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有哪些茶具?

清代随着我国6大茶类,即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地位。无论哪种茶都是以散茶的形式存在,饮用方式依然是以直接冲泡为主。

清代瓷 茶具精品,多由江西景德镇 生产,当时除继续生产青花瓷 、五彩瓷茶具 外,宜兴的紫砂壶、景德镇的五彩、珐琅彩及粉彩瓷茶具的烧制迅速发展,在造型及装饰技巧上,也达到了精妙的艺术境界,清代除了沿用茶壶、茶杯外、常使用盖碗,茶具登堂入室,成为一种雅玩,其文化品位大大提高。

粉彩 万寿无疆盖碗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青花五彩

豆青釉 青花

五彩瓷:五彩瓷器,基本色调以红 、黄、绿、蓝、紫等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清代五彩瓷以柔和为贵,透视感较强,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一扫明代嘉靖、万历之重色彩而不细究形貌的粗劣画风,施彩大部分较明代匀薄。花瓶图案画面生动逼真,题材丰富多样,除一般的花卉、山水之外,大量采用以戏曲、小说为题材的人物故事画。陶瓷精品纹饰多为人物、花卉、山水,用笔精细纤巧,构图疏朗简洁,是海内外文物爱好者的收藏热点。

清 康熙 米黄地五彩花鸟盏托

珐琅彩: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清代后期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

清 铜胎画珐琅冰梅纹盏托

粉彩: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清 紫金釉地开光粉彩花卉纹茶壶

清代茶具首推风光无限的紫砂,紫砂茶具经历了明供春始创,“四名家”及“三妙手”的成就过程,终于到达了巅峰。也正由于紫砂的加盟,也使得一贯领先的瓷器在激烈的竞争中,其在制作手法、施釉技术上不断翻新,到清代已形成陶瓷争艳,比肩前进的局面。

文人对茶具艺术的参与,直接促进了其艺术含量的提高,是这一时期的作品都成了传世精品。

清代的饮茶习惯基本仍承袭明朝的传统风格,淡雅仍是这一时期的主格调。在清初期至中期的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紫砂壶的发展到底顶峰,文人极力推崇紫砂茶具,小市民、宫廷显贵及外国人都涉猎到这个圈子中来,各个阶层的对审美情趣和要求的不同,使这一时期紫砂壶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第一种是传统文人审美情趣风格,讲究壶的内在气质,单纯朴素。第二种是富贵华丽,明艳精巧的市民情趣。在壶面上用各种颜色绘制出山水人物花鸟,或对壶施以各种明艳的釉色,或镶金镶银。第三种是为贸易需要而开发的外销风格,如包金银边、加制金银提梁等。

清代紫砂最大的特点是以复古摹古为目的,提倡“刻意师古”“力追古法”,以“宛然古人”为最高原则。明代仿古,一方面是有大量文化遗产可供模仿,另一方面是艺术的商品化,要求大量制作以满足市场要求;仿古不是目的,在仿古的制作中同时加入自己的想法才是明人的追求。

清代最著名的壶艺大家当推惠孟臣、陈明远、陈曼生、杨彭年、吴大溦和邵大亨。

惠孟臣壶技出众,独树一帜,以制小壶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朱紫砂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中壶少,大壶则极为罕见。小壶容量仅有60~100毫升,形制有圆有扁,也有束腰平底者。后人把其作品称为“孟臣罐”(壶式有圆有扁,有高身、平肩、梨形、鼓腹、圆腹、扇形等,尤以所制梨形壶最具影响),成为功夫茶饮中不可缺少的“四宝”之一。

惠孟臣 高虚扁壶

惠孟臣 梨形壶

陈明远技艺精湛、雕镂兼长,善翻新样,富有独创精神,可以称紫砂壶史上技艺最为全面精熟的名师。著名代表作有:南瓜壶、莲形银配壶、束紫三友壶等。

南瓜壶:高8.2厘米 口径2.6厘米材质为紫红泥调砂,湿润细腻。造型扁平,壶身作八瓣南瓜形,腹部圆鼓,向上渐收敛而成小圆口。流似卷状瓜叶,把作成随意弯扭的瓜蔓,藤蔓贴饰壶身,钮似瓜蒂,身为瓜形。整体浑然天成,自然有致。整体造型以视觉上的回顾转向来表白自然微型机的变化和造型上的整体感,趣味性与艺术性皆臻妙境。

南瓜壶

莲形银配壶:壶身呈莲蓬形,鼓腹下部渐收敛。壶身四周饰八片宽体莲瓣。壶嘴短,饰荷叶纹。壶盖面上以六颗莲子装饰在圆形钮四周,钮和莲子均能活动。壶盖和壶口结合紧密,壶肩部装有一藕节形的银配。

莲形银配壶

束紫三友壶:所谓“束柴三友”,乃集松、竹、梅三干而成,亦称“岁寒三友”,意指寒冬腊月,独近自然之精神。壶身仿似松、竹、梅三树段束于一体,松段的松鳞、松针,梅段的杆枝、花卉,以及竹段的竹节、竹叶,都刻划仔细,自然夹置,于繁复中见规整条理。壶把状若虬 [qiú]屈的松枝,壶流有如横生的梅枝,盖纽又巧塑成一段竹节,更为绝妙的是,在树干小洞中,还塑有两只小松鼠。全器浑若天成,成为绝妙名壶。

束紫三友壶

19世纪初紫砂壶出现了一股新风,壶艺和诗词、书画、篆刻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境界,陈曼生可称为其中的先行者。他善书画、篆刻、作诗,酷爱紫砂,结识了当时的制壶名家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以超众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设计了众多壶式,交给杨氏兄妹烧制,后人称之为“曼生壶”。

曼生壶

陈曼生与杨彭年开创了文艺合作的新局面,此后文人、书画家纷纷效仿,争先恐后地与陶壶艺人合作,或提诗、或作画,直接在壶上抒发自己的情感。

清代茶具在紫砂茶具的影响下,瓷质茶具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甚至在一段时期内对砂壶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瓷工加入陶艺、砂壶上釉等。同时广州的织金茶具、椰壳茶壶、 福州的脱胎漆茶具和四川的竹编茶具,还形成了对陶瓷茶具的有益补充。就烧制而言,已经处于鼎盛,产品质量登峰造极,在国内外极负盛誉,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

广州织金彩瓷:简称指广州彩瓷,烧制的织金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是一种产自广州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由五彩和粉彩发展而来。使用新彩颜料,在瓷胎上彩绘,入炉烘烧后,重金描画一道,再入炉二次烧成。

广州彩瓷

椰壳制茶具: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锡银铜为内胎,外以小块椰壳镶拼而成,二是直接以椰壳制成茶具,并不采取拼接工艺。此两类茶具都讲究在椰壳表面雕刻纹饰,或山水、或鸟虫、或铭文,工艺精湛。

椰壳茶壶

福州脱胎漆器: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大方,装饰丰富多彩,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作为脱胎技艺同髹[xiū] 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颇为不易,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非常复杂,制作和阴干等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成品还需密闭在阴室里很久。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

福州脱胎漆器

竹编茶具:成都最早的瓷胎竹编出自清道光同治年间成都崇州一位名叫张国正的竹编艺人之手。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色调和谐,美观大方,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後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

四川瓷胎竹编茶具

竹简茶具

竹节茶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瓷器遇上茶:回味无穷,养眼养心!
艺术词典大全(六)
傻傻分不清?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
说瓷系列之中国明清瓷器中的名品赏析
珐琅彩、粉彩、斗彩:乾隆朝瓷器荟萃
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