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晒太阳有讲究

到了冬季,无论在华南沿海,还是在寒意彻骨的北方,许多人都有晒太阳的习惯。但专家提醒说,晒太阳看似简单,实际上大有讲究。


哪些人群须格外注意多晒太阳

高血压患者德国医疗专家通过一项最新专题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在户外常晒太阳有缓解过高血压之功效。专家让一组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接受两个月左右的光疗,规定每天在户外晒太阳两个小时(阴雨天则以接受太阳灯照射替代),结果高达七成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使机体产生维生素D,而维生素D与钙相互的良性影响,又能有效控制动脉血压的异常波动。专家还强调,“晒太阳”最好在户外进行。因为,虽然室内阳光看上去一样明媚,但阳光在穿过窗户玻璃后,其中的紫外线往往就损失了大半,故制造维生素D的能力便大打折扣。


糖尿病患者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新近发现,糖尿病患者如能经常晒太阳,可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专家解释说,糖尿病患者日后发生血管硬化、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来就很大,而一旦身体对维生素D摄取不足,危险还会成倍增长。不过要是能够通过经常晒太阳来补充维生素D,病情在很大程度上便可得以改善。


产妇产妇应改变传统坐月子时闭门不出的陋习,在生完孩子10天后就应该到户外晒晒太阳,以防止自身骨量流失,引发骨质疏松。要知道,很多产妇在哺乳期出现腰痛或腰肌劳损等状况,都与缺钙息息相关。更糟糕的是,一旦妈妈缺钙,分泌的奶水也会缺钙,随之新生儿也可能发生先天性缺钙,最终引发恶性循环。


倒时差者随着洲际“空中飞人”的增多,需要倒时差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体有生物钟,而每当所处地的昼夜跟自身的生物钟规律不合拍时,人体就可能出现疲劳、易怒、精神低落或恍惚等“时差病”症状。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通过一个简单办法,即在到达目的地后有意识地多晒太阳,倒时差所需的时间便可望大大缩短,这是因为阳光可帮助人体加速重新调整生物钟以便适应当地的昼夜节奏。专家建议,即便是阴雨天气,多在户外的自然光线下活动也有一定的效果。


晒太阳要有针对性

不妨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晒不同的身体部位,如重点晒后背、双腿、肚皮或头顶等。


如果常感手脚冰凉并伴有脾胃不适,那么晒后背能帮助祛除脾胃寒气和改善消化功能,而且还可避免过强阳光对较为娇弱的眼睛和脸部皮肤的直接刺激或遭受紫外线侵袭。


如果腿脚常常抽筋,那就多晒双腿。要知道,晒双腿能很好地祛除腿部寒气,能加强腿部骨骼吸收钙质,由此不仅可缓解抽筋症状,而且还可帮助预防骨质疏松。


如果头发易脱,那就多晒头顶。因为阳光能刺激毛囊催生头发。


如果肠胃炎经常发作,或经常犯不明胃痛,那就不妨多晒上腹部。


如果有前列腺增生,可留意多晒下腹部,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帮助催生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够促进前列腺细胞的正常生长,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入侵扩散,最终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晒太阳的最好时间——清晨

晒太阳有利健康众所周知:除了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外,还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并由此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中午和午后的太阳却不宜多晒,特别是晚春、夏季以及早秋等气温较高的时节,而在华南,即便在冬日,此时的阳光所含紫外线仍然很强,故仍具诱发皮肤癌或白内障的危险。到了黄昏,阳光虽然已经变弱,但此时空气往往已变得十分混浊,加上人体活动机能业已下降,晒太阳的好处就被打了折扣。澳大利亚健康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晒太阳的最好时间该是日出后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清晨——此时的阳光温暖柔和,所含的紫外线适度,空气又湿润新鲜,而且太阳不会直射眼睛。专家建议,此时晒太阳,不妨尽量裸露身体,如果能同时进行健身运动,对健康更有好处。


晒太阳的最佳角度——背对太阳

研究表明,背对着太阳晒要比面对着太阳晒更为科学、安全。首先,前者不仅能避免阳光对眼睛的直接刺激,而且还可避免较为娇弱的脸部皮肤遭受阳光中紫外线的侵袭。此外,后背是人体健康的屏障,背部一旦着凉,容易诱发冠心病,还可导致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炎等等。故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阳光烤背”称得上是一种积极的养生术。


什么情况下不宜晒太阳

服用消炎药后消炎药、磺酰胺和利尿剂等药物一般对人体不会有太大的副作用,但西班牙专家通过一项最新研究却发现,渗入人体皮肤蛋白质的这类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可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从而诱发皮肤过敏症,而且即便在紫外线不太厉害的多云天气,也会使被阳光照射的部位出现程度不等的瘙痒,时间可持续24~48小时甚至更长。据统计,服用的药物量越大,在阳光下暴晒的时间越长,过敏反应则可能越严重,引发皮肤癌的风险也更大。有鉴于此,专家们强烈建议,服用消炎药、磺酰胺和利尿剂等药物者应尽可能避免在阳光下进行户外运动。


怀孕初期英国妇产科专家经研究发现,孕妇在怀孕的头3个月,应尽量避免过度晒太阳,特别是正当夏、秋等阳光猛烈的季节,或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内。这是因为此时胎儿的发育速度最快,外界的温度每当发生剧烈变化就可能使得胎儿处于不安和难受的困境中。而且此时孕妇自己对高温也更为敏感,因而更容易出现乏力、头晕、口干等类似中暑的症状,而反过来这些症状又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导致新生儿体重下降。专家还重申,孕妇在怀孕初期除了应避免过度晒太阳外,还须注意避免过度锻炼,不穿过多衣服或不透气衣服,不喝烈酒和太热的咖啡等等,以免体温骤然升高后增加自己和腹中胎儿的不适感。


物极必反:晒太阳切忌过度

晒太阳一定得适度,不然好事就变成了坏事。最近英国专家发现,年轻时晒太阳过度竟然还可能会增加晚年时失明的风险。眼科专家们已通过越来越多的个案证实,使老年人迅速丧失视力的最常见眼疾首推视网膜黄斑症。据统计数据显示,40岁以下的年轻人,若经常每天暴露在阳光下超过5小时,或盛夏时经常每天暴晒太阳3小时以上,罹患视网膜黄斑症的可能比每日接触阳光少于两小时者要高出至少两倍。


这也是在素有夏日晒“太阳浴”嗜好的地中海沿岸国家人口中视网膜黄斑症患病率特高,并由此引起大量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专家还警告说,晒太阳过度者,黄斑症可能在其50~60岁时就早早出现了。此外,黄斑症在发作之前一般也没有明显征兆,而且发作后即便立刻大量补充锌及维生素也无济于事。尽管有的患者视力还不至于完全丧失,但由于此病会损坏视膜网中心部分,因此患者在阅读、书写及辨色时,便自然会发生很多困难或障碍了。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还不错,请在页面底部给家庭君点个

经营好家庭,悠享漫生活

点击右上角,关注家庭杂志

微信号:jiatingfanmili

微博:@家庭杂志



评论功能已添加,欢迎留下您对此文想说的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晒太阳的3大坏处
如何晒太阳?专家教你晒太阳巧补钙
悟空问答
『养生之道』专家:维生素D摄取需关注
宝宝多晒太阳
L一冬天身体最缺它,比缺钙严重百倍!打个喷嚏都可能骨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