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锦织物组织结构的探讨


1概念
    南京云锦是一种富含传统科技和文化特征的织锦。
    它始于元朝,盛于明,流行于清,成为当时皇家御用贡品和赏赐礼品,并深得民间百姓和兄弟民族喜爱。传承至今的云锦织造工艺成为我国古代纺织技术的活化石;同时云锦图案艺术及配色规律也是我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和宫廷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云锦”一词代表了哪些概念呢?
    首先,云锦不是单一的品种,云锦有漫长的发展史,又吸收了古代织锦的精华,发展出多种组织结构,尤其是以复杂的重纬结构为代表的一系列品种的组合体。其二,云锦具有地域性,在元、明、清三朝,朝廷在南京均设立了官办织造机构,所生产的丝织品中高档织锦类被称为云锦。其三,从丝织物的分类来说,云锦属提花熟织纬锦。
    晚清以来南京民间丝织生产划分为“花”和“素”两个行业,其中“花业”即织造提花熟结物,也称“云锦业”。其四,用料不惜成本,以各种规格的染色丝线为经纬原料,并配以真金圆金(捻金线)或扁金(片金)作重要的纬向材料之一,个别高档品种采用动物羽毛捻线来作挖花显色的纬线。其五,传统织造设备,云锦应该是在传统木质花楼提花织机上,由双人配合,手工织造而得来。其六,传统织造工艺,云锦的提花工艺是由束综(大扦)起经线形成花部开口,障框压出花部间丝点,由范框起地部组织的组合式开口系统来完成。其七,云锦织物图案的艺术性和配色规律形成独特的美感。综上可知,传统云锦是指南京地区生产的具有特定图案艺术和用色规律的由传统花楼织机和提花工艺生产的多种熟织丝织纬锦。其他地区也曾生产过名为“云锦”的织锦,但与南京云锦有所区别。目前云锦的许多简单品种可以用现代提花织机生产,但高档品种仍无法用现代提花机生产。
    2典型组织结构介绍
    云锦是多种提花织锦的集合。既有单经单纬起纬花的库缎;也有单经重纬的织金锦和双经重纬的彩库锦;更有特色的是可以在纱、罗、绸、缎、绢、丝绒等质地上进行盘梭挖花,生成相应的妆花品种。金银妆是云锦大类中组织结构比较复杂的品种之一,由红色绢丝纬起花纹包边,同时又作底纬与经交织成八枚经缎为底衬,在此基础上织入十六枚扁金、扁银显纬花,再满地织入十六枚圆金线。在合适的纬向密度条件下,织物正面金属线完全覆盖经面缎地,呈现出金碧辉煌、富丽灿烂的艺术效果。以下介绍一些云锦传统品种:
    2.1库缎
    清代御用贡品,以织成后输入内务府的“缎匹库”而得名。一般为单经单纬经缎纬花织物,有的品种局部加织一组金线或花纬而形成重纬组织。常见有五枚缎地,三枚斜纹纬显花,另一种为八枚经缎地,变化八枚纬缎显暗花,如有局部妆金,则纬向定为二梭地(来回梭)一枚盘金,八枚斜向固结金线(图1)。从妆金组织图中可以看出,云锦织物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只有半数的经线参予局部妆织的固绣交织,并呈一隔一排列。同时库缎的暗花采用变化纬缎显出斜向纹路,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变化斜纹。
    从现存的样品资料和生产实物中测得库缎经密为900~1300根/10㎝,纬密400~500根/10㎝,材料方面,经选用40D左右熟色丝,纬选用66~88D生染丝或熟染丝。如经纬色不一致就形成两色库缎。在云锦织物中库缎品种较薄而细密,过去常用作衣料。
    2.2织金库锦、彩库锦
    “库锦”也是因织成后输入宫廷的“缎匹库”而得名。金库锦与彩库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结构上的改进之处。二者都是双经重纬织物,甲组经与地纬交织成地组织,乙组经与乙纬(花纬或金线)平纹交织以显花。
    织金库锦甲乙经排列比为4:1,地纬与金线排列比4:1,地组织为3/1经面斜纹,由于乙经选材很细(22D左右),密度较疏(150根/10㎝)且染成黄色,因而金线纬花的显金效果颇佳。彩库锦的经纬密度与织金库锦完全一致,经丝规格一致,不同的是基本组织改为五枚经面缎地,并用二组彩绒纬与一组金线来作纬线,其中一组彩纬为固定色长跑梭,同甲经交织为地,并可与乙经平纹交织显纬花,另一组彩纬作为短跑梭,随时换色与乙经交织后显花色,不显花时织入背面。
    一般来说织金库锦图案单位大,花部所占面积比地部面积大,使宝贵的金线尽可能多的出现在织物正面。彩库锦花纹单位较小,配上二色彩绒纬,并用分段换色工艺后,调和了金的耀光,使织物精丽悦目,艳而不俗,彩库锦比织金库锦在技术和艺术两个层次上都有所提高。
    2.3妆花
    凡在织造过程中采用束综分色提花,小梭管局部挖花盘织工艺的织物称为妆花。妆花地部由通纬与经织成,可以是单经、单纬的简单织法,也可以是双经、多纬的复杂组织。花部是在地部的基础上局部加织彩纬形成多重纬组织。传承至今的品种只有妆花缎一种,即基础组织为缎地,局部以双斜间丝点织出一组彩绒纬或金银线纬来显花和包边。由于有花本提花及挖花配色工艺,有如刺绣一样可以在织物的任意位置织上任意颜色而不受重纬数的限制,从而大大提高了艺术表现力,成为云锦织物中技艺成就最高的品种。常见的七枚缎妆花组织图如图2:
    从图中看出,(1)妆花缎的地纬与花纬比为2∶1可见对花纬材料的要求是粗而膨松性好。经线与地纬织的同时有一半经线穿入幛框参予花纬的交织,并每七梭花纬交织一次,这样经丝间的交织点数不一致,丝的伸长不一致,但并不影响织造的进行;(2)固定绒纬的经线在间丝固结点的上下为经涂点,不是直接地纬背面伸向正面的结接组织(Ω型),所以经固结点绒纬的收缩压力相对小些,绒纬的松散性没有明显变化从而绒纬的覆盖性特强;(3)与绒纬交织的经浮点呈斜向排列,经涂点与地色一致,可以改善色块与地的比,因而云锦配色非常自由;(4)由于地组织的厚实色绒纬交织点的稀少(每厘米10个固结点),绒纬浮于而产生一定的高花效果,使织物在不同光线作用下,生不同的显色效果。
    妆花缎经线为44D熟练染色蚕丝,密度达1420根/10cm,地纬用料为200D左右的生染丝,色绒纬用250~500D无捻精练染色蚕丝。纬密为16 ×2梭/cm。手感厚实、硬挺。
    2.4 金宝地据传金宝地是从元代的纳石失(织金锦)演进而来,满地织圆金( 或扁金) ,局部织绒纬显花。目前生产的金宝地织品其地为七枚加强斜纹,被双股的十四枚圆金完全覆盖。组织图如图 3 。妆花部分的织法比圆金地织法有所变化,第一梭为地纬织七枚加强斜纹不变;第二梭圆金及第三梭扁金以七枚经缎组织共口织入织物背面;增加第四梭,用十四枚纬绒花挖花工艺织出。
    而我们在分析北京故宫收藏的清代金宝地匹料时发现其组织结构与现在生产的金宝地完全不同:如乾隆年间的“银地彩织大洋花银宝地”及“金地金银彩色玫瑰花金宝地”匹料,采用双经轴织造,由甲经与丝绒线织3/1斜纹作背衬地,再由乙经以十二枚变化斜纹固结固金线作面,这样以背衬组织和面组织复合产生地组织。而妆花部分为自由纬浮长,不用间丝点固结。不知哪个品种更接近于纳石失。然而,据记载纳石失品种本身是由外域逐渐传入,后来增加了妆织工艺成为云锦的一个品种,可见云锦的部分品种在图案和织造技法上还受外来品种的影响。
    3 有关品种问题探讨
    3.1 “ 织 成 ”与 妆 花 挖 花 盘 织 工 艺 及 缂 丝 通 经 断 纬技法
    我们知道,缂丝由织成发展而来,原先的织成品用料较杂,规格较粗,质地厚实,是一种实用品。纬向织法上是由一梭通纬,一枚断纬构成,断纬织在通纬之上用于显花。南北朝以来,主要在宋代,缂丝吸收了织成的精华在技艺方面取得了独特成就,发展成为精美的艺术欣赏品。但缂丝的花部无通纬,只有断纬组成,同一梭口的花部分段织入不同颜色的彩线,其彩线长度之和就构成织物的花幅。这样织物厚度是基本均匀的,而云锦妆花品种的挖花盘织不受此限制,可以根据花纹需要在任何位置织入任意长度、任意颜色的花纬,即同一梭口的断纬可以不相接,也可以重叠,同时象织成品一样需要织入通纬,这样妆花品种的花部和地部的厚度是不均匀的,此外缂丝采用平纹组织、正反相同;妆花可以在多种地组织上起花,只在正面显花。
    云锦技法中的“织成”一词是指按照实用物(终端产品)的具体形式、规格以特定的纹饰内容来设计、织造。这与原先的织成品有相似又有区别,其一,云锦的织成设计一定是指通经断纬的妆花品种,而通纬品种是无法织成设计的。其二,织成设计法是在匹料将要废弃的边角部分不进行妆花织造,是一种省工省料的织造方式。由此看来,织成、妆花、缂丝三者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3.2 天华锦与宋锦组织结构比较
    云锦中的天华锦质地厚实平挺,图案设计吸取了宫殿建筑中“天华”图案的特点,采用多种几何形为基本骨架,填以小锦纹及主题花朵。配合织物的经纬密度及图案大小尺寸所占的经纬数,经精算使得几何纹路的排列呈直线而不错一格。色彩运用了云锦中常用的“色晕”配色方法,织物满地灿烂悦目,具有强烈的东方装饰风格。天华锦与宋锦组织图如图 4 、5 所示:
    图 4 宋锦组织结构
    从图 4 、图 5 可以看出,两者均为双经重纬组织,地组织为三枚斜纹,其中乙经不参加地组织的交织,专用于在正反两面以斜纹规律固结花纬。因其排列较稀疏,用料很细,在云锦术语中把乙经称为“门丝”,以区别于用乙经来显花色的提花经锦。二者虽然基本组织一致,但实际效果差异很大。从用料来讲宋锦选用较细的纬线(120D)来织造,一般为二梭花纬一枚地纬共三色,而且地纬也可用来起花组织,纬密在(25~30)× 3 梭 /cm,因而宋锦质地薄,风格细腻,花纹小,用色少而素雅。天华锦纬向用色非常丰富,包括地纬每循环可达 8 枚纬,材料粗达 200D,单位花纹可比宋锦大许多,相对来说质地厚实,风格古雅。
    3.3 妆花缎与织锦缎
    织制妆花时应有两种开口系统,织地纬用范框开口,织花纬用束综与障框配合开口,并根据分色花本进行同一梭口的多次局部开口,引入不同色纬来达到逐花异色的效果。另外还采用二梭地纬一梭花纬的配比,实际地纬密度32 梭/cm,而花纬密度只有16 梭/cm,同时妆花受到提花纤线数的限制,一般一纤控制多达6~7 根经线,即此组经线在花纹中同步运动,构成最小跨度。而织锦缎一般为一梭地纬与多梭花纬为一循环,这样花纬密度较大,可以织出细小的图纹。两者相比,缎地效果基本一致,而花部的粗细效果及色彩数相差甚远,妆花只适合于大花纹、大块面、色彩多而艳的抽象变化图案。
    另外,织锦缎采用棒刀技术,每根经丝都可参予与色纬的交织,因而经丝的伸长是均等的。而妆花缎只有一半经丝入幛,即只有一半经丝参予与门丝的交织,加上花部面积的不均匀散布,形成经丝间的不均匀伸长,这个问题虽然不影响织造的顺利进行,但织物中积蓄的应力有差异,成品在某些条件下:如下水洗涤,则容易引起微细结构上的收缩变化,影响表面平整。好在过去妆花织物大多用作宫殿及庙宇的装饰及高档礼仪皇袍等,洗涤时应该十分小心。在西北、西藏地区缺水的情况下,兄弟民族用云锦做成的民族服装是很少水洗的。
    4 小结
    (1)云锦品种丰富多彩,是在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丝织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在织造技巧和艺术设计方面有卓越的创造,取得高度的成就,成为14世纪以来我国丝织工艺中的一支奇葩。妆花成为云锦大类中的核心品种,而其他品种也能找出一些自己的特征,但与别的织锦边界较模糊,很难用一个定义来明确概括。
    (2 )大多数云锦品种,不论单经或双经,均采用经间丝固结花纬,显多色纬花。形成以地纬织出基本组织作地,以花纬织出色彩并覆盖在地组织之上。比较有特色的是妆花缎品种,地纬与花纬比为2∶1,这在别的品种中是很难找到的。
    (3 )在用料方面,经线用精练染色丝,地纬用生染丝,花纬用较粗的无捻合熟色丝绒线。特别是金银线的使用,调和了各色块的对比,出现了一种超常的用色规律。经密纬疏的配比及一纤多经的工艺有利于手织效率的提高,但花纹边缘的基本长度较大,不善于细腻花纹的表达,只适合于大型、多彩图案的应用,从而形成产品粗、厚、硬的特色。也许这就是当今云锦淡出服饰业的原因之一。因此,从质地及图案两方面改善传统云锦,使之适合当今需求,是今后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大名锦之南京云锦
江宁织造博物馆(3)
南京记忆(六)
库锦与妆花·周末报数字报刊
云锦∣云想衣裳花想容,以寸锦寸金之原料织造“锦绣前程”
中国丝绸 雍荣华贵的云锦妆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