腻,脉弦滑。


分析:本证为肠胃积热,腑气不通所致。嗜食肥甘厚味,又不喜活动,以致膏脂积聚于体内,日久而渐发胖。胃火内亢则食欲旺盛。痰火郁阻,气滞不通则大便秘结。


2.脾虚湿困


主证:体胖多睡,倦怠乏力,懒言少动,纳呆腹胀,大便稀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弱。


分析:本证为脾气亏虚,痰湿内蕴所致。脾气虚弱,不能化生精血,输布精微,而变生膏脂痰湿,蓄于肌肤而发胖。脾虚不运则纳呆腹胀。脾气亏虚则倦怠乏力,懒言少动。


3.痰浊中阻


主证:身体肥胖,肢体困重,气短胸闷,纳呆泛恶,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缓。


分析:本证为痰浊中阻所致。恣食肥甘厚味,酿生痰湿,蕴阻肌肤,凝为膏脂则身体肥胖。湿浊壅滞则肢体困重,气短胸闷。痰浊中阻,脾不运化则纳呆泛恶,大便溏薄。


4.脾肾两虚


主证:形体肿胖,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大便溏烂,体困肢重,舌质淡胖,苔白滑腻,脉沉细。


分析:本证为脾肾两虚,水湿不化,痰湿内停所致。脾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湿蕴积肌肤,则形体肿胖。阳虚不能温煦肢体,则形寒肢冷。阳虚湿盛,水湿下注则大便溏烂。


中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应据其虚实寒热之不同,分别施治。表现为胃肠实热者,治宜清热通腑。表现为痰浊中阻者,则于燥湿化痰。表现为脾虚或脾肾两虚者,则以健脾、益肾、温阳为主,兼以渗湿、祛瘀。


辨证选方


1.胃肠实热


治法:祛瘀通腑,清热利湿。


方药:小承气汤加减。口干欲饮加生地、花粉;怕热心烦加竹叶、远志。


2.脾虚湿困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利湿。


方药:防己黄芪汤加减。黄芪、茯苓各12g,丹参、陈皮、半夏各10g,苍术、防己、荷叶各6g。纳呆腹胀加青皮、焦楂;便溏尿少加山药、泽泻。


3.痰浊中阻


治法:淡渗利湿,化浊涤痰。


方药:五苓散加减。纳呆泛恶加陈皮、生山楂;气短胸闷加葶苈子、全瓜蒌。


4.脾肾阳虚


治法:健脾补肾,温阳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熟地、山药各15g,桑白皮、白术各10g,桂枝、朱灯芯、炙甘草各3g。形寒肢冷加黄芪、仙灵脾;体困肢重加丹参、防己。(许文漪)


原文链接:http://www.yishengshequ.com/Index/Info/view/id/7264.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肥胖症
肥人多痰湿,减肥失败、反弹,关键在于此处没“通”
说说中医是怎么看肥胖
肥胖诊治精粹
肥胖症不妨辨证治疗
四个月纯中医药成功减肥,同时调好身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