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妆花工艺特点及纹样的演变

妆花工艺,早在唐代就已使用,但妆花工艺的大范围传播应用大约为元末明初。此项工艺是纺织产业的一大革命,通过介入彩纬的方法,能够随心所欲的在所需位置织出任何图案。明清时期的妆花织物,在织造工艺技术上更趋成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在江苏南京一带,妆花工艺的产品质量和数量远高于其它地区,成为南京云锦的代表性工艺,所以清代的妆花产品主要来自江苏南京一带。

妆花工艺是在原有地纬组织的基础上,在基本组织的两根纬线之间,添加彩纬的方式显花。根据图案的轮廓、色彩,在指定的部位采用介入彩纬的方式,植入丝线或金线而形成图案,就是所谓的挖梭妆花或者叫过管妆花。明显的优点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为原有地纬的基本组织不变,图案部分的彩纬组织是双重的。可以在幅面范围内的任何经线之间介入,彩纬的沉浮仅限于纹样的部分,根据图案的需要,彩纬可以随意在经线之间折返,(回纬)也可以任意在织物背面所需处穿越,(抛梭)这就形成了织物反面有长短不一的浮线,是抛梭工艺的特征。

为了使布匹的表面平整,多数是每两根纬线植入一次,变换颜色时在从另一根的空挡处植入,以使原有的基本纬线保持平衡。一般植入的彩纬比基本组织的纬线稍粗,为了使图案明显,当植入的彩纬浮出布匹表面时,多数是每隔四根经线把彩线固定一次。实际上这时的纬线是双重状态,植入的彩纬线在表面,原有基本组织的纬线被彩线遮盖了。

因为每一个经纬关系和色彩的变化,都是由工匠按照画稿操作完成的,经纬组织和彩纬植入都根据图案的需要,可以人为的操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显花方式是在原有的经纬组织间重纬而形成的,每一个纹样的形成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这种工艺可以在任何纹理的织物上使用,无论基本组织是绸、缎、还是纱,彩色纬线介入的方法基本相同,业内习惯在称呼上随基本的组织而定,图案织在缎纹上就叫做妆花缎,在纱组织上叫妆花纱,罗、绸等以此类推。

这种工艺需要较复杂的织机,较大的场地和很多的资金投入,因为循环的变化,操作时要两个人准确的配合,技术上需要一定的熟练过程,这种前提需要一定的规模,一般小的作坊是难以完成的。在图案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成为件料后的视觉效果,即便是大的工厂,每改变一次图案也很难。所以一旦确定,图案变化相对缓慢,有的一种图案能够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特别是面料,归纳起来构图种类并不多。

妆花工艺在明清织物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品种涉及到几乎所有纺织品,但多数是事先设计好尺寸和纹样的服装坯料,妆花面料相对较少。

由于时代、产地风俗等多种原因,妆花工艺的名称很多,但使用哪个名称都觉得互相牵扯,故此,把妆花织物叫做局部植入类织物较为确切。

a

b
c

妆花工艺正反面示意图;

人类发展的关键在于所使用工具的改革,纺织品更直接的反应了这一点。在以农耕为主的明清时期,纺织工业是中国的主导性产业。由于纺织机械的不断改革,丝绸的经纬结构的变化由简到繁,始终在发展进步。

因为妆花工艺年代较早,明末清初时期妆花锦缎已经发展到高峰。清早期的一些朝袍、龙袍的纹样、工艺都很精细规范。为了在年代上有较明确的区分,必须找出某个时段特有的纹样或者款式,笔者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根据上述特点的变化顺序,总结起来大概以100年一个时间段比较适当。当然;这里所说的只是个时段顺序的概念,只是大约顺序,并非绝对年代,每个时段都会有相对的误差。因为所有纹样、款式的变化,在生产和使用的时间上都是渐进的过程,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每个过度肯定会有重叠的现象,但是对每个时期的纹样、款式的变化,在顺序上有个明确的排列,对于清代宫廷服装的发展过程会更加清晰。下面,我分三个阶段来解释清代妆花龙袍的年代变化过程。

这一时期龙袍云纹和其它纹样的细微变化很多,龙纹整体看明显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按照大体年代顺序为;

1 明末清初的大龙纹时期,(大约17世纪晚期)

2 下摆飞龙纹时期  (大约18世纪中早)

3 下摆坐龙纹时期  (大约18世纪中晚期)

龙袍的款式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大襟长袍,但早期的领袖变化较多。

查阅史料,包括【大清会典】,【皇朝礼器图式】等,对于龙袍的纹样,款式,色彩、镶边等都做出了很详细的规定。在袖口上,要求用石青片金缘,袖端正龙各一,但对于马蹄袖的颜色并没有规章,所以导致清代早期龙袍的马蹄袖变化很多,早期多数和龙袍是同一种颜色,也有的用石青色。

对托领的部分,典章明确规定石青片金缘,但没有要求一定要有几个龙纹,更没有规定什么样的云龙纹,所以乾隆以前的龙袍多数只有石青片金缘,没有晚期常见的石青色、带有龙纹的盘领(托领)。

马蹄袖和袍身之间连接的部分,一般业内叫做接袖。包括接袖中的横纹,乾隆以前(确切的说是乾隆31年以前)有的龙袍没有接袖,有的有接袖,或有或无,原因应是典章没有相关规定。

所以从清初到乾隆中期,领袖部分没有明确的时代特征,基本处于一种随意的状态。很难在领、袖、接袖、马蹄袖的变化上找出规律,从而排列出年代的顺序。实际上,清代中晚期较稳定的托领形状,云龙纹样等,都没有发现朝廷相应的法规。所以,把无龙纹托领或无接袖的龙袍说成戏装,或者其它服装应该不够准确。

(如;【孔府旧藏服饰】中第88页,蓝缎织金蟒袍,无托领、有和蟒袍同样颜色的马蹄袖)。

蓝缎织金蟒袍;(无托领)【孔府旧藏服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缂丝:挑经显纬 缂丝为宝
《延禧攻略》里的团扇,可大有学问:正反两面完全一样的缂丝技术
每一件土家织锦作品都是那样孤独
关于“妆花”鉴别的极简攻略(能解释成这样,我们已经尽力了)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南京云锦
东方瑰宝—云锦 【邮票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