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库锦与妆花·周末报数字报刊

  南京云锦,有“织金”、“库锦”、“妆花”等主要品种。

  “库锦”,即清代送内务府仓库之织锦的简称,常与“妆花”混为一谈。

  事实上,库锦与妆花都是多彩纬提花织物;它们的区别在于花纹配色不同。

  “妆花”的花纹配色,是用不同颜色的彩绒纬管,对织料上的图案花纹作一部分一部分的挖花妆彩,配色非常自由,色彩变化丰富。

  “库锦”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彩梭、通梭织彩,配色妆彩没有“妆花”自由,色彩变化也不如“妆花”丰富。

  

  库锦三种

  抹梭妆花,是一种大花纹的彩锦,有“加金”(加织金线装饰花纹)和“不加金”两种。

  所谓“抹梭”,是指整个织物用通梭织彩。显花的部位,彩纬呈现在织料的正面;不显花的部位,彩纬织进织料的背面。

  抹梭妆花的配色,在同一段织物上最多有四五个颜色。因为是通梭织彩,所以在同一段织物上循环并列的花纹与配色完全相同;在织物的背面,呈现有一段段的横向彩条。

  为求得图案配色的丰富变化,织工通常采用分段换色的办法,来丰富花纹的配色。

  但是,须有一两种颜色作为统一整体色彩的“统色”。例如,一匹缠枝花纹样的匹料,常用深、浅两种绿色作为枝梗和藤叶的统色,花朵的妆彩则可分段变换颜色。从整体效果看,色彩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这种织造统色的彩梭,在织造术语上叫做“长跑梭”;分段换色的彩梭,叫做“短跑梭”。

  抹梭妆花的织造速度,虽比挖梭妆花(作坊中亦叫“过管妆花”)快一些,但用木机手工生产,产量毕竟有限,熟练的工人一天最多织66厘米左右。

  现在,抹梭妆花已完全改用电力织机生产,不仅质量完全符合要求,产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清末至民国时期,南京的民间作坊中曾生产过一些不加金线的抹梭妆花,例如织锦台毯、靠垫和提包等,图案有龙凤、花卉、人物,色彩虽不多,效果倒很雅致,被云锦业人士称为“洋装货”——其主要销售对象是来华的外国人,很受欢迎。

  抹梭金宝地,织法、配色技术和抹梭妆花一样;所不同者,抹梭妆花是缎地,抹梭金宝地是用捻金线织满地——前者是在缎地上织彩花;后者是在满金地上织彩花,花纹轮廓均用片金绞边(亦称“金包边”)。

  从织品效果看,抹梭金宝地更加堂皇华丽。

  芙蓉妆,是一种配色比较简单的大花纹织锦。

  芙蓉妆的花纹不用片金绞片(用片金织出花纹的轮廓),也不用深浅不同的色彩来表现花纹的层次,整个纹样只用几种不同的色块画来表现。

  其花纹的形状,以空出地部线条(艺人的设计术语叫做“丢阳缝”)来显现,在花与花、花与叶之间,各以不同的单色表现配色的变化。例如,花卉的枝梗、花萼、叶芽等,以一色绿或者两种颜色的绿作为统色,用长跑梭织造;花朵则用短跑梭分段换色,一段织红头、一段织黄头、一段织金头……

  芙蓉妆配色单纯,施用的彩纬不多,另有一种艳而不繁、单纯而明快的效果。

  过去,用这种方法织造的云锦,图案多为芙蓉花,作坊中习惯地称作“芙蓉妆”。后来,凡是用这种方法织造的云锦,花纹虽非芙蓉,也被称作“芙蓉妆”。

  妆花

  妆花,是云锦中织造工艺最为复杂的品种,也是最具南京特色的。

  妆花之名,始见于明代的《天水冰山录》。

  该书记载了权臣严嵩被抄家时的财产目录。其中,就有众多冠以“妆花”名目的丝织物——妆花缎、妆花绸、妆花罗、妆花纱、妆花鈾、妆花绢,等等。

  妆花的特点是用色多,色彩变化丰富。

  在织法上,妆花使用各种绕有不同颜色的彩绒纬管,对织料上的花纹做局部的盘织妆彩,配色极度自由,没有任何限制。

  图案的主体花纹,通常是用两个层次或者三个层次的色彩来表现,部分花纹则用单色表现。

  一件妆花织物,花纹配色可多达十几色乃至二三十种颜色。用色虽多,却处理得繁而不乱、和谐统一,花纹生动而优美。

  这种复杂的工艺技法,清代时惟有江宁织造能够独擅其技,苏杭两地织造虽可生产,实为仿造江宁织造的技法。

  妆花失传的品种很多,1949年后继承下来的只有妆花缎一种。

  妆花缎,就是在缎地上织出五彩缤纷的彩色花纹。

  以四则花纹单位的妆花缎匹料为例:

  在同一织物幅面上,横向并列有四个连续的花纹单位,每个花纹单位的图案完全一样。由于运用了通经断纬、挖花盘织的妆彩技法,四个单位的花纹配色毫无雷同之处,充分显示了妆花工艺的长处。

  到目前为止,这种妆彩技法变化自由的特点,现代织机还无法做到。

  妆花缎的缎地,明代之初多为五枚缎纹,至明代晚期出现了八枚缎纹,从光泽效果来看,八枚缎纹远胜五枚缎纹。

  明清时期,很多妆花织品是以“织成”的形式设计和织造的。例如,龙袍、蟒袍、桌围、椅披、帷幔、伞盖,乃至巨幅彩织佛像等。这些按照实用物的具体形式、规格和特定的纹饰内容设计织造的状花,技术难度极大,有些复杂的织品(如龙袍),从图案设计到挑花结本、上机织造,许多人共同劳动,往往好几年方能完成。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明清两代丝织实物中,有大量江宁织造的妆花缎,其花纹单位有八则、四则、二则、一则(一则花纹单位的,作坊术语叫做“独花”或者“彻幅”)几种。

  清代还有一种叫“寸蟒”的妆花缎,是用金线和彩绒织出的“小团龙”和“骨朵云”相间排列的八则花纹图案。因为团龙的直径很小,故名为“寸蟒”缎或“金钱蟒”缎。又因整个骨朵云的外形轮廓像“鱼”,织工们也叫它为“鱼妆”。

  明万历帝大红织金锦孔雀羽过肩通袖龙襕袍,主纹部分为龙云肩柿蒂形,上绣团龙。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品。

  ■南京云锦研究所

  [《南京云锦》史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锦织物组织结构的探讨
江宁织造博物馆(3)
中国丝绸 雍荣华贵的云锦妆花
红楼共读|红楼里的云锦
南京记忆(六)
四大名锦之南京云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