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肥胖诊治精粹

肥胖是由于先天禀赋因素,过食肥甘以及久卧久坐、少劳等引起的以气虚痰湿偏盛为主,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多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症。

中医素有“肥人多痰”之说。肥胖容易引起消渴、中风、胸痹心痛等病证,古人早有认识。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消瘅扑击,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内经》:“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类证治裁》:“肥人肢节痛,多风湿痰饮流注”。

本节主要讨论形体发胖,体重超出标准体重的20%,兼见气虚及痰湿偏重症状者。包括单纯性肥胖症中的体质性肥胖症和获得性肥胖症。继发性肥胖症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等亦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年老体弱 中年以后,脾肾渐衰,水湿失运,痰瘀渐生,尤其是经产妇女或绝经期女性,不能化气行水,致使湿浊内聚,而发生肥胖。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而酿生痰浊,且肥甘又能滋生湿热,蕴酿生痰,增加痰浊聚集体内,而引起肥胖。

3.坐卧少动 若缺乏运动,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伤气则气虚,伤肉则脾虚,脾气虚弱,水谷运化失常,致水湿内停,形成肥胖。

4.久病正虚 久病,气血阴阳虚衰,气虚运血无力,阳虚阴寒内生,血行瘀滞,痰瘀湿浊内生而形成肥胖。

5.情志内伤 七情所伤,脏腑气机失调,水谷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聚湿成痰而发肥胖。

肥胖的病位主要在脾与肌肉,但与肾气虚衰关系密切。

肥胖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其本以气虚为主,且主要为脾肾气虚;其标实以痰浊膏脂为主,兼有水湿、瘀血、气滞。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体重超过标准20%,排除肌肉发达及水分潴留因素。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体重超标20%~30%为轻度肥胖;31%~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2)体重指数>24为肥胖。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m2

(3)多有伴随症状,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气促;腹大胀满,苔厚腻。

以上凡(1)或(2)+(3)=肥胖。

2.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肥胖症:继发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疾病引起肥胖,可依据病史、现代检查手段加以鉴别。

(2)黄胖病:因营养不良、肠寄生虫与食积所致,以面部黄胖肿大为特征。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标本虚实: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倦怠气短,动则喘促者则以气虚为本;以痰浊为标者,症见形体肥胖,腹大胀满,头重胸闷,腹泻便溏,暮后肢肿;若痰浊化热,则表现为心烦口苦,便秘。

(2)辨脏腑病位:本证主要病位在脾与肌肉,临床上表现为倦怠、腹大、恶心、便溏;若累及肾,则腰膝酸软,动则气喘,下肢浮肿,夜尿多;如累及肝胆,则胸胁胀闷,烦躁眩晕,口干口苦;如累及心,则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如累及肺,则胸闷息促,自汗,咳痰,紫绀。

(3)辨舌象变化:舌淡胖,有齿痕为气虚;苔白腻:痰湿内停;苔黄腻:痰湿化热;舌暗、瘀点:气滞血瘀。

(4)辨预后转归:轻度肥胖不伴症状,预后良好;中、重度肥胖伴多种病症,影响生活、工作者,预后差。

治疗要点 临证时以补虚泻实为治疗原则。补虚以健脾益气为主,泻实则以化湿祛痰为主,并根据辨证佐以利水、活血、通腑、消导等。

(一)胃热滞脾

1.临床表现 形体肥胖,脘腹胀满,多食善饥,胃脘嘈杂,得食则缓;面色红润,口干口苦,心烦,头昏;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2.治疗原则 清胃泻火,佐以消导。

3.代表处方 小承气汤合保和丸。小承气汤:生大黄(先煎)、川朴、枳实各10克。

4.加减应用

(1)湿热食积所致肥胖兼见脘腹胀满,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泄溏,可选枳实导滞丸。

(2)热邪上冲,症见心烦、头昏,加莲子心3克,竹叶10克,以清心安神。

(二)脾虚不运

1.临床表现 肥胖壅肿,胸闷脘胀,神疲乏力,身体困重;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便溏或便秘,小便不利;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2.治疗原则 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3.代表处方 参苓白术散:苡仁30克,茯苓、山药、莲肉、扁豆各20克,桔梗、人参、生甘草、白术、砂仁各10克。

4.加减应用

(1)气虚明显者,加黄芪20克,肉桂5克(后下),以温阳益气。

(2)肢体浮肿明显者,加猪苓20克,防己10克,以利水消肿。

(3)腹胀、便溏,加莱菔子20克,陈皮10克,以消食理气。

(三)痰浊内盛

1.临床表现 形盛体胖,胸膈痞满,身体重着,神疲嗜卧;头晕目眩,痰涎壅盛,呕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嗜食肥甘醇酒;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2.治疗原则 燥湿化痰,理气消痞。

3.代表处方 导痰汤(陈皮、枳壳、法夏、制南星、竹茹各10克,石膏蒲、云苓各20克,干姜、生甘草各9克)。

4.加减应用

(1)胸膈痞满,加陈皮、广郁金各10克,以理气消痞。

(2)身体重着,神疲嗜卧,加决明子15克,白术、泽泻各10克,以健脾醒神,利湿通便。

(3)痰浊化热,症见心烦不寐、纳少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加瓜蒌仁20克,鱼腥草、黄芩各10克,以清化痰浊。

(四)脾肾阳虚

1.临床表现 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夜尿频繁;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2.治疗原则 温补脾肾,利水化饮。

3.代表处方 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4.加减应用

(1)气短、自汗,加黄芪20克,人参、五味子各10克,以益气敛汗。

(2)少尿脚肿,加猪苓20克,泽泻、防已各10克,以利水消肿。

(3)腹胀便溏,加川朴、陈皮各10克,砂仁6克(后下),以理气健脾。

(4)畏寒、肢冷,加仙灵脾20克,仙茅15克,干姜10克,以温补脾肾。

(五)气滞血瘀

1.临床表现 形体肥胖,面色紫红或暗红;胸闷胁胀,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大便秘结;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涩。

2.治疗原则 活血祛瘀,行气散结。

3.代表处方 血府逐瘀汤。

4.加减应用

(1)临证时,加山楂、干荷叶各20克,蒲黄10克,以活血消脂。

(2)瘀热内结,症见心烦易怒、口干便秘,加生大黄、黄芩、知母各10克,以清热散瘀。

(3)气滞较甚,症见脘腹胀满、胸胁疼痛,加郁金、厚朴各10克,以理气。

(4)湿热内停,症见为纳呆脘痞,舌红苔黄腻,加茵陈、泽泻、莱菔子各20克,以清湿热。

(5)痰瘀互结,加土鳖虫、白芥子各10克,以化瘀除痰。

【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干荷叶、丹参、泽泻、白茅根各1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次,连服1~3个月,适于肥胖轻症。

(2)干荷叶10克,生大黄、甘草各6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次,适用于胃热滞脾肥胖。

2.中成药疗法 胃热滞脾证,可选防风通圣散、消肥健身茶;脾虚不运者,可用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丸合三仙散;痰浊内盛者,可用胃苓丸、轻身减肥丸;脾肾阳虚者,可选用右归丸、济生肾气丸;气滞血瘀证,可选用茯苓桂枝丸、大黄虫丸。

3.针灸疗法

(1)耳穴贴压:选内分泌、神门、肺、胃、脾、贲门、口等穴,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或白芥子或莱菔子等贴压在耳穴上,一般选1~3穴贴压,每5~7天换穴1次,5~8次为1个疗程。

(2)体穴疗法:取梁丘、公孙穴为主,结合辨证取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半小时,15次为1个疗程。若虚寒者,可采用温针。

4.饮食疗法

(1)荷叶100克,玫瑰花、代代花、茉莉花各50克,烘干共研细末,每次6克,每日2次,冲水代茶饮,适用于脾虚湿滞者。

(2)山楂15克,干荷叶1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次,适用于痰瘀互结者。

【预防调摄】

1.调整饮食结构,宜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吃多纤维、多维生素食物,不吃零食,禁食夜餐。

2.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防治并发症。

3.注意情志调节,避免过于忧虑、紧张等精神刺激。(钟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内科学讲稿气血津液第八节肥胖
肥胖
肥胖的中医辩证理论
离肥胖远一点,再远一点的秘招,原来就是它!
中医对肥胖的分类
肥胖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