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三戒,你可知道和理解?

论道乐园  每周一更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简单点说,孔子的意思就是:少年戒之在色,中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少年

少年,血气未定,豪情四射,价值观尚未形成,要特别注意戒色。

所谓色,佛家概念涵盖极其广泛,大概是指世间的一切有形之物和无形之事。

但孔子在这里应该主要还是指两性关系。

因为古人结婚时年龄还很小,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初中,若过度陷入性事中,轻则伤身,重则要命。

戒,当然不是不能做,而是要有节制、有理性。

此处之色,对于现代社会来讲,不能仅仅理解为两性关系,应视之为包括一切把孩子引向不正常成长的思想和行为,比如拜金主义、权贵观念、享受至上、自私情节等思想,比如打架斗殴、醉心游戏、迷恋网络、沉溺男女、讲究吃穿、攀比穷富等行为。就是说,不能在广义的色界中迷失自我。

同样,也应注意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非逼迫孩子学习必须有多好、各方面有多优秀,那也属于广义之色。

只要孩子有一个正常的青少年时期,就可以了。尤其是取得成功的官宦、商贾和名人子弟,更有必要把握好。

中年

中年,血气方刚、精力旺盛,价值观已经形成,正在全力打拼,追求功名利禄,要特别注意戒争斗。

升级升职、发家发财、成业成名主要在这个阶段进行,是人生奋力拼搏和功成名就的最丰富多彩时期。各种竞争当然也就随之而来,绞尽脑汁地不择手段,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蒙骗诡诈、捧高踩低、胡作非为,也往往发生在这个时期。

为了早一年升官职、评职称、赚钱财、成名人,或公开争斗,吵得口干舌燥、打得头破血流;或暗中作梗,看似无声却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或笑容可掬,内心却是你死我活,干了你还让你感觉不到甚至感谢不已。

这些应该与我们的文化传承有关,所谓百家争鸣,其中权谋之策、阴邪之法比比皆是。

鬼谷子的察言观色、猜度琢磨之术,并不是他个人的独家创造发明,而是对我们国人形形色色过往表现的总结和概括。

孙武的用兵之道,计谋连篇,防不胜防,也是之前策略的集大成者。

老子以退为进、温水煮青蛙的阴柔之法,让你到死都没有感觉到痛苦,甚至还很舒服。

孔子本人亦不例外。据木心《文学回忆录》记载,他担任相当于鲁国宰相的司寇时,上台不到七天,就处死了一个重量级的学者,此人名叫少正卯。

这位学者也收徒讲学,思想新、口才好,把孔子的门徒吸引过去不少。孔子上台当官之后便给他扣了聚众结社、鼓吹邪说、混淆是非三项大帽子,并铁腕正法。

其实少正卯最多属思想观点问题,罪不至死。

所以,有人常以此例称孔子是伪君子,因为当他遇到真正威胁自己的竞争时,便设法陷害、消灭对方,以保全自身名益。

但仔细深入思考,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就定性孔子是伪君子。

难道圣人生下就是圣人,一生不做错一件事吗?实际上谁都可能犯错。

有个小故事,就是在说这个道理。

一位神父打高尔夫球,最后一杆没把球打进洞,便大声叫骂:他妈的,打偏了!

正好一位修女经过,说:神父,您怎么能骂人呢?

神父不理睬,继续打球,又一杆还没进洞,大声叫骂地更厉害:他妈的,又打偏了!

神父,您再这样大骂会遭雷劈的!修女更加严肃地提醒神父!

这时,天空忽然震惊雷,咔嚓一声,把修女给劈死了。

紧接着,从遥远的天空中传来一个苍哑的声音:他妈的,也打偏了!

看来,不仅神父,神有时也会骂人,更重要的是,万能的神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要不,怎么连个雷都打不准呢?

从声音判断,神的岁数应该也不小了,是不是耳聋眼花老糊涂了呢?

怪不得人间不平之事那么多呢?

从不做错一件事、永远正确的神和人都是没有的,面对功名利禄的诱惑,想完全戒掉争斗也是不大可能的,也不符合马恩的辩证法。

因此,孔子与少正卯争斗,并杀错了少正卯,也没耽误孔子成为孔圣人。

但今天的我们要渐渐明白,社会在发展,人文在进步。也许不入争斗、置身事外、踏踏实实、真真诚诚,更能获得机会,至少会更加平安。

人们争来争去、斗来斗去,无非想早日成功,但你是否看到和体会到,很多时候这种成功来得快去得也快,也许强行来得快的成功不如来得适、来得准、来得稳、来得久的成功。

时代在变,人们的人生观也在变,不一定大富大贵才算成功,平安快乐也是一个成功的人生。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生观,不刻意靠争斗来获得中年的成功或价值,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方向。也许,老年的多病和体会不到平静之福,就是中年争斗的结果!

老年

老年,血气渐衰,年迈体弱,价值观已难以改变,要特别注意戒掉得失之心。

在这个阶段,必须得十分明白,自己已经不在一线了,已经不是领导了,已经退休在家了,不要再在“得失”二字上执拗不悟而斤斤计较了。

必须认识到能平安健康地活到老年,已经是很不错的事情了!应该改变每个人都想活到老,而到了老年又开始抱怨的心态。

坐在公园的长凳上,面对绿树鸟鸣、白云蓝天、碧水台榭、青草翠竹,一派生机盎然的和美画面,就不要再谈论工资要涨多少、谁谁不到30岁就当了局长、现在孩子一上班就能挣好十几万、谁又贪污了几个亿、又把哪个部长给撸了等等。不要再在别人的功名利禄、是非长短上过分关注而长吁短叹了。

自己呀!想不开和看不惯的事情太多了。

好像现在的人升得快了、收入多了,你就吃了大亏了。谁破产了、谁被抓了,你就沾了大光了。实际上还是在攀比,还是在计较得失。 

英国思想家穆勒在《论社会自由》中说:人们不只是想要富裕,而是要比别人富裕。

如果自己到老一直是这种比较心态,则一生处在患得患失之中,至死都超脱不出来。

也许自己议论的都是对的,也许自己已经落伍了。但这些都不重要,自己只需明白一点即可,那就是这一切已经都与自己无关。

看看眼前风景,听听鸟语,闻闻花香,交交朋友,亲亲家人,远离功名世界,忘掉得失留恋。真正追求健康长寿,过个快乐晚年,才是高人。

不管自己处在少年、中年、老年那个阶段,都要遵循这“三戒”。因为这是人生普遍而准确的一个战略定位,基本上对谁都是合适的。

如果总是犯戒,轻者一生无功业和幸福;重者一生充满痛苦和失败。

论道乐园  每周一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易经》十二消息卦,从此拥有开挂的人生!
论语中的人生三境界: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宽,年老时看淡
问题详情
少年戒色,中年戒斗,晚年戒.....
老人家劝诫:少年戒色,中年戒斗,晚年戒得
三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